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丨吴丕:我在北大上学期间画的速写

吴丕 新三届 2019-08-29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1978–1982年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系读书,参加了北大学生美术社,学习之余经常写生作画。


我特别喜欢速写,现在还保留着从初中以来几十年的速写(包括初中生活、文革片段、农村劳动、三线建设工地、民办教师工作、大学生活、在国图工作速写等)。


我已经做过一个美篇"北大77–78级的校园生活速写"。现在再做一个美篇,把我大学期间的其他速写挑选比较好的集中起来,请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欣赏!


下面开头这几幅是北大学生美术社集体去京西翠微山写生时所画,当时还有北大自行车旅行团的同学。



法海寺



野炊


厨师(张黎)


下面这幅是圆明园写生


下面是长城写生


下面10张是大学毕业之前和朋友去天津,塘沽旅游时的速写。


这是塘沽火车站


南开大学主楼


南开大学图书馆


南开大学,"我是爱南开的"


天津海河水上餐厅


天津新港


天津新港


杜红卫同学(国政80,我的老乡和朋友)在新港


海河边上的摄影师


海河边上的垂钓者


下面这张是北京朝内小街卖冰棍儿的老太太


小街小景,买冰棍儿的孩子


西直门立交桥下所见


鼓书艺人(可能是看电视画的)


下面是"打哈欠的抹灰师傅",是在宿舍楼道施工的工人师傅


下面是:太原火车站所见


下面是默写:耕田


        这幅默写我画了几幅。中文系78级一位同学喜欢,我送他一幅,他回赠我一个当时很流行的小书签,就是一个洋娃娃一样的小女孩照片再加上一句祝福语的那种,我现在还保留着......



下图:母与子


        暑假期间一个老乡带着孩子来北京旅游,住在空着的同学宿舍,我陪他们几天,画了这张速写。后来由此演变画了几幅"母与子"的画稿......


下图:耍猴艺人


        有一回在北大南门外看了耍猴艺人的表演,回来根据记忆画了这幅画。


        下面是我去北海旁边的国家图书馆(那时还叫北京图书馆,我大学毕业后在这里工作了3年)看书时画的速写。早上图书馆还没有开门,有人坐在门口等待......


下图:房山云居寺遗迹


        1982年5月11日图书馆系组织师生参观这里的古代石经。参观完毕我在山上画画,画了几幅速写和几幅水彩。结果系里的大巴车拉着老师同学去了十渡风景区,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荒山野岭,凄凉黄昏,差点给野狼吃了......


下图:北海公园门口,左边是团城


下图:西四的胡同里面

1982年5月17日速写


下图:大黄牛


        这是暑假回到晋南农村老家画的速写。大黄牛是我家乡特产,可惜现在已经绝迹了


下图:农家女理晨妆


        也是在家乡的速写


下图:挤羊奶


        暑假回家,看到母亲一早起来挤羊奶,匆匆去把羊奶卖到副食加工厂(那里制作炼乳),然后又下地干活儿,真是辛苦!


        当时画了速写,后来制作了木刻"挤羊奶"。


下图:卖花姑娘


        有一回到海淀镇上去,遇到下雨,看到卖花的小姑娘在雨中坚持,心里颇多感慨,回来画了这个,后来发展成两幅木刻作品。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北大新三届阅览室

王红伟:我们永远在路上

王红伟:我战战兢兢,把北大填成第三志愿

田军:青春忆,最忆是燕园

追记北大经济系77、78级同学相聚深圳

方新阳:我曾一次又一次与大学擦肩而过

陈建功:一股大潮涌入未名湖,犹在隆隆回响

王茂福:乡村小子跨进北大门槛的坎坷之路

张益唐:横空出世的世界数学界"扫地僧"

李矗:我在北大发表的第一首诗

何山:“老照片”的回忆

何山:上课不记笔记,考试只得个"良"

谢思敏:我就是睡在李克强上铺的兄弟

谢思敏:李克强同学指点我东瀛取经

陶景洲: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盛宴

陶景洲:我的同学李克强

何勤华:与李克强同班的律政精英们

何勤华:给李克强班级上专业课的老师们

何勤华:当时不知道法律为何物

实习生李克强曾是电影原型人物

郭建梅:我是最典型的弱势群体,

但我们在做强势的事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陶海粟:邓力群之子邓英淘的学术人生

 陶海粟:准确踩到历史"点"上的儒商杨滨

 林双林: 从农家娃到大学教授

陶海粟:“屠夫状元” 任保山

 陶海粟:山西厅官杜创业

陶海粟:延长生命与活出精彩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方新阳:我曾一次又一次与大学擦肩而过

 王惠生:感恩林乎加,扩招上大学

夏晓虹:那一年峰回路转补录北大中文系

王巍:一波三折的高考历险记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彭艳:一张历史照片引起的回忆

珊伊: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

珊伊:我与北大日本留学生的同学情

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

重温王友琴的《未名湖,你听我说》

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范东升:重回学校像第二次生命开始

袁钢: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汤

阎焱:北大才子37岁激流勇退

于慈江:回望诗的1980年代兼谈诗人海子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海子诗九首

雪汉青:为了漂泊的灵魂

熊国胜:拓宇是寿者,骄傲的寿者

熊国胜:追忆同窗挚友骆一禾

熊国胜:骆一禾的“背影”(上篇)

熊国胜:骆一禾的“背影”(下篇)

陈红:逝水红颜

高远东:刘卫国,你在哪里?

吴晔:我一直很认真地幼稚着

王治河:贵胜王侯的燕园清贫岁月

黄爱平:用未名湖水浇灌学问精神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一张北大旧照片,牵出40年前高考记忆

潘维:先师陈翰笙,上海左尔格小组幸存者

杜丽燕:张宗炳先生说“我不知道”

宋红:随贻焮师驾游巴蜀

陈平原:研究文史的第一流学者

大都没有博士学位

李大兴:1980年的北京大学

李大兴:我想象中的北大精神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徐小平:生命中那盏明灯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关注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