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学史 隋唐部分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2](314120068)、古代汉语文学QQ群[1](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以上内容非正文——








◎袁行霈版◎



第四编 隋唐部分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一节 隋代文学


隋诗人由两部分组成:

一、北齐、北周旧臣,北朝诗风的代表—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一)卢思道《从军行》。

1.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写出的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作品。

2.梁、陈歌行体落笔常在“思妇”,此诗描写重心是“征夫”,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感受,多贞刚气,有苍劲骨力,体现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二)杨素。

1.《出塞》用平实叙说表达粗犷深沉悲凉情思,真挚浓烈,有北歌慷慨呜咽之音。

2.《赠薛播州诗十四章》

(1)思念友人薛道衡的述怀之作,具真挚悲凉的情思和深雄雅健的气质,直诉别离悲情,不加藻饰感人至深,“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隋书·杨素传》)。

(三)薛道衡也具朴实俊爽的风格,与杨素唱和的《出塞》苍凉悲怆的情调中,洋溢着征战者勇往直前的气概。

(四)北人学习南文表现手法,如:

1.卢思道《棹歌行》《美女篇》等,着意写女性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陷于轻艳。

2.薛道衡《昔昔盐》,因“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见称,写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二、梁、陈入隋文人—江总、虞世基、庾自直等。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在诗歌体式和表现形式方面,为北方作家提供借鉴。

(一)文帝时代,南北两种诗风并存,甚至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也能体现。

(二)炀帝时聚集南朝文士,明显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

1.虞世基。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词采华美和对仗工整,为作诗而作诗。

2.炀帝作乐歌中有清丽明快之作,如《春江花月夜二首》,诗题出自宫体,情调类于南朝民歌,写出清丽明净的江南风物之美。

三、隋朝南北文学合流仅限于诗风相互影响,表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一)“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歌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

(二)“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表现形式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是缺憾。

(三)用南朝文学声辞美,表现新朝恢宏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融合关键。

二、初唐(贞观前期)—以太宗及群臣为中心,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作,刚健质朴;诗风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

(一)太宗诗。

1.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如《经破薛举战地》,言“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气格刚健豪迈,但“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有六朝雕琢辞采痕迹,与全诗气格不协。

2.《咏雨》《咏雪》等完全是南朝风调。

(二)杨师道和李百药。

1.早期:具贞刚气质,善吸收南朝诗歌的技巧,较少合而未融,如杨师道《陇头水》,李百药《咏蝉》。

2.后期:成为宫廷诗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在声律辞藻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风格趣味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三)贞观诗风的宫廷化倾向。太宗爱好文艺;虞世南等人编《北堂书钞》《文思博要》《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便于应制咏物时摭拾辞藻和事典,把诗写得华美典雅。

三、贞观后期:上官仪——“上官体”。

(一)贞观年间应制诗属对工切、写景清丽婉转,如《早春桂林殿应制》“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再如《奉和山夜临秋》:“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虽为奉和之作,但有意避免从类书掇拾辞藻,注重景物的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动态变化,写婉转情思,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大大地推进五言诗体物写景技巧,成为新的诗体——“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谓之上官体。”(《旧唐书》本传)

(二)上官体“绮错婉媚”,具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佳句如《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入朝洛堤步月》:“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缘情体物,密附婉转而绮错成文。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三)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冲淡了浮艳雕琢的齐梁诗风。

(四)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下开“文章四友”和沈宋。

四、中下层士人之王绩。心念仕途,却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其诗歌是冷眼旁观世事时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创造出宁静淡泊又朴厚疏野的境界。代表作《野望》。这种隐逸诗风,易代之际大都会有,不构成初唐诗发展的环节。

五、中下层士人代表——“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一)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二)创作活动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杨炯《王勃集序》:“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流弊,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这是诗风变革的关键。

(三)他们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不甘居人下的雄杰气。重抒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有壮大气势,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古体和歌行表现充分。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跌荡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开启新诗风:

1.卢照邻《行路难》:

(1)眼光不局限于宫廷而转向市井、进入沧桑感慨,进而思索人生哲理。

(2)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抒情。

(3)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胸怀开阔,气势壮大。

2.《长安古意》:借对长安描写,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滞。

3.骆宾王《帝京篇》:

(1)思路更开阔,以浓烈的感情贯注于历史人生思索中,使诗的抒情深化,思想力量更强,形成壮大气势。

(2)直接抒发沉沦下僚不满,使诗的内在气势更激越昂扬。

(3)宫廷诗人应制咏物以颂美为主的倾向,至此完全转向独抒怀抱。

(四)卢骆的七言歌行。

1.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诗体,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影响。以五七言为主而夹杂少量三言的体式具流动感,骈赋中间的蝉联句式增强全篇气势。卢骆王等人的七言歌行实现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走向市井的转变,出现壮大气势和力量,是更适合表现刚健骨气的抒情载体。

2.五律渐趋成熟。因追求对偶整齐和声律谐调,表现感情相对稳定。但“四杰”尤其王杨五律透出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主要反映在羁旅送别和边塞诗中,于伤别外尚有昂扬抱负和气概,使诗格调壮大,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言律到王杨时代,创作题材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如杨炯《从军行》。

(五)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四杰”诗风与宫廷诗风不同的内在原因。

(六)“四杰”诗风尚属“当时体”,并没完全摆脱宫廷诗风影响。一些作品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采工丽和韵调流转,有雕琢繁缛之病。杨炯以五律见长,现存五言律完全符合粘式律,是有意追求。

六、高宗武后时以主文词为特点的进士科的勃兴,进士科及第而受朝廷重用的作家——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期等,为唐近体诗定型做贡献。

(一)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文章四友”。

1.四友中最有诗才—杜审言。《诗薮》:“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杜审言五律成就超过杨炯,使五言律首先达到较高水准。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李峤。多奉命或应制之作,重技巧乏情思,藻丽有馀雄浑不足,以五律为主。

(二)最后完成五律定型——沈宋(武后时)。

1.成就:

(1)多应制酬唱、咏物、赠别诗,点缀升平,标榜风雅,难免内容贫乏;

(2)诗律方面精益求精:除一联中轻重悉异外,还要求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平仄相粘,并把这种粘对规律贯穿全篇,使一首诗的联与联间平仄相关,通篇声律和谐。

(3)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疏,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这是最早有关“律诗”定名的记载,故沈宋之称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4)以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近体诗演变过程中具关键意义:完成由永明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易识记和运用;具推导连类而及的作用,是可推广的声律法则。如在五言近体范围内,可由五律推导出五言排律和五绝体式;可在五律基础上推导出近体七言诗的声律格式,如七律、七绝等。所以在五律趋于定型后,杜、李、沈、宋等人即把律诗粘对法则用于七言体诗歌,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七律定型。

2.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渡汉江》。

3.期擅七律,成名作—写思妇的七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成就较高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早期七律成熟之作,被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七、武后至中宗景龙年间唐近体诗各种声律体式定型。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武后时登上诗坛,属新进庶族士人。与馆阁诗人不同,陈子昂诗歌表现出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二、复归风雅—改革诗风的起点,表现:《感遇》38首。

(一)非一时一地作,但基本上作于诗人入仕后,很多首与作者政治活动有关,具强烈政治倾向。如武后时重用酷吏,开告密之门,其四、其十二讽喻。

(二)从“达则匡救于国”的忠义立场进行创作,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三)借《感遇》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但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辩附著于感性形象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四)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这种兴寄方式已突破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直接建安诗人梗慨多气,虽在表现形式上受阮籍《咏怀》诗影响,但没有兴寄无端的苦闷,而蕴藏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较“四杰”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更显激越、带有壮怀激烈的豪侠之气。

三、随武攸宜征契丹期间钳默下列,登蓟北城楼,写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的组诗,慨叹时光流逝、古人功业已成陈迹,而往时际遇难见于今世,有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同时写下《登幽州台歌》。

四、风雅兴寄中能反映唐诗风骨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一)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复归风雅的目的不只是美刺比兴,而要追踪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齐梁诗风划清界限;

(二)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与诗歌技巧的发展呼应,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方面的成功经验。

二、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长篇歌行,采用乐府旧题,赋予全新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三、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带青春伤感的情思贯穿全篇,并通过对红颜美少年和鹤发白头翁的对比描写,创造出兴象鲜明韵味无穷的诗境。

四、张若虚、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的创新: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创造已成熟。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
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宫室与数目类基础字形讲析
服饰与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中国通史》100集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
19 《荀子》
18 《庄子》的艺术成就
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
15 《老子》
14 《墨子》
13 《论语》
12 诸子散文概说
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
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
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
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
5 《诗经》的内容(二)
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
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
孟子的生命历程
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辞赋、骈文与散文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辞赋
两汉乐府诗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
《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
16 《四库全书》
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4 《永乐大典》
13 胡应麟与辨伪学
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1 宋四大书
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9 唐代佛经翻译
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
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纪录片
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
第4集 称霸
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
第1集 初生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
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
第二集 高天长河
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QQ群    
古代汉语文学[1]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QQ群:314120068)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1]:93320103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古代汉语文学[2]:31412006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