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丨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杨锐、柏晓利 新三届 2020-08-17


人物简介

孙立哲

       

         孙立哲,原名孙立喆,1951年11月生。1964年考入清华附中;1969年初插队成为赤脚医生。1979年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读硕士学位;1982年赴澳洲留学;1983年考入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器官移植免疫博士学位,后在多国攻读多学科的学位。1985年在美国创办电脑出版集团公司;1993年回国创业。创办多家万国系列公司任董事长,并兼任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教授。


学生时代的孙立哲(左1)


引子


压力是什么?如果我们仔细地回想一下,在生活中很少有没尝到过压力滋味的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柏晓利大夫告诉记者,压力即应激,包括三种不同的含义:是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是精神的挣扎,是躯体对所施加的压力和需求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小乔认为压力具有双重性,让人消沉却也可以催人奋进!


那么,当年是千千万万个上山下乡的知青中的一员,而今已成为国内经济管理及计算机类图书引进及出版领域举足轻重人物的孙立哲,是如何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力中冲出一条自己的路,通向成功与辉煌?前不久,在北京友谊医院健心教室,孙立哲向大家讲述了他曾经对待各种压力的心路历程。


孙立哲(左2)下乡延安时的照片

 

人生多蹉跎风浪几颠簸

——孙立哲走过的道路


普通知青成名人


20世纪60年代末,孙立哲正在清华附中上初中,那时他的理想是当数学家然而,文革的到来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他和全国1700万中学生一样,中断了学业,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他来到陕西省延安地区,并且在那里一呆就是许多年。他通过自学掌握了许多医疗技术与知识,在延安的窑洞中为数万名农民诊治病患,做了上千例的手术。于是,他渐渐成了典型,上了报纸,甚至在有30多万人参加的北京市学习雷锋会议上,作为全国知青的代表向北京人民汇报。由普通知青成为全国名人。


孙立哲下乡延安时的照片 


当时,各种荣誉接连向他走来:他先后当过副县长、延安地区卫生局副局长,后来又成为某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还是唐山大地震时由数百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一辆进入唐山的卫生列车医疗队的总负责人。


命运突变落低谷


如果说,先前他是被时代捧上了天的话,那么,粉碎“四人帮”之后,他便立即“从天上掉到了地下”,由一个千万知青学习的榜样一变而成为“政治上有错误的人”。最风光时他曾是“卫生部五人领导小组”成员,凡是全国性的会议,他必定坐在主席台上。



而事隔几个月后,他就成为在地委大院扫院子的清道夫,天天在小黑窖里反思,天天交待问题;先前,他由于自己是全国5个知青榜样之一需扎根农村而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而几个月后,不仅大学没能上成,还成了被众人批判的对象。他原是个不吸烟、不喝酒的人,但命运的突变使他难以承受。


一天,他一次喝下了一瓶烈性白酒和两瓶葡萄酒,身体发热,昏迷两天左右,身上出了黄疸,演变成急性肝坏死,在医院一住就是一年多。他不仅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失去了显赫的地位,还失去了健康。这一切都使他落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关家庄大队全体男知青,前排左起:姚元、李子壮、张效德、史铁生。后排左起:钟兴华、李金路、孙立哲、曹博、陈绳祖、徐劳力


留学之路多坎坷


在孙立哲的人生最黑暗、最无助的时候,当时首都医科大学的一位领导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这位领导的支持下,孙立哲直接考上了该医学院的研究生,学习器官移植。后来,他到美国读博士。


在美期间,他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妻子儿女,还先后帮助20多位国内的亲朋好友到了美国留学。这20多人聚集在最廉价的房子里,冬天没有暖气。他们买最廉价的菜,穿人家不要的衣服。为了生计,这些人夜以继日地工作:翻译、教书、到餐馆打工、给人搬家具……



为了度过经济的艰难期,他们还开办了饺子加工厂,他和爱人白天念书,晚上便在一起包饺子。在生活的重压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由于搞器官移植经常与动物接触,他得了严重的哮喘,被送去医院抢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开办起来一家翻译排版公司。生活刚刚平稳一点,他突然被告知:妻子肝癌晚期……


挺直腰杆战死神


孙立哲带着妻子回国治病,想尽了各种办法。为了支付治病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他租一间7平米的小平房开公司,开始了在国内的创业。然而,祸不单行,他的父亲也得了肺癌。这段时间,他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的压力。不久,他的甲状腺开始出了问题,发烧、脸肿、肌肉松弛,处于极度的抑郁状态。他需要终生服药来代替甲状腺的功能。后来他又患了糖尿病,每次吃饭时都要注射胰岛素……



两年中,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亲人相继离去,他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折磨。然而,苦难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过度的疲劳而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使他面对着死亡。那次,在去医院的路上,他眼睛睁不开,手也抬不起来。他感到四周那样安静,世界似乎已离他越来越远。他说:“我当时真的觉得,自己离死亡就只有那么一点点距离。”


一年后他因腹痛做B超检查,又被确诊为膀胱癌!如今,他回忆曾经接受治疗的情景时说:“每次接受药物化疗,都像脱一层皮,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现在,他终于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癌症,重新以高昂的信念往返于国内外,为事业奔波……


孙立哲在窑洞里给农民动手术


莫道人生苦压力是财富

——孙立哲的人生感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上午,孙立哲作为嘉宾走进了北京友谊医院健心教室。他看上去孔武健壮、精力充沛。当他给听众们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时,声音洪亮,谁能相信他是一个曾患胃肠道大出血、战胜膀胱癌、几次与死神失之交臂的人?

孙立哲在给农民看病


谁动了我的奶酪?

——学会应对命运变化


那天,孙立哲讲了一则寓言。有4只小耗子,其中的两只长着人脑,具有人的智能。一天,4只小耗子外出寻找食物时得到一大堆奶酪。耗子们开始时想,有了这么大一堆奶酪,以后可以安安稳稳过好日子,再也不用发愁。但是有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两只没有人脑的耗子随即去找别的食物;而两只有人脑的耗子却陷入深思,它们始终都想搞清楚,究竟是谁动了它们的奶酪,并为此烦恼重重。


由此,孙立哲告诉大家,奶酪可以看作人生的一种象征,它或者是某种成功,或者是某种财富,或者是一份理想的工作等各种优势,许多人一生都在追求这些目标。当目标一旦实现之后,人们常常就会进入一种惯性,进入一种依赖状态,就像那两只有人的智能的耗子一样,渐渐失去了应付变化的能力。


孙立哲在给农民看病


他认为,人类在适应变化时是存在某种劣势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人类的智能、人的思维能力成了人们在应对变化时的弱点。在管理界有句名言:“现代管理学面临的挑战正是如何应对变化。”而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应对命运的挑战事实上就是应对每一次变化;而应对变化也就是应对由变化而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压力是什么?孙立哲想借此寓言告诉人们,压力正是由变化而来的。每个人总希望事物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展,但事情往往只在一段时间中存在稳定性,而变化是绝对的,永远要发生的。如果人们对此认识不清,那么在应对变化和变化所带来的压力时就会缺少对策和方向。


北京医学专家特地到延安看望孙立哲


树挪死人挪活酸甜苦辣更快乐


压力常使人陷入了某种困境,但这一困境又往往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因为我们缺乏适应变化的能力。“试想,在我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我天天抱怨老天的不公,天天痛哭流涕,那么我现在很可能还在农村。抱怨是无用的,关键是增强适应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利于我们的人生。”孙立哲这样说。


人常说:树挪死人挪活。变化带来压力,但更重要的是变化也给人带来机遇。孙立哲说:“我曾给自己设定过很多目标,总觉得有目标好。但每次目标达到后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得到终级的快乐,总是有新的问题出现。因为就客观而论,任何一个结果都不会很完美。由此,我们可以回首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我们什么时候最快乐?这时就会发现往往是我们干一件事的过程才使我们最快乐,是人们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人为了达到目标所克服的困难、障碍,付出各种努力,其中的酸甜苦辣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更大。所以,不要害怕变化,而要积极地去享受变化。”

1975年父亲(左1)到延安看望孙立哲(左2)


现在有心理问题的人为什么这么多?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国内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而且变化还将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但人们往往惊奇地发现,有很多人的结局和儿时读书时人们对他的设想和估计有很大出入:认为应该出类拔萃的人如今很平常,而另一些学习不好、又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人现在反而出人头地了。为什么?孙立哲说正是因为这些人没有任何优势,也就没有依赖心理,故只能通过奋斗去改变现状,他们由此具备了适应变化的能力,并取得了成功。



秀发遮面庞赤脚生翅膀 

“机会女神”为何易飞走?


在演讲的最后,孙立哲讲了一个故事:在法国某次的雕塑展上,一尊设计独特的雕塑引起了参展人极大的兴趣:这尊雕像有着漂亮女郎的形体,而在人体中最能传达神态美丽的无疑是人的面部和眼睛,但她长长的秀发将她的面部全部遮住了。人们疑惑的目光只好一直向下移动,最后在雕像的赤脚上人们看到了四只翅膀,翅膀下写着点题的一句:“机会女神”。人们惊叹创意的奇妙。


孙立哲离开延安分别照片


这就是说,人生面对许多压力时,实际上也正是机会来临之时。但这种机会到来时,人们又往往是看不到的,往往这时人们的智力和思考成为一种障碍。而当你终于看到谜底,知道原来是机会女神时,同时也看到了机会女神的四个翅膀,机会女神这时已经飞走了。


有句话说,成功的大门和机会的大门是向准备好了的人敞开的。“我们在对待变化和压力时,应采取准备和主动的态度。首先,我们要去接受;第二,我们要学会适应;第三,我们不和自己过不去,而是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孙立哲告诫大家。就连曾经面临死亡的威胁,孙立哲都觉得是一种财富:“面临最大压力的时候也是最有意思的时候。回想人生,以前种种经历都很难得。我死过一回,而别人就没有这种经历,这就不白活。” 

1997年,史铁生(前排一)及夫人(后排右一)到美国旅游住在孙立哲家中


原载《健康时报》2001年11月15日 记者杨锐;柏晓利

图片选自网络,版权请与编辑联络



知青阅览室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赵凡:终结上山下乡运动的关键人物

邓贤:知青大返城,竟因为一个女知青的惨死

叶辛: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落幕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习近平忆延安插队:它教了我做什么

青年王岐山的陕北插队岁月

李克强与他人生途中的七个引路人

程虹:遇到李克强之前的知青岁月

朱志宏:插队返城房东差点把我当小贼

知青时代的革命化元旦

马晓力:北京知青陈丽霞,永远留在北方的草原

马晓力的草原情:蒙古额吉没有白疼你们

唐燕:下乡插队时,我们不懂爱情

老鬼:姜傻子一定要在草原咽气

季&袁:女生给男生送饭票被拒之门外

季思聪:这次不是学农,是真的插队当农民了

潘婧:一个白洋淀女知青的心路历程

嫁给深山农民女知青:"我没后悔过!”

孙春龙:遗落陕北的知青爱情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刘晓阳:从插队到洋插队的北京姑娘

刘晓阳:上山下乡,我有自愿

刘晓阳:插队朋友顾家錡和他的母亲

纪敦睦:一位本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我的疯娘痴父: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

冷明:火勒旮弃,一个北京知青的命运

清秋子:老三届1960年代的青春记忆

王洛宾儿子王海成与罗哲毅的过命交情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奔波跋涉的探亲之旅

许晓鸣:我为什么嫁给内蒙古草原牧民

葛有彦:西藏高原上飘逝的年轻生命

郭爱平:村里有个姑娘叫春香

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

像给女儿梳头一样

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

蒋蓉:下乡第一晚,六个女孩和衣同床而睡

蒋蓉:小狗赛虎幸运与不幸的一生

蒋蓉:哥哥的小芳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蒋国辉:我在嘉陵江上当纤夫

蒋国辉:一个煤黑子的高考逆袭

张晓岚:历尽沧桑,今天她在哪里呢?

张晓岚:那一年我差点没过政审关

冯印谱:在“李善人”大院批林批孔

冯印谱:农业学大寨,越学越贫穷

冯印谱:我在样板戏里“跑龙套”

冯印谱:毛主席像章做了定亲礼品

梁志全:上山下乡与知青定律

吴畏: "半夜鸡叫", 为了那一碗美味的"米干"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

卜新民: 认命当农民

卜新民:我在乡下的两次辞“官”

珊伊:被放逐的红卫兵女孩

吴思:我在乡下的极左经历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马小冈:当知青遇见司马迁

李霄霞:满山跑“落草”黑山寨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王世浩:北大荒的第一天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