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学史 隋唐部分 绪论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2](314120068)、古代汉语文学QQ群[1](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以上内容非正文——







◎袁行霈版◎



第四编 隋唐部分


绪 论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艺术特质充分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唐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文学因南北分裂而带明显地域色彩。唐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一、唐文学发展的条件。

(一)国力的强大。

(二)对外来文化兼容的政策。中外文化交融造成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三)唐士人对人生普遍持积极进取态度。

1.唐人入仕途径更多:沿隋旧制开科取士更加成熟。唐代开科,分常选与制举。常选有秀才、明经等12科,其中明经又分为7;制举数目多;科举外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批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题材风格拓展。

2.国力强大使唐士人有更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中的昂扬情调。

(三)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的发展。

1.唐初设史馆,出于以史为鉴的目的,修《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后有刘知几修《史通》,广泛论述史学问题,反映求实倾向。史学上的求实与文学上的求真,同是崇实思潮的产物。初唐文学潮流向反伪饰、求真情方向发展,并一步步摆脱南朝文风影响。史家对于文学问题的论述直接影响文学走向,如《隋书·文学传论》《北齐书·文苑传赞》《周书·王褒庾信传论》等文学见解,与初唐诗风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辞巧,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有关系。

2.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我国书法至晋标举风韵,臻于化境。此后北朝雄健而南朝俊秀,唐始大变法度。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等虽法二王。颜真卿变晋人神韵入法度中,结体端庄,用笔厚重,遒丽其中,拓展我国书法新途径。最能传神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草书;唐绘画分科:人物画家有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等;吴道子山水,韩滉画牛;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王维、郑虔等;花鸟动物画家如曹霸、韩干、韦偃的马,边鸾的花鸟;唐壁画最盛。书法、绘画、雕塑的成就影响文学:咏画、题画诗;诗画融通;画论诗论交融。绘画成为诗的题材,也影响诗的表现技巧,唐诗色彩表现细腻,意境技巧与绘画发展有关。

3.音乐和舞蹈繁荣。燕乐发展产生词。燕乐用于歌唱从绝句开始,后来因调填词;古体也可用于歌唱。很多作品描写乐声与舞容,说明唐代乐舞繁荣拓展唐诗表现领域。



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一、唐代开始,从山水游赏扩大到漫游,并成为一时风尚。唐士人在入仕前,多有漫游经历。漫游的处所,一是名山大川,一是通都大邑。

(一)游历名山大川,反映唐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山水游赏,开阔视野,亲近自然,陶冶情趣,提高了山水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给山水田园诗带来了一种清水芙蓉的美;可能与神仙道教信仰有关。

(二)边塞。或入节镇幕府,或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昌龄、李白、王之涣等。边塞漫游为唐诗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三)通都大邑,如长安、洛阳、扬州、金陵等地,歌吹宴饮,任侠使气,干谒投赠,结交友朋,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表现领域。

二、入仕途径之一—入幕。如王翰、高适、王维、李白、岑参、杜甫、萧颖士、李华、元结都曾入幕;中唐后,入幕更多。对于诗的创作、词的产生、小说的发展有影响。

三、读书山林的风气。唐寒门士人读书的一条途径就是寺庙、道观。清幽环境对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有影响,唐诗中清幽明秀的格调与此有关。

四、唐特别是中唐后贬谪生活。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唐思想以儒为主,兼取百家,三家思想地位平等,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思想基本特点。政权运作、人材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时时杂入释、道。

一、佛教。

(一)唐代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已相当成熟。佛教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有的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有的表现的是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禅宗讲体的自性,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藉着具体的物象,来表现难以言传的一点禅机。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就是从这里来的。

(二)出现大量诗僧。僧诗中较重要的有王梵志诗、寒山诗。

1.王梵志诗似非出于一人之手,写世俗生活的部分,多底层的贫困与不幸;表现佛教思想的,大体劝人为善,语言通俗;

2.寒山诗包括世俗生活的描写、求仙学道和佛教内容。

3.士人与僧人交往也大量反映到诗中。

(三)佛教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就是这时出现的新文体。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形式与当时民间说话一样,带通俗文学性质。

二、道家和道教。

(一)道家思想使唐士人返归自然,产生对自然的亲和力;同时于无为中求有为。

(二)道教对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作家如王勃、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有神仙信仰,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

(三)神仙思想极大丰富了唐传奇想象力,使其情节更富浪漫色彩。

三、唐作家很少有单独受一家思想影响的。儒家思想带来了进取精神,佛教丰富了唐诗心境表现,道教丰富唐诗的想象。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唐文学的客观条件。唐代大繁荣与大破坏的多样生活,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予了他们激情。

二、唐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成绩:

(一)艺术特质得到充分认识,朝独立成科的道路发展,表现:逐步与学术分离,淡化政教之用的功利目的,自觉地追求审美。

(二)内容上重个人情怀的抒发,发展到极端时,甚至由抒情走向娱乐。

(三)形式上,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创作过程的体认,包括对于想象、灵感、言意、形神的感知与把握,已有惊人进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弱点;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

(四)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表现技巧的丰富,促进文章体裁(文类)的变化与扩展:原有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发生变化;新文体不断出现。

三、唐文学繁荣的表现:

(一)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地位最重要,散文文体文风改革,小说走向繁荣,词登上文坛。

(二)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四、唐代文学的最高成——诗。

(一)最初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

1.表现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作者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

2.情思格调。北文清刚劲健与南文清新明媚融合,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

3.诗的形式。在永明体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同时解决了粘式律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病犯说束缚,创造了既有程式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4.开元十五年前后,条件充分。开元、天宝盛世唐诗全面繁荣:

(1)出现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表现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

(2)出现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写边塞生活的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3)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

5.此期唐诗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二)唐从繁荣顶峰走向动乱衰败。

1.天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部分诗人开始写生民疾苦。

2.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开始,唐由盛而衰。杜甫直面战乱,用诗歌表现灾难。把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中,以叙事手法写时事。

(三)大历诗人因社会衰败而心绪彷徨,诗中出现寂寞情思,夕阳秋风,气骨顿衰。

(四)贞元元和年间,与政治改革同时诗坛革新,诗歌创作出现又一高潮。

1.韩愈、孟郊、李贺等受到杜甫奇崛、散文化、炼字的影响,更加怪变,甚至以丑为美,形成韩、孟诗派。

2.白、元、张籍、王建等从乐府民歌吸取养料,写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诗派。

(五)长庆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趋向细腻。诗歌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隐突起。李商隐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高峰,创造唐诗最后辉煌。

五、散文。唐诗发展总趋势是朝诗歌自身艺术物质的探讨、发挥与完善的方向发展;散文的新变主要出于政治功利动机:

(一)开元、天宝时散文的文体文风的有意识的改革才开始。唐初骈体占主要地位;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提倡古文,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但他们的主张并未与当时的政治现实结合,带空言明道性质。

(二)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形成巨大声势,散体取代骈体,即“古文运动”。韩柳在散文文体文风改革上的成功:

1.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现实生活,拓展了散文表现领域。使散文在文体和文风上与六朝骈文区别开。

2.以复古为创新,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之长和六朝骈文的成就“寓骈于散,寓散于骈;方散方骈,方骈方散;即骈即散,即散即骈”,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

(三)韩、柳后,散体文写作走向低潮。晚唐虽仍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犀利的杂文,但骈体重新发展。原因:

1.古文的提倡与政治改革联系过于紧密,政治改革的失败,古文也随之低落;

2.又由于韩门弟子过于追求险怪,古文的写作路子越来越窄,阻碍了发展。

六、新文体。由于社会的发展,新读者群的新需要,文学自身的发展,出现了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产生传奇小说;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布道化俗,出现俗讲和变文;燕乐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新的诗歌体式──词。

(一)传奇小说。

1.原因。

(1)文体内部: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的产物;

(2)基础:现实生活娱乐需要。宴饮之馀、幕府之暇、途路无聊、友朋夜话,各征异说,共为戏谈,剧谈说话,成一时风气。

(3)俗讲、转变的盛行。

2.特点。

(1)作意,即鲁迅“始有意为小说”。

(2)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

(3)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

(4)题材多样化,富于人生情趣;

(5)史传笔法叙述虚构故事,既同于史传,又异于史传;

(6)散体文言,时插入诗赋,与散文、诗歌的发展,都有微妙联系。

3.发展轨迹:开元、天宝之际初兴;中唐兴盛期;晚唐逐渐衰落。

4.意义: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二)词。

1.原因:娱乐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诗配乐、依调填辞,都为歌唱。

2.发展轨迹:最初来自民间,用于日常宴饮、歌楼伎馆→中唐后城市经济发展,词迅速兴起,文人作词→晚唐五代在西蜀和南唐得到繁荣:西蜀《花间》词人绮靡侧艳,视野不离男女情爱,目的无非欢娱消遣;南唐拓大词的境界,转向内心缠绵情致抒写,特别是李煜亡国后词作。

七、总论:唐文学是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的产物。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更外向;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后的繁荣,为文学进一步发展拓出新领域。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如何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和初唐120馀年。



往期:

万献初:音韵学 12 元音发音(3)(视频)



提示:更多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的视频,思维导图,电子书可在古代汉语文学QQ群[2](933201038)中下载。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
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宫室与数目类基础字形讲析
服饰与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中国通史》100集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
19 《荀子》
18 《庄子》的艺术成就
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
15 《老子》
14 《墨子》
13 《论语》
12 诸子散文概说
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
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
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
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
5 《诗经》的内容(二)
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
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
孟子的生命历程
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辞赋、骈文与散文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辞赋
两汉乐府诗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
《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
16 《四库全书》
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4 《永乐大典》
13 胡应麟与辨伪学
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1 宋四大书
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9 唐代佛经翻译
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
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纪录片
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
第4集 称霸
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
第1集 初生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
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
第二集 高天长河
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QQ群    
古代汉语文学[1]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QQ群:314120068)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1]:93320103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古代汉语文学[2]:31412006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