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司马迁
说明:
1.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学习
2. 点击文章最后“阅读原文”进入课堂学习
说明:
1.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学习
2. 点击文章最后“阅读原文”进入课堂学习
语文高中必修2鸿门宴(一)
语文高中必修2鸿门宴(二)
鸿门宴(文意梳理)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解释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文言现象
常见词汇秦时与臣游(游,结交)然不自意能先入关(意,料想)张良西向侍(侍,陪从)若属皆且为所掳(属,一类人)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即带剑拥盾入(拥,拿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尽)大王来何操(操,携带)大行不顾细谨(谨,细节)闻大王有意督过(过,过错)会其怒(会,适逢)
注音玉玦(玦,jué,半环形玉佩。“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kào)劳的意思)鲰(鲰,zō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数目(数,shuò,多次)戮(戮,lù联合,一同)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zhì,猪)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shèng,杯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毋内诸侯(内nà,通“纳”,接纳)樊哙(樊哙,fánkuài)
通假字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距”本义为鸡距,是成年公鸡的一个脚指,左右相对,交配时卡在母鸡的背上。故而,此时“距”应当作“卡”解,即卡住关口,禁止通行。)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不者(“不”通“否”读fou 三声,无义)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态,不是通假字。此姿态最容易受到攻击,是最佳的刺杀时机,而站立时更容易躲避攻击,刺杀困难。)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贴身卫士)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献上)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吃)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背叛,忘记。)沛公不胜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不可不语(告诉)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若入前为寿(走上前)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身体健康)
B 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C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D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
E 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F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来,偏义复词今:进出)[4](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仔细说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指刘邦今:现在的人)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我为鱼肉(古:鱼和肉今:鱼的肉)
句式解析(1)判断句①。用“……也”表示判断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用“……者,……也”表示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③。用“为”表示判断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④.无标记表示判断此亡秦之续耳。(2)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今日之事何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籍何以至此?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具告以事长于臣因击沛公于坐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得复见将军于此③.定语后置白璧一双玉斗一双(3)被动句①。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②.无标记珍宝尽有之。(4)省略句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沛公军霸上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5)固定结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
难句解析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全、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军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言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幸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去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抗,抵御)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③故听之(所以,连词)坐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击①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辞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2、虚词为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担任,动词)③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④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⑤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⑥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⑦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 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 wéi,动词,成为) ⑨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⑩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①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①②君为我呼入(wèi,替,介词)①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替,介词;wéi,做,动词)
14.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wéi,是,表肯定)
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词)因:①因言曰:……(趁机)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以①具告以事(介词,把)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将要)于①长于臣(介词,比)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然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②不然(这样,代词)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之①珍宝尽有之——代珠宝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先破秦入咸阳的人⑧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代词,代指璧⑨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2、实词
1、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
2、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道歉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文言虚词若)
(3)<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入前为寿。”
者)
(6)<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
所)
(4)<助>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虏。因)
(9)<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10)<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乎)
(2)<助>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鸿门宴》:“壮士,能复饮~-”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为)
(8)<动词>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10)<动词>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⑿<动词>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且)
(3)<副>尚;尚且。《鸿门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与)
(1)<动词>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文言实词道)
(1)<名>路;道路。[又]<动词>取道;道经。《鸿门宴》:“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过)
(7)<动词>责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之。”
谢)
(5)<动词>感谢;道谢。《鸿门宴》:“乃令张良留~。”
说)
(3)<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欲诛有功之人。”
胜)
(2)<形>尽;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
置)
zhì
(1)<动词>放弃。《鸿门宴》:“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行)
(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不顾细谨。”
王)
(1)<动词>称王;统治天下。《鸿门宴》:“沛公欲~关中。”
望)
(2)<动词>盼望;希望;期望。《鸿门宴》:“日夜~将军至,岂敢反乎-”
数)
<副>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目项王。”
故)
(5)<名>老朋友;旧交情。《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
幸)
(3)<副>幸亏。《鸿门宴》:“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安)
(8)<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
坐)
(3)<名>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善)
(5)<动词>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
即)
(4)<介>就在;当。《鸿门宴》:“项王~日因留沛公与饮。”
内)
<动词>同“纳”。接纳;收容。《鸿门宴》:“距关,毋~诸侯。”
伯)
(2)<名>对年龄大于白己的人的尊称。《鸿门宴》:“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从)
(4)<动词>依傍;紧靠着。《鸿门宴》:“樊哙~良坐。”
鉴赏
一主旨和情节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本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文章先指出刘、项两军的驻地及双方兵力,表明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他手中。下文所述人物活动均与这个背景有关。斗争起因是曹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他的主要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的野心,也力主进攻。二人认识上的差异,预示着他们对刘邦将采取不同的态度。
战争似乎已经迫在眉睫,却忽然出现了转机。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劝他逃走,而张良反以"为韩王送沛公"为借口,将消息通知了刘邦。刘邦于是拉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辩护。项伯同意调停,并嘱咐刘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由是而有鸿门宴上的斗争。
第二部分(第3、4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节奏发展得快,气氛的变化也快。开始很平和,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始而"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继而命项庄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于是张良出招樊哙。樊哙是刘邦的参乘,有保护刘邦的责任,但无与会资格。项羽得知他的身份后,知其来意,于是借赐酒缓和一下气氛。樊哙为了将众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不仅一切做得合乎礼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然后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于"王关中"一事,言虽有怀王之约,犹不敢自专,必待大王来;又就席间舞剑一事指责项王"欲诛有功之人"。故"项王未有以应",反而赐坐。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这是宴会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述会后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刘邦诛杀曹无伤。
本文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故事首尾相应,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虽属节选,亦有相对的完整性。
二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因为秦的主力被他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虽一时成功,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写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席行为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本文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刘邦的形象也写得很生动。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项羽之怒,仍如约而往;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从这些事能看出他的坚决果断。他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诈多端,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三写作特点
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这些,上面已有分析。这里附带说说樊哙。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如:刘邦和项羽;张良和范增。
寓意
通过项羽的行动,可以充分证明此点。项羽当年倔起江东,领导农民起义队伍,扫平各地动乱。“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这是当他行为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灭除暴秦政权愿望时,他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之故。因为如此,他的举措行为,也便能符合客观要求,能以透过形式看到本质,而处处取得主动,最后获得成功。而当他“胜利”“成功”之后,便妄自尊大,倒行逆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他几乎是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一片歌颂、崇拜、畏服的声音所淹没,蔽塞了他应有的理智与聪明。更因为到处屠城杀戮,他就迅速地丧失了群众的拥戴。在行动举措上,也是处处用主观臆断客观,变得十分被动而愚蠢。用《鸿门宴》上的项羽形象,来印证此点,就更为鲜明。由于项羽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他竟然为刘邦的一套卑词厚币所欺哄,轻轻放走了自己送上门来的强大的敌人。他经不起纷至沓来的谄言和谀语,不但容忍自己营垒内部的资敌臣僚,也不听信忠诚而有远见的策谋劝告;甚至“率直”到把敌方为自己递送情报的人随口供出。刘邦对他所讲的话和刘邦的行为,本来有许多矛盾和漏洞可以察寻,但他却完全漠视了这些。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埋下难于挽救的败亡种子。
第二点,本文说明了不自觉的资敌行为是最为可怕也最为可恨的。项羽集团的项伯,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他的一系列资敌行为,基本上都是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从其影响来看,应该说是存在内部的可怕的利敌现象。因为它分明起到削弱和分裂自己营垒并且切实帮助了敌人的严重作用。项伯凡事从封建贵族道德观念出发,以致弄得不识真正的大体。客观上协助了敌人,还不自觉。敌人用各种手段利用了自己,不但不觉察,还自以为处事深合“义”“礼”。这种人的思想行动最可怕。因为不只他自己不识是非,别人也往往受其左右而不以为怪,因之堕坏大事。
第三点,本文说明,凡事必须依靠多数人,和衷共济,步调整齐,才能成功。刘邦之所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原因是在于他善于用人,处处依靠周围的臣僚。上下团结一致、步调划一,互相辅助、互相支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力量;相反地,在项羽方面,本来事情的成功象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但是项羽却师心自用不纳善言。以致在如此严重的关头,扮演了颟顸失败的可悲角色,刘邦后来批判他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说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也在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点,本文说明凡属严重事情,必须有胆有识,充分分析客观实际,依据之制定周详计划,在进行上要有严密的措置安排,才能突破艰难,获得胜利。通过本文中刘邦集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印证此点。刘邦在接到项羽要击破他的消息时,虽然显得有些慌乱,但他的一些心腹臣僚,大都是有胆有识,能细致地分析客观,进行周详的计划和严密安排的人物。《鸿门宴》雄辩地说明刘邦集团在处理这样一个严重事件时,是如何做到了知己知彼,有条有理,并且能顺理成章,因敌制胜,所有举措都是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最后胜利。
《鸿门宴》一文,就是如此在三大段十五节文字当中,包孕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意义。写出来从秦崩溃到汉建立的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片断;描绘了刘项两大集团势力的不同阵容,塑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它不只预示着项羽个人功业的重要转折,它也是整个秦末历史变化的重要关键。
《鸿门宴》一文,它的本事虽然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但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鲜明的教育意义与认识价值。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来源:古诗文网)
同步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美姬/项籍鲰生/骤雨 阻碍/人为刀俎
B.樊哙/杂烩帷幕/蔚蓝树梢/不胜杯杓
C.杀戮/绿林彘肩/卮酒骑马/不计其数
D.玉玦/诀别许诺/偌大潜力/遣将守关
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jī/jí,zōu/zhòu,zǔ;B项,分别读kuài/huì,wéi/wèi,shāo/sháo;C项,分别读lù,zhì/zhī,qí/jì;D项,分别读jué,nuò/ruò,qián/qiǎn。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崤山以东。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
C.窃以为大王不取也
窃:通“切”,急切。
D.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思路解析C项,“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答案C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思路解析①为:动词,任,做。②④为:介词,替,给。③⑧为:动词,是。⑤为:动词,结为。⑥为:动词,作为。⑦为: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
答案A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思路解析A项,①登记;②指项羽。B项,①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②幸而。C项,①尽;②举起。D项,都是“辞谢”的意思。
答案D
5写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句式特点:
译文: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句式特点:
译文:
(3)吾属今为之虏矣!
句式特点:
译文:
思路解析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一般以翻译的方式为主。只有准确了解了文言句式,才能把这三个句子翻译好。第(1)句“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之”,“欲呼张良与俱去”应为“欲呼张良与己俱去”。第(2)句“孰与君少长”应为“与君(相比)孰少孰长”,“长于臣”为介宾短语后置句。第(3)句,“为”表被动。
参考答案(1)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项伯)私下里拜见张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想喊张良跟随自己一同离开。(2)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沛公说:“(项伯)与您相比,谁大谁小?”张良说:“项伯比我大。”(3)被动句。我们现在被他俘虏了!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10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C.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遇:相逢,会面。
思路解析D项,“遇”,应为“对待,招待”的意思。
答案D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思路解析A项,都是介词,把。B项,①副词,于是;②副词,才。C项,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在。D项,①形容词词尾;②连词,然而,表转折。
答案A
8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①⑤⑥
思路解析②表现张良的谋略;③是张良与项伯交往的缘由;④是刘邦的话。排除这三句即可。
答案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终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思路解析B项,“表现了他处变不惊”说法不当,文章中有“沛公大惊”一语。
答案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思路解析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然”“固”“且”的含义,注意“为之奈何”这一句式的翻译。第(2)句注意翻译出反问句和判断句的语气。
参考答案(1)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将怎么办呢?”(2)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入关呢?现在人家有大功,您却要攻打他,这是不仁义的行为啊。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着;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疲劳。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
C.立羽为假上将军假:假扮,充当。
D.救巨鹿者十余壁壁:营垒,军营。
思路解析C项,“假”,代理的。
答案C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B.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另外,句中虚词也是断句的依据。
答案C
13下面几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项是()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A.①②③B.②④⑥C.②③④D.④⑤⑥
思路解析③是陈述楚军当时的处境,⑤是楚怀王为项羽安排的职务,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B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53650013)
A.宋义率部抵达安阳后,停留不前。他对项羽攻打秦军的建议并不采纳,甚至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者一律斩首。
B.宋义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于是项羽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C.宋义名为救赵,“久留不行”,不戮力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借机徇私,的确不能统领一军。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国的军队。
思路解析B项,引起项羽不满的是宋义的种种表现,项羽杀死宋义后假托楚怀王的命令,而不是“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答案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思路解析(1)“坚”“锐”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策”,谋略。(2)“恤”,体恤;“社稷”,国家。(3)“冠”,超越。
参考答案(1)若论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若论坐下来运筹谋略,您比不上我。(2)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他不是国家的忠臣。(3)在这个时候,楚兵在诸侯中是最强大的。
参考译文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便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向北进攻赵国,大败赵军。这时候,赵歇是赵国的国王,张耳是赵国的宰相,都退进了巨鹿城。楚怀王召见宋义,与他筹划大事,非常欣赏他,于是设置上将军职务,由宋义来担任;封项羽为鲁公,任次将(副帅),让范增为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行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城,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击,赵军在里面接应,一定可以打败秦军。”宋义说:“不对。如今秦国攻打赵国,如果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不堪,我们正好趁着秦军疲惫攻打他们;如果秦国不能取胜,那么我们就带领大军击鼓往西攻取,一定会攻取秦国。所以,现在不如先使秦赵两军相斗。若论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若论坐下来运筹谋略,您比不上我。”于是命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差遣的人,一律斩首。”又派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还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并在那里举行盛会宴请。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们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集中一切力量攻打秦军,可是我们却长期地在这里停留不前。如今年成不好,出现饥荒,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山芋野菽,军中没有存粮。怀王收集国内的兵力单独交托给将军一人,国家的安危,决定于这次行动。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他不是国家的忠臣。”项羽就在军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出帐向军中下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怀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因畏惧而服从项羽,没有谁敢抵抗。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过河后,项羽下令把船全部沉入河底,把锅和煮食物的瓦器(炊具)全部砸破,把简陋的房屋全部烧毁,只带着三天的粮食,用这来向全体士兵表示一种坚决拼死战斗,绝不能后退的决心。楚军一到巨鹿,就立即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多次交战,截断秦军甬道,大败秦军,杀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在这个时候,楚兵在诸侯中是最强大的。各诸侯军前来解救巨鹿之围的有十多座营垒,没有谁敢派兵出击。楚军的战士们无不以一当十,楚军杀声震天,其他诸侯军见到这种情景没有不胆战心惊的。在打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军营的门的时候,没有谁不是跪着用膝盖向前走的,没有谁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便成了诸侯联军的上将军,各诸侯都隶属于他。
三、表达交流
16.这一单元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根据下面所给的英雄人物,补写下面两副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
(1)上联:楚霸王
下联:烛之武深夜出城,退秦存郑,功名古已传
(2)上联:相如归美璧,引车三避服英杰,廉颇负荆
下联:荆轲
思路解析对联的基本特征是上下联字数相当、对仗、平仄相谐。回答本题要分析给出的一联,注意各句子成分的词性与内在的结构,合成词要注意其内在的组合特点。另外注意所选人物与故事要对应,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答案示例(1)(楚霸王)鸿门设宴,纵刘失增,是非今难断
(2)(荆轲)刺秦王,倚柱一笑骂群臣,武阳惊魂
17.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并写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字)。
思路解析画面中一只人手握着手机,而手机下端延伸出来的树根状枝丫缠绕着人的手臂。联系现实可知,这幅漫画意在讽喻人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漫画标题要简练、形象,能突出其主旨。寓意的揭示要联系现实。
参考答案题目:盘根错节(人机难离)
寓意:手机已植根于人的身体,人已异化为手机的奴隶。
说明:点击下面文字可以转到相应内容学习、因时间关系有一些内容还没有完成,还在不断完善,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后面留言。谢谢!
最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2019部编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封面/目录 ......1
第一单元 ...... 5
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6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 ...... 8
*峨日朵雪峰之测/昌耀 ...... 10
*致云雀/雪莱 ...... 11
3 百合花/茹志鹃 ...... 16
*哦,香雪 ...... 23
单元学习任务 ...... 33
第二单元 ...... 35
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 36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 ...... 42
*"探界者"钟扬/叶雨婷 ...... 47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 ...... 55
6 芣苢/诗经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轼 ..... 57
单元任务 ...... 59
第三单元 ...... 61
7 短歌行/曹操 ...... 62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 63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64
登高/杜甫 ...... 65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66
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6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70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71
单元学习任务 ...... 73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 75
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 76
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 77
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 78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 83
《乡土中国》 ...... 84
第六单元 ...... 87
10 劝学/荀子 ...... 88
*师说/韩愈 ...... 89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 ...... 92
12 拿来主义/鲁迅 ...... 98
1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 101
*上图书馆/王佐良 ...... 104
单元学习任务 ...... 107
第七单元 ...... 109
14 故都得秋/郁达夫 ...... 110
*荷塘月色/朱自清 ...... 113
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 116
16 赤壁赋/苏轼 ...... 122
*登泰山记/姚鼐 ...... 124
单元学习任务 ...... 127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 129
一丰富词语积累 ...... 130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 131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32
古诗词诵读 ...... 143
静女/诗经·邶风 ...... 143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14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 145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146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2020部编新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5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 7
庖丁解牛/《庄子》 ...... 11
2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 13
3*鸿门宴/司马迁 ...... 16
第二单元 ...... 24
4《窦娥冤》/关汉卿 ...... 25
5《雷雨》/曹禺 ...... 29
6*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 40
第三单元 ...... 48
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 ...... 49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 53
8*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 58
9 说“木叶”/林庚 ...... 64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 72
一认识多媒介 ...... 73
二善用多媒介 ...... 73
三辨识媒介信息 ...... 74
第五单元 ...... 82
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 ...... 8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 85
11 谏逐客书/李斯 ...... 88
*与妻书/林觉民 ...... 90
第六单元 ...... 96
12 祝福/鲁迅 ...... 97
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 110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 116
14 促织/蒲松龄 ...... 122
*变形记/卡夫卡 ...... 126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 ...... 127
《红楼梦》 ...... 127
第八单元 ...... 132
15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 133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 135
16 阿房宫赋/杜牧 ...... 137
*六国论/苏洵 ...... 139
古诗词诵读 ...... 144
登岳阳楼/杜甫 ...... 144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145
鹊桥仙/秦观 ...... 146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 14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部编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 ...... 5
2 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 ...... 9
*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 ...... 14
3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 ...... 19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 ...... 21
第二单元 ...... 34
4《论语》十二章 ...... 35
大学之道/《礼记》 ...... 36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 37
5《老子》四章 ...... 39
*五石之瓠/《庄子》 ...... 40
6 兼爱/《墨子》 ...... 42
第三单元 ...... 46
7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 ...... 47
8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 ...... 58
9*老人与海/海明威 ...... 64
10*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 75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 84
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 85
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 86
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 88
古诗词诵读 ...... 92
无衣/《诗经·秦风》 ...... 92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93
将进酒/李白 ...... 9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 9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部编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 ...... 5
2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 10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 16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 18
4*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 26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 28
5*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 ...... 33
第二单元 ...... 40
6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 41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 46
7 包身工/夏衍 ...... 55
8 荷花淀/孙犁 ...... 64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 69
*党费/王愿坚 ...... 74
第三单元 ...... 84
9 屈原列传/司马迁 ...... 85
10 *苏武传/班固 ...... 89
11 过秦论/贾谊 ...... 95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98
第四单元 ...... 102
12 玩偶之家/易卜生 ...... 103
13 迷娘(之一)/歌德 ...... 118
*致大海/普希金 ...... 119
自己之歌(节选)/惠特曼 ...... 122
*树和天空/特朗斯特罗姆 ...... 123
古诗词诵读 ...... 127
燕歌行并序/高适 ...... 127
李凭箜篌引/李贺 ...... 129
锦瑟/李商隐 ...... 130
书愤/陆游 ...... 13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部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氓/《诗经》 ...... 5
离骚(节选)/屈原 ...... 6
2*孔雀东南飞并序 ...... 10
3 蜀道难/李白 ...... 17
*蜀相/杜甫 ...... 19
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20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 21
第二单元 ...... 24
5 阿Q正传/鲁迅 ...... 25
*边城/沈从文 ...... 32
6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艾青 ...... 44
*再别康桥/徐志摩 ...... 48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 ...... 50
*秦腔/贾平凹 ...... 53
8 茶馆/老舍 ...... 58
第三单元 ...... 72
9 陈情表/李密 ...... 73
*项脊轩志/归有光 ...... 75
10 兰亭集序/王羲之 ...... 78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 80
11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 84
12 *石钟山记/苏轼 ...... 86
第四单元 ...... 90
13 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 ...... 91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 97
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 ...... 104
古诗词诵读 ...... 114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 114
客至/杜甫 ...... 115
登快阁/黄庭坚 ...... 116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 1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1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3
雨巷 …………………戴望舒 6
再别康桥 ……………徐志摩 8
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 10
断章 ……………卞之琳 15
风雨 ……………芦 荻 15
错误 ……………郑愁予 16
回旋舞 …………保尔·福尔 16
在一个地铁车站 ………庞 德 17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王羲之 19
6 赤壁赋………………苏 轼 22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 维 25
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27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鲁 迅 31
10 小狗包弟 ………巴 金 36
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40
12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42
第四单元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 婷 杨 兴…4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9
14 包身工 ………………夏 衍 52
1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61
16 *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 曹智 白瑞雪…65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70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73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76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79
朗诵……………………………82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90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93
名著导读
《论语》……………………96
《大卫·科波菲尔》………101
语文必修2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荷塘月色…………………朱自清 3
2 故都的秋…………………郁达夫 7
3 *囚绿记 ………………陆 蠡 11
4 *瓦尔登湖 ……………梭 罗 14
第二单元
氓……………………… 21
采薇…………………… 22
6 离骚………………屈 原 24
7 孔雀东南飞 并序………27
8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33
短歌行…………………曹 操 33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 34
第三单元
9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6
10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38
11 鸿门宴 ……………司马迁 42
12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46
第四单元
13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49
14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52
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56
16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杨振宁 60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66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69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73
想像世界 学习虚构………………76
演讲…………………………………78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82
修辞无处不在………………………85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88
名著导读
《家》………………………………92
《巴黎圣母院》……………………9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4
2 祝福………………………鲁 迅 17
3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 华 32
4 *老人与海 ……………海明威 39
第二单元
5 蜀道难…………………李 白 52
秋兴八首(其一)………54
咏怀古迹(其三)………54
登高………………………55
7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56
锦瑟………………………59
马嵬(其二)……………59
第三单元
9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62
10 劝学 ………………《荀子》64
11 *过秦论……………贾 谊 66
12 *师说………………韩 愈 70
第四单元
13 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74
14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79
15 *凤蝶外传…………董纯才 86
16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94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101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104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107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110
讨论 ………………………………113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117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20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122
名著导读
《红楼梦》 ……………………127
《高老头》 ……………………13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窦娥冤……………关汉卿 4
2 雷雨………………曹 禹 18
3 *长亭送别 ………王实甫 29
4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35
第二单元
望海潮(东南形胜)………46
雨霖铃(寒蝉凄切)………47
念奴娇 赤壁怀古…………49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5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5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53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55
声声慢(寻寻觅觅)………55
第三单元
9 拿来主义…………………鲁 迅 58
1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61
11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周有光 65
热爱生命…………………蒙 田 73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74
信条……………………富尔格姆 75
第四单元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78
14 苏武传………………班 固 84
15 张衡传………………范 晔 90
16 *李贺小传…………李商隐 93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97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100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104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107
辩论……………………………110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115
走近文学大师…………………119
影视文化………………………121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127
《谈美》…………………………13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5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4
2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2
3 *边城……………沈从文 18
4 *哦,香雪………铁 凝 30
第二单元
5 归去来兮辞 并序……陶渊明42
6 滕王阁序………王 勃 46
7 *逍遥游 ………庄 周 51
8 *陈情表 ………李 密 54
第三单元
9 咬文嚼字………朱光潜 58
10 孟浩然 ………闻一多 63
11 *说“木叶”…林 庚 68
12 *谈中国诗……钱钟书 73
第四单元
13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80
14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86
15 *指印………………丹齐克 91
16 *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99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109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112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116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121
访谈122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127
古代文化常识131
有趣的语言翻译………136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141
《堂吉诃德》145
高中语文总复习
一、语文基础知识
二、语文阅读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分析题复习指导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指导
任尔东西南北风 文言断句我不错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解题方法例谈
2018年高考古代诗歌试题评价与备考指导
高考论述类文本拟试题
阅读原创模运用逻辑知识,破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设题密码
三、高考语文作文写作
“高中学考网”操作指南
“高中学考网”是教师、学生、家长学习平台,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教,帮助学生如何学,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学科学习频道,各学科经典学习内容。
回复“指南”:微信公众号“高中学考网”操作使用指南;
回复“导航”:微信公众号“高中学考网”各学科知识汇总;
回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阅读“高中学考网”名师、专家解读各学科知识;
回复“总复习”:阅读“高中学考网”名师、专家指导学科总复习;
回复“高一”自动转到“高一年级”学习内容;
回复“高二”自动转到“高二年级”学习内容;
回复“高三”自动转到“高三年级”学习内容;
回复“高校”: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校;
回复“分数线”: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考录分数线;
回复“学霸”: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校状元高考及学习情况;
回复“志愿”: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校招生志愿如何填报;
从“综合”栏进入”往期经典“查看所有文章。
祝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取得好成绩!
课后问题解答:
“小学学习”互动学习QQ群:473464288 ;
“初学学习”互动学习QQ群:818699470;
“高中学习”互动学习QQ群:819037739
联系方式:QQ:251891055
高中学考网
初中学习
小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