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踪丨顾万明:​群众是抗疫基本盘,不是斗争对象

新三届 2022-10-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记有话说 Author 顾万明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顾万明,上海市人,1969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复旦大学新闻系77级。1982年毕业到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当记者,1989年调到新华社广东分社。2011年退休。

原题

群众是抗疫基本盘,

不是斗争对象




作者:顾万明




大上海保卫战进入总攻,经过近几日加大力度的抗疫,从数字发布看,已经初露曙光,胜利在即。


5月11日,上海新增确诊病例144例,无症状感染者1305例,首次实现两项指标都是“1”字头;5月10日,市内8个区完成市下达指标都在100%以上,有一个区实现了超一倍多达到目标;各区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最高在250例,大多在100多例,最少的两个区是62例、72例,其他区基本实现社会清零。

数字鼓舞人心。这是上海在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后,实现的目标。抗疫接近尾声,由于对清零最终结果的不明,工作容易急躁;一些措施可能考虑不周,群众很有意见,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冲突。

上海市不少人对近来加大、加重的两项措施反应比较强烈:

一是扩大了方舱收治人员的范围。

过去一直是确诊者、有症状感染者、密接者送去方舱隔离,无症状者在家隔离。现在要求所有确诊者、有无症状者、密接者,全部都要去方舱隔离;密接者的范围由过去的一家人、同一层楼人、上下三层楼人,到全栋楼人全部要求去方舱隔离。

这样不管市民核酸阳性、阴性,都被要求去方舱隔离,等于自我否定了核检的可靠性。传染病法规定只有确诊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密接者,才被要求在指定地点、场所隔离,健康者是不需要隔离的。现在把全栋楼人都作为密接者隔离,没有法律、医学的根据,也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报备、批准。

市内、市外现有的方舱也不能满足隔离这么多人,造成隔离的条件不能保证。有的年纪超大的、有严重慢性病的老人,容易感染的婴幼儿,残疾人,都被安排去方舱隔离。在条件较好的酒店隔离的人意见不大,许多条件简陋的方舱,有的漏雨没法睡觉,有的要排长长的队上厕所,有的不能洗澡、洗漱,甚至有帐篷方舱,大风刮过就被吹跑了。

有一市民的三岁小孩阳性了而且发烧,她与父母一起被安排去方舱医院,去前得知是有母婴室的,到那里却是条件很差的方舱。孩子的父母对出尔反尔的安排非常气愤,打了110警察来后,他们说了很久也没有得到解决。病中的孩子与她的父母就这样在黑夜的室外待了很久。人们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同情他们。

有的人乘车几小时到了外地,发现隔离酒店、方舱医院都满了,没有他们隔离地方,就被又拉回了上海;还有去方舱医院,车到了一地,人们发现是一个学校的教室,没有经过方舱医院的改造,就让大家在一起住了,被子都不够,大家还拥挤不堪抢被子……

市民说,这样任意扩大收治方舱医院的范围,是取得上海抗疫最后胜利必须的吗?

二是不管核检阴阳都要搞“入户消杀”。

“入户消杀”不是什么新措施,过去对传染病人的家庭、生活用具就有这样的入户消毒、杀菌的。上海封城后大范围、大规模的户内户外的消杀,是从来没有的,对去方舱的人核酸不管阳性、阴性,一律要求交钥匙、入户消杀。有的人对阴性健康者也要被“入户消杀”,情绪很抵触。有的人要求出方舱、回家后自己消杀,也被不允许。

不少流行病专家认为奥密克戎离开人体,能够存活、感染人的时间只有几小时,存活而没有感染人的能力198个小时,也就是7天左右。隔离一般要一周、两周,人们回家时病毒早死了,留下的病毒尸体没有感染人的能力。

广州一位在微生物实验室工作过6年的人士反映,住宅喷消杀水很多地方喷不到,比如鞋底、被子和枕头的反面等。现在最好用紫外线臭氧灯消杀,效果好、不会污染环境。不分人们核检阴性、阳性,一律入室消杀明显是不科学、污染环境、劳民伤财的。

房屋是大众私权的最后底线,如果自己的家都可以被人恣意侵犯,个人私生活的空间被剥夺了,作为人的尊重没有了。一些执行人不经房主同意,有的撬锁、破门而入,有的甚至爬楼入室,强制执行入户消杀。

消杀时,在主人不在家的场合,不经采取保护措施,就对所有的室内用品,全部用腐蚀性消杀水,消杀一遍。家具、地板掉漆了,书籍湿了、皱了、霉烂了,衣服、被子湿了,变色了,皮衣、鞋子起皱皮了;最惨的是电器,进了水元器件损毁了,不能用了……有人回家后发现家里的东西少了,也有人在家里放着的6000多元不见了。

群众是抗疫的依靠力量。上海封城后,市民基本是配合政府的,他们居家隔离一个多月,物质、精神上牺牲了很多,大多数人没有怨言。但对随意扩大方舱收治范围、入户消杀范围意见很大,出现了冲突现象。

群众是抗疫的基本盘、依靠力量。抗疫是群众性工作,不仅要群众配合,也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许多抗疫措施是落实在群众身上、家里的,并不等于他们是斗争的对象;需要群众配合,也不是可以不顾群众意见和利益,动辄使用强力执行,引发群体事件。

上海封城,动态清零,在前面大部分时间里,在取得大部分成就后,更要坚持紧紧依靠群众,而不是把群众作为斗争对象,在法治的范围里更好地做好抗疫工作,才能取得大上海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不怕摔下来吗?


外一篇

上海什么时候全面解封




作者: 顾万明



上海封城50多天了,上海街头氲氤着焦灼不安的氛围,市民在手机、网络、微信上,打听最多的是“侬晓得上海啥辰光解封”。

50多天的封城生活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曙光将临,上海人按捺不住心情,盼望解封的日子早点来临,这是两千多万市民的人心所向。50多天,在平常的日子,不是什么漫长、难忍的,但封城足不出户、食不饱肚、辗转难眠的生活不是什么好受的。

钱钟书小说《围城》的名言:“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他说的是婚姻。封城同围城,里面人想出去,外面的人还说里面很好;外面人无法感受里面人的感受,里面人也无法理解外面人怎么想的。

上海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日脚,就是在三年天灾人祸,物资也从来不缺,在各地减粮、吃不饱的形势下,也没有动上海人的口粮。不是上海有什么特殊,上海是全国经济的定心锚,只要稳住上海,全国就有希望。在动乱的十年里,上海也没有乱,乱了上海就是乱了全国,千方百计稳住上海。

上海封城抗疫经受了曲折的道路,总算坎坎坷坷过来了,疫情的数字到了最低点。5月17日,新增确诊病例是十位数:96人;无症状感染者到了百位数:759人。

这是一个多月封城抗疫的成绩,胜利在望。市民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可以走出封闭一个多月的家庭、小区大门,在阳光下迈开双腿,享受一下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冲进超市去购、 购、购,发泄一个多月积累的消费欲;到发廊、美发店、美容所、护肤中心,除去一个多月留下的邋里邋遢的形象,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与兄弟、姐妹道,去逛久违的南京路、淮海路,为自己买上几件心仪的靓衫。

前几天,大家看到了电视上,很多人出了小区,排队冲进超市,疯狂地抢购食品、物品;街上公交车通了,有人乘上了车,还有电视台记者采访;大街上人也多了,车也多了……以为上海全面解封了。

隔日,当人们来到小区门口被挡住了,才知道小区还没有解封,城市还没有全面解封。大白告诉大家:电视新闻是给上面看的,解封要听居委的。

大量水果进了垃圾桶


根据上海抗疫领导部门安排,从5月16日开始,上海将分三阶段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第一阶段,巩固清零。从现在起至5月21日,重点是降新增、防反弹,全市保持低水平社会活动;
 
第二阶段,向常态化防控转换。5月22日至5月31日,不断缩小封控、管控范围,直至解封;
 
第三阶段,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表示,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严格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动态化管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按这个时间表,上海全市全面解封在6月中旬前,上海正在按这个时间表压槎推进解封工作。

5月14日起已经在金山,奉贤等多个区开始恢复了公交线路,7天的试运行后,5月20日全面恢复公交。

5月15日地铁已经开始在进行调试工作,预计5月22日地铁将恢复部分线路运行。

5月16日起,各区百货公司,商场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等逐步开始恢复营业,在一周时间内将会80%恢复正常营业。

再耽误也不能耽误学生开学。预计5月底、6月初,初三、高三学生将返校进行复习,有消息说部分学校老师已经返校,做复学前的准备工作。7月中,上海恢复今年的高考。

近日,徐汇区疫情防控中心发出通知,要求区里有关单位,5月21日前,以“谁安装谁拆除”的原则,全面拆除市政道路交通路障设施,防止留有尖锐物体,确保道路设施恢复原样。

有市民在上海中心地区看到,许多路上已经拆去了隔离带、隔离墙,恢复了原貌。

充满活力的夏天的脚步是挡不住的,上海、上海人解封的脚步也是挡不住的。

上海外滩夜景。顾万明摄


顾万明专辑

上海封城,我在中心的中心

狭隘的爱国观撕裂同学群

文图由作者许可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疫情亲历记
朱健:“停摆”的魔都,
我的打工兄弟怎么啦?
停摆的南京路,“魔法”失灵之后
朱健:盼星星, 盼月亮, 盼尽头

上海这一次没考好,下一次呢?

上海究竟发生着什么?

接下来还有下半场

清华教授: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冲击波,
导致“中产阶级不开心”
许纪霖: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
拿什么守护我们的青春?
胡道轨:上海小区封闭日记①
胡道轨:上海小区封闭日记②
徐世平:上海人心里,从来不长皱纹
孙毅安:这吃相,简直不要太难看
 孙林:儿子带“阳”回家隔离,
新冠也能引起皮肤病?
苏斐:韩国女儿抗疫记,
一家四口“阳”了三人
刘澜昌:全家感染新冠!
我的香港居家抗疫实录
陶海粟:新冠感染者的美国亲体验
沈睿:我在墨西哥感染新冠,
一路畅通返回美国

李良汉:生死火神山,
我是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
李良汉:走出火神山,
回家之路近在咫尺
李晓平: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向品国:武汉围城中的医院亲历记

陶海粟:26天双阴+双非的回京之旅
孙超:回国难,难于上青天
归国记:八千里路熬和累,
还有测不完的核酸排不完的队
夏新民:在美国接种新冠疫苗
夏新民:一个武汉老人的
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徐振康:休斯敦的惊魂日子
刘宇:一个新冠肺炎治愈者的感恩

刘宇:一千万武汉人的悲情,
十四万万同胞会记得
刘宇: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刘宇:流浪猫狗,没家的孩子像棵草
护士+记者高歌《只要平凡》走红
贺建:武汉疫区理发记
王家平:我家的“逆行者”原来是“骗子”
姚天臣:一个退休老者的围城记事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小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续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三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四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回忆,
我们也涌动过殉道和献身的悲情
邵学新:在瘟疫肆虐的日子里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