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网民(杜课534期)

杜骏飞 杜课 2019-04-29


我们网民

(4-25课堂实录,序)



当网络集聚成为一种社会革命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类社会一和多的关系,中心和边缘的关系都发生了偏移。


从前是很多人围观一个人,现在是所有人围观很多人,也就是互相围观。

 

我们的社会,如今是在一个互联网的广场上,一群一群的人,就像气体一样弥漫着,一团一团的迷雾,互相包裹着话题。有的时候,某一团迷雾特别大,之后,则是另一团迷雾浓烈起来。


网络社会是话题性的,人群是互相交叉、互相感染的,记忆和意见也是变动不居的。这是2001年我曾在《弥漫的传播》中分析过的传媒语境。

 

这种语境,导致了政治上的管制变得困难,而思想上的管制成为不可能。可以想象,你很难管理一群雾。


你能想到管理雾的唯一策略,就是刮一阵风:风一刮,雾就散了;但是风一停,雾又集聚了。雾化的气态的人群分布,使得原本就难以研究的社会,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了。


自然,网络集群所带来的“网络围观”,也是一个复杂语境,它并不是纯粹的观看、观察、见证,而是一切政治表达和社会动员的总和。

 

在这个围观事件的过程中,网络社会的心理形态会有很多变化。围观有时候是有策略的,有时候是则是盲目的。有时候有高度的批判性,有时候则以戏谑甚至娱乐为目的。有时候发掘真相,有时候更适合造谣传谣和偏听偏信。


在网络围观的中国,社会政治属性,各阶层的政治参与意图,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戏剧性了。

 

在社会“围观化”的过程中,人群开始呈现大规模的集群效应。上一个时代,我们能看到的大规模集群,大概就是文革了。只有毛泽东能号召全国上亿红卫兵跟着他革命,全国人民满大街游行。而今天,“毛泽东”不出现在街上,而是在网上,不在天安门上,而在社交媒体。


在一个人民群众上网的时代,“毛泽东”在网络深处。

 

在网络深处始终有一个幽灵,这个幽灵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人,而是所有人心中的幽灵——那就是集群的本能。

 


人类有集群的本能,这一本能,它像一个硬币,正面是建造巴别塔的雄心,背面则是摧毁秩序的魔性。


它一旦开始发挥作用,就会永远发挥作用。网民在本质上,在互联网上所寻找的,其实不是话题,不是思想,当然也不是娱乐,而是群体认同,以及由群体认同带来的群体动能。

 

与现代时期人们渴望成为多数人,后现代时期人们试图成为少数人不同,网络时代的人民试图成为被多数人认同的少数人,做到这一点不可能依靠共同利益,只能依靠认同。


他们在网上寻求认同,在追寻自己内心深处的同时,要与形形色色的“同路人”集聚在一起。一旦有一个重大话题能符合起所有人兴趣,那就会成为他们那一天的红太阳,广场上就会集聚上亿网民异口同声——直到第二天来临。

 

在这个时候,人民群众出现所谓的集群效应,也就是规模化效应。如果把大规模人群看做是中性词,就会发现他们也是人格化的,只是因为系统的复杂性而导致秉性不确定。自然,它会智慧,也会笨。它会行善,也会作恶。


这其中的原理,回到了群体动力机制问题上,各位可以回顾一下上学期我们所说的乌合之众的逻辑。

 

大规模网民群体有积极的一面,我写过一篇文章,称之为“群体智慧”。群体智慧意味着整个社会在互联网的武装下,成为一个百眼巨人,希腊语是“Argus”,意思是明察秋毫,它拥有一百只眼睛遍布全身,即便在睡着的时候,也有两只眼始终睁着。


网民社会的威力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腹则首尾皆应。这就是Argus,我们今天都是它的细胞。



所以今天,我们广大的网络社会,不管每一个生物单元多么简陋,当我们互联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为一个云端服务支持的整体,智慧和信息互相连接。不管是看SNS、查搜索引擎,还是玩贴吧、QQ,都使得我们与社会融为一体,我们不仅博学机智,还耳聪目明,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声援,我们急公好义,对真相洞若观火。我们无处不在,无事不通,仅凭鼠标就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甚至推动历史的进程。


但是也不尽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又比以前又更加盲动,更加暴烈了。我们会轻信他人,以讹传讹,我们在新闻信息面前总是焦躁莫名,忽而跟随,忽而背弃,舆论反转对我们是家常便饭。我们不仅仅会互相掐架,互相谩骂,还会以网络暴力杀死一个或一群目标——不必等到调查结束,更不会等审判来临。


所以,你肯定会问,老师,这两个判断难道不矛盾吗?


当然是矛盾的。你知道,你我本人是矛盾的,社会更是矛盾的综合体。我也说过,在智性思考的深处,衡量一个人智力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你在思想里是不是能够容纳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并且能逐步找到它的约束条件!


如果能,你就开始进入学术阶段了。


小时候,你在评价人的时候说,他是一个坏人,他是一个好人;等你长大了,你就会发现,这个人这方面不错,那方面差点,那个好的方面,有的时候也不太好,差的方面,有的时候还不错;等你再大一点,又会发现,看一个人好不好难以一概而论,不同视角来看,不同时候看,不同人看,变成一个三维矩阵了。随着年龄渐长,理性增多,思维复杂了,你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就会越来越多元化,富有建构性和创造性,自然,也就可以看见截然相反的画面,表述截然不同的语境。


所以我们看待网络社会的时候,包括你观察自己的时候,在判断力深处,永远要保持多元化、相异性和冲突性,于是你作为一个知识人,才会对社会和政治有警觉心。


你保持热切,同时保持警觉——这是你对网络社会的正确态度,当然也是你对我们自己应有的立场。

 

你不可以不成为人民群众,但是你不能真的成为人民群众。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网络围观的定义和类型……



号外: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招生开始了!有意向的同学请点击链接,阅读招生启事!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怀高华柏格理的故事平生不识孙明经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十八愿|夜航记一个教师的基本修养如何得证清净?从何处启航,向何处驶去?元宵节


关注教材、历史与记忆看那些“灵魂的丧尸”!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你为什么喜欢发红包?耿直的招聘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黄玉琴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