查看原文
其他

易评估:民办教师创建净评估案例《火箭军主攻方案——中国零伤亡收复台湾新思维》

远望智库 易评估 战略前沿技术 2022-04-11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 前沿特攻队招募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手机:18501361766


民办教师创建净评估案例《火箭军主攻方案——中国零伤亡收复台湾新思维》

远望智库净评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易评估


 

陈国栋先生的著作《火箭军主攻方案——中国零伤亡收复台湾新思维》(美国学术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方案》),是在战略和作战净评估思维与方法运用方面比较出色的一本书。即使你不是职业军人,也没有军事领域学习与实践的经历,甚至对于军事不感兴趣,也无论你是大陆、台湾或美国“两岸三方”中的哪一方,都值得你看一回。因为其中蕴涵的净评估思维与方法是军地通用、政经通用、各层级通用和公正客观的,其中纵横捭阖的描述及其揭示的道理能够提升你的格局。虽然它还不够“专业”,或许在观点上还有一些不尽妥当抑或错误的地方。不过没关系,这个不重要。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哪怕是就同一本书而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方案》不是人云亦云简单的从众之言,而是经过深入分析和严格证明之后的学说。70年来,围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研究从未间断,各种视角与途径的设想方案可谓汗牛充栋。因此,我并不认为《方案》是个什么“新思维”,也不认为会有什么“零伤亡”。事实上,仅仅在陈水扁闹“台独”的那几年里,相关的说法在大陆就“满天飞”。甚至在出租车里就能听到很多。例如,台湾是“浅碟经济,两头在外”,一打就溅、一溅就乱、一乱就降;再如,台湾电力“完全暴露、脆弱不堪”,一打就断、一断就黑、一黑就乱、一乱就降;又如,美台渔利关系并非铁板一块,美“以台制华”是真、而“因独祸美”不值,大陆若动真格的,台湾就不能自持,美国就会节哀顺便……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每当听到这些论调,我都不置可否,一笑了之。虽然如此,我还是从头至尾一鼓作气地看完了这本书,不忍放下接着又看了第二遍,而且不能矜持,竟要置喙几句。因为这是近年来,特别是蔡氏上台以来,最新一拨儿大众“武统台湾”理论的杰出代表,是一份比较全面系统的关于国家统一战争的“诊断书”,完全脱离了一般“口水战”的作派。

坦白地讲,看完之后确实有不少的心得与感想。我是以净评估的思维与方法来看这本书的。作者说“本书只是战略分析”,我却以为,它是一份评估报告,至少是一份基于评估的研究报告。至于作者是否刻意要写一份净评估的报告,是否受过专门的净评估思维与方法训练,是否在不知觉中碰巧运用到某些净评估的思维与方法,那就不得而知了。然而,我确实是学习和研究净评估的,这就够了。我仅以我的视角与认识来看待这本书,诚望读者诸君给予理解。因为对于一个手里拿着“锒头儿”的人来说,在他的眼中看到什么都像“钉子”。


《方案》借鉴运用了净评估的思维与方法。我觉得,这本书在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上,与我对于净评估的学习和理解十分对路。尽管它还不是理想中的净评估结果,但是所谓的“净”本来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我看来,它已经具备了净评估的许多特性,它就是一份战略和作战净评估思维与方法的应用案例,而且像模像样。在最近的学术活动中,我就拿它说过事儿,我感到很爽。因为,这本书虽然出自一个“民办学校教师”之手,作者既没参军入伍、亦没受过正规的军校教育,居然对于国防与军事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诠释,其力道绝不下于一篇十多万字的军事学博士论文,真正是难能可贵。当然,这也再次说明,净评估不仅能在军事组织的各个层级上完成,在民间人士手中也是可以完成的,而且平时与战时均可、集体与个人都行。也因此,我决定把它推荐给大家。俗话说的好,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干什么吆喝什么。三句话不离本行嘛!

美国学者保罗·布瑞肯在《净评估:一份实践指南》中指出,就像是商业活动中的净利润是把成本从毛收入中扣除后得到的净收入,净评估以同样的方法把红、蓝双方的相关要素都纳入考虑范围,并在同一地点进行整合,得出一个在竞争情势下的“净”结果:一幅包括每个竞争对手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政治-军事关系的全面图景”。我注意到,《方案》明显是基于各方SWOT-CLPV分析以及相关对策树分析等延伸分析的结果。


《方案》在总体上完全符合现阶段人们对于净评估的术语定义。虽然就连刚刚逝世的美国净评估概念创始人安德鲁·马歇尔也坦承,净评估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但是,人们还是从不同角度对净评估做了种种贴切的描述,并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

我注意到,2009年12月23日,美国国防部为更新净评估办公室主任职能、责任、权力和关系等内容而发布的最新一版《国防部指令》。其中明确净评估是对决定竞争/敌国家(或地区)之间相对军事能力的军事、技术、政治、经济和其他因素的比较分析,目的是辩证(或确认)需要高层防务官员注意的问题和机遇。某种意义上讲,《方案》其实就是一份相对军力的评估报告,至少是基于两岸有关军力评估的报告完成的。例如,书中就提到:“2018年2月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对中国军队攻打台湾的胜算做出新的评估。该报告认为中国解放军军事实力提高迅速,台湾海峡两岸双方的军事胜算平衡正在向国一方倾斜。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报告指出,预设解放军2020年如果攻打台湾成功的可能性大增,并警告美国和盟友必须加大军事投入。”当然,作者本人亦对决定(或支配)各方相对军事能力的军事、技术、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比较分析,并且卓见丛出。

我也注意到马歇尔相关描述的适用问题。他说:净评估是对国家(或地区)与其对手在国家(地区)安全领域某方面进行的比较分析,是从地缘政治和军事使命的角度,对军队态势和军事平衡进行的评估。我以为,《方案》就从地缘政治和军事使命的角度对两岸三方军事态势和军事平衡进行了评估。他说:净评估的要旨不仅仅在于评估当前形势,更重要的是预见潜在的长期趋势,以帮助国防部高层管理者做出相应决策。我以为,《方案》正是由过去、现在到未来研究现实状态和未来趋势的。他说:净评估是所有分析中综合程度最高的分析,是最高层次的领悟。我以为,《方案》就是站在国家最高层级来看两岸关系、中美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的,它是从定性到定量再回到定性的综合集成研究。他说:净评估要向权力执掌者诉说真相,一针见血地提出批评,扮演的是反思性甚至批判性的角色。我以为,《方案》对两岸既往一些思路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评,批判了美国一些言论和做法,向“权力执掌者”揭示了真相。例如,《方案》明确指出:大陆严重低估自身实力,而台湾梦幻般高估防卫能力,因此双方都选择维持现状。如若科学、客观、准确评估海峡两岸总体实力,并揭示新型作战方案,台湾将不寒而栗。再辅之以宽容、克制、有效的“一国两制”方案,那么和平统一台湾将迅速变为现实。可以说,类似反思性与批判性的阐述在书中比比皆是。


《方案》分析框架完全啮合了迈尔文·莱尔德关于净评估的名言。美国国防部前部长迈尔文·莱尔德认为,国家安全计划制订过程中的净评估是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不可或缺的工具。对此他讲了两句非常经典的话。一句是:“简单说来,净评估与总体力量计划一起,告诉我们现在在哪里,将要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如何才能到达。”在我看来,《方案》就因循了这个思路,作者依托自己假设的场景,详细分析和描述了两岸三方现实的状态、统一中国的目标追求,以及如何从现实走向未来的策略途径问题。另一句是:“全面的说,净评估就是比较分析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阻止或者有可能阻止我们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军事、技术、政治和经济因素是什么;另一方面,可以获得的或可能获得的、促进我们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因素是什么。”对比《方案》不难看出,它正是通过这种辩证的过程,思考双方如何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自的资源来实现预定目标的。《方案》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本书站在内战视角,将内战双方表述为:大陆,台湾。大陆10年前已拥有武力收复台湾的胜算,正如刘备手下有赵云、关羽、张飞三位万人敌,却不知如何运用。”我看到这里时就隐约地感到,作者走到美国国防部前部长迈尔文·莱尔德的思路子上了。


《方案》实际上(或在无意中)遵循了净评估的基本原则。马歇尔在入主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之前,也就是1972年还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净评估小组“无所事事”的日子里,于一份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中简洁地提出了净评估的基本原则,后经菲利普·卡伯尔整理分为七个主题:一是广域比较;二是关注态势;三是结合场景;四是确认效能;五是解构效率;六是多组平衡;七是突出诊断。我以为,首先,前面已经谈到,这本书是两岸各方军事、技术、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的比较分析,这是没有问题的。其次,它分析了两岸对抗的过去情况、现实状态和未来趋势,特别是研究分析了双方“行动—反应—再行动—再反应”的相互作用及可能结果。例如,作者认识到“真正的为兵之道,乃是客观评估双方所有攻击与反击的实力、潜力,对有成熟技术支援的对方方案要有应对预案,在让对方付出重大代价的同时,己方也要做好承受代价的准备,这样方可制定出必胜方案。”再次,作者明显运用了场景分析的方法,设置了多种可能想定场景,并就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此,不必细说。第四,《方案》详细分析了各方的战略收益,辨识和确认了各方的战略效能(战略输出)。第五,《方案》分析各方的效率,尤其可能支付的成本和代价(战略输入),并与其它想定进行了对比。第六,《方案》不仅聚焦海峡两岸军力平衡,而且关注到太平洋两岸的军力平衡,以及其它平衡问题。特别是对于不平衡——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方案》诊断了国家统一面临的问题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机遇之窗。《方案》认为,大陆军方和台湾军方长期精心准备的登陆/反登陆作战方案,将给大陆军队带来10万人的伤亡,也给台湾军队带来至少5万人伤亡(不包括民众伤亡)。为了避免这场即将爆发的血腥内战,作者在“评估各种和平统一方案和武力收复方案后,倾力奉献零伤亡结束内战的作战方案和可令台湾心服口服的和平统一方案。”

我不认为《方案》就此斩断了历史形成的“戈耳迪之结”(Gordian Knot),但是《方案》自始至终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


易评估相关文章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公号内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大学排名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 反卫星 卫星 混合战争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8文章全收录 | 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