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龙:隋炀帝墓所涉吴公台、雷塘与西陵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汉唐考古札记 Author 札札
隋炀帝墓所涉吴公台、雷塘与西陵考
朱超龙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隋炀帝于江都被弑后,先是“萧后与宫人撤漆床板为小棺,与赵王杲同殡于西院流珠堂。”[[1]]其后有两次改葬记录,第一次是大业十四年八月,隋将陈稜将隋炀帝葬于吴公台下。[[2]]第二次是武德五年(622)八月,李唐平江南后,又将隋炀帝改葬雷塘。[[3]]令人意外的是,2013年,隋炀帝墓在江苏扬州曹庄被发现,[[4]]墓中出土了一方墓志,志文上记载,贞观元年(627)对隋炀帝还有过一次改葬[[5]]。
詹啸拍摄 以下隋炀帝墓葬出土文物资料皆为詹啸拍摄
一、吴公台
北宋开宝年间,魏丕曾对床弩作了一些改进:“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11]]按宋尺,千步也就是1800米左右。《文献通考》上则是“矢及三里”[[12]],也就是1620米左右。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弩箭能够达到的最高射程。而沈庆之和吴明彻时的弩箭,应该就是《宋史·魏丕传》中提到的“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也就是1260米左右,距离蜀冈西城墙还有相当的距离。况且曹庄隋炀帝墓与蜀冈西城墙正东之间还有蜀冈中峰(平山堂)相隔,其建筑攻城设施的可行性如何,作为军事将领,想必沈庆之和吴明彻应有起码的常识。
詹啸拍摄
詹啸拍摄
二、雷塘
詹啸拍摄
詹啸拍摄
况且墓室用砖规格有两种,与隋代用砖都是有差异的。关于第三点,是说在隋炀帝墓与萧后墓封土的东北侧和西北侧发现了大量的墓葬迹象,总数达136处之多,这些墓葬中可能有大业十四年与隋炀帝一同被害的隋代宗室墓葬。这个意见本文是认同的,《简报》中虽然说“目前在勘探范围内没有发现陵垣、神道、兆沟等陵园现象,也没有发现与M1、M2相关联的陪葬墓。”
但据媒体报道,当时的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在2014年10月22日举办的“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经透露,在隋炀帝墓的西北角发现了一座同时期的砖室墓,长度大概在五六米。[[28]]这样的时代、位置和规模,该墓为隋炀帝墓陪葬墓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规模大并不能成为否定隋炀帝墓与其陪葬墓是一起迁葬的理由。李世民即位之初便对隋炀帝进行改葬,应与李世民贞观前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自身正统,以应对“玄武门之变”后的统治危机有关。
而且李世民即位之初就诏修新礼,新礼虽于贞观十一年(637)颁布,但在此之前是新礼的探索阶段,一些新的丧葬礼制已在酝酿之中,隋炀帝墓正是贞观初期摸索新礼制的第一次实践。[[29]]而对前代帝王再行改葬,本身就是国之大事。这些因素作用下,对隋炀帝的改葬理应是较为彻底的。
三、西陵
四、小结
(补记:文章发表后,笔者又找到一条史料,扬州大学图书馆藏有清抄本《扬州赋》一卷,是宋人王观所撰,他在文中引唐佚书《燕吴行役记》说:“炀帝陵高五十余尺,后齐王暕、赵王果、其孙燕王倓,三陵东西罗列,各高二十余尺。”这是晚唐的史料,距离唐初已经很遥远了,因为贞观年间的改葬于史无征应该是有意为之,那么晚唐的这则史料记录的就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曹庄隋炀帝墓,而是更早之前的武德五年雷塘炀帝陵。“三陵东西罗列”的话,那么将西陵等同于隋炀帝陵的意见就不够准确。以方位命名陵墓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例子,比如清代的东陵和西陵,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北魏也有西陵,它们都包括不只一座陵墓。所以隋炀帝墓志中提到的西陵,应该是以隋炀帝陵为中心,包括齐王暕、赵王果、燕王倓等陵墓在内的陵区。)
[[1]]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八五,唐高祖武德元年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5782页。
[[2]] (唐)魏征等:《隋书》卷四《炀帝下》,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3~94页;《隋书》卷六四《陈稜传》,第1520页;(唐)李延寿:《北史》卷七八《陈稜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645页;《资治通鉴》卷一八六,唐高祖武德元年条,第5807页。
[[3]] 《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第471页;《隋书》卷四《炀帝下》,第94页;(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3页;(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4页;《资治通鉴》卷一九〇,唐高祖武德五年条,第5953页。
[[4]] 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苏扬州市曹庄隋炀帝墓》,《考古》2014年第7期,第76页。
[[5]] “贞观”下一字仅存下半部,目前对其考释尚存争议,有“九年”和“元年”两种看法。气贺泽保规和张学锋主前说,他们都是从政治背景入手,认为贞观元年是政治变动、经济待兴的时期,没有余力修建大型墓葬。“元年”是发掘者所作考释,后余国江通过与同时期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认为应该是“元年”。本文认为余国江的考释理路更为科学,而且从李世民建构政权统治合法性的需要来看,风云诡谲的贞观元年反而是重新定义隋炀帝的最佳时期,正统性危机已过的贞观九年是没有必要再对武德五年已经改葬的隋炀帝墓再行改葬的,对此笔者另有专文讨论。气贺泽保规:《隋炀帝墓志的发现及其意义——兼论墓志铭复原案》,冬冰主编:《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19页;张学锋:《扬州曹庄隋炀帝墓研究六题》,杜文玉主编:《唐史论丛》第二十一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年,第73~76页;余国江:《隋炀帝墓志释文补正》,《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9期,第107~108页。
[[6]] 张学锋:《扬州曹庄隋炀帝墓研究六题》,《唐史论丛》第二十一辑,第76~78页。
[[7]] 顾风:《扬州曹庄隋唐墓葬的发现与隋炀帝多次改葬之谜》,《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0页。
[[8]]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卷二《淮南道》,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073页。
[[9]] 蜀冈城址的西城墙保存较好,上世纪80年代曾在西城墙和西北城角解剖过两条探沟,发现了战国、汉代、六朝、隋代、唐代、五代至宋代的城墙夯土。扬州城考古队:《扬州城考古工作简报》,《考古》1990年第1期,第42页;又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扬州城——1987~1998年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1~27页。
[[10]] 《资治通鉴》卷一八六,唐高祖武德元年条,第5807页。
[[11]] (元)脱脱等:《宋史》卷二七〇《魏丕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277页。
[[12]] (宋)马端临著,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点校:《文献通考》第8册卷一六一,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826页。
[[13]] 朱超龙:《“长围”与羊马城、一字城、护门墙——南宋时期扬州蜀岗城池的攻防体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年第2期(页数待定)。
[[14]]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496页。
[[15]]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四四《淮东路·扬州》“平山堂”条:“在州城西北大明寺侧。庆历八年二月,欧阳公来牧是邦,为唐于大明寺庭之坤隅。”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794页。
[[16]] 《旧唐书》卷一八二《毕师铎传》,第4713页。
[[17]] 《宋史》卷四二一《李庭芝传》,第12600页。
[[18]] (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122页。
[[19]] (清)钱谦益著,(清)钱会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有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013~1014页。
[[20]] 陈从周:《扬州大明寺》,《文物》1963年第9期,第21页。
[[21]] 《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第471页;《隋书》卷四《炀帝下》,第94页。
[[22]] 《旧唐书》卷五六《杜伏威传》,第2268页。
[[23]] 《资治通鉴》卷一九〇,唐高祖武德五年条,第5952页。
[[24]] 隋炀帝墓附近可能有陪葬墓,详见下文。
[[25]] 张学锋:《扬州曹庄隋炀帝墓研究六题》,《唐史论丛》第二十一辑,2015年,第76页。
[[26]] “稜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北史》卷七八《陈稜传》,第2645页;
[[27]] 汪勃:《隋江都与隋炀帝墓砖》,《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8页。
[[28]] 王蓉、李兴鹏:《隋炀帝墓西北角发现新砖室墓葬,墓主或是杨广儿子》,《扬州时报》2014年10月23日;陶敏:《隋炀帝墓西北角再现砖室墓》,《扬州晚报》2014年10月23日。
[[29]] 对此笔者另有专文探讨。
[[30]]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三五〇,“颜浚”条,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2772~2773页。
[[31]] 赵幼芳没有随之迁葬,也应与李世民刻意矮化隋炀帝陵以构建自身合法性有关,所以贞观元年应该只是将隋代宗室墓葬一同随隋炀帝迁出,以形成家族墓群。
[[32]] 《资治通鉴》卷一八六,唐高祖武德元年条,第5807页。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文章原载《唐史论丛》第29辑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安健:“我同花神一天生日”——瞿蜕园《花生日诗》书法成扇欣赏
刘馨蓬:外番巧艺夺天工 笔底丹青智莫穷—明人眼中的日本纸摺扇
王志伟清宫专栏:清代院本绘画中的圆明园风貌—兼论《弘历御园行乐图》的写实创作
朱浒:大象有形 垂鼻辚囷——汉代中外交流视野中的大象图像研究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