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5东吴大学赖信宏
青年学者说文献学
——035东吴大学赖信宏
编者按:2019年《文献》杂志第3期推出“文献学青年谈”专栏(文献学青年谈[一]文献学青年谈[二]),广受学界关注;11月23-24日,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召开了“2019年中国古典文献学新生代研讨会”,海内外数十位青年学者汇聚一堂,回顾“文献学”历史,畅谈现状,展望前景,碰撞出很多有益的学术火花。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在校年轻学生了解“文献学”,借鉴前人读书治学方法,甚或主动地报考学习“文献学”专业,“书目文献”公众号推出“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专栏。此次参与采访调查的青年学者有数十位之多,主要来自高校、古籍收藏机构和相关出版社及期刊编辑部,他们或讲学于各大高校文献学课堂,或终日摩挲古籍,或矻矻于古籍整理出版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揭示,均是从自身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他们眼中的“文献学”。所设问题仅为框架,有些阐述在框架之外,受访者根据心得梳理逻辑层次。本号推送时不作结构调整,仅对明显错误进行订正。感谢在百忙之中支持本次“专栏”的各位老师!
记得关注“书目文献”,陆续推送的青年学者中,或许就有你现在或未来的导师哦!
前期框架设计和邀约人员,得到石祥、董岑仕等老师的具体帮助!特此说明。
南江涛谨按
2020-4-23
個人介紹
1. 文獻學是一個冷門學科,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這門學問的?是主動報考還是調劑?談一談您對“文獻學”的最初印象,現在的理解有沒有變化?
文獻學在台灣一般附屬於中國文學系之下,只有台北大學曾經設立過古典文獻學研究所。我接觸文獻學很晚,本科就讀的東華大學以現代文學和古典文學批評為主,在古典小說課程中接觸到王國良、李劍國等先生的相關論著,了解古典小說保存流傳的情況,並開始閱讀魯迅《古小說鉤沉》輯佚之作,當時接觸的文獻學較為粗淺,並沒有深入相關學科的底蘊。博士班才在台灣大學修習潘美月老師的目錄學、版本學,其間李劍國老師擔任台灣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我也旁聽了目錄學,才真正開始踏入文獻學的領域。在台灣能夠接觸實體古籍的機會並不多,只有以研究對象為目的的零星訪查,大多只能查閱微捲。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後階段,我曾到立命館大學擔任客入研究員,與芳村弘道先生前赴陽明文庫、尊經閣文庫、靜嘉堂文庫、公文書館等地訪查小說孤本、佚本,赴日訪書期間,多方蒐羅資料,積極補足相關的基礎知識,也由此以小說文獻學專業取得教職。
近年來文獻學的研究範圍不僅是版本鑑別、目錄、校勘、辨偽、藏書家等相關內容,更成為漢字文化圈中交流的重要媒介。台灣80年代後期,在王三慶、王國良、陳慶浩等前輩學者的努力下,很早就留意到域外漢籍與域外漢文小說。「域外漢籍」近幾年在南京大學張伯偉教授的推動之下,將視野放到東亞地區的流傳,文獻不再只是著眼於中國古籍之上,也觸及朝鮮刻本、和刻本漢籍、域外註解本。域外註解本如匯集多種蘇詩注本之《四河入海》,又如日僧萬里集九對蘇軾、黃庭堅詩所注的《帳中香》以及對《史記》、《漢書》的注釋,已經獲得不少學者關注。另外,卞東波先生所編《寒山詩日本古注本叢刊》《朱子感興詩中日韓古注本集成》《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日本世說新語注釋集成》,為我們提供許多以往不易取得之資料。從中國典籍到域外漢籍,文獻學串聯起漢字文化圈,尤其日本對於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多從文獻版本的角度出發,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文獻學可以說是熱門學科。
2. 畢業後又從事文獻學研究和教學,您覺得涉古專業本科生學習“文獻學”課程的必要性是什麼?
3. 您的研究方向是偏向歷史文獻學還是文學文獻學?又或者說偏重目錄、校讎和版本的哪個具體方面?請重點談一下您在這個領域的治學心得?
我的研究方向為小說文獻學,著眼於文言小說的研究,特別是受到李劍國先生所開啟的「志怪傳奇」系列研究的學風影響,李劍國先生廣泛地爬梳唐前到宋代的志怪傳奇之史料,其弟子陳國軍、占驍勇又陸續開拓由明至清的小說調查。我在這些前行研究中進行拾遺補闕的工作,偏重在目錄、版本的調查,比方說,對於《漢武故事》的重新整理與年代考訂、在日所藏小說文獻的調查等。相較於白話小說研究的盛況,文言小說相對較為邊緣,散佚的情況相當嚴重。近幾年我也針對明代書坊編纂文言小說選集的情況,討論其別出新裁、陳陳相因、重新包裝刊行之處,對此發表了系列文章。換言之,對資料的流傳、利用的情況有所判分,才能充分評定文言小說之價值。
4. 有人說“文獻學”是個基本工具,算不上單獨的“學科”,對這個問題您怎麼看?如果是“工具”,是否應該有更廣泛的應用?是“學科”,主要研究物件是什麼?是否有瓶頸和走出困境的思路?
5. 結合自身的求學和教學,“文獻學”的研究生培養上與其他學科有何不同,一般做些什麼具體學術訓練?他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基本素質?您對學生們有何期待?
我認為即便不以文獻學為研究對象,也應對古籍有基礎之認識,比方說,對於「異文」的判斷,如果沒有實際校勘古籍的經驗,即便閱讀今人點校之排印本,可能也不容易注意各種異文背後的內涵。此外,史料的真確性要多方檢證,包括作品繫年,就需要基礎的傳記、制度、方輿知識的輔助,才能在疑信之間做出有效的判斷。
6. “文獻學”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如何?論文發表難度?主要的就業方向是什麼?
7. 請您談一談對文獻學前景的展望,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哪些方面會引起更多關注?
8. 請您推薦一種“文獻學”的必讀書,簡要地介紹一下內容及您的閱讀體會。
专栏往期回顾
注:本文为书目文献公众号原创,转载请后台留言或发消息获取白名单。纸媒刊载,请直接联系作者。感谢赖信宏老师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