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年丨特木:农民田二旦造飞机,北京专家连声说好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0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本文作者

特木热夫,蒙古族,1955年出生。1967年入师大附中(69届)初中,1973年1月高中毕业,12月当知青,曾在巴盟临河和伊盟杭锦旗两地生活劳动。1978年3月考入西安交通大学。1982年毕业分配在内蒙古劳动局。1989年自办小企业,著有《锅炉实践》一书。2015年退休。


原题

田二旦造飞机




作者:特木热夫


 
六十多年以前,这个地方的大大小小的村庄,也是有名字的,例如“粉坊疙旦”“杨家疙旦”“柳树疙旦”等等;“疙旦”指的是土堆,在平原上,没有什么标志,只能用这些不高的土堆来标注地名了。

到了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时,地名也一窝蜂地涌向新时代,好多地名打头都是“新”字,比如“新华”“新光”“新义”“新胜”等等。
 
故事的主人公田二旦,是新义公社的一个社员。他家几代都是地里刨食的普通农民, 1949年“土改”时,因贫穷而得福,他家被划为“贫农”,此后的三十多年里,没有因为“成分高”而受到歧视。
 
1957年,田二旦已经是一个壮小伙了,这一年秋天,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苏联10月4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这是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鼓干劲,上面把组织群众看卫星当成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那天月亮出来得晚,满天星斗,全中国亿万人抬头在观看,到了预报的时间,有人在大喊来了!来了!只见一个移动的亮点,在黢黑的天幕中一闪一闪地移动着,一锅烟的工夫,这个小亮点就从西向东划过了夜空。

什么是人造卫星?田二旦不知道,全村也没人能说清楚。反正能在天上飞,是很伟大很了不起的事情!

从那天起,到处都在“放卫星”!

这叫“形势喜人”,同时“形势逼人”,谁不进步就要落后了!

1958年,人民公社遍地开花,所有的农民都成了人民公社的社员,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十五年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各地报告的粮食亩产量,你追我赶,很快达到惊人的几万甚至十几万斤,以至于报纸都不敢继续刊登这个数字的竞赛了!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一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是一个从各级领导到穷乡僻壤的小脚老太太,人人精神振奋的伟大的时代。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那沸腾的岁月和火热的生活。
 
到了1959年春天,公社里开大会,要各个生产队报上“放卫星”的计划。

田二旦挤在人群里,心情一激动,大喊了一声“我要造飞机!”

不由分说,他被戴上大红花,拥到主席台上……
 
这下子田二旦成了万众瞩目的英雄,上了地区《大跃进快报》的头版头条,用了大号字体——“农民也要造飞机!”

公社成立了造飞机的指挥部,一场大战的序幕拉开了……

指挥部点兵点将,调动粮草兵马,各大队抽调了铁匠木匠,大胶车拉着白面猪肉蔬菜,全力支持“放卫星”。

临时占用了小学校的教室和操场……食堂里安排了五六个“大师傅”,七八个帮厨的,流水席,随到随吃不要钱。

干活的,看热闹的,参观取经的,混吃混喝的,骑驴骑马骑自行车坐大胶车的,从四面八方赶来,人群川流不息,比唱大戏赶交流还要红火热闹。

造飞机,天上飞的不算,田二旦并没见过真正的飞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岁数大一些的马铁匠,成了田二旦的智囊,他勾画了飞机的大致图样,分配了各小组的人物,盘起红炉,拉动风箱,抡起铁锤,抄起斧锯锛凿,叮叮当当地干起来了。

飞机刚有了一点模样,县长带着一帮人来了。这次专门请来了一位北京的专家,据说是哪个高级飞机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是喝过洋墨水,研究高级飞机的真正的专家。

专家在现场表现出极大热情,主动和田二旦握手,和所有的人都热情握手,每次握手都说辛苦了不简单太伟大了真了不起等等。围观的群众热烈鼓掌,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群情激奋,几位记者端着照相机照个不停。

中午在食堂,就是小学校的教室里吃饭,大块肉,大碗酒,大有庆功宴的意思,气氛热烈,县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然后县长请专家讲话,专家一再谦虚推辞,越谦虚越推辞,大家的掌声就越热烈,最后实在是没法不讲了;专家站起来讲话,先说自己不是专家,群众才是真正的专家,大跃进真伟大,我们的农民兄弟真了不起,我这次来是专门向大家学习的,在我们的伟大的革命群众农民兄弟面前,我就是一个小学生云云,掌声如雷经久不息,这时又有人喊起了口号,大家一起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豪气干云。
 
席间县长悄悄问专家你看这架飞机到底行不行?专家赶紧端起碗喝酒,饮罢连声说好,好,好!既然专家说好,就一定行,县长放下心来。也许专家说的是酒好?不管怎么样,这个火头上,泼凉水是肯定不行的,只有鼓足干劲,力争飞机上天了,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嘛。


从喊出要造飞机那天起,田二旦就身不由己了,大跃进的革命形势如汹涌的大潮,推着他向前奔跑。

激情似火,时光如水,转眼快到国庆节,飞机就要造出来了,是骡子是马,就看这一天了。

10月1号那天,公社郝书记亲自挂帅,当了试飞总指挥,飞机被披红挂彩,十几个小伙把这架飞机拉到试飞场上,机头昂扬,飞机张开双翅,跃跃欲飞。

周围几个公社都来了不少干部和社员,谁都想看看农民造的飞机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田二旦带着八个精壮小伙入场了,现场群众的目光“唰”地一下,都聚集在这几个人身上。
 
郝书记一声令下,田二旦率先钻进飞机,他要亲自驾驶,另外八个小伙也钻进机舱,一杆红旗来指挥,红旗一摆,飞机发动,起飞在即!
八个小伙一起摇动八个摇把,机舱里两个大扇车轰轰作响,飞机后部吹出一股气流,吹起地面上一炮黄尘,飞沙走石,飞机一动不动。

田二旦急了,大喊加油!八个精壮小伙使出吃奶的劲,汗流浃背,拼命摇动扇车,飞机颤抖着,还是没有飞起来的意思。

飞机下边的郝书记头脑反应很快,立刻宣布,今天是试车,机器运转良好,改进一下,改天再飞,今天请大家一起喝酒,庆祝今天试车成功!

食堂那边有人喊开席啦,猪肉馒头,羊肉炸糕,管饱!

人群立刻向食堂涌去。

这架飞机后来也没有飞起来,学校里的孩子们爬上爬下的,把飞机当成了一个大玩具。

扇车不错,拆下来改一改,拉到场面(即打谷场)上用来扬场,另一个扇车用在大炼钢铁的小高炉上,正好作鼓风机用;还有些好木料做了两辆大胶车,四个大车轮子正好派上了用场。

这些都是半年以后的事情了。

再后来开始了三年“自然困难”时期,长久的饥饿使很多人怀念起那个放开吃馒头猪肉大烩菜的食堂。从城里到农村,人们都说困难是苏联逼债造成的,学校里老师讲苏联变坏了,修正主义了,把我们国家出口到他们那里的最好的苹果用筛子过,小一点的不要,大一点也不要,只要中间大小的。

小孩子们听得直咽口水,这些挑剩下的苹果呢?我们就地扔掉,老师说中国人民有志气,决不吃苏修退回来的东西。

田二旦从此跟着马师傅学了铁匠,有了一门手艺。他干活认真卖力,铁匠手艺很不错,年纪渐长,大家都叫他“田师傅”。他打的农具钢口好,锋利耐用轻快,周围的农民很喜欢用。

田师傅后来见到过落在地上的飞机吗?没人知道。偶尔有飞机从天上飞过,小孩子们望着天空喊看飞机啦,他从来不抬头,一心一意低头打铁。


后记:临河县后来成了临河市,2021年有了飞机场,叫“巴彦淖尔机场”,离田师傅家不远。

2022年4月29日为疫情所困

于呼和浩特市家中定稿


特木热夫专列
特木:革命混乱时期,
呼市的香烟火柴断供了
内蒙古党校的“文革”沉浮
特木:四队的北京知青
学生宿舍像“沙丁鱼罐头”,
远不如我的知青小屋
特木热夫:“小课”变“大课”,
我们班同学罢了课
暴风雨中的初中生活
特木热夫:退学中专,
追逐心中的大学梦
特木:特等奖“夏利”,
差点酿成一桩命案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三年时期
陆伟国:一个初中生的大跃进岁月
钱江:人民日报“放卫星”,
麻城第一田亩产三万六
纪竹荪:一个武汉小学生亲历的
大跃进&三年灾害
朱新地:大炼钢铁,
我把父母睡的铁床交到学校
 蒋子龙:度荒笔记,那些年月那些事
朱普乐:母亲没能熬过粮食关 
一个安徽农村中学生的困难时期
 韩贤强:饥饿,令人永世难忘!
韩贤强:弟弟之死
党国英:一个村庄的公共食堂记忆
蒋国辉:大饥荒记忆
蒋蓉:我记忆中的大跃进及其它
郑毅民:11岁少年的饥荒远行
周永威:念造孽书,干苦力活
 周永威:1958,我把青山烧成灰
高时阔:农家少年的饥饿青春
高时阔:大饥荒孤儿跌宕曲折大学梦
王世浩:那年月沒吃饱的只有吃撑的
蔡善康:饥饿年代的个人体验与记忆
李世华:1960年,困难时期过年关
老鬼:1960年代爹亲娘亲没有粮票亲
明瑞玮:社员忆苦思甜不忘“困难时期”
大饥荒出生中国人,中年后容易失忆
张宝林:读高汾的《北大荒日记》
开往北大荒的右派专列
冯印谱:我家办过“公社的大食堂”
冯印谱:自留地,公社社员命根子
湖南女子中南海贴“打倒公社”标语
董国和:大饥荒中的大吃大喝风
"白日点灯":饥荒时代的"行为艺术"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