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文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说明:

1.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学习

2. 点击文章最后“阅读原文”进入课堂学习




说明:

1.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学习

2. 点击文章最后“阅读原文”进入课堂学习



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讲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讲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左丘明 〔先秦〕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注释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佚()之狐:郑国大夫。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辞:推辞。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犹:尚且。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语气词,了。用:任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然:然而。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既:已经。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敢,冒昧的。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越国以鄙()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雄厚。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围郑)。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共,通,供给。其:代指使者。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朝,在早晨。厌:通,满足。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阙(quē):侵损,削减。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喜欢,高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语气词,了。)
2
.共其乏困 (共,通,供给。)
3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满足。)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侵损,削减。)
5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高兴。)
6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表时间,在早上)既东封郑 (东:表处所,在东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


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
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
形容词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今老矣(老:老年人)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

1.
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
准许 (同现代汉语)
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
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què 城楼
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quē ”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
细小,轻微(同现义)衰败(国势衰微)
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
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谦词敝人
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
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
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之)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

4.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
是寡人之过也(用表判断)
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
.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
省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夜缒而出(烛之武)许之
(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

六、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创作背景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赏析

概述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化敌为友,对晋以友为敌,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烛之武用语不多,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段解  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文章特点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严密,前后照应。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无隙可乘,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圆满。

  二、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没想到引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三、说理透辟,善于辞令。这篇文章,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这个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须着意描绘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入胜。从这点来说,它不愧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秦、晋围郑,完全与秦无关,秦国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他知道亡郑只能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就会一改过去的所为,反过来帮助郑国。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这就使秦君不能不听从他的说辞。烛之武斗争策略的巧妙还表现在,他奉命去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他在说辞里表现的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却能够不亢不卑,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发展有何关系?

  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秦、晋两军,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北),一在汜南(今河南中牟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

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

文章篇幅虽然短小,故事情节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个人私怨,慨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私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也被迫退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故事的结局。整篇故事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

波澜迭起,曲折有致。秦晋两军夹击郑国,形势十分危急,在这关键时刻,佚之狐力荐善于辞令的烛之武,并断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此为一波。但当郑伯去请烛之武时,却遭到了烛之武的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显然,烛之武对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也是愤懑不平的。此时,郑伯赶紧认错: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并指出: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深明大义,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不计私怨,捐弃前嫌,毅然应命。这寥寥几笔,给行文平添了一层波澜。烛之武利用黑夜,秘密出城会见秦伯,并说服了秦伯,秦伯答应退兵。晋大夫子犯主张袭击秦军,形势又紧张起来了,故事出现了第三折。最后,晋文公分析了形势,认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也撤了兵。至此,郑终于转危为安。

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

  这篇文章对烛之武的善于辞令,写得极为出色。他去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决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处处为秦着想。

  首先,烛之武开门见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但作为郑大夫的烛之武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相反,却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先分析了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谈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别国(晋)的土地,扩展了别国的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接下来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

  正当秦伯在考虑灭郑、存郑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时,烛之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为秦君分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离间双方。这番话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着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秦晋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由于晋国当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烛之武的这篇说辞戳到了他的痛处,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

写作特点

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波澜起伏

  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简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

  说客在春秋之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穿梭来往于各国之间,或穿针引线,搭桥过河,或挑拨离间,挖敌方墙角,或施缓兵之计,赢得喘息之机。可以说,缺少了这些用现代文言汉语称为外交家的角色,春秋舞台所上演的戏剧,必定没有这么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波澜迭宕。有了他们,台前。台后两条战线上真是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台,演出了古代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幕。

  我们发现,说客或外交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辞辩才,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往往善于抓住利害关系这个关键,在利害关系上寻找弱点和突破口,从而大获成功。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军,不费一兵一卒为郑国解了围,便是一桩典型的范例。

  在一个没有权威、各自为利益纷争的时代,利益原则便是行动的最高原则,精明的说客或外交家必定深谙此道。以利益作为交往原则,关系不可能牢不可破,不可能无懈可击。甚至可以说,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往往比其它手段更见效。即使在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首先是从利益原则出发的。这个原则,恐怕比仁义原则更实际,更能长久,尽管仁义原则更值得赞赏,可是这世上有几个讲仁义的人呢?

  讲利益原则,首先要以平等为基础。没有平等,也就在根本上取消了利益。利益必须通过交往实现,一个人不同他人发生联系,就无所谓利益;交往也意味着交换,付出多少,便得到多少,不付出就无所获。只想获得而不愿付出,就破坏了交换,也没有了平等,也就很难再获取利益。  交换,实质上也是让对方有利可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如果秦穆公觉得无利可图,会甘愿罢休吗?所谓挑拨离间,多半也要利用人们觉得有利可图的心理。离开这一点,挑拨挑间是难以成功的。搞阴谋诡计的人也常常利用这一点。将欲取之,必先予,这也是说用给予好处引人上钩,然后再将其吃掉。

  中国传统的谋略,可以说把利益原则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上面说的之外,还有所谓借刀杀人、过河拆桥、上屋拔梯、赏一安百、欲擒故纵、美人诱惑、坐收渔利、奇货可居、害一利百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利用或发挥利益原则。可以毫不夸张他说,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利益原则有千丝万缕的。


                         (来源:古诗文网)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夜(zhuì)     秦军(sì)南    (hán)陵

B.共(ɡònɡ)其乏困  (pánɡ)孙     (zhāo)济而夕设版焉

C.失其所(yù)   (zhì)     若不(quē)秦

D.(fú)战,勇气也 微(fú)人之力不及此 匹(fū)之勇

【解析】A项fán;B项,读ɡōnɡ;C项中

【答案】D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

【解析】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何厌之有?

【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是:这

B.秦、晋围郑,郑知亡矣  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D.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伸展,扩张

【解析】B项意为已经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

B.殚其地之

C.宋有富人,天墙坏

D.晋函陵

【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答案】B

6.下列各项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

B.子亦有不利焉

C.子犯请击之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解析】C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

【答案】C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 (从属二主)  

函陵 (驻扎军队)

B.何之有 (厌倦)

焉用亡郑以邻 (增加)

C.若之乎 (怨恨)

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

D.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认为)

【解析】B项满足,C项如果没有,D项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的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A项意为哪里;B项代词,指这篇;C项疑问代词,哪里;例句与D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

【答案】D

9.对下列各句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吾其还也     失其所与,不知

其如土石何   以其无礼于晋

A.相同  相同

B.不同  不同

C.相同  不同

D.不同  相同

【解析】均为语气副词,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均为代词,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本题只考查用法。

【答案】A

10.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然郑,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郑以陪邻  

既东郑  

又欲肆其西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

【解析】意为灭亡为使动用法;为意动用法,……为疆界名词疆界

【答案】D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你,代词)

B.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动词) (一种文体,名词)

C.不辞劳苦(推卸,动词)停数日,辞去(告别,动词)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形容词)越国以鄙远(卑鄙,形容词)

【解析】A项中第二句意为如果,第三句是人称代词。C项第一句意为推辞,第二句正确,第三句意为推托。D项第二句中意思是……当作边邑

【答案】B

12.下面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独,不译)

B.以乱易整,不武(因此)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来)

C.失其所与,不知(自己,自己的)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语气)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你的)

【解析】以乱易整意思是

【答案】B

13.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

C.唯命是从

D.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B项为判断句,其它几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B

1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接济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

B.③(两军)相去四十里 去:距离②以乱易整,不武 易:交换

C.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②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

D.③君之所知也 知:通“智”②(晋军)亦去之 去:离开

【解析】A项中的意为渡河,B项中的替代,D项中的意为知道,了解

【答案】C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

【答案】B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

唯:只有。

【解析】D项,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答案】D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①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的机智善辩。重在表现郑伯自责,是烛之武的牢骚话。

【答案】D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C项,表述错误,烛之武说服秦伯时,只字未提郑国利益,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的。

【答案】C

1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泽的重点是”“”“”“”“”“”“等词。注意语句的通顺。

【答案】(1)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厉:通,一种毒疮。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虽死不恨:仇恨

B.女为说己者  容:打扮

C.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D.不易邪  顾:难道

【解析】应为遗憾之意。

【答案】A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居顷之

B.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其妻不识也

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以子之才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去而事智伯

【解析】A项都是助词,用在时间词后,无实义。B项都是人称代词,他的。C项前一个是介词凭,凭借;后一个是连词。D项都是连词,表顺承。

【答案】C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去而事智伯

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我故国士报之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是襄子劝豫让的话。

【答案】D

2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涂饰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解析】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他的朋友是让他假装投靠襄子,然后在襄子身边寻找机会报仇。

【答案】C

24.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他对我的厚爱。

(2)但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想用我的行为使天下后世那些做臣子却怀有二心来服侍他们的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注意所以”“的用法)

【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从前曾经先后臣事范氏和中行氏,但并没有什么名声。他离开之后去为智伯做事,智伯很宠信他。等到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联合起来,灭了智伯。灭智伯之后,他们就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痛恨智伯,所以漆了智伯的头颅,当做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当为知己的人献出生命,女人当为爱己的人修饰容貌。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他对我的厚爱,那么我的魂魄才可以不愧对他。于是他便改换姓名,扮作一个犯罪受刑的奴隶,进入赵襄子宫里,在厕所中做涂饰粉刷的工作。身上暗藏着短剑,想乘机刺杀赵襄子。襄子到厕所来,突然心惊肉跳,就命左右捉住审问那涂饰厕所的奴隶,知道就是豫让,他身内藏着短剑,说: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左右的人都要杀他。襄子却说:他是个有义气的人,我以后留意避开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了以后,没有后代,他的臣子想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能之士呀!结果放他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涂漆使身体长满恶疮,吞炭使声音变得沙哑,让自己的形状不能被人辨认出来。他在市上行走求乞,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走去见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辨认出是他,说:你不是豫让吗?豫让说:我是的。他友人为他流泪说:以你的才能,委身去侍奉襄子为臣下,襄子必定会亲近宠信你的。到那时,你就可做你想做的事,难道不是更容易吗?为什么定要残害身体,改变形状?像这样想法报复襄子,不是很困难吗?豫让说:既然已经委身事人,还想杀他,这便是存了不忠之心来侍奉他的君王。我这样做,是很困难!但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想用我的行为使天下后世那些做臣子却怀有二心来服侍他们的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裹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做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做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哎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  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对应学生用书P90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有一个女孩自杀,被一个老人撞见了,自杀未遂。女孩哭诉了好多自杀的理由,老人说了救她的理由。第二天,老人拿了张一句话设题答卷让女孩看。

设题是:如果可能,你所要的最大幸福是什么?

答卷上有五个人的答案,女孩读了并见了这五个答题人后,拥紧老人哭着说:我错了,谢谢您!

五个答题人是五个孩子——孤儿、弃儿、盲人、聋哑人、瘫痪病儿。请你分别替他们写出答案。

(1)孤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弃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聋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瘫痪病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个家。 (2)有爱我的爸妈。 (3)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4)能听一听鸟儿的歌唱。 (5)能起来走一走(能站起来)。

26.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

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27.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要求:(1)写出存在的问题并略作评价;(2)总结出对写作的感悟。

正月十五的晚上,场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漂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月十五,哪有一弯金月?一叶扁舟怎能灯火辉煌?明明是晴天,哪来根根雨丝?看似辞藻华美,实则违背常理。

(2)它启示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脱离生活而盲目追求空洞、华丽的词藻。

 


28.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

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

C.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

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D  4.①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②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说明:点击下面文字可以转到相应内容学习、因时间关系有一些内容还没有完成,还在不断完善,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后面留言。谢谢!


最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2019部编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封面/目录 ......1

第一单元 ...... 5

  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6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 ...... 8

   *峨日朵雪峰之测/昌耀 ...... 10

   *致云雀/雪莱 ...... 11

  3 百合花/茹志鹃 ...... 16

   *哦,香雪 ...... 23

  单元学习任务 ...... 33

第二单元 ...... 35

  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 36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 ...... 42

   *"探界者"钟扬/叶雨婷 ...... 47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 ...... 55

  6 芣苢/诗经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轼 ..... 57

  单元任务 ...... 59

第三单元 ...... 61

  7 短歌行/曹操 ...... 62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 63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64

   登高/杜甫 ...... 65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66

  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6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70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71

  单元学习任务 ...... 73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 75

   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 76

   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 77

   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 78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 83

  《乡土中国》 ...... 84

第六单元 ...... 87

  10 劝学/荀子 ...... 88

   *师说/韩愈 ...... 89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 ...... 92

  12 拿来主义/鲁迅 ...... 98

  1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 101

   *上图书馆/王佐良 ...... 104

  单元学习任务 ...... 107

第七单元 ...... 109

  14 故都得秋/郁达夫 ...... 110

   *荷塘月色/朱自清 ...... 113

  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 116

  16 赤壁赋/苏轼 ...... 122

   *登泰山记/姚鼐 ...... 124

  单元学习任务 ...... 127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 129

  一丰富词语积累 ...... 130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 131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32

古诗词诵读 ...... 143

  静女/诗经·邶风 ...... 143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14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 145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146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2020部编新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5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 7

   庖丁解牛/《庄子》 ...... 11

  2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 13

  3*鸿门宴/司马迁 ...... 16

第二单元 ...... 24

  4《窦娥冤》/关汉卿 ...... 25

  5《雷雨》/曹禺 ...... 29

  6*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 40

第三单元 ...... 48

  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 ...... 49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 53

  8*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 58

  9 说“木叶”/林庚 ...... 64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 72

  一认识多媒介 ...... 73

  二善用多媒介 ...... 73

  三辨识媒介信息 ...... 74

第五单元 ...... 82

  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 ...... 8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 85

  11 谏逐客书/李斯 ...... 88

   *与妻书/林觉民 ...... 90

第六单元 ...... 96

  12 祝福/鲁迅 ...... 97

  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 110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 116

  14 促织/蒲松龄 ...... 122

   *变形记/卡夫卡 ...... 126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 ...... 127

  《红楼梦》 ...... 127

第八单元 ...... 132

  15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 133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 135

  16 阿房宫赋/杜牧 ...... 137

   *六国论/苏洵 ...... 139

古诗词诵读 ...... 144

  登岳阳楼/杜甫 ...... 144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145

  鹊桥仙/秦观 ...... 146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 14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部编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 ...... 5

  2 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 ...... 9

   *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 ...... 14

  3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 ...... 19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 ...... 21

第二单元 ...... 34

  4《论语》十二章 ...... 35

   大学之道/《礼记》 ...... 36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 37

  5《老子》四章 ...... 39

   *五石之瓠/《庄子》 ...... 40

  6 兼爱/《墨子》 ...... 42

第三单元 ...... 46

  7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 ...... 47

  8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 ...... 58

  9*老人与海/海明威 ...... 64

  10*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 75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 84

  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 85

  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 86

  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 88

古诗词诵读 ...... 92

  无衣/《诗经·秦风》 ...... 92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93

  将进酒/李白 ...... 9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 9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部编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 ...... 5


  2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 10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 16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 18


  4*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 26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 28


  5*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 ...... 33

第二单元 ...... 40


  6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 41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 46


  7 包身工/夏衍 ...... 55


  8 荷花淀/孙犁 ...... 64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 69


   *党费/王愿坚 ...... 74

第三单元 ...... 84


  9 屈原列传/司马迁 ...... 85


  10 *苏武传/班固 ...... 89


  11 过秦论/贾谊 ...... 95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98

第四单元 ...... 102


  12 玩偶之家/易卜生 ...... 103


  13 迷娘(之一)/歌德 ...... 118


   *致大海/普希金 ...... 119


   自己之歌(节选)/惠特曼 ...... 122


  *树和天空/特朗斯特罗姆 ...... 123

古诗词诵读 ...... 127


  燕歌行并序/高适 ...... 127


  李凭箜篌引/李贺 ...... 129


  锦瑟/李商隐 ...... 130


  书愤/陆游 ...... 13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部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氓/《诗经》 ...... 5

   离骚(节选)/屈原 ...... 6

  2*孔雀东南飞并序 ...... 10

  3 蜀道难/李白 ...... 17

   *蜀相/杜甫 ...... 19

  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20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 21

第二单元 ...... 24

  5 阿Q正传/鲁迅 ...... 25

   *边城/沈从文 ...... 32

  6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艾青 ...... 44

   *再别康桥/徐志摩 ...... 48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 ...... 50

   *秦腔/贾平凹 ...... 53

  8 茶馆/老舍 ...... 58

第三单元 ...... 72

  9 陈情表/李密 ...... 73

   *项脊轩志/归有光 ...... 75

  10 兰亭集序/王羲之 ...... 78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 80

  11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 84

  12 *石钟山记/苏轼 ...... 86

第四单元 ...... 90

  13 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 ...... 91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 97

  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 ...... 104

古诗词诵读 ...... 114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 114

  客至/杜甫 ...... 115

  登快阁/黄庭坚 ...... 116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 1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1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3

2 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6    

再别康桥 ……………徐志摩 8

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 10

4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 ……………卞之琳 15    

风雨 ……………芦 荻 15    

错误 ……………郑愁予 16    

回旋舞 …………保尔·福尔 16    

在一个地铁车站 ………庞 德 17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王羲之 19

6 赤壁赋………………苏 轼 22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 维 25

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27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鲁 迅 31

10 小狗包弟 ………巴 金 36

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40

12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42

第四单元

13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 婷 杨 兴…4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9

14 包身工 ………………夏 衍 52

1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61

16 *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 曹智 白瑞雪…65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70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73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76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79  

朗诵……………………………82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90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93

名著导读

《论语》……………………96  

《大卫·科波菲尔》………10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2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荷塘月色…………………朱自清 3

2 故都的秋…………………郁达夫 7

3 *囚绿记 ………………陆 蠡 11

4 *瓦尔登湖 ……………梭 罗 14

第二单元

5 《诗经》两首    

氓……………………… 21    

采薇…………………… 22

6 离骚………………屈 原 24

7 孔雀东南飞 并序………27

8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33    

短歌行…………………曹 操 33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 34

第三单元  

9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6

10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38

11 鸿门宴 ……………司马迁 42

12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46

第四单元

13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49

14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52

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56

16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杨振宁 60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66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69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73  

想像世界 学习虚构………………76  

演讲…………………………………78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82  

修辞无处不在………………………85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88

名著导读

《家》………………………………92  

《巴黎圣母院》……………………9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4

2 祝福………………………鲁 迅 17

3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 华 32

4 *老人与海 ……………海明威 39

第二单元

5 蜀道难…………………李 白 52

6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54    

咏怀古迹(其三)………54    

登高………………………55

7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56

8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59    

马嵬(其二)……………59

第三单元

9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62

10 劝学 ………………《荀子》64

11 *过秦论……………贾 谊 66

12 *师说………………韩 愈 70

第四单元

13 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74

14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79

15 *凤蝶外传…………董纯才 86

16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94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101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104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107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110  

讨论 ………………………………113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117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20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122

名著导读

《红楼梦》 ……………………127  

《高老头》 ……………………13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窦娥冤……………关汉卿 4

2 雷雨………………曹 禹 18

3 *长亭送别 ………王实甫 29

4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35

第二单元

5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46    

雨霖铃(寒蝉凄切)………47

6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49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50

7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5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53

8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55    

声声慢(寻寻觅觅)………55

第三单元

9 拿来主义…………………鲁 迅 58

1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61

11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周有光 65

12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 田 73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74    

信条……………………富尔格姆 75

第四单元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78

14 苏武传………………班 固 84

15 张衡传………………范 晔 90

16 *李贺小传…………李商隐 93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97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100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104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107  

辩论……………………………110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115  

走近文学大师…………………119  

影视文化………………………121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127  

《谈美》…………………………13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5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4

2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2

3 *边城……………沈从文 18

4 *哦,香雪………铁 凝 30

第二单元

5 归去来兮辞 并序……陶渊明42

6 滕王阁序………王 勃  46

7 *逍遥游 ………庄 周  51

8 *陈情表 ………李 密 54

第三单元

9 咬文嚼字………朱光潜 58

10 孟浩然 ………闻一多 63

11 *说“木叶”…林 庚  68

12 *谈中国诗……钱钟书  73

第四单元

13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80

14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86

15 *指印………………丹齐克 91

16 *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99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109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112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116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121  

访谈122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127  

古代文化常识131  

有趣的语言翻译………136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141  

《堂吉诃德》145




高中语文总复习

一、语文基础知识

高考成语考查全景扫描

高考病句备考指津

“语言得体”考点设置及答题方略

锁定逻辑错误  有的放矢修改

2018年高考病句题分类解析及新题演练

掌握解题技巧,突破断句难题

高考古代文化知识备考指导

文言文翻译考情梳理及解题方略



二、语文阅读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分析题复习指导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指导

任尔东西南北风 文言断句我不错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解题方法例谈

2018年高考古代诗歌试题评价与备考指导

高考论述类文本拟试题

阅读原创模运用逻辑知识,破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设题密码

积累素材应披沙拣金

散文阅读考情概述及解题方略

“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与训练

高考散文解题浅析

传记类文本阅读考查类型及答题方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创检测题二则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方法指津


三、高考语文作文写作

厘清任务指令 比较说理论证

网络直播:想说爱它不容易

搭建论证支架  优化分析过程

高考备考中作文语言的诗意开掘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扎实有序突破训练,打造篇章细节亮点

给作文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任务驱动型作文拟标题之选择题15道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话题及范文

2019高考新闻热点素材12篇

高考作文社会热点话题素材集锦

材料作文“美就是回来做自己”导写及例文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解读

时事材料作文“林海奇迹塞罕坝”导写

高考作文:如何戴稳镣铐跳好舞?

要注意高考写作的交际性




“高中学考网”操作指南

“高中学考网”是教师、学生、家长学习平台,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教,帮助学生如何学,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学科学习频道,各学科经典学习内容。
回复“指南”:微信公众号“高中学考网”操作使用指南;
回复“导航”:微信公众号“高中学考网”各学科知识汇总;
回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阅读“高中学考网”名师、专家解读各学科知识;
回复“总复习”:阅读“高中学考网”名师、专家指导学科总复习;
回复“高一”自动转到“高一年级”学习内容;
回复“高二”自动转到“高二年级”学习内容;
回复“高三”自动转到“高三年级”学习内容;
回复“高校”: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校;
回复“分数线”: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考录分数线;
回复“学霸”: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校状元高考及学习情况;
回复“志愿”: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校招生志愿如何填报;
从“综合”栏进入”往期经典“查看所有文章。
祝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取得好成绩!

课后问题解答:
“小学学习”互动学习QQ群:473464288 ;

“初学学习”互动学习QQ群:818699470;

“高中学习”互动学习QQ群:819037739
   联系方式:QQ:251891055



       高中学考网

            初中学习

              小学学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