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54集(附文字档)

请点击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百家姓》

第54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2017年4月25日


好,来,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车姓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有一位车胤。这位车胤是东晋人,家里面很穷,因为他又很聪明勤学,因为穷没有办法点油灯,所以他就想到了一招,夏天的时候他就去捕捉萤火虫,捕捉萤火虫之后,就把它装在纱袋里面,所以萤火虫的光,就可以来照亮房子里面的空间,所以他就映着萤火虫的光来读书。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这个就是囊萤映雪的囊萤。映雪也是晋朝人,叫孙康,孙康就是映着月光,在地上积雪的时候月光会折射,折射到屋子里面来,所以他就可以透过月光来读书。
好,我们再看到车胤。他后来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特别珍惜读书的时间,特别珍惜他有机会来好好的上进学习,所以后来他就在官场上逐渐成为一代优秀的政治家。后来车胤因为为人很公正,不畏强权,后来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就有一些政治上的冲突,所以后来就逼迫车胤要归附于他,可是车胤又是一个耿直的人,他不愿意归附于司马元显,所以最后还是自杀结束他的生命。
好,我们再看到下面另外一位,他是车公,车公又被称之为车大元帅,是道教还有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位神明。每一年大年初二的时候,据说就是车公的诞辰之日,所以普遍在南方几个省份都会有信仰,所以在这一天就会为车大元帅来做生日。相传这位车公是宋朝末年的名将车恭,所以车公在往生之后,受到百姓的认同还有支持,于是奉为神明来崇拜。为什么他会受到百姓的爱戴?原来这位车公是保护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叫做帝昺。这位帝昺在当时蒙古人铁骑逐渐的进逼,他在南方的几个省份不断的流窜。车公就是忠心耿耿的护驾,所以最后帝昺还是没有办法逃过劫难,最后这位车公也是一路护送到最后,因此而殉国。他在南方殉国往生,所以南方的百姓对他很感念,为他立庙供奉
好,来,我们再往后看。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侯这个姓氏,侯这个姓氏,是在中国大陆排名第八十二,在台湾人口稍多,所以排名到五十七。侯姓的远祖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我们都知道,他是据说最早造字的人。他本来本姓是侯罔,后来侯罔这个姓氏就慢慢的从复姓简化为单姓的侯,所以这是其中一个来源。另外一个来源是夏朝的时候,有一位贵族他受封在侯这个地方,所以就建立了侯国,所以后来的子孙也以侯为姓氏。到了春秋时代又有两个来源,郑国公族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先前我们也曾经介绍过他的故事,共叔段的后代受到郑庄公的赐姓,所以就赐为侯姓,所以这是第三个来源。同样是在春秋时代,还有另外一个来源是在晋国,晋缗侯子孙出奔到其他的国家,原本晋侯的爵位是侯爵,出奔到别的国家之后,这个晋缗侯的子孙,就以他原来的故国晋国是侯爵,因此就以侯为姓氏。所以这一支第四支,也就是后来主要侯姓的来源。当然还有其他的来源,就是一些少数民族汉化的时候,由他原来的少数民族的姓氏,简化为汉姓的侯姓。好,这些都是侯姓的来源。
接下来我们看到堂号。堂号里面有一个却币堂,还有救赵堂,这两个堂号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共同的典故。先前我们曾经讲到战国时代有养士四公子,魏国有一位信陵君魏无忌。当时赵国受到秦国的攻击,所以赵国非常的危急,就向信陵君来求救。信陵君虽然说是魏国的贤公子,可是他毕竟不是魏国的国君,所以他也很着急,因为他的姐姐就嫁到赵国去,所以他担心赵国的姐姐,如果真的被秦军攻破,万一被杀或被俘虏,他都没有办法承担这样的痛苦,所以他就希望来帮助赵国。可是当时魏国的国君,他打算隔山观虎斗,让秦国跟赵国两虎相斗,所以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一定就是会两败俱伤,所以他打算要来坐收渔翁之利。后来信陵君就很担心,怎么办?他就听说有一位隐居在都城里面的隐士叫做侯赢,他一定有办法能帮忙,所以他就辗转去找到了这位侯赢,请他来帮忙。这位侯赢是一个隐士,可是他这个隐士,不是隐居在深山老林里面,他是隐居在国都里面,担任国都的守门人。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讲,叫做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所以真正的隐士其实不分地域空间,只要你的心是闲淡的,你的心是平和的,你可以摆脱尘俗的干扰,你都可以是一位隐士。所以这位侯赢听到了魏无忌魏公子的请求,他觉得应该要帮这个忙,所以就为他献策。这个无忌非常的高兴,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所以就允诺要掷以金钱。可是侯赢坚决他是为国家帮忙,为信陵君帮忙,所以他就不接受这个酬庸。那当时侯赢怎么来献策?因为他知道当时的魏王有一个宠妾,这位宠妾叫做如姬,在第四行,这个如姬经常可以出入魏王的寝宫,所以这位如姬是可以利用,可以来突破的一个关键。所以他就去打听,这个如姬非常喜欢貂皮大衣,很喜欢一件貂皮大衣,所以后来魏无忌就想办法,就弄了一件给她。后来她就答应要帮魏公子无忌去取得魏王调动军队的虎符。这个虎符在古代它是一个凭证,它的造型就真的做成老虎的样子,现在考古是有出土这个实物,这个老虎的样子,它是一个立体的造型,怎么?在虎背上面它有铸刻文字,这个虎符它是可以拆解开来的,也就是说我如果今天国君要任命你,譬如说同学将军你要带兵去打仗,我就把这个军权给你,我就把这个虎符一半拆给你,一半我保留在身边,所以如果我要调动同学将军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会派使者带着我的虎符去跟你比对,要对得上,要能够合得起来,要吻合,才表示说,这个任命是直接来自于国君的,不是中间有人假传圣旨,有人矫诏来传令,是这个意思。所以它上面刻痕,细缝是不规则的,它是用来做辨识之用。所以当时魏国部队前线的将军有一半的虎符,另外一半的虎符在魏王的寝宫,所以如姬就把它偷出来了,就交给了魏无忌,所以魏无忌就带着这个虎符到前线去,假传圣旨,说魏王现在要你出兵去解赵国的危难。可是当时魏国前线的将军就觉得很狐疑,明明我出来的时候,国君交代我不要有任何的轻举妄动,我们隔山观虎斗,为什么突然之间这个任命又改了?所以他有点狐疑,所以他跟魏无忌说,抱歉,我得派人回国都再去确认。魏无忌就紧张了,如果这么一确认,那事迹就爆发了,而且时间时机就过了。所以在此,他就把侯赢介绍的一位朋友叫做朱亥,朱亥原本是侯赢的朋友,是一个杀狗的屠夫,侯赢就推荐朱亥给魏无忌,让他带在身边,如果万一有个应变的时候,这个朱亥是可以信任的人。所以在当下这位魏国的将军说要派人回去请示的时候,无忌就使个眼色,朱亥三步并作两步,就把这个魏国将军击杀了。击杀之后,信陵君就自己担纲起部队的指挥官,就开始调动部队去解了赵国之围。当然回来之后一定有一番的责备,当然也有一番的惩处。也因为如此,所以后来魏无忌就没有得到魏王的重用。后来晚年,据说他就是意志消沉,饮酒过度,最后就往生了。不过也因为这样,他救了他姐姐一命,也救了赵国成千上万的百姓,至少在这场战役里面,能够平安的生存下来。侯赢也因此赢得美名,所以他的子孙就以却币堂、救赵堂来纪念侯赢。却币的却,却就是推却辞谢的意思,当时要以金币来犒赏他,他辞谢了魏无忌的酬庸。
我们看到除了侯赢之外的历史人物,有一位侯霸。侯霸是东汉初年的大臣。这位侯霸,其实他最早任官的时候是在西汉晚年,在汉成帝手下,他就已经逐渐的步入政坛了。这个侯霸他历任地方父母官,而且也在中央朝廷任命过,而且在王莽篡汉之后,他一样也在朝中任官,对于汉朝的,还有新朝的这些典章制度,他非常的熟悉。所以后来东汉光武帝取得政权了,他一样启用侯霸来担任重要的职官。所以因为他有很好的历练,对于以前的典章制度都非常熟悉,所以他就谏请光武帝该如何来做规划。光武帝也都言听计从。所以后来很快的,在东汉初期政权稳定下来之后,整个朝廷的规仪制度就可以大致底定,让后来的文武百官都有所遵循。所以在东汉初年,他是一个稳定朝中力量的重要大臣。
好,第二位侯君集。这位侯君集是唐朝重要的将领,也是跟随着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的左右手,而且他还曾经被选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是这一位侯君集,其实到了后来有一点点状况。我们看到第十一页,这一段的资料比较多。唐太宗其实对侯君集一向都是非常的信任,当时西南边疆有一些叛乱,当时吐蕃开始有一些蠢动,所以唐太宗就派遣侯君集要去进军吐蕃。当时还有另外一个西域的国家,叫做高昌国,所以他也去攻击高昌国。当侯君集攻下高昌之后,在原来的高昌故地,就设置了一个行政单位,叫做西州,所以当侯君集进入西州,进入高昌的时候,他自己受不了金钱的诱惑,因为当时接收高昌所留下来的那些人民百姓,包括还有那些金银财宝,本来那些你接收之后都要清点,清点之后要上缴国库,可是他自己上下其手,他自己私藏了一些钱财。他私藏钱财了,下面的属官当然也怎么样?也有样学样,你侯君集你自己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你怎么样来制止下面人私吞钱粮?所以后来就变成上下一起舞弊,私吞了很多的金银财宝。所以这个事情后来就爆发出来了,被爆发出来之后他就被判下狱。虽然说他曾经被免罪,可是还是心有不甘。后来又发生了唐太宗晚年的时候,有两个儿子在争取继承权的事情,有太子李承干,还有魏王李泰,两方人马在夺嫡,愈来愈白热化。本来太子李承干已经是太子了,他为什么还要担心?因为唐太宗自己举棋不定,他在很多的时候,都没有特别的去保障太子的身份,所以让一些有心的儿子们也想说,既然爸爸没有非常笃定的要让太子继位,所以我们这些儿子也有机会来争这个继承权。后来魏王李泰势力也愈来愈庞大,所以后来侯君集他也加入了这个夺嫡的漩涡之中,他自己就押宝押在太子这一党,据说还策划兵变,策划兵变是为了要对付他的兄弟,就是魏王李泰,事情爆发之后最后就被捕。这两位皇子李承干跟李泰,虽然说都没有被罢黜皇子的身份,可是这两个人也就没有机会继承了,这些从犯,像侯君集等人也都被捕下狱。唐太宗也来审讯这个案情,后来唐太宗在狱中还去见侯君集,唐太宗跟侯君集说我因为你的关系,我从此我就不登上凌烟阁了,为什么?因为当时侯君集已经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了。因为你看,前面的功绩让他能够得到如此的褒扬,能够挂上凌烟阁受后人的景仰,居然晚年的时候闹出这样的事件,我怎么再登上凌烟阁?所以唐太宗这么跟他讲,侯君集就崩溃了,他就非常的羞愧,他知道他自己死罪难免,死罪不可避免,他也希望唐太宗可以留他后代香烟。所以唐太宗就答应他,他保留一个儿子,把他的太太跟儿子贬放到岭南去,其他的人也都一起被杀。
所以后来,事隔多年之后检讨这个事情,其实大臣们都认为说,这一次夺嫡的事件,其实唐太宗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他自己举棋不定,心意反复,所以让他的皇子们认为我们都有机会,所以才造成后来夺嫡的风波。先前我们介绍过很多君王,很多的诸侯,他们也都是因为晚年在处理继承权的事情,处理得不够圆满,所以常常就造成了一些兄弟阋墙,甚至于最后还是亲人之间互相屠戮的一些惨剧。所以面对这些继承权的问题,也都要好好的来思考。
好,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一宓这个姓氏。宓这个姓氏很少见。宓这个姓氏,它的来源就是出自于伏羲氏。伏羲氏先前我们曾经介绍过,伏羲据说他是创造八卦的人,其实也是最早创造文字的人,这个伏羲氏的部落农耕技术也很强,所以在古代中原,他算是很强的一个部落氏族,所以文化水平高,有很多人也逐渐加入了伏羲氏的部落,成为一个部落联盟的领袖。伏羲氏的伏,在古文献里面,其实有的时候会写作宓,因为宓跟伏,其实在上古音它都是重唇音。现在我们有所谓的轻唇音跟重唇音,是ㄅㄆㄇ是属于重唇音,ㄈ是属于轻唇音,那是后来我们才有轻唇音,可是在上古的时候全部都是重唇音。所以宓跟伏事实上是音很近的。所以在文献里面,它就可以有这个通写,所以后来伏羲的后代有一支就是以伏为姓氏,有一支就是以宓为姓氏。所以在春秋时代,孔夫子的弟子有一位叫宓不齐,宓不齐在文献里面也记载他是伏不齐。所以这个是同样的可以证明,它是一个假借的现象,假借的现象因为毕竟是两个字。所以后来它又逐渐的分开,分开为宓姓跟伏姓。这种状况就有点像田姓跟陈姓一样,本来是陈,《史记》记作田,可是后来因为毕竟字的字形是不同的,逐渐又分成两个姓氏,大概可以做这样的一个类比。
好,伏羲的后代有一个人叫做宓不齐,宓不齐是孔子的学生,他曾经担任过鲁国单父这个地方,单ㄉㄢ,它当作姓氏的时候要念作ㄕㄢˋ,我们这个地方把它念作单ㄕㄢˋ父,应该是比较正确的,宰就是这个地方的首长,单父这个地方的首长。所以宓不齐其实就是谨遵孔夫子的训诲,所以治理百姓很宽厚,治理这个城邑井井有条。可是大家看到宓不齐的时候,他每天只是弹琴作乐。跟他前面一位同学巫子期,这个巫子期也是孔夫子的学生,他先前担任单父宰的时候就很勤劳,很孜孜矻矻,枵腹从公,很努力。两个地方父母官的作风就差异很大,可是一样都把地方治理得很好,所以这个是不同治理的理念。后来大家看到,你宓不齐怎么那么轻松就可以把地方治理得很好,宓不齐说我是什么?我是下放权力,把权力给相关专业的下属去担纲,我只要抓几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后来形容像这样治理的理念,有垂拱而治,有这样的一个说法。还有另外一个叫做鸣琴而治,鸣琴而治这个典故就是来自于宓不齐。先前我们刚刚讲到山简,山涛的儿子山简就是每天喝酒,所以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他就是喝酒而治,可是喝酒而治理地方有没有成效?没有,所以后来也没有这一句成语留下来。所以鸣琴而治,鸣琴其实是表现出宓不齐的雍容大度,事实上他还是很关心朝政,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我对下属的信任,所以你们每一个都是很专业,我让你们负责的业务你们处理好,我都对你们很信任。所以我们在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要是我敢任用你,那我就是对你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宓不齐大概也是用这样的角度,来选派官员去治理好个个事务,所以宓不齐的子孙后来就以鸣琴堂做为堂号,来纪念宓不齐的事迹。
除了宓不齐之外,我们来介绍另外一位女性的人物,这位女性的历史人物我们称为宓妃,又称之为雒嫔。据说这位宓妃是溺水往生在洛水,后来久而久之,地方人士就把她尊奉为洛水的女神。这个宓妃又是何许人也?据说她是伏羲的女儿,然后溺水,成为洛水女神的。还有一个说法说她不仅是伏羲的女儿,她还是黄河水神河伯的太太。至于说这个河伯是不是真有其人?因为他是传说,一种神话,所以我们就听一听,有了解这个典故就可以了。而且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这个河伯其实并不是明媒正娶,把这位宓妃娶回来的,而是用抢的,把她抢回来的。所以后羿曾经也在抢夺要保护宓妃的过程里面,还把河伯的一个眼睛给射伤了。那么这个后羿的后,不好意思我把它打成了后面的后,请帮我改一下,是皇后的后才对。所以这个就有一些这样的传说故事。谈到这个河伯去抢宓妃,其实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地方的风俗,这个风俗到现在还有,当然现在就把它变成是一个仪式,在有些地方它有所谓的抢婚。
有没有听过抢婚?抢婚其实在很早的人类社会里面,有这种风俗习惯,抢婚往往就是我抢夺这个新娘子,我把她抢回来,原本的新郎,后来我们看到的一些文献是说,原本的新郎他的新娘被抢走了,他好像也没有很积极的要去把他的新娘给找回来,这很有趣。抢了人家的新娘之后,这个人后来跟新娘子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新娘子后来肚子大了,肚子大了以后,这个抢婚的人就把这个新娘子,会送回到她原来的新郎那边去,新郎还欣然接受。这个是很奇怪的一个风俗。其实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人类的发展过程里面,当然,我们现在用所谓的礼教观念来看,那是很乱伦的事情,很不合伦理的事情,可是在那个时候,还没有这样所谓的礼教观念。他们为什么会认为这样也没关系?而且这个孩子,他明明知道不是我的儿子,不是我的女儿,可是新娘子生下来她这个孩子,这个新郎,这个爸爸,还是要把他当作亲生的孩子来养育。因为在古代两个部落之间,他们会透过婚姻来做结盟,婚姻当作是一种政治的筹码。这种状况自古以来都有,一直到现在都还是一样。你看很多世家大族有钱人,什么企业家,他们也是公主跟王子结婚,两个大财团就有了这样的姻亲关系,在生意场上他们就可以联合,如何如何,对不对?所以自古以来以婚姻做为一种,讲手段好像不好听,做为一种关系,这个是很早也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两个部落他们因为婚姻的关系,他们要结盟。那婚姻要以怎么样的方式来呈现,才是表现出这个婚姻是有具体的成果,就是能不能够有爱的结晶,能不能够养育孩子出来。所以他们为了要去向对方保证说,我们这个婚姻一定能够开花结果,所以这个女孩子就一定要能够受孕,一定要能够养出孩子来。所以这个抢婚,她被抢走了,她大肚子送回来,可是新郎欣然接受,那表示什么?表示这个新娘是有生育能力的。所以在当时他们的风俗会认为说好,这个孩子我也是当作亲生的,而且我欣然接受这个新娘子,可以巩固两个部落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很奇怪的风俗。但是的确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面,不止在中国,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风俗。这个我们就知道它是人类发展的一个过程就可以了。
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我们先前不是讲到兄弟排行吗?兄弟排行不是有四个字吗?哪四个字?伯、仲、叔、季,严格来讲伯是老大,所以特别标举他,这是应该的,季是老幺,所以特别标举他,给他一个特别的称号,那也是合情合理,那理论上来讲,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不管他中间多少个,其实都是什么?都是中间,标举头标举尾,中间这个其实都可以等同视之。可是为什么要特别去标举二哥?为什么要标举仲?有学者认为那就是因为抢婚制,有这样的一个风俗,只是这个伯常常都不是自己的亲生,我还是把他当儿子养,可是他不是我的亲生,我知道,所以他要标举仲,仲才是我亲生的,所以它是一个抢婚制的决疑。这个说法我觉得蛮可信的。
好,那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二蓬姓。蓬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是一个人口比较少的姓氏。蓬姓起源于姬姓。据说周天子曾经分封一个王子到蓬这个地方来,所以后来蓬国的公族就以蓬为姓氏。这是一个来源。另外一个来源是古书有《姓氏考略》记载,说古代先民都是生活在长满蓬草的丛林地带,所以就以居住的特征为姓氏,所以就有了蓬姓的来源。这个就有一点像先前我们在课堂的开头,我们曾经提到日本他们在明治天皇时候,为了要让大家都有姓氏,所以很多人他们就以居住的环境,做为他取姓的一个依据,住在山底下,所以叫山下,住在这个什么,还有哪里?田中间,就叫田中,所以有点类似这种情境。所以蓬姓还有另外一个来源,是以地理特征,居住环境,做为一个来源。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有一位蓬萌。蓬萌是东汉的隐士,以前蓬萌曾经担任过地方上的亭长。这个亭长其实他不是一个很大的职官,他有点像是我们现在的,可能不到乡长,可能还要再更低,村长一类的,他可能是乡下面的类似我们现在讲的村长,所以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因为家里面很贫穷,所以这个蓬萌曾经也到长安去做过生意。后来蓬萌到长安去之后,听说王莽专权,而且为了要表彰他自己,不惜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王宇,就是为了要争权夺利。所以蓬萌见到这样的景象非常感慨,而且他知道王莽这样的一个举措,未来可能还有更大的图谋,所以他知道这样的社会,恐怕在官场上面会受到连累,所以他回乡之后就跟亲友讲,现在时局不太好,以后大家还是要各自的保护,我现在这个小官恐怕也不当的好。不当好的话,才避免被卷入这个政治的漩涡。所以回乡之后,他就把他亭长的衣服帽子挂在城门,带着家人就离开了地方。据说他们搭了船渡海而去,所以后来我们有一个词叫挂冠求去,挂冠就是辞官,把帽子衣服挂在门口,这个典故就是从蓬萌而来。蓬萌带着家人渡海而去,他不是到韩国,也不是到日本,而是到了青岛附近有一个小地方,叫做崂山,崂山这个地方。他在那边定居下来,而且很认真的来修炼自己,也教化百姓。所以到了东汉光武帝的时候,知道了蓬萌是一个隐士,很贤能,所以要去邀请他出来当官,可是他都没有答应。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典故。
崂山我们现在提到这个地方,大概都会想到什么?崂山道士,他在这个地方,道教也是一个发展的重地,所以它也是道教这个洞天,三十六洞天之一,也是一个修炼的清净之地,所以在当地道教的影响力是蛮深。
好,来,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三全姓。全这个姓氏,这个也是人口比较少的姓氏。我们看到历史典故,请帮我改个错字,在第一行的第二句,泉上古时是钱币的代称,那个是错字,上古的时候它是钱币的代称。钱跟全因为音很近,所以先前跟大家报告了,在先秦时代它都是写作全。钱币因为在古代,它算是一个国家所掌控的技术,因为要制造货币,绝对不可以让民间来制作,因为制作货币一旦开放给民间,货币就会做得太多,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当然那个时候古人的观念还没有通货膨胀这个词汇,可是他们知道货币一多的时候,一旦流通得很广,物价就会怎么样?物价就会上扬,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古人事实上是有这个概念,只是说通货膨胀这个说法是后来才有的。即便如此,古代有没有伪币?有,只要是有利可图,就是有人会想方设法,所以是有伪币的。甚至于他们怎么来做伪币?汉朝时候最多,汉朝不是有五铢钱吗?我们上次有介绍过海昏侯有没有?不是挖出来他那个坟墓吗?有二百万枚的五铢钱,五铢钱为什么叫五铢?就是它重量就是五铢,铢是一个重量单位,我们讲锱铢必较的铢有没有?它是个重量单位。那五铢其实不重,很轻,可是他们怎么来作伪?他们把五铢钱,他们把它拿来之后,他们把它刮掉,它有一定的厚度,它把它刮掉一半,刮掉一半,刮下来的那一些铜屑他们再去熔,熔了以后他们就用模,用模来重做。那大家会说不是国家控管吗?当时汉朝国家控管的货币来源是铜矿,因为当时都是用铜币,铜币,铜矿都是由国家控制,所以你如果没有办法掌握铜矿,你就没有办法铸造货币。所以他们就把歪脑筋动在流通在市面上的五铢钱,把它拿来之后刮掉一半,熔掉重做,当然那个厚度也很薄。所以后来在市面上流通的五铢钱,就购买力愈来愈低。所以后来他们就用别的方式来取代五铢钱。这个在历朝历代很多。
我们再回来。所以泉是上古钱币的代称,所以在周朝的职官就有一个泉府官,专门来管理钱币,铸造钱币,这个钱币由泉府来担纲这个工作,所以泉府的职官后代,就逐渐的以泉为姓氏。泉又逐渐的,因为跟我们这个姓氏,安全的全同音,笔画也比较简单,所以后来就逐渐的转变为这个安全的全,是现在全姓的起源。少数民族当然也有一些是以这个方式来跟汉族通婚的,所以后来也慢慢的变成了全姓。有一个例子就是元朝的时候,有一个少数民族的领袖叫做万全,万全原本那个全是他的名字,后来通婚之后接受了汉文化,反而又以全为姓氏,也变成全姓的起源之一。
那我们看到全姓的堂号有一个绥南堂,还有钱侯堂。绥南堂这个绥,其实这个字在台湾我们闽南语的发音,其实是不太好的字眼,因为闽南话里面讲倒霉,运气不好,叫做ㄙㄨㄟ,所以跟国语的这个发音刚好是一样。我们台湾有一位女姓的作家,她也很热心公益,跟我们家同姓,叫黄越绥,越南的越,就是这个绥。所以很多人都笑她,你取这个名字会愈来愈衰。不过她认为是爸爸妈妈取的,所以她就说没关系,我是愈挫愈勇,你看心念一转换,真的,她后来现在在台湾上面公益活动,大家都对她非常的敬仰,尤其她照顾失婚的妇女,单亲的家庭,她真的很付出心力,也经常上节目去宣扬理念。
绥南堂跟钱侯堂,典故都是来自于三国时代的全琮。这个字很多人会念作ㄗㄨㄥ,其实不对,要念作ㄘㄨㄥˊ,遵从的从、顺从的从那个读音,不卷舌。全琮的爸爸给全琮数千斛的米,要把它带到市集上面去贩卖,斛是一个容量的单位,是不小的一个单位,所以数千斛那个量是非常庞大的。所以他就一批一批运到市集里面去卖。可是他运去卖的时候,也都没有把它换得钱粮,全部都拿来捐献给贫民。后来全琮也因为这样,得到了地方人士的爱戴。所以后来就逐渐的在官场上面有所发展,后来就被册封为绥南将军,还有钱塘侯。所以后来子孙就以绥南将军的绥南,钱塘侯,省称为钱侯,立为堂号来纪念他。
来,我们看到历史人物。我们看到一位女性的历史人物,全皇后。全皇后是宋度宗的皇后,是宋恭帝的生母。全皇后是南宋时代会稽人,她的父亲也曾经当过地方官,他曾经在担任地方官,要回到潭州的时候,她的父亲带着全皇后,结果在路上被蒙古人围城,被围了一年,后来才辗转回到国都临安,后来在国都就安居下来了。当时还是皇子的宋度宗,原本那个时候还很年轻,他的婚姻之事就由他的父亲来安排,当时本来属意是要跟临安知府顾嵓的女儿来结亲家。嵓长得很特别,上面一个山,下面一个品,其实这个字一般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写法,就是写成山在下,品在上,这个字也是岩。各位都知道,中国文字有的时候偏旁的倒易,它其实是不会影响文字的意义,它只是字形上面的构建位置不同,事实上音义都是相同的。大家还是不知道这个嵓是什么意思对不对?嵓其实就是岩石的岩,异体字,岩石的岩。所以他原本是要跟顾嵓的女儿结亲家,不过后来,本来介绍要去牵线的这个事情,是由丁大全来居中牵线,后来丁大全被贬,所以顾嵓也被免职,所以这门婚事就告吹了。大家后来就推荐了全皇后,因为他们看到全皇后年轻的时候,曾经经历过被包围,在城池里面一年,她跟她父亲经历过危难,也平安的回到了临安,也有一番的历练,而且长得眉清目秀,更重要的是她还是宋理宗的母亲慈宪夫人的侄孙女,有这样的一个姻亲的关系,所以大家都觉得她很适合。所以后来,宋度宗的父亲宋理宗就把她召入宫中,慰勉一番,宋理宗看了以后觉得不错,这个是未来的媳妇的很好的人选,所以就做主嫁给了后来的宋度宗。后来这位全皇后也生下了儿子宋恭帝,可是没多久之后,惨了,元人,蒙古人,已经兴兵南犯,所以在一二七六年的时候,蒙古军就包围了南宋的国都临安,所以这个时候全皇后,在谢太皇太后率领宋恭帝投降蒙古之后,全部的后宫,还有皇亲国戚,统统都被押解到了北方大都。全皇后在大都住得不习惯,水土不服,当时察必皇后,察必皇后就是当时元朝皇帝的皇后,同样都是女性,所以她了解女性的困难,所以曾经向忽必烈向他来求情,让全皇后回到南方来,可是最后还是没有结果。全皇后最后是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最后往生。所以这是一个坚韧的女性故事。
我们看到另外一位全姓的历史人物,全祖望。全祖望是清代浙东学派重要的代表,是史学家、文学家,他最主要的事迹就是他曾经七校《水经注》。各位看到在第十五页,从上面算下来第四行。《水经注》其实是《水经》的注解。《水经》其实是东汉的桑钦所写。《水经》他解得很简略,可是后来《水经注》注解的文字,比《水经》的原文更多,更完备,所以《水经注》就变成是现在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尤其是水文,还有山川,非常重要的一个地理方面的书籍。全祖望对于地理非常有兴趣,所以他曾经七度来校对《水经注》,为《水经注》来做一些注解,来做一些疏理,旁征博引。所以现在我们在读《水经注》的时候,也都是用全祖望的这个注疏本,来做为引用的材料,其他的一些在经学上面的,在文学上面的成就,大家就可以参看。
我们看到第三位全玉贵。这位全玉贵也是清朝人,他也是在对外事务上面非常的用心。后来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他也希望能够为国家效力,所以全玉贵就加入了清朝的部队,要来对抗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不断的壮扩,不断流窜的过程,全玉贵就是不断的去追击,可是也不断的立功,也因此不断的升官。所以他一路这样打下来,不出几年的光景就由一个小兵,就已经被挂上了副将的头衔,所以是连跳好几级。最后他是在一次攻城的战役里面,被太平天国的枪炮给击伤。大家看到枪炮,那个时候有枪炮了?有,在清朝的时候因为外国列强入侵中国,所以他们也把这些枪炮早就已经带入到了中国,太平天国他们也有枪炮。所以后来他受了伤,子弹就留在体内没有取出来,如果留在体内没有取出,久了以后会怎么样?会形成败血症,最后就往生了。所以你看全玉贵往生的时候才几岁?才二十三岁,所以他效力于清军刚刚初出茅庐,也不过是十九、二十岁,几年的光景就升到副将,所以可见他在军中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可是也很年轻的为国家牺牲了生命。
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大家都不会念了,很多人都念作郗ㄒㄧ,其实有边读边不一定对,这个字要念作ㄔ。郗这个姓氏在台湾非常少见,在中国大陆也是罕见的姓氏。据说郗姓是出自于苏姓。周武王有一位司寇叫做苏忿生,他是黄帝的嫡系后代。司寇是主管司法,就有点像我们台湾现在的司法院,审讯这些犯人或制定法规。苏忿生执法很公正,得到百姓的爱戴。后来苏忿生因为他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所以他的后代又有一支又被封在郗这个地方。后来它就是从苏姓派生出了郗姓而来。这是最主要的郗姓祖先。
我们看到堂号有一个文成堂,典故是晋朝的一位太尉,叫做郗鉴。郗鉴的这个鉴,一般在文献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写法,这个先前也跟大家报告过,这个就是刚刚我们讲到,文字偏旁位置稍稍的有一点点不同,可是它的字音跟它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有些文献是把它写成这个鉴。郗鉴其实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跟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当时晋朝的时候王谢两家是世家大族,所以只要能够跟王谢两家结上亲家,在官场上,在地方上,都是很高的一个荣誉。所以这位郗鉴他有个女儿,就想要跟王谢两家来攀亲戚,所以最后就选择了王家来跟他结姻亲。王家当时大家长王导,当然也乐见这个事情很圆满,虽然说他王谢两家在当时是大族,可是像这种能够结交其他的外姓,来壮扩我两家声势的事情,他当然乐观其成。所以王导就说没问题,你派人来,你看看你喜欢哪一个,你自己挑。所以郗鉴就派了他的学生,代表他来拜访王导,也顺便来挑女婿。王导跟他说没问题,你代表郗太尉来挑,我们家男生都在东厢房那边读书,你去,随便你挑。大家听到郗鉴郗太尉派人来挑女婿了,所以很多人都各自回房去梳理梳理,打扮打扮,所以等到郗鉴的学生来的时候,个个英俊挺拔,有些还精心打扮。独独一个人就躺在那个床上不理他,那个人是谁?就是王羲之。我要跟大家说明一下,这个坦腹东床那个床,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睡觉那个床,那个床就有点像,我们看古装连续剧,有一些它的布景会这么安排,它是连座的一个比较大的座位,纵深比较深,中间有的时候会摆一个小茶几,两个人可以靠着那个茶几,喝茶对话,茶几上面有的时候还可以放棋盘下下围棋,因为它纵深很深,所以有时候你要对弈要下棋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腿缩起来,盘腿就坐在床上,你把小茶几拿走,那个地方也可以让一个人躺下来,稍微的假寐一下,睡个午觉也是可以的,所以它个造型是多功能的,可是跟我们一般睡觉的床是不一样的。所以王羲之躺的床就是那种床,就不理他。郗鉴的学生就想说,王家怎么会有一个子弟这么没有礼貌?这个事情我一定要回去跟郗太尉报告。所以他就问了旁边的人,你们族里面那个兄弟叫什么名字,叫王羲之,他这个家伙就是不守规矩,如何如何。所以这个学生就特别把他的名字记下来了,回去之后就跟郗鉴报告了,报告老师,王家的子弟各个都很优秀,你看看那个谁谁谁不错,那个谁谁谁也很好,独独有一个人王羲之,没想到他们王家也养出这个败家子来,怎么见到太尉您的特使来挑女婿,还这么轻薄,躺在床上不理我,真的是太过分了。结果郗鉴说这个好,我喜欢这个,所以后来就钦点了王羲之,把女儿嫁给他。为什么郗鉴会喜欢王羲之?原因是当时他那个时代风气,其实他们都喜欢自然一点,崇尚自然,反而矫揉造作,刻意去做什么,感觉好像不是他们所特别欣赏的,他反而力排众议选择王羲之,所以后来两家就成了亲家。后来我们有坦腹东床,还有东床快婿,都是跟王羲之典故有关。
郗鉴其实自己很有学问,本来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征召,他原本是要在田野躬耕隐居的,后来还是被求出来担任官职。后来在君王往生的时候,他还做为顾命大臣,所以对于晋朝是有稳定政局很大的贡献。因为他谥号为文成,所以后世子孙就以他的谥号为堂号,来纪念郗鉴的功勋。
除了郗鉴之外,我们介绍另外一位郗姓的历史名人,郗超。郗超是东晋的官员,是郗鉴的孙子。郗超也是出身于庇荫,因为在晋朝的时候他们有这样的制度,如果你的祖上官当得很高,所以他就可以庇荫几代子孙,不必受到推举,因为晋朝那个时候还没有科举,他们也是由地方官推举的,不必受到推举,你就可以直接安排官职,所以他也是受到了庇荫,一路在地方上历练,也在朝廷里面担任职官。他是桓温的谋主,桓温其实在当时就居心叵测,他一直想要来自立成为帝王。郗超也曾经要劝说桓温来废掉皇帝,在朝中去彰显他的权威,可是桓温不肯。所以后来在第三次北伐的时候失败了,桓温在最后失败,死了以后,郗超也因为家里面母亲往生,也藉这个机会就离开了官场,回去丁忧,守母丧。后来又被起复为散骑常侍,从此也在地方上有一些历练。最后往生的时候还很年轻,四十二岁,跟我现在的年岁是一样的,还很年轻。郗超善于草书,草书的成就亚于二王,这二王是谁?就是两位王姓的书法家,这两位王姓的书法家是谁?王羲之跟他的儿子王献之,奉献的献。在《书品》这本书里面,是专门来品评当时的书法家,《书品》就把他的书法定为中品,定为中品你感觉好像是很逊色,其实不是,这个中品,因为每一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所以有些人有特别的喜好,他把他喜好的把它定为上品,可是在中品里面,其实也是有很多杰出的书法家,所以他在书法上面也有一番造诣。此外他还精通佛学,也是被支道林当时的名僧,誉为当时理解佛理,宣扬佛理,非常有地位的一位学者。所以郗超不仅在官场上有所历练,在书法,在佛理上面也都有他的成就。
接下来我们看到班姓。班这个姓氏我们曾经提过好几次。谈到班姓,就一定会提到他们父子兄弟三个人,班彪,班固,班超,事实上他们还有个妹妹叫班昭,所以算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家族。班姓的成员我们来看一下,它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是比较少的姓氏。班姓是出自于芈姓。春秋时代,楚国君王曾经有一位名字叫做若敖,若敖有个孙子叫做令尹子文。令尹是职官名,先前我们跟大家报告过,是楚国在早期的时候仅次于楚王,再仅次于莫敖下面的一个职官。后来莫敖地位慢慢下降,令尹逐渐上升,所以在春秋中期以后,令尹基本上就是楚王之下最大的职官。令尹子文很有趣的一个身世背景,传说他小时候被弃养,一个小孩子被弃养在山里面,怎么样生存下来?是被一只母老虎喂养,所以他是被老虎给养大的,养大之后,后来就有人发现,怎么一个小娃在山上,还跟老虎住在一起?后来才被带回来,才知道他的身世,所以才抚养成人。也因为这样,所以令尹子文的字叫做子文,因为文就是跟斑纹的纹,加糸字边,它是同一个来源。其实最早只有这个文章的文,后来为了要去表现出文章的文的本意,所以才派生出了纹路的纹。因为这样的关系,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叫做斗榖於菟。不好意思,谷这个字打错了,眼花了,老花,按错字了,这个谷事实上就是稻谷的谷。谷於菟是什么意思?谷於菟就是老虎养大的,因为这个谷是楚国话,楚国话,谷是哺乳的意思,於菟,於菟是老虎,这是楚国方言,所以谷於菟就是老虎喂养长大。这个斗是原来他的姓,他原来是姓斗,所以他叫斗子文,子文是他的字,他的本名叫做谷於菟。子文的儿子叫做斗斑,原本那个班是写成这个斑,花纹的那个斑。后来因为这个斑跟我们姓氏的班,它在上古时候会有假借,所以后来反而是写成了班级的班这个班留下来,后来它就变成了这个姓氏,所以子孙有一支就是以其名。这个期,打错字了,是其他的其。以斗班的班为姓氏留传下来,所以这个起源也算是蛮特别的。

好,我们今天就到这边为止,大家就可以休息了。好,谢谢。

《百家姓》往期回顾:

《百家姓》第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4集

《百家姓》第2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8集(附文字檔)

《百家姓》第3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3集(附文字档)

图文来源于慈光文化,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