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1本科毕业设计展

北林艺术院 UniDesignLab 2022-04-21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本文转自北林艺术院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



以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身体”与“知觉”为重点词语,将其现象学理论中身体与空间,意识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探讨人类身体器官与空间如何产生共鸣,相互影响。通过空间中台阶的高差,通道的贯穿,窗户的通透等一系列空间元素的拆解与重新拼凑,实现对身体的影响与干扰,创造出空间与身体之间各种别样的关系。


将研究人群锁定为毕业后选择离开家乡,怀揣梦想孤身一人到大城市打拼的“空巢青年”身上。通过实际案例研究这类青年形成的原因以及面临的困境,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通过设计尽量解决以上问题。


将选址选定在了康家沟村,它位于北京城市中心,以此地理背景为前提打造出一所即拥有小户型,适合“空巢青年”居住的青年中心,又适合出差或旅游人群居住的温馨民宿。


本设计项目从重塑创意园区闲置厂房来唤醒社区商业活力的角度入手,对场地进行商业化设计,将其改造为多业态复合型空间,以弹性设计手段来达到空间预期效果。项目以“空间实验”为整体思路,意图将场地打造为介入周边社区的空间实验室,在其中充分感受建筑、艺术与人群的融合。


通过场地空间处理中的实验,将多种模式装入一个复合型空间,让“办公、社交、休闲、文化”等不同的生活场景相互链接、碰撞,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打造城市空间及内容的实验室。改造完成后,场地将成为融合艺术展区、小型工作坊、健身房、买手店、轻食等业态为一体的地标性商业空间,同时上线空间专属APP,进行场地空间预约、线上展览等,丰富消费者的体验。


此设计项目位于怀柔区,红线内设计面积约为380亩。方案的主要目标在于在怀柔当地建立一个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征的自然教育研学基地。设计从自然教育理念出发,以“用心触摸自然”为主题,运用了文脉设计的原则与手法——因地制宜、因气制宜、因俗制宜,结合场地的景观资源和场地特色,以叶脉为形进行道路规划设计,以植物各部位和生长过程为意向,并基于怀柔当地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希望参与者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亲近、感知、探索自然的研学活动,体验并了解关于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过程,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形态。

整体设计着重以鲁祖庙为切入点,复原振兴曾经的手工艺精神。结合当地特色建筑吊脚楼,以其框架结构为元素进行贯穿,设计出当地特有符号,注入新的设计风格,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打造出新旧之间的相融。在整体区域上划分为鲜花街区、手工艺术区、创意街区、特色商业区四个主要部分,同时保留原有的传统历史风貌和街区布局,有选择地招引商业模块,支持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发掘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生活形态,再现传统风貌及人文特征,并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时代的互动融合,激发重庆本土人群的认同感。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医疗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儿童口腔护理诊疗也充分关注儿童的诊疗体验。因此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对儿童带来的感受,为了让患儿规避这些不良心理因素,需要从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力图一改过往儿童口腔医疗空间冰冷、严肃的形象,充分营造一个以孩子的需求为先、适合儿童的医疗空间,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提高诊疗效果。


本设计以“旅行者”主题,提取《疯狂动物城》中的色彩、元素、场景等,营造整体空间氛围,满足儿童视觉多样性、趣味性、主题性的需求,符合儿童尺度,让儿童身临其境地处于整个空间中,使治疗过程不再单调,而是将其想象成一段冒险旅途,旅途过后收获美好的回忆。


龙湖是洱海周边为数不多的附属湿地湖泊,大理洱海生态廊道节点公园之一的龙湖湿地公园是本次设计的目标地块,其位于洱海西岸喜洲镇东部沙村和金圭寺村交界处,又处苍山十八溪之一的万花溪下游入湖口处,同时还是当地重要的生产性景观,周边村落的农渔业污染、畜牧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综合污染严重。设计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海生态廊道节点公园——喜洲镇海舌龙湖湿地公园为地块,以喜洲镇总体规划为依托,通过社会文化考察和自然资源分析,对龙湖湿地公园进行了滨水系统的修复设计。


在尊重场地基质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建立连续完整的体系,发掘出了潜藏在地域中的内在关系,对滨水景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规划,主要包括对景观的结构、功能分区、交通状况及公共设施服务等建立四大区块。最终将龙湖湿地打造为处理周边水污染、净化涵养入洱水源的战略性保护地,以基于自然的方式对滨水湿地进行合理的修复、保护和开发,为周边生产性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谋求福祉。


我们结合包豪斯的对于建筑的包容与探索精神,并根据琼·利特伍德(Joan Littlewood)的娱乐宫的概念建筑的可运动性做延申,以星轨为概念元素,以包豪斯的注重功能形态为特点,通过建筑的可运动性进行空间的不同组合,将功能空间的灵活性发挥出来,根据空间的灵活性多样性来满足师生的不同心理需要,发挥学者的自主学习性,进行多方位的探索。同时根据建筑发展的聚合化趋势,放弃传统的建筑群样式,建立一个固定圆环形态的主体加以两层可运动的建筑体的建筑综合体,在中庭中心即为“星系中心”可统观整体建筑,同时整体建筑也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展览空间,打破传统建筑布局,让内部空间外部空间联通,以一种未来化的设计状态,改变传统校园建筑的形态。


所谓鲸落,顾名思义就是“鲸鱼的陨落”,鲸鱼死后在归寂期间会有各种海洋生物啃食分解它的身体,这些生物日复一日的栖息便逐渐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工业遗址也正像是大海中的鲸落,在运作的时候参与着整个城市的搏动,息止之后可以通过设计被重复生命。


本次设计就以城市“鲸落”的概念对合肥东部新中心工业遗址区的景观环境进行更新设计,特别是遗址区公共绿地和周边道路的碎片绿地,将孤立的的工业厂房转化为城市新区活力的中心并参与到城市的循环运作当中,实现城市功能、经济、文化、生态各方面的复兴。同时设计中着重使用解构主义的手法,与工业遗址的颓废氛围相契合,更富人文美学价值。


本设计主要从环境艺术学的角度探究城市工业遗址中构筑物如何在修复自身空间破损、补充功能消耗的前提下,与环境融合共生的设计方法,提出一种对工业遗址构筑物发展的新展望。选取合肥东部新中心高炉区某典型工业构筑区,考虑可持续手段和功能的复合叠加,以展示空间作为主要设计区域。希望能通过重生设计的手段将原本与城市发展分隔滞后的高炉区工业遗址重新唤起运作,以重生的姿态重新参与到城市规划和居民日常生活中,提供养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的逐渐林立使城市街道空间中有限的土地被蚕食。而城市公共街道对于人们而言不仅仅是通行的场所,更是生活的载体、日常的本质。本次街道改造的选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云景东路。在全长2.4km的街道中我们借鉴了康斯坦特的新巴比伦理论及其设计法则:即无目的漫游、无限空间、创造多种情境可能。设计中通过体块的重组与连续构架,赋予每一个组块均具有不同功能与使用方式,使得不同人的行为将会引发不同的场景发生。以此去改变人们步履匆匆的生活状态,在不经意间发现街道空间的趣味性,并参与到富有创造性的日常情境互动中来。



曾经,“水乡”“田园”是功德寺地区的代名词,广泛种植水稻、小麦及油菜花,使得观稼及观景合二为一,独特的水田肌理和大色块基底是它给人们留下的记忆。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田园”已被破坏。本课题以打造符合老年人行为特征的住区户外公共空间为目的,通过对稻田(京西稻)、水乡等多种自然元素的提取,重拾场所记忆,设置创新社区农业方式,从“一谷、一岗、九洲、一池、一原”出发,打造符合老年人行为特征的“颐居乐园”。


以社区闲置或缺失活力的场地作为切入点,结合战术都市主义的策略,利用移动公园的形式赋予场地活力,增加场地灵活性和趣味性,为社区带来环境效益;鼓励邻里之间的联系、对话和交流,并提出社区花园、公园日、开放街道、流动集市等倡议,激发城市人的生活和创作热情,由此打造一个由居民共同创造的,注重参与、互动和使用性的,更“可用”的场所;通过复兴一个社区的公共空间,令整个社区的宜居性得到恢复,也通过创造性的战术都市主义,促进可持续的社区发展。


方案选址潘家园,通过对潘家园集市、潘家园部分街区公园、潘家园街道部分社区三种不同的空间对潘家园街区进行不同维度的解读再造。


城市集市空间再生旨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场地原有文化内涵和现有功能,以弹性设计理念为指导,探讨城市集市空间再生策略,使其发展契合城市动态的发展需求,激活整个片区长久活力。


街区公园再造旨在探讨潘家园街区中街区公园在承载场地文化上优化方向。提取场所淡忘的文脉、强化场地内部的特色文化,赋予街区公园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社区慢性公共空间设计从“生活手艺”出发把社区规划为三个主题,突出场地现有的特色,丰富空间特色。通过整合场地破碎的空间,追溯场地的文化,重构场地公共活力空间。

中国正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将成为社会难题。本设计以“健康、参与、保障”的积极老龄化理念为指导原则,重点聚焦“熟年”这个承上启下的人群,他们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等的多重压力。设计中关注熟年人群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诉求,通过社区空间集中整合为“熟与幼”、“熟与学”、“熟与熟”、“熟与老”、“熟与军”五个场地,一方面,令熟年人群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产生互动,促进代际共助的同时提升自我认同感,与社会建立持续联系;另一方面通过景观疗愈、人群互动等方式,实现熟年人群的自愈解压,使熟年人群可持续地积极地应对老龄化的过程。

设计区域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桥与G6高速的交汇处,是通往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重要迎宾性道路,也面对北京市人群最密集的区块之一。因此在设计中呼应冬奥主题,打造奥运迎宾带与运动休闲相结合的城市带状景观,来满足周边人群的使用需求以及提升城市带状绿地景观。景观结构采用“一·二·三”模式——三种运动场地、二条线性串联、一种主题精神。


其中,三种类型是平衡车场地、极限运动场地、滨湖运动场地;二条线性串联是慢跑、骑行道路贯穿全园;一种主题精神是统领景观整体方案的冬奥精神。另外“三二一”是一种日常化的口语。以此为题寓意将冬奥的运动精神贯彻到底。另外带状绿地中还通过冬奥主题的设施设计丰富场地内的运动功能与景观效果。提炼冬奥运动主题与精神文化,将其重组解构,并结合周围居民的运动休闲需求,设计相应的运动设施。设施与场地功能结合,在满足市民的运动休闲需要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宣传冬奥主题精神文化。


2020年的开端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疫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影响了人们对户外公共空间的利用方式,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社交距离。城市运动公园作为人们日常运动休闲的重要场所,需要适应社会背景和城市发展要求做出设计改变,通过景观设计介入解决人们部分户外活动的需求。利用现代技术打造智慧城市公园,提升人们的运动体验的同时,迎合疫情下对于安全距离的特殊要求,探索新型公园设计模式。


分钟寺运动公园设计以疫情期间政府建议的安全和社交距离为基础,打造一处“平战结合”的城市运动公园。公园利用半径不同的圆形场地进行排列组合分割形成景观空间,布局不同类型的运动活动。通过活动场地组团式的设计手法科学分流使用人群,实现减少聚集的目的。公园结合智慧设施的应用,对园区进行无人化/少人化的服务管理,一定程度上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缓和了新冠疫情带来的防疫难题。非疫情防控期,运动公园中丰富的活动类型也为周围给附近居民打造了一个可以在疫情后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安全高效的环境。


场地选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锦江下游西岸,由南环三路至腹地金融岛桥段。岸线全长1.5公里,设计面积为9.38公顷。顺应水势,锦江东流百年,有着深厚人文底蕴之余,紧跟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较之多年前已经发生巨变,随着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已经能够满足,将来会更加注重周边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质量的优化提升。


场地滨水呈条带状流线型,在城市中起着关键的纽带作用,连接着居民与自然、驳岸与水体、沿岸与科技。面对周边城市发展的新态势与新功能,打造适应宜居环境的游憩休闲空间;面对不确定的雨洪压力和江水水位变化的影响与威胁,打造韧性景观来提升滨水景观的适应性与自调节能力;面对人们对智慧科技景观互动的新需求,提出智慧景观应用来提升滨水景观的趣味性与人机交互能力。宜居、韧性与智慧三位一体,从空间、活动、交通、植被等多维景观角度进行规划与营造,构建“怀拥锦江水,漫溢笙箫盛境”的成都市锦江滨水公园,展现现代有力的时代音律。


该设计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潘庄镇废弃药厂为基地,以提升当地居民生活、生产质量为目的,进行产业园设计。调研发现潘庄镇以及周边乡村建筑中存在大量的居民自发性的活动板房、彩钢板加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红蓝风貌”。该设计以此为切入点,根据活动版房标准尺寸模数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应用于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同时,将当地的红蓝彩钢板特色风貌进行设计转译,应用于建筑结构与外立面设计中,新旧建筑对比、融合,在创新的同时融入周围环境实现在地性。


工业遗产留给明天的记忆不仅仅是昨天,更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未来的轨迹。本次毕业设计面积约八万平方米,以北京原第二热电厂为基址,东侧毗邻天宁寺,电厂和古寺他们分别记录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也承载着居住和工作在这里的几代人的情感。


在园区规划设计上,作者将改造后的工业遗址园区和天宁寺地区人们的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地区历史为主题、人群行为模式为动力,提高片区活力。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上,选取西侧钢结构厂房为对象,尊重国际上历史建筑保护的一些手法,把修缮的部分用可辨识的形式表达出来;再将后人修补的痕迹展示清楚。采用一种镶嵌的手法,在历史痕迹基础上加入新元素而不是采用融合的手法,让新老的痕迹在时间的流逝中都得以保留,让建筑本身成为时间的记录者。

皮影戏在河北地区有很长的历史,在村民心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将“皮影”作为概应用到建筑空间中去,将皮影戏棚的搭建形式进行形态上的提取。结合乡村的屋顶形态,并借鉴皮影的光影形式应用到空间中去,将每一个空间节点都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乡野戏台,空间内部人们的行为会投射到建筑表面,而空间外部的人们望向建筑时能够看到内部空间人们的影子,就像是在观看皮影戏一样。因此在乡间打造一台自然的皮影戏剧来勾起村民对皮影的记忆,让外地游客来了解这个村庄的皮影民俗文化。

本次设计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选取广州龙导尾乡老城区, 是对龙导尾乡老城区的更新和升级,方案主要包含了沿河景观改造,建筑改造,养老院景观与可食地景融合的更新改造,城市绿道网格更新升级,融入当地人为历史文化,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结合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展现人为关怀。同时设计内容包含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来改善人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各个设计节点相互呼应,并设计多项沉浸式空间,让人们在探索中寻找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趣味性。设计中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循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衣食住行一直是人们生活的必要因素,而我国的住房问题也是一直被热议不停的重要话题。在郑州,有较多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以及较大的人口基数,所以有很多的青年人,在拥有较丰富社会资源的同时,还有较大的住房压力。该群体大多工作相对不够稳定,工作收入水平较低,但与社会低收入人群不同的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会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工龄的增加而上升。所以在这转型的过渡时期,住房方面的需求同家庭的居住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廉价、舒适型合租房,更能满足他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


空间也如同文学、影视等叙事性作品一样,承担着阐述空间环境氛围和社会文化脉络,以及诠释人类行为特征的功能。空间设计可以运用叙事学理论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和创造,促进空间的情感表达,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加连贯清晰的空间体验感。


本方案尝试借助未来主义电影《第五元素》的叙事手法、镜头语言以及未来科技和人的主体性之间关系等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北京三里屯雅秀商场未来消费模式的发展可能性,以及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商业类展陈空间的应用。重新激活被网购、新媒体直播购物冲击下的实体商业空间活力,同时架构人与空间的有效互动方式,引导其情绪、身体感知、思维认知在空间体验中的不断变化。使空间卸下功能主义的枷锁,逃离场地、社会效益的桎梏,成为实际而又合理的幻想。

本研究采用数字化、参数化算法,分析微观状态下生物形态对建筑构造的影响,将微观生物形态图解,来探讨结构的形式、力学、搭接方式,把建筑放到一个动态系统进行设计,形成可变的参数模型,在输入的设计条件因素发生范围或量的变化时,图解输出的改变来达到一种可持续设计的状态。将数字算法、生物图解、拓扑学引入来探讨建筑与场地的底层逻辑,达到场地与建筑形式,架构高度一致性。


经过此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建筑形体可以从选取生物形态,形态特点的的分析与阐述,形态算法研究,程序语言构架算法逻辑,模拟生物原型,生成设计雏形,环境因素干扰,建筑规范化得出建筑的基本构架。


尊重场地历史文脉,研究古建筑木构架类型、构件功能、屋顶曲线的模型来分析古建筑结构与高尔基体生物形态结构的内在逻辑,细部铺作斗拱构造,更新斗拱结构的搭接方式,探讨建筑结构与空间的元素,分割,批判,形式,反造型的,与自然连接,可持续性的建筑思考。展现远离平衡态下的动态的稳定化有序结构。数字模型实现形体的转化,并获得一个形体范围作为建筑的形体雏形,后部分进行环境因素干扰,达到切合实地化的建筑表达。


该方案探讨重庆市牛角沱滨水公园的景观改造设计。牛角沱滨水公园位于重庆市嘉陵江边的高架桥下,前身是利用城市建设遗留的废弃建筑材料修建而成的。重庆山地面积占整个城市面积的75%,素有“山城”、“立体之城”的称号;重庆气候湿润,多云雾、霜雪天气,所以也被人们称为“雾都”;雾气笼罩下的重庆是神秘、虚幻、朦胧、静谧的。


该方案设计基于重庆城市空间和环境特点,充分尊重和利用现有场地条件,挖掘场地优势,通过多样的功能植入、立体化步行路径、废弃材料利用、完善环境设施等手法重塑丰富、多变的景观形态,激活场地活力,打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穿林过”的意境氛围;以体现“迷雾森林”的设计主题。


该设计强调与轻轨站以及外围城市空间的联系;通过沿江步行路径串联各类功能区域;结合原有地形层次建造三级层叠空间,营造不同的空间体验。并继续发挥原有场地的建造特点,通过废弃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营造场地特征鲜明的生态滨水公园。另外,完善场地中的环境设施,以提高场地使用的趣味性和舒适度。希望未来的牛角沱滨水公园成为重庆市独具特色的神秘立体花园。


老旧社区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空间不仅可以作为提供市民休憩、锻炼的场所,更是维系良好邻里关系的纽带,对于提高社区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老旧社区空间较为封闭,社区之间连通性较弱,其公共空间的配置、服务功能、环境质量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需求。本方案探讨方庄社区的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方案基于方庄社区的现有绿地空间,梳理公共空间结构,以激活公共空间活力为目标,构建一条步行廊道将碎片化的公共绿地连接,以集合社区公共空间资源,提高公共绿地的共享性和使用效率。高低错落的曲线步道、重要节点的遮蔽构筑与地面景观呼应联系,形成可观、可游、可憩的社区“时光之廊”。


该方案关注城市桥下空间的改造设计。对北京国贸立交桥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使用人群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当前桥下空间的问题。该方案在当前车行立交空间的基础上增设一套次级步道系统,用以联系十字路口的步行交通,并连接场地周边的多个交通节点。在步道设计中,方案确保新建的步道体系不会对原有的车行交通产生干扰;并且通过空间设计拓展桥下空间的功能。在提高步行效率和通达性的同时,显著改善步行体验。


商业空间是人类活动空间中最复杂多元的空间类别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空间越来越成为了新设计理念的试验场。本设计选址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以月亮、水、神殿为设计灵感,不拘泥于某一种设计风格,用灯光的营造和材质的搭配试图探寻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中更新奇的体验感,同时为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中融入神秘感,让每一个体验者感受到我们对于未来设计的探索。


模式口在历史上作为北京与西北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枢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生动的场所记忆。本设计从场所记忆的角度出发,从商会的行为模式中提取“中转”概念,将转换分别对应到时间轴与空间轴,找到两轴上的中间状态,以此为基础强化场地内核。通过对记忆碎片的提取,构建“商香军密文”五道线系统,将“场景塑造”融入街区公共空间设计,建立情感纽带,实现历史街区更新中场地文脉的保留与延续,使其更加适合历史街区当下以及未来场所记忆的留存需求。


钟鼓楼是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重要标志,钟鼓楼片区是北京老城区中极具特色的历史街区。本设计从保留场所记作为出发点,基于触媒理论对历史街区更新进行了研究,提出“城市涟漪”的设计概念,将场地根据空间划分为四个层级,在其中分别置入“发生器”和“接收器”系统,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塑造城市空间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及信息空间,探索在历史街区中通过特定元素置入产生连锁反应后,空间多层次的可持续性发展。


土地是自然和人类的载体,对我们而言她是家园的存在,从过去农耕时代到如今的信息时代,高楼拔地而起,街道车水马龙,而田野呢?她的声音我们去哪里寻找呢?面对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伴随工业推土机和拆迁队的出现,这种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情怀逐渐消逝,也正在离我们远去,设计“红苕生产性景观”聚焦乡村建设,选取红薯岭田园综合体为设计场地,划分“两带五区”,通过“赏、观、游、耕、储、眺、忆”的功能序列将红薯窖打造成供人们游览科普、体验观光、生产生活一体的景观园区,让更多的游客和居民感受到纯粹的红薯文化和生产风貌。


- END -


总策划:张继晓  刘淑春

海报设计:胡贤明 孟姿涵

短片制作:董瑀强 梁森 张韵然

图文编辑:李方舟  董明哲  苏泽宇

责任编辑:赵雁

审核:王瑾   兰超

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2021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设计2021硕士毕业展

东南大学环境与景观方向2021研究生毕业展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2021本科毕业展

湖北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展

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2021景观毕业设计展

四川美术学院城市空间设计2021毕业展

同济大学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2021毕业展

西安美院建筑环境艺术系2021本科毕业展

浙江理工大学景观2021毕业展

中国美术学院本科城市空间设计系2021毕业展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2021研究生毕业展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2021毕业展

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2021毕业展

多伦多大学建筑专业2021研究生线上毕业展

哈佛大学GSD2021云毕业展


2020

东北大学建筑学2020本科毕业作品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本科生毕业展

清华美院环艺系2020毕业展

清华大学景观学系2020硕士毕业展

同济大学建筑系2020毕业展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20优秀毕业作品展

天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2020本科毕业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寒地4+2联合毕设作品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20毕业展

吉建大环境设计与风景园林2020毕业展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0毕业展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东南大学环境艺术设计2020毕业展

东华大学环境设计系2020毕业展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2020毕业展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2020毕业展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

浙江大学建筑系2020毕业展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2020毕业展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2020毕业展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环境设计毕业展

景德镇陶瓷大学环境设计2020线上毕业展

景德镇陶瓷大学公共艺术设计专业2020线上毕业展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2020毕业展

南京林业大学2020艺术设计本科毕业展

西部民族地区2020联合云毕业展

香港大学建筑系2020硕士毕业展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20景观规划毕业展

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2020城市空间设计毕业展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 (城乡规划)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建筑学)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2020风景园林本科毕业展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2020毕业展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系2020毕业展

中国美术学院城市设计系2020毕业展

韩国汉阳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宾夕法尼亚大学2020线上毕设作品展

康奈尔大学APP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2020毕业展

哥伦比亚大学GSAPP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哥伦比亚大学2020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

WUSTL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2020研究生毕业展

哈佛大学GSD设计学院2020年云毕业展

康奈尔大学AAP建筑学院2020硕士毕业展

康奈尔大学AAP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

莱斯大学建筑学院2020Thesis Project毕业展

普林斯顿大学2020建筑硕士毕业展

耶鲁大学、莱斯大学2020毕业展

AA建筑联盟学院2020毕业展(Diploma部分)

ARCSOC剑桥大学2020毕业展

巴斯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建筑2020毕业展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2020硕士毕业设计

伦敦城市大学建筑系2020毕业展

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剑桥大学ARCSOC2020毕业展

RCA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2020毕业展

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2020建筑毕业展

UCL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B-Pro 2020优秀毕业作品展

UOE爱丁堡大学2020毕业展

TUM慕尼黑工业大学2020AJA展

ARCHIPRIX2020荷兰最佳建筑毕设展

CTH查尔莫斯理工2020毕业展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AHO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2020毕业展

布莱顿大学建筑系2020毕业展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建筑系2020毕设展

多伦多大学建筑、景观、城设2020毕业展

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卡尔加里大学2020毕业展

曼尼托巴大学建筑学2020毕业展

悉尼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墨尔本大学MSD设计学院2020夏季毕业展

墨尔本大学MSD建筑和城市规划2020毕业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建筑系2020年毕业展


2019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9本科毕业展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2019毕业展

东海大学景观系2019毕业展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2019本科生毕业展

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2019年毕业展

上海交大建筑设计系2019年毕业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2019毕业展

香港大学HKU建筑系2019毕业展

香港中文大学CUHK建筑系2019毕业展

四川美术学院景观艺术2019毕业展

中国美院2019建筑艺术,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毕业展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19研究生毕业展

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建筑系研究生2019毕业展

哥伦比亚大学GSAPP建筑系2019毕业展

库伯联盟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春季2019毕业展

AA建筑联盟学院2019毕业展

爱丁堡大学ECA建筑系2019毕业展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室内设计2019毕业展

剑桥大学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利物浦大学建筑系2019毕业展

诺丁汉大学DABE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2019Archiprix毕业作品展

UAL伦敦艺术大学2019毕业展

UCL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谢菲尔德大学SSoA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2019上半年建筑展

墨尔本大学MSD建筑学院2019上半年展

UNSW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USYD悉尼大学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UTS悉尼科技大学2019建筑毕业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