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鸣:是“真英雄”,还是“伪君子”

张鸣 槛外记 2023-11-30

▲冯玉祥一家


冯玉祥是个什么样的人,这还真挺复杂。在民国,冯玉祥的名声,毁誉参半,说好说坏的都有。说好的,他是基督将军,说坏的,他是倒戈将军。说好的,他一生进步,说坏的,他一辈子作伪。
作伪这事,现在还有人提起,说他是伪君子。这事儿,在北伐的时候,嚷嚷的最凶。北伐诸将,各个衣着华丽,就他冯玉祥,穿着土布大兵军装。跟蒋介石在徐州相会,蒋介石带着众将在头等车厢哪儿等候,人家从闷罐子车厢出来。所以,北伐众将,私下都说他矫情,还有人说,他粗布军装下面,其实是皮袍子。

▲冯玉祥与蒋介石及其他军官合影
其实,如果单讲装扮,冯玉祥在做北洋军将领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甚至在外交场合,参加各个使节的酒会,也穿着粗布军装,扎着绑腿。让参加酒会的官太太们,非常不舒服。当然,冯玉祥也是有好衣服的,从老照片上,我们也看见过他穿过将校呢的大礼服,只是,他平时却不怎么穿这样的衣服,刻意跟士兵打成一片,吃士兵的饭,还给伤兵洗脚。
虽然说,他的这种做派,也可以说是一种姿态。他吃的的确跟士兵好点不多,但并不真的总在士兵食堂吃饭,当然也不会在大兵宿舍里安歇。连厕所,都会给自己单挖一个,谁也不能用。但是他的俭朴,却也不是装的。吃饭比士兵多一个菜,住的地方干净一点,仅此而已,这在北洋将领中,连很爱兵的吴佩孚,都比他要奢华,其他日食斗金的将领,就更不消说了。


▲日常生活中的冯玉祥
冯玉祥出身淮军下级军官之家,在他出生的时候,曾经生龙活虎的淮军,已经变成了跟绿营一样,拖儿带女,自家孩子优先吃粮当兵的旧军队。轮到冯玉祥当兵吃粮的时候,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朝廷搞新政,有新军了,现成的就是北洋军。
加入北洋军,军饷比旧军高一大截。刚进北洋军当兵那阵儿,冯玉祥虽然很上进,但唯一的愿望,就是以后可以天天吃肉。他是个好士兵,个子大,身体好,非常想进袁世凯的卫队,但是,他的部队长官却总把他藏起来,不让他去。如果他进了袁世凯的卫队,被袁世凯看上,今后的路,也许会顺得多。辛亥革命的时候,也许就不会被人煽动,想要革命了。
即使没进袁世凯的卫队,上进的冯玉祥,也凭他的用功,努力,一步步升了上去,每次军官考试,他这个没有进过学校的人,都是优等。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他已经是管带(营长)了。
出身北洋的大兵,想要革命的人非常少,但冯玉祥和另外的小营长王金铭和施从云却是另类。这事儿,跟他们一度的老长官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有关。武昌起义之后,在张绍曾兵谏不成去职之后,这几个小营长居然动手了。事未干成,王和施都死了,冯玉祥被捕。幸好,在此之前,冯玉祥得到了袁世凯的红人陆建章的赏识,经过陆建章的斡旋,冯玉祥不仅得以开释,而且归在陆的名下,一步步从营长,升到了旅长。
冯玉祥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留过洋,就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大兵。但是他跟众多北洋军官不一样,他的野心很大,而且越来越大。他所凭借的,就是他的军队。每次招兵,他都一个一个地挑。在做旅长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士兵,他都能叫上名来,有的连小名他都知道。
他不蓄私财,绝不像其他的军头,成千上万的大洋,存在租界的外国银行,他有点钱,都花在自己的军队上。他做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的时候,人家一个混成旅,顶多三千人,他的能有差不多一万。军饷不够,大家就匀着花。他的军官,都是他一个一个从学兵连带出来的。军官学校的学生,在他的部队,根本就待不住,他也看不上。
他的军队,就是一个大家族,他就是这个家族的家长。那时候,任你是谁,都没法带走他的部队。
为了他的军队,他什么都能做。甚至不惜开罪自己昔日的恩人。在1917年南北战争中,陆建章策动冯玉祥在武穴通电呼吁和平,可惹出事儿来之后,冯玉祥见大事不妙,假装摔断了腿,不见陆建章,妥协了。
跟上直系,在直皖战后,冯玉祥升了一个台阶,变成了督军。后来背叛直系,又升了一个台阶,握有20多万重兵,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军头。再后来,参加北伐,再一次升位,成为四大方面军之一的统帅,麾下有五十万大军,达到了他军人生涯的顶峰。

▲冯玉祥军装礼服照


但是,冯玉祥一辈子,就是一个大兵,一个大家长似的兵头。他会练兵,麾下士兵的训练很是扎实。但是,他的部队,现代化程度很低,稍微复杂一点的枪械,他的士兵操作起来都会很陌生。至于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他都不懂,麾下的将领也不懂。就是因为当时整体上中国军人现代化程度都不高,他的部队比较起来,还算能打。他的部队一旦膨胀到一定程度,他的将领,就有的不肯再做他的干儿子,不肯忍受他的打骂,被人策动叛变了。
他指挥打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在北伐前夕,他与奉军对阵的关键时刻,居然离队出国,忘记他的部队,没有他的指挥,余下的人谁也不服谁。所以,竟然很快就溃散了。最后一次从顶峰坠落,也不过不到一年功夫,真真是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他的部队,一直都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个营,都有进行政治教育的教室。但是,在抗战期间,大多数留在敌后的冯玉祥旧部,几乎都变成伪军。当他昔日最喜欢的爱将孙良诚也投敌之时,他几乎都要崩溃了。尽管,留在敌后的冯玉祥旧部,有的投敌,有自己的客观原因,但也说明了冯玉祥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实并不中用。
冯玉祥是一个复杂的人,很难用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定语或者形容词来概括他。他信过基督教,也说自己信奉过三民主义,后来也接近过共产主义。但是,他对任何信仰,都没有真的研究,也不好说真的信仰。
评价近代历史人物,往往走入三个误区:以成败论英雄;非黑即白的“革命”“反动”观;论迹先“诛心”。然而,这种评判方式在冯玉祥身上却完全失效:
说是英雄,却以悲剧收场;说是失败,却从一介布衣一路升为上将,屡次扭转时局。说是军阀,却满腔救世的热血情怀;说是革命者,又有满身的军阀做派。志在救国救民,却又不乏私心……
冯玉祥堪称无法“盖棺定论”的民国人物中最复杂的一个。因此,相关传记和评述虽然极多;但真正能够厘清其面目的却极少。为此,曹教授联合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简又文《冯玉祥传》,读懂冯玉祥的一部权威传记——
◎“伟人”还是“伪君子”?一本书讲透冯玉祥复杂多面的时代根源
赞赏他的,视他为“伟人”,与孙中山、胡适并列。鄙夷他的,称他为“倒戈将军”, “伪君子”的典型。局外人多不理解他的多面,说他“貌如刘备,才如孙权,志比董卓,诈如吕布,可惜运如袁绍”。
复杂的评价,如同冯玉祥身上“军阀”和“革命家”、进步与落后等等冲突一样,映射的是那个复杂时代本身的特质。只不过,他的八次“倒戈”,让他以一身经历了整个民国史,也戏剧性地集整个时代的冲突于一身。
可以说,读懂了冯玉祥,就读懂了民国错综复杂的政治逻辑。《冯玉祥传》不但讲述了一个“一生志在救国救民,不过所具有的是‘单轨头脑’”的冯玉祥;更让我们看到,冯每一次倒戈背后,“不得不倒戈”的时局大势,一个时代的波诡云谲。
◎一流史家的视野+第一手资料+亲历内幕
本书作者简又文本身就是史学大家,所著《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影响极大,曾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氏奖。他不但拥有一流史家的视野,且一生时刻留意史料的搜集——简又文先生恰恰是冯玉祥的同龄人,一生跨军、政、学三界,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拥有大量第一手资料。而且他曾任西北军政治部主任,不但是冯玉祥的幕僚,更与冯半生结患难之交,熟知种种内幕详情。
◎稀见版本,历时四十年编撰而成

本书成稿十分不易,前后横跨四十年。作者在西北军中即开始留意搜集相关史料,着手编撰。中间经历沧桑浩劫和人事变迁,直至晚年,方从故纸堆中打捞而出,重新写定。在冯玉祥自传有诸多缺憾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阅读冯玉祥最好的一部传记。目前已绝版,现独家复活本书。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独家好书(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传记文学书系:历史见证者与百年中国”)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王笛:洪灾背后的水利集权政治——方法的博弈也是权力的博弈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人有尊严的社会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许倬云:前所未见的巨变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包刚升:好政治的六个特征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张维迎:真正发达的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件事
孟德斯鸠:论“十恶”
秦制两千年——走不出的历史循环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帝国的覆灭:大清国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
俞可平:影响帝国兴衰的六大决定性因素
雷颐:天朝体系和条约体系的碰撞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忆钱穆:学者不能急于自售,为时代风气所卷
许倬云: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只剩皮毛,不见血肉,没有灵魂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陈徒手签名书 | “故国人民有所思”再现荒谬时代对人性的扭曲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没有国家可以在孤立中存在和发展
萧功秦:中美关系或正处于“珍珠港”前夜
陈寅恪盛赞傅斯年:天下英雄独使君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无法被文字记载的历史:1844-1879年镜头下的中国
张维迎: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他们点亮了灯,我们才开始恐惧
郭嵩焘谈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内藤湖南|清朝政治的特色
堪比《白鹿原》的“四棵杨”:直面动荡、复杂、禁忌的30年
徐晓:半生为人,无题往事
寻梦与归来:王道士之死
张鸣:土匪军阀比思想家更能创造历史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在荒诞中反抗,在绝望中坚持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野夫: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余下只有噪音:大音乐家马思聪,当年是怎么“润”出去的
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史上的“失踪者”
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一个人的劫难,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王瑞芸:懂得了人心,也就懂得了艺术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林贤治:时代的转折如“悬崖上的树”——苦难的见证,也是顺从的见证
白先勇:母亲命运的起伏,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不缺聪明人,缺笨人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暗夜传灯人:“南渡北归”之后发生了什么?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老照片欣赏|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陈丹青:因为艺术,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王德威:渡不过的《巨流河》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读书无禁区:五本不宜多作介绍的好书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