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周年】知青岁月的回忆(一)(沈仁君)

作者:沈仁君 知青情缘 2024-02-02











 


 

【50周年】

知青岁月的回忆

(一)


作者:沈仁君

----------01

有声朗读



难忘的日子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是难忘的日子!五十年了,仿佛巳经过去了......过去了的历史,,仿佛巳经淡忘了......淡忘了的记忆, 依然记得......。


   记得那个充满阳光的早晨,市领导马天水给我们送行,火车一声声长鸣,缓缓移动的车身,轮子撞击铁轨的声音......


  眼泪模糊了我们,一下子满脸茫然,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爹娘,奔赴那未知的广阔天地。


  我们曾满腔热情,在祖国的广阔天地艰苦奋斗,我们年轻,开朗,有活力,有理想,也有期盼,用我们热血,用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为那个边疆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我们住的是草栅,睡得是竹子搭的床,吃得是"盐巴汤",活干的是超强度体力劳动,却给我们的心以更多锻练和磨难的历炼。


  我们也有欢欣,也有坚毅,更有遗憾。那岁月,给我们留下了伤痕,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割舍的友谊。那岁月,为我们铸造了这样做人根基。


  当年,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如今巳年过花甲,活泼的少年已经变成两髫斑白的老人。不管怨也好,恨也好,无悔也罢,我们这代人当年到过的农场,对那个特殊的经历总留下割不断的情结。虽然它带着一些苦涩,可对我们那代人,却有着另一种精神——"自强不息" 。


    五十年前,我们获得了真诚的友谊,拥有人生不可磨灭的经历。五十年后今天,我们手里拿着唯一几张退了颜色的老照片,记录了当年天真的容貌。使我们懂得了上山——道路的惊险;看到了下乡——生活的艰险。


  现在我们有楼房住,有子女时常向候,报个平安,巳经不错了。但每当想起那个远在天边的一西双版纳勐腊,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是我们曾经生活战斗了十年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回忆,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她——我们的第二故乡。


视频:《重叙知青情》上海金山区六九届赴云南四十周年活动



用我们知青双手去创建营地 


  12月22日,对我们知青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而极其重要的历史日子。五十年前的这一天,曾发表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以这一天为标志,在中国历史上记述了一段特殊的历史,造就了特殊的一代知青人。


  五十周年纪念日,在我们这一代知青心中是最神圣的日子。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十个春夏秋冬,十年风雨历程,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时间再转,不变的是那些深藏的记忆。


  曾记忆:在那个岁月里,留下许许多多成深或成浅的印记,激起内心的无限感触。


  在我们云南水利建设兵团一团一营三连,从勐润驻地要搬迁到勐捧28公里路牌处,重新创建连队营地。我们排全体战友,接到连队命令,任务是造全连茅草房,供二百多人住宿营房以及操场。


  我排开了战前动员大会,第一任务是先筹备茅草、屋梁和柱子,柱子要有叉的,粱要粗细均等些,相对实径基本相同。


  我们以班为单位,分散到各个山上去寻找,在那原始森林里到处是野草和藤滕攀攀的,先用砍刀清路上山,再分工负责砍树的,整修树枝的,搞运输的,先集中到一起,然后靠人力顺着山坡往下滑,碰到平坦地块用一根树藤拴着木料一头,用肩膀背着藤条拉着,拖着,一天干下来,浑身是汗水和泥浆。饿了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沟水来充饥解渴。


    西双版纳天气是变化无常,一会儿是晴空万里,过一会儿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一天劳累加上疲倦拖着脚步往回赶,一不小心脚下稍软些就摔跌,趁着惯势屁股着地痛得要命啊!这一刹那,是思想交炽处,怨天怨地这是怎么了,从大城市来到这穷山沟,没吃没喝尽受罪,赶快站起来,只能认命了吧!


  在那几天里,大家苦中找乐拼命努力,提前完成了连队下达茅草屋框架结构工程。


  第二项任务,看似轻松些,实质是最艰苦任务,到那荒无人烟更原始地一新公社去割茅草。接到任务后,我们一排战士全体集合,打起背包就出发,乘上拖拉机向新公社方向驶去。大约坐了二个多小时拖拉机来到目的地,就在土公路旁安营扎寨,因为是离山沟较近用水方便,而来割来茅草要挑到这里堆放好,日后再用拖拉机拉回去。


   安顿好后,副指导员带上我们排.班干部上山,驻地离茅草地要走大约十里多山路,翻过六个山头,只有那弯弯曲曲崎岖不平、陡坡山路。来到茅草地,这是一处很大原始森林中空地,那里茅草又多又好,长得异常繁茂,有一人高低,细长的茅草叶碧绿碧绿的,微风吹来轻轻的晃动着,真是太美了。






  第二天,我们全副武装带上干粮就赶路到达茅草地,分配好任务就立刻动手干起来。在早晨收割过程中,茅草还带着没有来得及散去的露珠,所以就全身湿了。等割到下午茅草晒干了,收割时一不小心就容易划破手指,战友们双手个个都划得一条条横七竖八裂痕淌着血,十指连心疼得难熬。


  大家辛勤劳动了一天,太阳落山前必须返回营地,并且每人还要挑上一担百来斤重的茅草,捆扎成二大捆茅草用树干二头削尖后,扦进去当扁担来挑,那当时一幕幕情景还浮现在眼前。


   前三天,大家干劲足还能硬挺的过来,后来由于运输任务更繁重艰巨,割好了茅草靠大家要挑出来,确实摆在我们这些小伙子面前的难题啊?


  最后开会商量下来,如果要按时完成连队下达任务的话,必须每人每天要走四个来回,才能运完这些茅草,这是可想而知的事,假设空身走这山路四趟都够呛了!何况要挑百来斤东西在肩上,还要爬山越岭呢,一根树棍勒在肩膀上,先是痛后是发麻,担子感到越来越重,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后背衣服早巳湿透,但你还得一步一步向前走。上午二趟任务,咬咬牙而挺过来,下午二趟任务就难上加难。这真是叫人磨炼意志,战友们肩膀上都磨出了泡,都挑不动、也走不动了!在这种情况下再做动员,思想工作是能起什么作用吗?二十岁都不足的城市小伙子,人的体能极限巳超量了。平时生活伙食是很差的,可是付出了全部体力,加上长身体阶段里,成反比例透支,劳动强度使每个人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透,一天下来,衣服上全是斑点盐疯子。晚饭后,由于劳累过度一头扎在地铺上呼噜大睡了,满屋子汗水酸臭味。


  在那个日子里,集体智慧最重要,我们整休一天,晚上开了个会,让大家群策群力,提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分三段“接力赛”。最难走一段山路,让体力相对好些的同志担当起来。战友们都很照顾体弱者,这样话挑的时间缩短,剩余时间赶路。



  我带头分在最难一段山路,因为最后一段路程不仅陡峭些,路更难走。挑到最后脚步也很难移开,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往前挪,当时情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此情此景的。我们想起了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随着口号,脚步向前进,硬是这样,靠这种精神、勇气、硬挺过来的。


  生活改善也能增加战友们的决心和战斗力,我于是找付指导导员商量,是否能改善一下伙食,不然的话,我们身体都得垮下来,战斗力与信心都挫伤。提议到山上寨子里去买一只狗来慰劳大家,改善一下伙食,他满口答应。


  我就带了二个战友上山来到寨子里,寻找卖家,运气真的很好,碰到一位爱伲族老乡,我讲明来意后,他满口答应此事。这条黑狗凶悍高大,我就谈好价佃付给了老乡8元钱,当时7元钱是一个人一个月伙食费了,我们牵着狗,叫老乡把嘴扎牢后,赶回驻地。


  来到驻地后,就动手烧水做准备工作,杀狗过程是很残忍的,先要把它吊在树上,四脚腾空,再用铁棒猛打它的脑门心,死了后再回土,再整理,煮烧。可是在屠杀时,一铁棒打得不够狠,这条黑狗绳索结得不够结实,让它给挣扎掉摇晃着跑起来了,这下可不得了,见人就要咬的,亏得在场人多,这时大家都抄起家伙,铁棒、木棍追过去围成一个态势,乱棒将它打死。


  炊事员和大家忙碌了半天,今晚的晚餐上战友们围成几圈,蹲在地上品尝着那山寨狗野味,回想刚才情景,大家却也很后怕,这黑狗真咬了人,那能办?穷祸一场,无法收场。但是,又议论说在这么恶劣生活环境中,到嘴边肉怎么肯放弃呢?所以战友们都是英雄好汉!我们艰难地按时完成了连队交给我排光荣而艰巨任务。


  回忆这短暂创建28公里创建营地劳动生活情景,青春的魅力永恒,集体的感召力更无穷。我们这一代人的足迹是集体的,是艰辛,是挣扎,更是拼搏与奋斗。我们处在艰苦的环境中,同时也得到了最好的锻练,塑造了我们知青特有性格。所以,在我们身上折射出的光芒,集体的观念始终难以磨灭,集合的号角对我们这一代人始终存在着巨大的魔力和无比。


视频:《重温知青梦,云南万里行》45周年纪念活动


半夜枪声


  我连副指导员是湖南籍,当兵转业到农场,后调到水利建设兵团协助工作,他身材不高,干事利索,为人和善,与人很好相处,还有一手好枪法,是我们知青敬重的领导.。那天副指导员对我说:你们知青生活太苦了,我想改善一下伙食,今天晚上你跟我上山打猎。我听后就高兴服从了,晚上我们全副武装,带上了二支步枪就进山了。


  晚上,爬山路走夜路是那么不容易的事,我只能跟在副指导员身后,目不转睛望着他身影跟紧他。大约走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来到了一条山溪边,他观察了一下地形,经验很丰富的判断了这里,有马鹿出没地方,而且有马鹿足迹,估计今晚还会来。他就吩附我怎样伏击,怎样去瞄准射击,到时让我先打第一枪,然后,他再补上一枪的具体方案。


  伏击味道真难熬,不可以有任何响动,这样等着我差些睡着了。可是等到天亮时,马鹿也没有出现,我们只好收枪赶回连队。


  当天晚上,副指导员又叫上我出发上山,来到了老地方,继续蹲候伏击,等着是何等熬苦啊!


  等到半夜后,突然听到草在响动,我就振作了精神,心里就紧张起耒,自己对自己说一定要沉着,凭借着月亮余光,看到了一只象小牛一样动物在走动,它耒到小溪旁,在喝水.....,趁它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就瞄准了它,扣动了扳机,只听一声枪响后,又是砰的一声枪响,马鹿没跑几步就地倒下了。


  我们同时跑过去一看,好家伙有三四佰斤重,还是母的呢,肚子怀着小马鹿,当时只有高兴,却忘了,这是野生动物!是二条生命啊,可惜,,是恶劣的生活环境里,人们也是无奈吧?


  于是副指导员叫我回连队带人耒抬回了连队,这一天晚餐,各班各自围成一圈,一起蹲在地上,用脸盆来装菜,吃着正宗野货,忘却了疲劳,这一刻是幸福快乐的,大家饱餐了一顿,吃得十分满意。



那一天知青的"冲突"


   "知青"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名字,是刻骨铭心的一生印记,如今,巳步入花甲之年的当年知青,我们拾掇起往日心情,反思这一段人生历练,重新拣回当年的情谊和感概,并且试图挽回些什么,做些什么,并留下些什么。

  人生总是有挫折,象大海里浪头,有高潮或低潮,有冲动和愚味一面,为情为义,容易一不小心做错事,只能用一生去思索和记忆。

  我们三连搬迁到新营地——28公里处,顺着公路连队一字排开,我连右边是营部,二连、一连、四连在我连公路下面驻扎。我们工程挖水渠在驻地河的对面,因此,出工、收工时,一连、二连、必须要经过28公里路段。




  那一天,我连巳收工返回连队,吃好晚饭后,十几个人就聚集在28公里公路上,大家围成一圈蹲在地上,聊起天南海北来。不知为什么,一连战友为了赶工期,加班加点回来晚了,路过我连28公里公路地段时,他们其中二人从围着的人群中穿过去,我连年长知青就站起来与他俩评理说:“你们这样做对我们很不礼貌的”,他们答道:“谁叫你们挡拦在公路中间”,又说:“你们可以从旁边过吗?”答:“我们偏从中间走又何妨?!”


  双方发生了口角,后来发展到互相推诿,这样矛盾一下发生了激化,倾刻间、吵闹和围观人群多了起来,哄闹声所惊动我们就立刻跑了下来,看到我连年长的知青,吵得满脸通红,当时大家就不分青红皂白也跟着帮腔。在这混乱场面中,只见五六个战友巳经忍耐不住,冲到他们跟前扭打起来了。借着人多势众还没等他们还手,巳被拳打脚踢放倒在地上,在挣扎中,一连男知青就试图在地上摸石头丢过来,不知让那位看到后,就在旁边篱巴墙,抽了一根明竹棍,朝他头上,狠狠地打了他一棍子,疼得他直喊妈。这时双方巳进入了"肉博战"程度,大家纷纷从路旁抽竹棍来对干。

  当时情景真很可怕,由于知青远离家庭、家乡、生活条件的艰苦,加上长时间铁纪律压缩,还窝了一肚子火,打起来就不要命似的,所谓集体理念,集合成整体,把"三不准"铁纪律都抛在脑后,头脑一发热,图一时痛快,哥们义气吧。

  这种局面再持续下去会出人命,连长在劝听无用情况下,叫通信员报告了营部,营长当机立断,叫来二连长,集合全连,调动二连女知青在公路上手挽手,筑起了一道人墙,切断了三连与一连通道,防止再发生更大冲突,同时命令:一连连长和三连连长、必须立即召回自己连队人员,不然的话后果自负。在这样情况下,只听到哨子声,大家返回了连队,到操场上,全连集合,点名,连长大声训斥了一通,等候调查、处理。

  事情没有结局,营部上报团部,第二天早晨,天还蒙蒙亮,突然哨子响起,全连集合、点名,想不到团长亲临三连,团长一脸严肃、加上他脸上三角眉毛竖起,看了后,我们都人人害怕。

  连长集合了全连人员、就跑到团长跟前,一个立正、敬礼、报告全连集合完毕!团长却嗯了一声,就开门见山破口大骂:“给你们28元大洋、40斤大米、吃饱了、撑着吗?昨晚是怎么一会事?!大家都是知青战友,不必要动真格吧?来个你死我活的,一连有几个送团部住院了,你们倒好啊!……”就这样训斥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点名:“一排长站出来!”我就应声:“到!”走出列队,团长问:“你参与了吗?”我很理直气壮回答:“参与了。”团长说:“你们一排是团里先进排,怎么组织性、纪律性到哪里去了?你身为一排长,不劝助他们,反而去参与,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吗?平时学习到那里去了?你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吧!”。我吓得无言可答。


  我是替罪羊吧,排里出了这么大事情,你应该负责,因为是部队编制原故,我自知理亏,是不应该去参与,应该上前去劝阻才对,为了哥们义气,虚荣性太强,去冲动、这是大错,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咽,只好不声不响,以后要学会做人! 连部调查下来事件起因后,处理了起因闹事者。


  后来,营长和教导员找我谈话:“看你平时表现非常好,就网开一面了,调到四连当一排长去。” 由于四连战友本来就熟悉,按照吃一亏长一智理念去安身,重新交结了很多新朋友。因为,来到云南后自学了一门手艺活——理发,平时帮战友们理发,营长、教导员理发我已包下来了。在四连住了一年后,重新又回到三连一排。

  回想起往事,我为没出人命大事庆幸,若不是营部果断决定,集合二连女知青用人墙来挡的话,我们真是硬冲过去,发生的悲剧就无法收场。用打架来解决问题,在法制社会和文明自然是不可取的。

  兵团到底是给了我们人生的财富,还是青春的灾难?如果没有这段生活经历的话,我们很多知青都生活在意志崩溃的边缘,都挺过来了,对忍耐性、意志力的锻炼是我们巨大财富。往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作者看到当年的水利工程还在造福当地各族人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简介•

作者沈仁君系赴云南西双版纳水利一团一营三连上海知青



相关荐读



《重叙知青情》上海金山区六九届赴云南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知青情缘)

【视频回顾】:赴云南四十四周年亭林聚会(知青情缘)

【视频回顾】赴云南45周年长兴聚会(知青情缘)

【欢聚南通】水利一团三连赴云南46周年联谊活动(知青情缘)

【难忘知青情 夕阳共相聚】纪念赴西双版纳水利一团三连47周年(知青情缘)


忆版纳老鼠的趣事(知青情缘)

【纪念赴云南47周年】《旅程》(知青情缘)

重温当年知青情,梦系云南万里行(知青情缘)

(档案)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云南水利兵团(知青情缘)

【欢聚在长兴】纪念赴云南49周年联谊活动相册(知青情缘)


顾世雄——知青战友的骄傲(知青情缘)

知青战友顾世雄老师的书画作品(知青情缘)

云南知青顾世雄老师和外国友人进行艺术文化交流(知青情缘)

【相聚枫泾】参观知青艺术家顾世雄艺术工作室。(知青情缘)

【知青的骄傲】顾世雄老师上央视了!(知青情缘)

【开幕】《不忘初心——顾世雄师生作品展》徐汇艺术馆

金山绽放的奇葩——从版纳胶林走来的画家顾世雄(诸炳兴)

《不忘初心~顾世雄师生作品展》参观纪实(沈成林)

云南知青顾世雄书画艺术参观记(刘东亮)


万全林——知青的骄傲(知青情缘)

【金山报】人物|金山酿酒大师万全林,看他如何成就“石库门”?


血染的风采(知青情缘)

【视频】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炮兵第十八团三营营部2018年祭奠老山战友纪实(沈仁君)


【珍贵资料】西双版纳水利志关于水利兵团知青内容和全体名单(知青情缘)


新书连载:《顾世雄》序一

新书连载:《顾世雄》序二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生在芙蓉白牛村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致和桥上的琴声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自制二胡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文革”开始的就近入学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瘦弱的突击排长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连队文书与战地报道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洪水冲走了连队的营房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排练革命样板戏的台前幕后

【有声】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1976年带来的希望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大学生活的艰难起步

【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高等教育使他终身受益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缘定师范学院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无奈的改行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美术教学的价值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组建第一个美术兴趣小组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楼梯间里的画室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给人一滴水,须有一桶水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枫泾中学出了美术生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有心插柳柳成荫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三校合并带来的机遇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第一个顾世雄美术教育工作室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教学理念的提升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杨氏四兄妹的学艺之路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四代同堂”的教育团队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坚持写生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给学生把握志愿敢担当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艺术长廊的由来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地区美术特色热潮的掀起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名画家的厚爱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创作编纂《美术高考读本》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园丁生涯三十载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  感人肺腑的师生联谊会

新书连载:《顾世雄》园丁生涯——家有贤妻

新书连载:《顾世雄》夕阳尤红——三百园与艺术工作室

新书连载:《顾世雄》夕阳尤红——顾世雄师生作品的初次亮相

新书连载:《顾世雄》夕阳尤红——师徒演绎 一脉相承

新书连载:《顾世雄》夕阳尤红——枫溪长廊艺术展示的平台

新书连载:《顾世雄》  顾世雄的书法艺术(书画作品)

新书连载:《顾世雄》 顾世雄的绘画艺术(油画作品)

新书连载:《顾世雄》  世雄拾遗

新书连载:《顾世雄》后记


本文由《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好看”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可浏览水利一团三连知青老照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50周年】知青岁月的回忆(一)(沈仁君)

作者:沈仁君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