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是这些书,让我度过了生命中最痛苦的两年

鳕鱼 爱予星球 2024-04-06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赫尔曼·黑塞





我大概是从2019年才真正喜欢上阅读这件事。


在那之前,阅读更像是一项需要写在清单上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解乏,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炫耀的谈资,但它并没有真的对我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一切都在2019年改变了。那是对我来说最艰难的一年。平静的生活出现裂痕,人生的难关一个接一个的出现——疲惫的人际关系,频繁涌现的负面情绪,始料未及的生活变化,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我淹没在生活的汪洋里。


在挣扎求生的那一年,是书籍如同浮木一般托起了我,并为了指引了一条“通往自己”的,看得见踪迹的道路。


换句话说,是阅读让我成为了一个日常的幸存者。




01



2019年2月初,离春节还剩2天的时候,我读完《金色梦乡》,然后大哭了一场。从那以后,这个在悲观的舞台上努力活下去的故事,如同小说里中央公园的焰火,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绽放,直至现在。


2019年,四年前的我,生活简单又疲惫,但我似乎从没有思考过是哪里出了问题。


住在父母家里,每天坐1小时的地铁去公司,疲惫的周旋着职场的人际关系,觉得周围的每个人都被一个冰冷的泡沫所笼罩,无法和彼此产生真诚地连接。而我也和其他人一样,对外界发生的一切也无动于衷,每天只是浸泡在习以为常的琐碎里。


这份麻木,在我翻开《金色梦乡》,和主角青柳雅春一起进行了一场大逃亡时,终于碎裂成片,我似乎明白了我生活里缺少的东西。


《金色梦乡》是日本知名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奇迹般的一场逃亡。


在一个平常的上午,日本新任首相被暗杀,青柳雅春突然被警方指定为凶手,不得不踏上了逃亡之路。在那些几乎全世界都认为青柳是凶手的日子里,他凭借着亲人,朋友和陌生人的信赖,居然一路活了下来。


最后在冷漠的媒体镜头和冰冷的枪口前,所有人的善意汇聚在一起,在近乎绝望的青柳面前绽放成巨大的焰火:去他的现实,豁出去吧!哪怕一直逃亡也要活下去,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



《金色梦乡》电影里中央公园的焰火




《金色梦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悲哀的命运,可我却从中看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也是真正唤醒我的东西——人与人之间极致的信赖和友爱。


以往我总是带着疏离和警觉去面对周边的人际关系,疏离的背后是恐惧信任被辜负,害怕信任得不到反馈,所以我总是习惯压制那份想要主动靠近他人,和他人连接的生命需求,只是被动等待着他人和我互动,被动接受他人的友善。


可是,如果有人能不因为我是谁,不因为我做了什么,而给予我无条件的回应,我为什么不能也像他一样,主动释放自己的善意呢?


在2019年除夕的那一天,我向同事,朋友,亲戚甚至是很久不联系的人都发了感激和祝福的微信,感激他们过去一年的陪伴,感激他们曾经的鼓励和帮助,祝福他们新年平安喜乐。


很快我就得到了反馈--“今年辛苦啦”,“你也做的很棒”,“谢谢你,新年快乐呀。”在信任被他人接住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暖意。


2022年的12月,我把记忆里的烟火做成了一场绽放的“花火”




02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一切能产生愉悦感的事物失去了感知,想的都是如何解决这件事再计划那件事,等我停下来回顾才发现‘啊,原来已经很久没有发自内心的高兴过了。’”我在日记本上写。


《金色梦乡》将我从混沌麻木的生活里拉出来了短短一瞬,但那种觉得哪里有问题的矛盾感并没有随之消失。那段时间,我开始在意很多人说的“做你想做的事情,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句话似乎在告诉那些还不知道做些什么,还没有找到人生方向的人--你在浪费人生。


我害怕自己成为一个浪费人生的人,所以不断做着各种计划来规范自己,但内心又对这样的计划人生充满抵抗,我开始焦虑自己的生活不够好玩有趣。我一边对完不成的计划感到不安,一边又急于摆脱计划的束缚,这种撕扯和分裂感让我在2019年的夏天,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沼泽。


在低能量的状态下,有时候我会躺在沙发上刷一下午的手机,然后再用恶劣的语言批判自己的无所作为,有时候我会强迫自己去参加社交活动,却总是低头回避发言的时刻,我嘲笑无用的游戏与享乐,总想在已有的生活上创造新鲜的东西,并执着于在那些东西里获得一个有意义的结果。


我无法接纳自己只能站在原地,无能为力的看着自己焦虑无措的样子,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场突如其来的情绪风暴,甚至觉得自己无法再安全着陆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微博上读到了马特·海格的愉悦事物清单:













➢ 日出,日落,那在漆黑天际闪耀的千万颗恒星和它们所照耀的世界。

➢ 书。冰镇啤酒。新鲜空气。

➢ 音乐。爱。不加掩饰的情感。

➢ 阳光充足的日子坐在公园长椅上。

➢ 电影院灯光暗下来时,腿上放着一桶温热的爆米花。


这份清单如同放大镜一般,清楚的照见并放大了我未曾注意到的日常。我忽然发现,走出情绪风暴的关键,就是在于对真实日常的觉察。千万颗恒星的美,就在每一天的日落和日出之间,而我困在自己的头脑和情绪里,从未抬头仰望星空。



也是在那个阶段,在一次偶然里,我打开了《活下去的理由》。


这是一个英国的新锐小说家马特·海格用文学的方式写的自身对抗抑郁症的故事,24岁的他,曾站在悬崖边企图自杀,最后一点一滴克服精神上的极度痛苦,从绝望中活了下来。


书里用极致细腻的笔触,精准的描述了海格在情绪龙卷风里遭受的精神痛苦,发病的症状,头脑的挣扎,以及想要斗争到底的勇气和决心。海格毫不掩饰的表达着对生命的渴望,“我想要感知生命,我想要在转瞬即逝的生命力,最大限度地感觉一切能被感知的”。


我依然记得读完这本书之后,脑海里忽然蹦出了一个声音:“停下来”,像一种温柔的允许。



2019年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家开酒跳舞




于是,我拉上书房的窗帘,调整好靠枕的角度,开了罐酒,看了一部夏日的电影,看完电影后又随意的放了一首歌,在房间里胡乱跳舞,我什么也没有想,只是尽情地释放自己,享受这样无所事事的状态。


然后我打开窗户,看到了一大片燃烧着的晚霞,如同看到了自己此刻的生命,这是我整个夏天最高光的时刻,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这场情绪的风暴中安稳的着陆了。“快乐出现的时候,享受快乐”,这一点也没错。


跳完舞后,随手在备忘录里写下的诗



从那以后,我逐渐放下对计划的执念,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真实的生活,尝试与当下建立连接,建立自己的愉悦事物清单,去记录自己拥有的一切,而不是一味沉溺于无序的头脑风暴里。现在我把愉悦清单的一部分分享给你们:













➢ 在阳台发呆听歌,打理植物;

➢ 闲逛公园,超市或菜场;

➢ 整理和打扫屋子,然后躺在干净的地板上;

➢ 瑜伽,跑步,散步;

➢ 去户外,泡在大自然里;

➢ 把负面情绪写下来,丢到很远的地方;

➢ 写信鼓励未来的自己;

➢ 拥抱爱的人,和他们待在一起;

➢ 什么都不做,只是感受当下的发生。



03



但是,命运对我的考验并没有止步于此。接下来的几个月,我的人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几乎是以爆破的方式连续炸开,生活似乎想要我快速成长,它告诉我:“当一个人的世界没有发生变化时,一个人就不可能发生变化。”


父母投资的基金公司暴雷,辛苦积攒多年的存款变成了只存在于一纸合同上的数字,而我刚入职了2个月的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再也发不出工资。


我记得从公司整理完东西回家的那一天,在家门口茫然地站了很久。我的人生好像一张白纸忽然从空中被斩断,我站在它破碎的边缘,不明白自己还可以往哪里走。


2019年12月初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劳动仲裁局里200多个人商讨着如何争取应得的权益,工作人员来回重复着指导大家签署各种文件,我在那场雪后和父母一起回到了乡下。


我彻底陷入了自暴自弃的状态,不愿意和亲近的人交流,头脑里的想法也彻底变了,看什么都是愤怒和悲观的。


我不断追问命运,为什么我的运气这么烂?

为什么总是我遇到这些倒霉的事情?

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亲朋好友会因为金钱反目,热爱的工作是不存在的,而我又做了什么?


有那么多本可以避免的事情,后悔和自责的情绪完全吞噬了我。


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如果一个人把自我认同感完全附着于自己做的事,和外在事物之上,那么当外在一切崩塌之时,那个“我”也不复存在了。


在那段“我”彻底消失的日子里,又是一本书拯救了我。






还记得有一天早上我醒来,躺在床上看着外面阴沉的天气开始哭。手机推送的提示声打断了我的思绪,点开后看到微信读书首页的推荐是《活出生命的意义》。


我当时并没有什么心情看书,但内心隐隐对“生命的意义”这五个字感到好奇,于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开始了阅读。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邂逅会对我日后的生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20世纪的时候作为犹太人,全家都被关进了集中营,亲人几乎都死在了毒气室中。但他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心理学上的“意义疗法”,替人们寻找再生的意义。尽管早年经受过巨大的苦难,弗兰克尔仍对生命充满了巨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80岁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的故事让我意识到——不管命运给了我什么,我都是有选择的。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选择”这个词的含义。也许是在冥冥之中,命运在通过这些书,教会我去学会我真正需要的东西。


“选择”是什么意思呢?


我一直以为,是我去对生活的选项挑挑拣拣,尽量找到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这就算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可我不曾想过,如果命运直接把糟糕的那个选项扔给我,难道我就只能举手投降,认同自己毫无选择了吗?


弗兰克尔对此作出了回答,“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并将意义保持到最后。”

  

是的,即使命运让我遭遇了这些苦难,我依然可以选择——接受痛苦,勇敢的面对恐惧。这种选择不是行为上的,而是意识上的。


当我意识到不论发生什么,我仍有自由去选择如何应对磨难。我可以百分之百决定我的态度,这种自由是永远不会被剥夺的。因此不管命运给我什么样的考验,我永远不会一无所有,毫无退路。



与其沉溺在无法挽回的痛苦之中,不如面对和接纳“失去”,这远比恐惧和逃避来得更有意义。想清楚这一点后,我决心要让自己和父母都振作起来。


从乡下回来后,一方面我咨询了律师,在了解维权途径后陪着父母去相应的机构办理了登记手续,另一方面我开始变得更主动,为父母做饭,陪他们散步,和他们约定在家里不说丧气话,鼓励他们把生活的重点放在当下而不是过去。与此同时,父母也为我加油打气--“那些不靠谱的工作不干也没关系,不要觉得自己差劲,要有信心。”


这场磨难不仅让我们重拾生活的勇气,也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因为《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那种对于美好生活本身的渴望,那些曾被我拒之门外的感受,再次回到了身体之中。我不再追问为什么,不再自暴自弃,这一次我的选择是,直面痛苦之身,告诉它:“我做好准备了,来吧。”


当时为了激励自己设置的手机屏保,陪伴了我很久




04



就在我积极的恢复能量,努力保持稳定的生活状态里,2020年到来了。2020年,开年即魔幻,新冠疫情爆发了。


我刚从个体的痛苦中解放出来,就不得不直面集体的生死悲剧。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每天都在上演有关制度、人性、真相、谣言、愤怒、爱恨、生与死的话题,我逐渐意识到,当所有人都在经历荒诞和苦难之时,我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命运休戚与共,紧密相连。


当我被困在家里只能不停的刷着社媒了解疫情的动态,深感无力之时,加缪的《鼠疫》出现了,为我指了一条通往当下的道路。



《鼠疫》描述的是在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于是我理解了一个“真正的人”,在面对灾难时要如何选择。如同加缪在书里所说的——“诚实的面对,明明白白的做出应有的抗争”。


富有牺牲精神的医生里厄、和个人主义抗争的记者朗贝尔、追求内心安宁的社会活动家塔鲁……虽然他们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但最终都选择加入了抵抗鼠疫的防疫队伍中去。比起掩盖真相,习惯绝望,放弃抵抗,麻木度日,这些人各自拿起了武器,发挥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用行动抵抗荒诞的命运。


《鼠疫》让我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新冠疫情。我发现即使现实是无力且荒谬的,依然有那么多人像《鼠疫》里的里厄医生一样,为生命本身抗争着。


在夜晚吹响《思念曲》的人,在求助话题里一直转发评论顶热度的人,主动帮医生送各种必需品的志愿者,大声呼吁关注女性需求的人,努力生活的脑瘫外卖小哥,他们都是凭自己的力量做事的,温柔的普通人。


2020年2月6日,这页单向历被我永远的收藏了



我意识到,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当下的困境中,选择成为一个主动伸手,帮助他人的人。想到在这场疫情里,世界上依然有许多善良而真诚的人在付出行动,我就再次充满了力量。我决定加入他们,而不是成为一个漠视他人苦难的人。


正如加缪所说,“我决定在任何情况下都站在受害人一边,以限制损失。”


后来,我成为了自己所在小区的志愿者,负责协助社区的工作者开展核酸检测、运送和发放物资、帮助和照顾特殊人群,每天回到家后我都觉得腰酸背疼,疲惫不堪,但想到这一天很多人对我说,“辛苦了”,“谢谢”和“加油”,想到自己在接受到这些反馈后的感动,第二天就又有了继续穿上防护服的动力。


当时住在我们楼下的一个女孩子也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直到后来她才告诉我,加入的原因是看到了我的努力,她觉得女孩子也可以很有力量去做点什么。


在那场疫情之中,我曾一度认为这个世界糟透了,但没想到因为《鼠疫》这本书,改变就在一念之间发生了。


我开始看见和理解他人的苦难,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怀着感恩之心度过每一天,祝福身边的人。这些给予陌生人善意的体验,让我终于彻底理解了“利他之心”的概念。当我选择主动伸手之时,也获得了他人友善的对待。


实践证明,这个世界还没那么糟糕不是吗?


在小区做志愿者时拍下的落花,期待和它们在新的春天再相逢




05



写到这里,我不禁问自己,阅读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在过去的几年,每当我陷入困境之时,我本能的渴望寻找到一个能够克服困难的答案,当我求助于书籍时,阅读就像是一座我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也是我人生的罗盘。


在这座避难所里,我看到很多和我有着相似困惑但走的更远的人,他们穷尽一生去探索生命,把凝聚的自我写进每一个字里。而我,只需花一些时间就能读到这些真知灼见,窥得一点有关未来的方向,获得源源不断地平静的力量。每想到这一点,我心里就升起无尽的感激。


不仅如此,阅读更是唤醒了我内在探索生命真相的渴望。这份渴望,来自于书里那些若隐若现闪着光芒的片段:

01

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旁的质问,“我们为什么要活得如此匆忙,为什么要挥霍生命”?



02

是迈克·辛格在宇宙神庙里的指引,“放弃个人好恶,让生命之流来掌控一切”。

03

是悉达多在河边的注视,“我认为唯一重要的就是去爱这个世界,而不是去鄙弃它”。


这些伟大的作品,让我明白生命在不断崩溃与修复之中,存在着更宏大的意义。这些具体的痛苦与境遇,都是人生这场游戏必要的组成部分,为的是能让我们在其中深度体验,并去拼凑完整那份属于自己的“意义”拼图。在看清楚真相之后并依然选择热爱生命,“意义”就由此产生了。






阅读自然也是幸福与爱本身。


我仍然记得来回2小时的地铁里读的是《明朝那些事儿》,晴天午后的咖啡馆里读的是《平如美棠》,雨天的沙发上读的是《人间有味》,10年代最后一个夏天读的是《只是孩子》,秋天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读的是《秦淮之夜》......在日常的琐碎之中,文字带来的愉悦感始终留存在我的心底,闪闪发光,这些美好的体验同样是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里说,“人不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问题。”


当我重新回顾2019-2020的这两年,从情绪风暴,到家庭变故,再到新冠疫情,生活不断在为我提出问题。我也跌跌撞撞在书籍的指引下,沉浸在每一刻的生命里,不断跟随内在的声音做出选择和改变。


这样投入真实的生活,并在每一刻回答具体的问题,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福利互动/

我的故事讲完啦,现在想向大家发出一个诚挚的邀请:欢迎你们在评论区分享一本或多本在你的生命里,让你感到记忆深刻的书。第一个分享的小伙伴可以得到我送出的一份神秘礼物奥!




 ·END· 




「爱予星球」🌏 社群开放报名啦!

 费用:💰549/年

 /可参与/ 


➩ 每周:线上内观共修,走近更深的自己

➩ 每周:文字工作坊 + 主题打卡,深度学习和实践一套自我成长的思维方法

➩ 每周:2-3次爱予独家设计的6人“游戏圈”,用同理倾听、深度对话、即兴表演的方式,创造连接与成长

➩ 每月:社群报名与主理人1v1深度对话

➩ 每月:共写 & 深度对话,在爱予星球社群内部匹配伙伴,共同创造更深刻的连接



 欢迎下方扫码购买年票

登陆星球与大家一起玩耍吧~


文字 | 鳕鱼

排版 | 世鸿




爱予文章库



01

大框架和方法论系列

如何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

人生六个需求层次,从自我走向世界

人际关系四种基础模型,付出给予动态平衡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义:关注需求,创造连接

原生家庭的四个阶段,从课题分离到养育自己

02

自我成长干货引路

《被讨厌的勇气》:课题分离到底是啥?

- 用好四重人格感知力,从小我到高我

情绪觉察实战演习,深入头脑限制性信念

改变自我行动力:如何为自己制定承诺?

影响圈与关注圈,把握当下的思维框架

创作力的进化指南,从流动到跃迁

深度连接的基础魔法:三重境界的倾听

03

主理人生命故事

丹喵:离开纽约这五个月

丹喵:我滑雪是因为恐惧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丹喵:我做了一场人际关系探索实验

- 丹喵:爱予星球诞生记

丹喵:卖掉新泽西的房子去旅居

乐之:我不想再习惯优秀了

乐之:辞职去学甜点,黄油是自由的味道

Effie:当我把工作变成创造性的生命洪流

04

十日内观全系列

美国特拉华州,第一次十日内观体验手记

墨西哥,第二次十日内观故事

都江堰,第一次十日内观播客访谈

观呼吸基础指南

05

爱予社群伙伴生命故事

南瓜:辞职后,我不用再着急去哪了

晓庆:当我走上爱的英雄之旅

竹石:妈妈离世后,我重新思考死亡

06

轻松一刻:读书、游记与随笔

- 《约翰.克里斯朵夫》by罗曼.罗兰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洪堡的生命故事

《灵感、创造力与系统革新》创造力改变世界

墨西哥冲浪手记,蓝色海岸下的正午阳光

改变创作思路,打完坐后福至心灵的时刻

- 东京三日,别开生面的线上生日宴

函馆一周,随缘旅途中的奇迹

07

你好,陌生人(共写营文字合集)

看到爸爸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只需要存在,这就是全部的意义

我希望,我可以永远有一份去试试的勇气

每周末有一天,我们都会带全家人去野餐

二十多岁时,我也曾对生活窒息




↓ 关于我们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