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社会实验室 | 以良好亲子关系应对“双减”:级联相关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彭重昊 寇彧 亲社会实验室 2023-05-13




热点评论




Coco有话说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许多家长都很焦虑,不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是家有即将入学的孩子家长,心中更是思绪万千:孩子不参加课外培训,不参加事先的课业辅导,不做大量的课外作业,能适应学校生活吗?能跟得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吗?能不跟其他小朋友闹矛盾吗?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

今天,我们通过一项级联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一起来看看在“双减”政策下,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发展社会认知能力,促进孩子的学校适应。



入学被认为是儿童发展中最关键的事件之一。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其学业发展和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有着长远的影响。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是孩子获取学校成功和知识的重要一步。入学准备(school readiness)指的是能使孩子从学校中真实获益的一套认知技能。已往研究指出,孩子的社会情绪能力(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可促进其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但是包括学前知识在内的入学准备对后续学业成就发展的预测力更强。学前知识指的是学校认为学前孩子们已经具备的基础知识,如认识数字等。因为学校可能不会特意再教授这些知识了,所以缺乏这些基础知识就会使得儿童在刚入学时遇到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孩子们做好入学准备,包括学习一些学前知识再进入学校,对其课业学习和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家长们都希望通过课外辅导或提前教学,帮助孩子获得学前知识,做好入学准备。而“双减”政策恰恰主张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做好入学准备呢?大量研究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讨,发现孩子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ing)是重要因素之一。执行功能指的是对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有意识控制的认知过程,一方面,执行功能给孩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得孩子能在课堂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抵制分心;另一方面,执行功能可以通过提升孩子问题解决能力和复杂推理能力来促进学习。


执行功能除了可以影响入学准备外,受执行功能影响的社会能力也影响孩子的入学准备。社会能力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亲社会行为,它指的是意图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前提是个体能够理解他人的体验,而这一前提与执行功能密不可分。同时,研究者们还发现,亲社会行为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业发展,因为展现出亲社会性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更容易与其他同学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进而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参见亲社会实验室 | 震惊!亲社会行为竟然这样!)。因此研究者认为,个体执行功能可能通过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进而加强孩子的入学准备。


到这里,我们已经得知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入学准备,而个体的发展也不是受到各单一影响的简单加总,所以。我们要从整体考虑,抓主要问题。



发展级联(developmental cascades)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多个因素不断相互影响的过程,如基因与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环境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发展级联是贯穿生命全程的联系,也就是说,某个时间点上个体特征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该特征的继续发展,并影响个体的整个发展进程。


级联相关的视角认为,从生命的起始到结束,发展系统中每一个发展状态既取决于前面的状态,又会对后面的状态产生影响。采用这种观点看待问题,不仅可以将不同的影响因素整合起来,也能让我们发现表面上关系不大的因素之间的复杂联系。一项采用级联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审视了孩子入学准备这一问题,在“双减”背景下,也许能为家长们带来一些启示。


与以往研究不同,这项研究采用发展级联的视角,将各种影响看作是长期的过程。个体从出生开始,其执行功能、社会能力等许多因素一直在相互作用,影响了入学准备。所以,研究者根据以往研究,首先认为亲子关系是影响孩子执行功能发展的因素之一。亲子关系质量与儿童认知发展和脑发育密不可分,而儿童的认知技能和脑神经的发育又能促进其社会功能。良好的依恋关系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控制思维与能力,促进他们逐渐将学会的知识技能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体系。而这些都意味着执行功能的发展,其次,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而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入学准备


于是,研究者提出了如下假设(如图1),不同因素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作用于个体认知发展的准备。

图1 研究假设模型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研究者对两百五十余名幼儿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追踪研究。在孩子们15个月大时,研究者第一次测量孩子与其母亲之间的依恋水平;孩子们两岁时,再次评估母子间的依恋水平,同时测查了孩子们的执行功能;孩子们四岁时,研究者让学前班的老师评估了孩子们的亲社会行为行为;孩子6岁并正式入学时,研究者评估了他们的入学准备情况。


结果发现,在控制每个家庭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孩子的性别之后,研究者发现,表面上看来,母子依恋并不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入学认知准备,但是母子间的依恋情况可以正向预测孩子两岁时的执行功能的发展;孩子们两岁时执行功能的发展水平越高,其在四岁时的亲社会行为就越多;亲社会行为越多的孩子在6岁时的入学准备也越完善。中介分析也表明,母子依恋可以通过提升执行功能的发展,从而提高孩子的入学准备;母子依恋也能通过提高孩子的执行功能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或直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如图2)。

图 2 母子关系对学前认知准备的影响


总结和启示:

1、影响孩子入学准备或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互为联系并长期影响;

2、发展心理学研究应重视各种因素的发展级联相关,揭示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3、家长应注重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亲子依恋会通过各种因素最终影响孩子的入学认知准备和社会认知及社会行为的发展,最终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



参考文献:

Bernier, A., Beauchamp, M. H., & Cimon‐Paquet, C. (2020). From early relationships to preacademic knowledge: A sociocognitive developmental cascade to school readiness. Child development, 91(1), e134-e145.

https://doi.org/10.1111/cdev.13160


推文作者:彭重昊 寇彧

插图:刘彦伯

编辑:刘彦伯

排版:彭重昊

本文由亲社会实验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往期精彩文章

科研成果 | 父母心理控制如何影响青少年的问题性手机使用?

亲社会实验室 | 《自我关怀:走出苛责的怪圈》

亲社会实验室 | 是什么让你在疫情期间更愿意为别人而付出?

行为实验也能在线做?不止,问卷更是简便多!TC Lab免费线上心理学研究平台,让数据收集易如反掌

亲社会实验室 | 认识情绪第四课

亲社会实验室 |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亲社会实验室 | 认识情绪第三课

亲社会实验室 | 认识情绪第二课

亲社会实验室 | 青少年自恋和成年人自恋

亲社会实验室 | 认识情绪第一课

阳光心理 健康同行—今晚专家直播间不见不散!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参加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

科研成果 | 被他人排斥的你,会继续帮助别人吗?

文献选读 |忠义难两全——不道德的亲组织行为是把“双刃剑”

亲社会实验室 | 工作这么忙,压力这么大,怎样获得幸福感?

合作研究 | 社会善念的跨地区差异

亲社会实验室 | 日常生活中,我们更愿意信任谁?

亲社会实验室 | 升职加薪了,该告诉朋友吗?——隐瞒成功的代价

科研成果 | 权力与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实验室 | 山不相遇,人会重逢

科研成果 | 拥有诚实-谦逊人格的青少年更少做不道德行为吗?

亲社会实验室 | 内外有别,人们是否/何时接受“外人”的帮助?

亲社会实验室 | 人们为什么会共情?

文献选读 | 人们会如何看待从众者

亲社会实验室 | 震惊!亲社会行为竟然这样!

亲社会实验室 | 嫉妒与团队中的帮助行为

亲社会实验室|爱己及人,自我关怀促进青少年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发展

亲社会实验室 | 道德情境中的性别差异

亲社会实验室 | 5-6岁的孩子能够理解和运用哪些情绪词汇?

亲社会实验室 | 人们会更多帮助高权力者吗?

亲社会实验室 | 2020年度推文回顾

科研成果 | 青少年的生活目标与不道德行为

亲社会实验室 | 怎样促进老年人的积极社会互动

亲社会实验室 | 第三届亲社会行为传递研讨会圆满召开

亲社会实验室 | 相同的经历就能让你感同身受吗?

亲社会实验室 | 你所不知的“感谢”

亲社会实验室 | 业精于“嬉”:用好游戏“双刃剑”

文献选读 | 为什么我做好事却被讨厌

科研成果 | 早年生活压力与成年后决策偏好的关系

文献选读 | 人在做好事的时候,生理指标会有变化吗?

文献选读 | 幼儿会伪善吗?

科研成果 | 素旅行,蔬食与山水间的体验

科研成果 | 拥有充盈“自我”的人为什么可以减少不道德行为

热点评论 | 怎样的家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文献选读 | 诚实与伪善:人们为什么更厌恶“伪君子”?

文献选读 | 人以群分:以个体为中心的方法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热点评论 | 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是家庭教育的新任务

文献选读 | 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基于经验取样法的研究

热点评论 | 如何告别僵硬的母子关系?

热点评论 | 幼儿入园“长假后遗症”怎么破

文献选读 | 人们为什么会“路见不平一声吼”?

好书推荐 | 群际互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热点评论 | 爱心·信心·同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亲社会行为及其传递

科研成果 | 人们如何看待社会公平?来自社会阶层的视角

文献选读 | 智能手机,要说爱你不容易

热点评论 | 面对疫情,怎样把控自己的情绪

文献选读 | 挑食忌口影响社会生活吗?

热点评论 | 饮食·反思·关爱

热点评论 | 家校联合培养青少年法制意识和健康心理,反对校园暴力

2019年度推文回顾 | 一路走来,感恩有你

文献选读 | 从艾莎风潮看幼儿性别发展

文献选读 | 女性为什么喜欢八卦?

文献选读 | 感恩节·话感恩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恩师章志光教授

科研成果 | 善待自己,对生活报之以歌

文献选读 | 学会与情绪相处,才会更幸福

热点评论 | 给孩子优质陪伴,与手机保持“距离”

文献选读 | 竞争与合作,生活必修课

文献选读 | 得到VS付出:哪种快乐更持久?

文献选读 | 得到想要的,你就幸福了吗?——幸福感的三种源泉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参加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赴台北参加学术会议

文献选读 | 被求助信息包围的你,为何越来越看似冷漠?

文献选读 | 不经意的问候,却能触动敏感的心弦

文献选读 | 你自认不凡,为何依旧悲伤?

科研成果 | 善行与感恩可提升服刑人员的幸福感

亲社会实验室介绍

亲知,亲善,亲仁


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