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这类今天看来属于实用科技的题材,在维吉尔笔下却获得了庄严崇高的美学品格|纯粹新书
🌟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消逝了的夏天
夏天又一次如期到来了。不论是忽然间就变得炎热的空气,还是亮得炫目的阳光;不论是开始浓重起来的绿荫,还是水果摊上新摆出的硕大新鲜的红草莓;都在默默却又温馨地播撒着季节的诗意。想到后面那些交织着骤雨和蝉歌的长长的日子,心上会有一种别样的熨帖。
这个季节我不由地又想起你来了,朋友。
每次想到你时,身后似乎总是晃动着某种夏天的风景,好不奇怪。当然,我们频繁的交往原不受季节的分割局限。同乡更兼同样对文学的痴迷,中学校园里结下的友谊有着说不清的韧性和牢固。毕业后你也分来这个城市,原来靠书信往还连接的空间骤然变得可以用自行车轮丈量了。你我都不肯轻易放弃这样的便利。于是好几个年头的许多周末,我们在香烟、啤酒、花生米和许多不切实际的放谈中挥霍着那段幸福的时光。这时我明白了,为什么对夏天的印象那么固执。那个仿佛没有尽头的季节里,下班后到上床前那段漫长的时光,单身宿舍里的酷热,以及比酷热更难挨过的寂寞,都在驱使人走出房门,走进由冰镇啤酒、轻柔缥缈的抒情音乐和好友间无拘无束的谈天造成的闲适散漫的境界中。在饱尝了成家后的忙和累的今天,才觉出做单身汉时是多么的潇洒无羁和值得怀恋。
但你使我想到夏天,主要还是因为你是位诗人。这个称号今天常会让人哑然失笑,然后用混杂怜悯和嘲弄的眼光上下打量一番。这一点不能不说,今日的许多变动都与它有关。但当年我们是那样狂热地推崇一切与诗有关的东西,诗几乎是我们唯一膜拜的神灵。这中间,你的声音别具一格。你用痴迷般的热情,唱你的自然和季节之歌,其中,最投入最动听的是你对夏天的爱恋。是夏天的热力无遮拦地注入你的躯体了吗?在你那间凌乱得令访者却步的小屋子里,你的诗却让我体味到了真正的才华才能创造出的美好。正午公园里发亮灼人的石凳,黄昏树林中无休无止的蝉歌,风中树叶的喧哗和闪光,暴雨骤来时激起的茫茫水雾……你敏感的触须探遍了夏天的每一个角落,你的诗情像这个季节的雨水一样丰盈淋漓。那天你宣布总有一天你会写出一部关于夏天的杰作,我一点不怀疑,你能够写出。
回忆中,那个夏天是一带汪汪的绿,嵌着湿湿的边。我不知道这个印象是否得之于你的一句诗。
往后的日子渐渐变得干燥了。我们先后走上了人生的一段新路程,恋爱,成家,营造一个小小的巢穴。生活变得实在而琐碎,不敢奢望过去的悠闲了。时间之外,世界也在变,诱惑的声音日渐喧嚣,侵扰着心境的清明。诗越来越遥远了,终于有一天连最迟钝的人都发现了这一点。学不会世人的顺水放舟与时推移,我在心中筑起一道堤坝,守望着缪斯。你更会是这样吧?但从什么时候起,报纸杂志上你的名字渐渐稀落了,有时通个电话,话筒那边的声音常常带了几分委顿倦怠,不复往日早晨般的清朗明亮了。这倒也不奇怪。时光慢慢地流逝,它怎能不给每个人身上添加或者减少些什么呢?
后来就到了去年夏天,一个闷热的日子,许久未见的你突然造访。但真正让我觉得猝然的却是你的宣布。你说第二天就要奔赴南方,去那个椰风蕉雨的海岛,安放一种全新的梦想。你的语言干脆果决,对我表露出的疑惑丝毫不以为意,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你什么时候萌发这一念头的?
还是那家去过多少次的小饭馆,我们占据了临窗的一张桌子。人声嘈杂中,啤酒的醉意又使你话语滔滔不绝,像以往诗友相聚一样。然而这次你的谈吐却全然是非诗的。你慨叹诗人在消费时代的多余而可笑,谁都可以随便轻侮取笑,诗的位置和价值何在?类似的话我也已听过多次,但经你的口说出来,平添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意味。你感叹以前寄情缪斯恍如一场缥缈梦境,而今梦醒,该给自己的双脚寻一条坚实的路了。说到激烈处,你愤激的情绪令人想到某种到了极点的压抑的大爆发。那天你给我看了一首诗,你说这是你的最后一首诗了。我记得,最后几句是这样的:无诗的日子/诗人是一条/随风飘逝的船。
又一个诗人流浪去了。
许多的诗人流浪去了,缪斯的竖琴日渐喑哑,且蒙络了尘土。放眼诗坛,昔日的攒拥化作今天的寥落。冒牌的去了也就去了,他们原本与诗无缘,当初只是觉得这儿有利可图才来的,如今时势变了,有了更大的名利场,更让人眼热心跳,他们迅即转舵。他们的机敏令人叹服,他们总是能走在潮流的前面,等到有一天衣兜里揣了几个钱,他们还会想起嘲弄诗。这些倒无须大惊小怪,诗歌的大树原不是为他们繁茂的。真正的诗人是啼血杜鹃,呕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浇灌诗的根苗。只要有他们坚守劳作,诗的园地就不会寂寞荒芜。这样的诗人应该像钻石一样稀有。我把这样的期许寄托于你。阅历和时光会使你的才能臻于完善,我相信这点。
但你终于也离去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惋惜肯定有的,更多的却是悲哀。为你,更为了诗。非诗化已成为这个时代凸显的文化景观,信奉实利主义的人们鄙薄甚至否认物质之外心灵的价值,诗已经退居世界的边缘。然而,这不正是诗人挺身而出的时候吗?他应该明白,抵抗的时刻到了。当拜金主义的狂潮就要荡涤掉灵魂中最后一点纯净时,诗应当成为一堵坚固抗御的墙。诗人,你正是那个砌墙的瓦匠啊。
然而你却离去了。
时代浮躁,大众盲目,诗人你也短视吗?难道清贫的生活真是那样不可忍受?难道我们的勇气、尊严,还有使命感,在物欲面前竟然是那样不堪一击?我们总还有每天的面包和水,足以喂养我们的诗情。诗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是超越万物之上的宝贵。除了诗,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为之献身。这些话你一定很熟悉,它们曾是你激昂的心声。那一口因诗而炽热沸腾的心泉,今天难道冷却干涸了吗?
诗人流浪去了,夏天的歌者关闭了歌喉。洒满阳光的矮松墙,灼热耀眼的石凳,窗前踩得发亮的小径,深夜海水般深蓝的夜空,都感到深深的寂寞了吧?我分明听到今夏的蝉声愈加喧噪了。你去了南方之南,那个太阳的国度,那里天空被烧得镀银一般,那里的毒日头足以烤干人心头的最后一点湿润。那里倒是四季皆夏,但在一片欲望的喧嚣中诗意早已被驱伐殆尽了。诗人,你泅渡在语言与感受的河流中可谓自如优游,但面对布满急流暗礁的商海也能够得心应手吗?
到了那儿不久,你曾写来一封信,诉说新的天地里你的不适:岩石一样冷静现实的算计,冰冷的商业规律。“连笑容都闪现着算盘珠的栗色光泽!”——你特有的诗化语言。你发愿要让自己尽快适应你不喜欢的这一切,为了过上一种富足尊严的生活,然后再去侍弄你的诗之园圃。
你语言的不容置疑甚至感染到了我,一向自认为磐石般岿然不动的内心皈依感竟有些恍惚了。但好在这只是瞬间的事情。面对大潮挟人,我庆幸自己尚未轻弃一份清明的理性。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你该还记得这句话吧?它出自一位我们共同尊崇的诗人之口,曾给两颗心播种下深深的感动。既然选择了诗,选择了地球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意味着要献身牺牲。诗人的使命就是在大地上寻找花朵,他有太远的路途需要跋涉,太多的荆棘需要跨越,他殚精竭虑终其一生,为了走入梦中的花园。他发觉这是一桩一刻不能松懈的事情。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其他不过是蛊惑人的谎言,是意志薄弱者的遁词。至于说到尊严……还有什么比血管里汹涌着诗情更使人高贵呢?富足能够带来舒适,但却无法使精神增值。尊严如果不是在心里,还能去哪里停泊呢?你肯定错了,兄弟。
许久没有你的音讯了。从朋友处辗转传来的消息,有的说你赚了钱,有的则说你落魄苦闷。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我测度你的心情,因为我们曾有着相同的脉跃。一个像你那样的人,一旦走进了诗,就走进了一种宿命。那照亮心底的火苗会轻易地熄掉吗?你一定会时常想到诗、眼泪和爱恋,会痛苦而温情地怀念你的夏天——那阳光的淋漓,那暴雨的豪华,那绿意的恣肆,那蝉歌的热烈。魂兮归来!一个音符自季节的深处冉冉上升。
夏天会消逝吗?
我不相信。
(选自彭程《大地的泉眼》之《消逝了的夏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源头的声音
如果我们承认,精神的发育犹如一条河流的形成,那么一定会有某个时辰,像面对泱泱大水会遥想它的发源之所一样,我们会被好奇心或者机缘引领着,溯流而上,更行更远,直到抵达它的源头——冰雪融化成的一条细流,或山间渗淌出的一道小溪。它们前后之间差异如此巨大,但的确是细流小溪成就了大河巨川,演化出下游舳舻千里的壮观。
作为人类精神最古老也最主要的载录和传播者,书籍的情形也正如此。有一些书仿佛是生长在时间之外的大树,根系在遥远的过去,却将荫蔽一直伸展到今天。它们常常如博尔赫斯所言,是那种被世代的人们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要说明这类书的特点,只需列举一两种就够了,譬如《诗经》,譬如古罗马维吉尔的《农事诗》。
诗经
出版社: 中华书局
译注: 王秀梅
出版时间: 2015-9
对于喜爱中国古典诗歌的读者,《诗经》尤其是其中的“国风”诸篇,终有一日将成为他要早晚面对且咏诵的功课,尽管最令他心仪的可能是汉魏乐府、唐诗宋词或元曲小令。那些简朴的文字、率真的口吻,蕴含了自那以后近30个世纪里中国诗歌(也许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要素。戍边兵士望乡的愁苦,家中思妇怀远的哀怨,对剥削者的诅咒,农夫贫苦的叹息,爱情的亦苦亦甜,劳动的艰辛,收获的欢乐,等等,后世文学中反复述说的诸多内容,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寻到最初的母题,都只是它无数的变体和纷繁的再现。而那些桃花、垂柳、桑树、梅树、蝉、燕和雁,自此以后也便生长、鸣啭、飞翔在几千年间恒河沙数般的诗篇中,正像由它们构成的农业中国几十个世纪中不变的风景一样。尽管世代更替,这些意象所包孕的情感意义,却如同语言背后的实体一样变化甚小。在后工业化的今天,念起“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或者“我徂东山,慆慆不归”,仍然能唤起内心悲凉的感触,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依然还在成为从20世纪初的电影歌曲到今天的MTV的不竭的灵感泉源,为流行文化的浮泛贫血注入了些许民间的清新和真挚。它们每每会让人想到某种神秘先验的力量。
维吉尔的《农事诗》是为配合古罗马帝国皇帝屋大维重视农业的政策而写,可以说是一部意在教化的作品。这部费时7年写就的2000多行的4卷长诗,分别叙述了种植谷物,栽培葡萄和橄榄,饲养牛、马、羊,以及喂养蜜蜂的有关知识,这类今天看来属于实用科技的题材,在维吉尔笔下却获得了庄严崇高的美学品格。每一卷都以对有关神祇的祷告(如对丰收女神刻瑞斯,对酒神巴克斯)开始,正是这些神明一直佑护了地中海岸边那片古老秀丽的土地五谷丰登,牲畜繁衍。在泛神观念的映照下,万物都变得生动不凡。诗人将雨水譬喻为天空对他的妻子大地的拥抱,这样雄浑的想象,只能诞生于神话和现实、传说和历史浑然不分的年代。耕作和牧养因着神话的注入具有了重大、神圣的意义,而对国家现实生活的赞美,又调和了诗意的疏阔,使之显得坚实可触。在诗人笔下,农业是一桩庄严的、至高无上的事情,是生命之所维系,是一切劳作之母。诗人提出,新帝国的命运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耕种土地的人们。对照今天农业萎缩,土地或被撂荒、或被劫掠性地用于工商业目的的现实,《农事诗》不啻是来自时间彼端的警醒。我执意认为,这一股西方文明的源头之水,在以后漫长的流淌中,不仅流进了斯宾塞、弥尔顿等人的田园诗,一定也有一部分流进了今天的罗马俱乐部、有限增长理论和绿色和平运动,尽管影响的方式可能是迂曲的、潜隐的。因为从本质上,它们关注的都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牧歌
作者: [古罗马] 维吉尔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杨宪益
出版年: 2009
这里谈到的尽管只是两部书,却已经让我们依稀瞥见这一类书的特征:质朴、真挚、浑厚和刚健。仿佛不同水土养育不同的植物,这些素质只能源自那样的时代土壤。那时,人类还是自然界谦卑的一个支系,自由舒展地行走栖息在土地上,植物和动物是他另外族类的兄弟。从这样的书中,能听到隐隐的雷声,嗅到青草的味道和风的气息。所有那些在后世人们看来难以企及而缅怀不已的种种,如心智的健全、灵肉的和谐、信念的坚定,不过是自然本性在人心中的映射。痛苦、欢欣,爱、恨,都是那样明晰确定,因果分明,仿佛先民眼中的世界图景。这些书,便是这样的灵魂“思无邪”的记录,是他们的喃喃自语、仰天长叹或捶胸顿足,是他们对万物包括自身的惊愕、发问、疑惑或确认。它们有着人类童年期的敏感和天真未凿,并因此往往切中要害。这后一点常常要超出今日我们的意料,这是因为他们那种古朴的生存本身,正得以同最广泛最持久意义上的事物直接晤对,也更能够逼近其核心和本质。
它们的影响是如此普遍和久远,后世漫长岁月里可以车载斗量的著述中,相当多的部分只是对它们无休止的注解和阐说、引申和推衍。一些重要的甚至可说是惊世的成果,其实往往表现为对它们的某处细部的放大或某个局部的完善。对于精神之域的漫游者,它们是难以跨越和绕开的巨大阴影,因为造成它们的正是那些高山峻岭般的形体:生与死,工作与享乐,恋爱与生育,福祉与祸患,战争与和平。这些是一代代人生活中的空气和水。它们是元素,是粒子,是分出众多枝杈的树干,是令万物于其上生长和展开的息壤,而归根到底,它们是最易让人记起源头之水的亲切生动的比喻。《论语》《孟子》《道德经》《楚辞》《圣经》《伊利亚特》《奥德赛》《失乐园》《复乐园》和古希腊罗马神话,都是这样的源头之水,它们浇灌了昨日和今天的精神田亩,无疑也将流淌到明天,永远不会枯竭。
对于眼下,这样的书或许更像一副功效缓渐的扶正祛邪之药,适宜疗治的是人性萎靡与畸变的症候群。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历史进程和生存图式,但人在备享舒适便利的同时也日益受到异己力量的摆弄。这便是摇摆的信仰、纷杂的理念、莫名的焦灼、情感的紊乱,等等,从作为今日精神生活的记录者的许多书籍、报刊、影视中,我们寻得到它们的种种表现。它们源于人与土地的分离乃至对立,源于割断人和万物浑然一体的脐带的精密分工,源于科学对神话的无情颠覆,源于实用理性的条分缕析、不遗巨细,源于人的虚妄和僭越。如果说,这是随着智慧的进步终将摆脱掉的一个梦魇,人总有办法重新安置妥帖自己的灵魂,那么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为了对抗喧哗与骚动的袭扰,我们不妨时常翻开这些书,倾听来自源头的声音——它们清亮浑厚,亲切可人。
(选自彭程《阅读的季节》之《源头的声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纯粹 / 彭程作品系列
大地的泉眼
作者: 彭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7
《大地的泉眼》是我国当代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的散文集,主要篇目有《消逝了的夏天》《大地的泉眼》《一个人怎样变得衰弱》《王子与玫瑰》《童年乡野》《当地名进入古诗》等。在《大地的泉眼》中,作者描绘了节气的变化,将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具象化;在《一个人怎样变得衰弱》中,看到了人世间悲剧的指向与必然;在《王子与玫瑰》中,作者探讨了《小王子》中王子与玫瑰、狐狸的关系,得出了一个结论:爱是一种联系,但更要紧的是要“创造联系”……三十几篇文章融入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对生命、故乡的体验和感悟。作者透过事物的日常状态,挖掘出个人灵魂深处的奥秘。作者以真诚深切的心灵抒写,托举起一方丰邃而睿智的精神天地,浓缩了密集的思想元素与丰沛的审美含量。
阅读的季节
作者: 彭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7
当代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的散文精选集,所谈都与书有关。包括读书、藏书、评书等40余篇,是作者遨游书海、沉醉书香的感悟,探索书与人的生命交互,阅读与写作的彼此相长。内容分为四辑,第一辑“溯源”,谈经典之作与经典阅读,抒发了在书中与名家神交所获得的心灵滋养。第二辑“汇聚”,谈聚书的乐趣,及由阅读带来的生命的宽阔。第三辑“宛转”,收录作者撰写的精彩书评。第四辑“涌流”,分享名家写作历程与跨文化的文学交流。四辑从四个维度展现了阅读长河生生不息的流动,邀请读者一起浸入其中畅游。
心的方向
作者: 彭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7
当代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的自选集,呈现了作者所到之处的多彩自然、人文风光,大多是旅行和采风到过的地方,也有生活了数十年的京城居所。透过或陌生、或熟悉的山水风光、历史风物、人物表情,作者把感知到的生活与生命中最为本质的、最具普遍性的内涵,倾注于笔尖纸上。作品分为“古韵飘香”“山水新颜”“心的方向”“京城日影”等四辑。
彭程,籍贯河北衡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光明日报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散文集《漂泊的屋顶》《急管繁弦》《在母语的屋檐下》等,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报纸副刊金奖、报人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丁玲文学奖、丰子恺散文奖等。
# 不践约书
张炜 著
《不践约书》是茅盾奖得主、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张炜的重磅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虽然以诗歌为表现形式,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的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骆一禾著;陈东东 编
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 曹雪芹的遗产:
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计文君 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
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 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阅读接受史
计文君 著
《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经历”。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黑陶 著
作家张炜、散文家冯秋子联袂推荐,“新散文”代表作家、“诗人散文家”黑陶以独特而富有诗意的写作和具有高度辨识度的语言风格,拓展散文写作疆域,表达来自时光深处的记忆和“父性”江南的面孔。
# 彭程作品系列
彭程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彭程作品系列”共包含三部,分别为《大地的泉眼》《心的方向》《阅读的季节》,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最新自选集。彭程的文字从容、宁静而诚挚,散文书写中的一股清流,写作风格凸显质朴的美学和深刻的内涵。
# 碗和钵
庞培 著
《碗和钵》是一本跨界表达的散文作品,分为“碗”与“钵”两部分,从人们日常生活器具碗和钵谈起,论及艺术家杨键水墨画作品“碗”“钵”系列,通过庞培、杨键两位艺术大家的思想对话与交流,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相互阐释和表达,揭示碗和钵形象的象征内涵及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 悬铃木咖啡馆
半夏 著
著名作家半夏最新小说力作。悬铃木咖啡馆是一个城市百态观察的据点,如果不来这里熏染点人气,就无法让生活继续……一间讲述市井与情感故事的咖啡馆,讲出了一城的精致与忧伤——如万花筒般折射出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堪称昆明版的“人间喜剧”。
# 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
荆歌 著
著名作家莫言、李洱推荐,著名江南才子型作家、文人、书画家代表人物——荆歌最新力作,该书表达范围穿越亚欧大陆,以文学+艺术为切入角度,描述苏州和马德里两座城市隔空对望的不同景观、切身感受和思考,一东一西,世态人文、风土人情,风貌尽显。
# 云上
赵波 著
70后女作家赵波以个人成长经验直接书写,高度关注个体生命的内心世界,强力书写现代物质文明挤压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孤独感与荒诞感。深入当代都市生活的前沿,以灵动、微妙、细腻而又丰富的个人化叙事方式,大胆袒露内心的隐秘,坦率而真诚地直剖内心。
#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保罗·策兰 著;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添加纯粹小编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