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赛道成投资人新宠,VC/PE产业资本都来了

吾人 融中财经 2022-06-30
导读THECAPITAL


技术迭代创造的机遇。


本文共3599字,约5分钟

作者 | 吾人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2022年2月16日,机器视觉公司凌云光科创板IPO过会。


凌云光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聚焦机器视觉印刷业智能化主航道,凌云光只是众多登陆资本市场以机器视觉为主的公司之一。


目前,在科创板上目前已聚集了一批类似的公司,如天准科技、奥普特、华兴源创、虹软科技等。


机器视觉从前几年就已经热的烫手,到近几年更是“热钱扎堆”。2020年,机器视觉相关融资额达到9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在整个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融资案例数量排名第二。而早在2018年,此赛道的投资曾经火极一时,不仅融资企业众多,金额更是令人吃惊,动辄上千万上亿元以上融资不在少数。


机器视觉领域严格分类的话,分为工业视觉和计算机视觉。


工业视觉,主要应用在智能制造领域,主要解决需要人眼进行工件的点定位,测量等重复性,高精密性劳动。


而计算机视觉应用在未来消费,服务等智能生活领域,赋予智能机器人视觉,实现对外界位置信息,图像信息的识别与判断。这一领域最多的应用是人脸识别,服务机器人等。


计算机视觉的发展比工业视觉领域要早的多,企业数量也在2013年前后出现了井喷,并在2019年前后达到了峰值。比如旷视科技等人脸识别公司。


工业视觉领域是这几年发展迅速的领域,工业4.0时代离不开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离不开工业视觉。进入2019年,机器视觉投资开始向工业视觉领域倾斜。


01

2018年应该是工业视觉赛道投资的发轫之年:2018年1月中旬,计算机视觉公司极视角获得了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1月下旬,扩博智能获五百万美元A+轮融资;1月末,Hover获2500万美元B轮融资;2月初,远行时空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月末,精锐视觉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5月中旬,奥比中光获超2亿美金D轮融资;6月初,深醒科技获亿元B轮融资;6月初,旷视科技股东获140亿美元融资;7月上旬,利珀科技完成5000万A+轮融资;7月中旬,高视科技或5000万A+轮融资,8月,精锐视觉获4500万A轮融资……


其后的投资机构云集且华丽:华润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中洲金控、朴素资本、DCM、百度风投,长石资本、KTB 、GGV、纪源资本、首建投资本、谷歌风投(GV)、家得宝(Home Depot)、Standard Industries、清研资本、快仓智能、由梅花天使、同创伟业、宏石铄金、蚂蚁金服、赛富投资、松禾资本、天狼星资本、仁智资本、国科嘉和、国投资本、凯旋资本、经纬创投、昆仲资本、众微资本、顺为资本、鹏晨投资、惠友资本、架桥资本等。

2018年下半年,梅卡曼德、库柏特、辰视智能、熵智科技、如本科技等工业视觉企业获投资,背后不仅有GGV、KTB纪源资本、更是聚集了一大批诸如首建投资本、南天盈富泰克资本、网宿科技等产业资本加持。


到了2019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工业视觉领域发生过44起融资案例。其中,千万元级别融资29笔,过亿元融资6笔。这其中除了图漾科技等一大批机器视觉初创公司得到投资,机器视觉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是2020年第四季度由思谋科技在A轮拿到超亿美元投资。 


越烧越旺。2021年,工业视觉投资的融资热度成为最热的领域之一。其中,工业级3D相机领域企业知象光电,获得开源证券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而此前,他已经获得2015年中科创星天使轮投资、2017年软银中国1000万投资、2019年深创投、国家中小企业基金千万级A轮投资。


工业视觉领域受到资本如此高的青睐,与近几年机器视觉顺应智能制造发展大势密不可分。


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如何采用工业视觉来帮助生产线实现检查、测量和自动识别等功能,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目前,工业视觉技术与产品已经在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等多个行业得到应用,也开始在特殊仓储、医疗等细分方向开拓更多空间。


GGII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视觉市场规模65.50亿元,同比增长21.77%。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28.36%。


02


2022开年,工业视觉领域发生了一起值得重点关注的标志性事件——工业视觉传感器公司深视智能日前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这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高瓴创投联合领投,产业资本跟投。


深视智能获得巨额资本青睐的背后,一方面是,新一轮动力电池扩充浪潮来袭对机器视觉及核心部件的需求跃上新的增长极,以及电池企业对锂电池缺陷检测的要求愈发严苛,3D视觉在动力电池领域迎来规模导入期。


另一方面是,深视智能作为国产3D机器视觉领域的代表企业,相继在线激光、点激光、光谱共焦产品上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产替代进口的重要力量。目前,深视智能的3D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已经在多个锂电池制造工序段批量应用。瞄准TWh时代下的机器视觉市场增长需求和国产替代进口契机,深视智能将在资本加持下不断提升其产品性能,助力中国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升级。


深视智能联合创始人金少峰表示,传感器市场的国产化率目前还很低,国外的基恩士、欧姆龙、康耐视等巨头公司掌握了较高的溢价权,导致国内大量设备厂商的利润被瓜分,工业传感器的国产自主化发展十分迫切。


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告诉融中财经:我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工业视觉迎来快速增长的机遇。作为工业视觉的核心通用零部件,工业相机在工业检测、量测、引导、识别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3D工业相机凭借多维准确信息等优势在多个工业场景得到广泛应用,增速非常可期。


“深视智能正是一支致力于工业相机领域技术创新的团队,通过对产业know-how的大量积累、以及对机器视觉、3D算法、光学成像、精密测量等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其产品在测量精度、速度、范围等专业数据范畴均取得了领先于同行的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在高速、高精度3D检测技术的空白。我们非常期待深视智能打造出强大的国产工业传感器品牌、成为中国一流的工业传感器企业”。


最近两年,高瓴在工业视觉领域频频出手。  


在投资深视智能的前半个月,高瓴创投刚刚投资了专注光谱视觉领域的硬科技早期公司智谱科技的A+轮融资。它依靠自主研发的智能光谱成像设备和光谱视觉分析系统,可以帮助垂直领域的终端用户在具体使用场景中突破过去无法跨越的视觉瓶颈,用全新的光谱感知维度去发现新的世界。


高瓴创投通过研究认为,光谱视觉是未来视觉演进的必然方向。传统计算机视觉多利用可见光信息进行算法分析,而光谱技术通过先进的光谱感知及视频成像技术,可获得更真实、更准确的现实世界物理信息,超越人类视觉的局限,成为人工智能的“眼睛”。


除了工业视觉赛道,高瓴创投过去一年在工业制造业领域频频发力,据公开信息,可见其在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等领域不断布局,代表案例包括包括十沣科技、卡伦特、全应科技、数益工联、深势科技等等,且均为在公司首轮、preA或A轮就进行了投资。


而工业视觉则是工业自动化进程中的核心领域,也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对于国内创新公司来说,机会主要来自几方面:一是对价格昂贵、本土化程度一般的国外巨头产品的替代;二是借助对应用场景匹配度更高的算法和机器人部件提升渗透率;第三则是技术创新或技术迭代本身带来的机会。


此次高瓴对于工业视觉的投资,看中的更多是第三点,即技术迭代创造的机遇。


高瓴曾表示,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过程中,自主可控的工业技术不仅是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刚需,更是我国工业长期发展的基础设施。而从围绕光伏、动力电池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到以去年7月成功上市的怡合达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再到如今的工业视觉领域,高瓴正在有计划地要啃下一块块的“硬骨头”。


2022年,工业视觉的融资依然火热,除了深视智能、智谱科技之外,中导辰远,矩视智能、盛相科技、灵西机器人、睿图智能、中科行智东声智能等工业视觉厂商先后获得融资。可以看到,中国机器视觉领域的融资案例数量和融资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03


但是,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国内目前工业视觉渗透率偏低,有较大成长空间。人口老龄化叠加用工成本的提高,也将为工业视觉带来极大的需求。


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2023年中国工业视觉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97亿元。会吸引了大批投资机构继续投入这一赛道。不过,虽然热钱扎堆,整个工业视觉行业目前的硬科技成色也在经历考验。因为中国的工业视觉市场起步较晚,行业相对集中,与成熟的自动化产品相比,中国的整体工业视觉市场应用水平较低,目前的高层应用仍然稀缺,市场还远远不够饱和。


行业专家分析,工业视觉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许多本地公司都有集成的代理,但是这些代理都无法创建机器视觉系统所需的东西。工业视觉产业链可大致分为组件制造商,系统开发商,二级开发商和产品代理商。高级组件主要由外国公司管理。国内汽车视觉公司目前主要是国外产品的代理商和二次系统开发商。


在中国,很少有真正专业的底层开发人员和高级组件制造商;算法和软件问题。在工业视觉领域,算法的开发与硬件的开发相距甚远,并且相关的软件不易使用且存在主要的使用障碍;工业视觉的实现应与当前对专用硬件和软件支持的选择相结合,因此需要部署新的机器视觉系统的公司将在中小企业中花费大量成本和时间。


那么,工业视觉这个新赛道,如何看的的更高,走的更远?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欲入读者群关注融中财经回复关键词“入群”
融中热搜
【专刊】嘉御资本 |【专刊】达晨财智
【专刊】歌斐资产 |【专刊】诺亚控股
【专刊】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
【封面】李开复和“硬核”创新工场
【封面】东方富海 |【封面】同创伟业 

2022第一个死亡的赛道:投资人逃离社区团购 

南京,呼唤产业资本 

跨境电商,今年投资人喊我清库存 

IPO之王:高瓴32个IPO抢当状元

“投后管理”才是今年PE/VC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圈没有二代接班

全球AI领域最大IPO | 百万VC涌入苏州

硬科技投资,美元基金挤不进的围城 
深圳拿到了尚方宝剑 | 碳中和 | 天使投资困局 
【围炉对话】融中朱闪对话北极光邓锋
融中朱闪: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预测
王忠民:在新经济周期中,LP和GP要做好风险配置、风险识别和风险补偿

武汉3000亿产业基金来了 | 创投大佬追求“生命科学” 

我,IR募资,重新回到个人LP的酒桌上

GP观察

CMC资本 | CVCA | 澳银资本 | 北极光北汽产投 

 博裕资本 | 达晨财智复星国际 | 高瓴资本高榕资本

国科投资 | 红杉中国 | 洪泰基金 | 华盖资本 | 华平投资

华兴资本 | 基石基金 | 凯联资本 | 雷石投资 | 启赋资本

深创投 | 盛世投资 | 顺为资本 | 钛信资本 | 天图投资

温氏投资 | 星纳赫资本 | 一村资本 | 毅达资本 

盈科资本 | 元明资本 | 源码资本 | 远洋资本中科创星


人物

曹德云陈玮 | 何伯权 | 贾康雷军 | 刘庆峰 |刘昼

米磊 | 倪泽望 | 邵红霞 | 沈建光 | 沈南鹏 | 盛希泰 

宋向前 | 索继栓 | 唐宁 | 田源 | 王航 | 王忠民

卫哲 | 肖冰 | 叶卫纲 | 殷哲 | 俞敏洪 | 张磊 | 张琼

赵丰 | 左丁


公司

爱尔眼科 | B站 | 碧桂园 | 承泰科技 | 地平线 | 国电高科

国星宇航 | 华大基因 | 康希诺 | 旷视科技 | 马泷齿科

奈雪的茶 | 宁德时代 | 瑞幸咖啡 | 闪送 | 商汤科技

尚品宅配 | 神策数据 | 数据宝 | 数码大方 | 思必驰

微脉 | 微医 | 蔚来 | 沃尔德 | 西少爷 | 小马智行

新瑞鹏 | 亿纬锂能 | 影谱科技 | 云从科技 

智行者 | 自嗨锅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