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瞪羚跃起】互联网医疗健康独角兽崛起,微脉破局“做大增量”之困

阿布 融中财经 2022-05-14
导读THECAPITAL

微脉合伙人陈建群

通过本地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策略,微脉杀出一条血路。


本文共4306字,约6.1分钟
作者 | 阿布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2020年底,微脉低调完成了C+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百度资本领投,老股东IDG、经纬中国、源码资本等一线机构持续加码跟投。自成立起,微脉一直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过去6年时间,微脉先后完成了6轮融资,投资方星光闪耀。更值得一提的是,微脉的投资方中,包括经纬、元璟、IDG在内的投资方始终多轮相随。


以经纬为例,共投资了5轮。经纬中国合伙人王华东曾表示:“我们看好公司踏实扎根医院的策略。公司基于医院开展的SLA服务也得到了医院、医生和患者三方的认可,充分显示了公司的创新能力。”


过去多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几经变迁,经过疫情一役,开始焕发新的活力。业内有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上市企业,市场竞争极为激烈。


通过本地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策略,微脉杀出一条血路。微脉以城市为单位,通过与本地公立医院的深度合作,建设了新一代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之外,基于大数据、专科专病管理等工具,为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创新服务。 


以下为本刊专访微脉合伙人陈建群(花名:石斛):


本刊记者:成立至今,微脉经过了哪几个成长阶段?在产品逻辑、商业模式等方面上有怎样的变化?


微脉联合创始人陈建群(以下简称“石斛”):微脉成立于2015年9月9日,当时的创始团队认为,相较于“搜索品”及“体验品”,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属于“信任品”,从某种意义上看,医疗健康的产品及服务也是可以标准化的,但是“谁”来提供产品及服务却很重要,这就是医疗健康服务的特殊性。于是,在微脉1.0时代,微脉专注于帮助老百姓及医护工作者构建“信任医疗”的链接,帮助医院供给资源实现数字化。


2018年,在满足基础的挂号、缴费、查报告及在线咨询的功能基础上,我们意识到,“互联网+医疗”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解决医院不能解决的问题、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创新出新的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的空间和内容、丰富服务供给。也是在这一年,响应国务院〔2018〕26号文件,微脉正式迈入2.0阶段,以互联网医院建设大潮为契机,在「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运营」上进行发力,助力合作的公立医院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供给。


在这一策略下,微脉提出了“SLA”理念(Service-LevelAgreement/多层次服务体系),打造全国领先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专科创新服务平台”,通过与本地公立医院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孕、产、妇、儿等多个重点科室的全病程专科创新管理平台。医院聚焦于核心医疗和诊疗服务,微脉则通过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从院前院外提前服务,并在患者离院后建立持续的诊后管理和医患连接,有效增加了医院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半径,这种创新服务,在提升医院服务效率、满足用户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为医院和医生创造更多的服务附加值,增加其合理化服务性收入的占比。


目前微脉的全病程管理专科创新服务已覆盖妇科、产科、儿科、骨科、肿瘤、慢病等30余个专科专病;业务覆盖28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上线160+城市,合作医院超千家;有超10万名医生在平台上提供超2万种服务SKU。在这个阶段,“让每个患者得到至少一项专属服务”是微脉的服务目标,我们希望每一个患者都能通过微脉找到适合自己的专属服务,并持续连接自己信任的医生和护士。


2021年年初,微脉进入基于用户全量运营的3.0时代,应用已研发多年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院后随访的智能化和精细度,更好地开展专科专病服务和针对细分疾病的全病程管理。通过在每座城市连接本地医院的支付、数据和服务,加上医生在线化和AI人工智能随访能力,形成微脉能为用户提供一种完整的医疗健康服务的基础能力,并以此支撑更多基于SLA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专科创新服务,形成从线上到线下、院内到院外、单次到多次、随机到专属、人工服务到智能辅助的三全(全方位、全人群、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本刊记者:近一两年微脉经历了哪些重大战略调整?


石斛:从创立之初,微脉的使命就是“让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基于这样的使命,微脉在过去五年来,一直秉持“以城市为单位,链接所有医疗健康资源,为用户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基于互联网提供精准服务”的战略不动摇。事实上,微脉这一战略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的重大挑战及考验。纵览微脉的投资者,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特点:老股东坚定陪跑,新股东引入新能量,这充分证明了投资者对微脉的价值认可。


2021年以来,微脉升级布局了战略重心,“科技”和“医学”成为未来微脉发展的关键字。我们提出“让科技点亮医学”的年度口号,并组建提升了AI数字疗法中心和医学中心,为的是更全面地赋能公立医院位老百姓提供全病程管理服务。


从2020年开始,微脉就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自主研发的“诺依曼AI架构”,形成虚拟医生(AI + Virtual doctor)、知识图谱(AI + Knowledge Graph)、流程自动(AI + Robotics Process Automation)三种基础能力,提供数字疗法(DIGITALTHERAPEUTICS X)、疾病治疗、疾病管理、健康改善等各项服务。


在诺依曼AI的架构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ML)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大范围地与医院离院患者产生医疗级的沟通,采集患者真实世界的随访数据(RWD),并通过医学知识图谱的处理,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文本并保存在患者的健康档案中。通过整合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和真实世界数据(EMR),我们还提出了基于院内院外全量数据下的数字疗法全新架构,以为理论基础,延伸出了数千种针对专科专病的数字疗法模型。


基于此理论,微脉根据专病患者这一有周期性医疗健康管理需求的群体,组织由主管医师领衔的服务团队,用好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能力,提供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凯琳·桑德全病程管理体系”,实现“AI随访”+“居家康复”+“线上复诊”+“引导二次入院诊疗”的连续性闭环数字疗法。在这个服务体系、个案管理师/疗程管理师团队的多重帮助下,医疗团队可以用非常轻松的方式与极少的精力提供患者高质量的服务,当面对复杂度高的病程结构和高要求的科研辅助问题时,则通过诺依曼AI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病程管理进行全面的支持,也更有效地帮助医护人员进行异常症状识别和行为干预,提升用药、运动、饮食、复诊、体征监测等各项患者依从性。

 


在数字疗法方面,微脉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国际数字疗法协会(DTA)认证的中国企业,这也标志着,国内数字疗法领域的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本刊记者:商业化的过程中,微脉遇到了哪些问题?创业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石斛:和很多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企业一样,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可持续地发展企业的问题,好的结果是,我们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这个细分领域中,是率先能够实现单城市盈利的企业,微脉在布局两年以上的城市已基本经实现盈利。目前来自医疗服务类的收入占微脉总收入的80%以上。这得益于微脉做深做广本地化一站式服务的市场策略,也为我们持续开展服务和创新、增加技术积累,奠定了基础。


一个企业,最终一定是要产生价值才能再去谈商业化,我们一直也思考微脉能够为医生、患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会给医患之间带来的新型链接关系。一是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利用自己业余和碎片化的时间,在线上咨询问诊,发现患者的情况会更加关注。这也是主动帮助和被动帮助的差异,前者是医生工作上分内的事,是必须去做的事,而是工作职责。而在其工作之外的时间,救死扶伤,则是源于他主动帮助别人的意愿,会带来成就、善意、奉献的感受,成就感更多来源于主动(而不是被动)创造的价值。二是从患者的角度来说,网上的沟通更加能够使他接受,能够敞开心扉沟通交流,而不必担心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也使得自身的心底的抑郁和灰色情绪得到释放。


因此“互联网+医疗”,正是能够帮助医院做了一些医院还无法干好、还没有干的事情。


本刊记者:产品有哪些独特的护城河和壁垒?


石斛:首先是通过与医院的专业化运营合作,为医院带来直接服务病患数量增长和院内关联科室的业务提升。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用”比“有”更关键,要以患者为中心,让人们用起来,真正在本地培养起“购物上淘宝,看病用微脉”的习惯。目前我们的主要运营的城市中,微脉在整个城市的线上医疗服务用户渗透率高至30%以上。微脉帮助医院建设和运营互联网医院,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和系统的服务运营方案,比如在台州地区的单家合作医院,现在1个月的线上处方开单就超10000单了。


其次,除了运营体系赋能,微脉还为医院提供更多支撑的工具去服务患者,以及专业平台搭建、驻场服务运营、区域品牌推广、专业课题建设等服务,将“用”大于“有”的理念充分实践,帮助医院快速起量。

 

AI辅助下的工具化运营支撑体系

 

本刊记者:您如何看待微脉所处的市场?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一赛道未来的胜出者,您认为应具备哪些素质,贵司拥有哪些?


石斛:未来在这一赛道胜出的企业,必然是能够真正为医院、医护工作者及老板姓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做好医疗健康服务的企业。


微脉一直坚持脚踏实地,解决医疗健康服务中的实际问题。每天中国到医院就医的人有2000多万人,而在微脉上每天服务的人超过100万,我们相信微脉能够成为“新医疗”的最大基础服务平台。


另外,做医疗健康服务的企业,现阶段一定不能脱离公立医院,这是我认为的胜出者需要具备的基础素质和能力。社会需要满足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不断创新服务、提升阳光收入的需求,这样医疗健康领域生态才能更健康;而医护人员能够获得更阳光的收入,激励他们以更专业的技术和更好的服务来吸引患者。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让专业水平、经验能力、服务口碑更好的医疗服务者获得更多的认同感、成就感、自豪感,提升自身的服务价值,也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努力提供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最终携手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本刊记者:当前,微脉的团队建设如何?未来有何规划?


石斛:从1.0时代到3.0时代,微脉始终坚守“让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的使命,持续探索如何让老百姓接受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让医护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我们将继续投入资金用来扩大在本地化医疗资源上的优势,加快城市布局,同时增大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的投入,持续驱动创新服务升级和技术迭代,打通医疗服务闭环。


未来理想状态下的互联网医疗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所有家庭成员都有一位自己信任的本地家庭医生,以及专门的基于病种的医疗服务团队,这个团队可以有医生、护士、健管师组成,以及AI加持的全病程管理体系,以此持续提供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


从线上到线下、院内到院外、单次到多次、随机到专属、人工服务到智能辅助,未来的路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但我们永远不会停止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创新之路上的奔跑。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欲入读者群,请加小助手(rzcj2006)
融中热搜
【专刊】达晨财智 | 【专刊】诺亚控股 
【专刊】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
最近VC有点烦 | 深圳拿到了尚方宝剑 | 资本控股“大变身”
芯片骗局终被捅破 | 白酒走进“负时代” 
四位半导体投资“老炮儿”的自白
碳中和 | 天使投资困局 | 赛富阎焱、优脉应松巅峰对话

融中朱闪:如何寻找股权投资确定性 

王忠民:“卡脖子”的地方一定要做“智能大挪移”

投资圈的年轻人 | 武汉3000亿产业基金来了 

VC/PE内卷闹剧 

SaaS投资风又起 | 硬科技项目融资骗局 

GP观察

国科投资

华兴资本 | 北极光同创伟业 | 洪泰基金 | CVCA

华平投资 | 高瓴资本 | 百度投资CMC资本 | 博裕资本

创璟资本高榕资本 | 澳银资本 | 景林资产 | 凯联资本

盛世投资 | 顺为资本 | 一村资本 | 腾讯投资 | 毅达资本

元明资本 | 远洋资本盈科资本 | 雷石投资 | 远翼投资

启赋资本 | 温氏投资 | 曦域资本 | 华盖资本 | 华兴资本 

达晨财智红杉中国 | 同创伟业 | 厚德前海 | 首钢基金

险峰旗云 | 基石基金


人物
肖冰 | 邵红霞 | 张涛 | 索继栓 | 刘庆峰 | 何伯权
曹德云| 贾康甘剑平雷军 | 栗浩洋 | 刘燕华唐宁
王忠民 | 吴亚平 | 田源 | 张汉亚  | 俞敏洪

达公司

 蔚来 | 渤海银行 | 好想你 | B站 | 鹏博士 | 全聚德

广汽集团 | 中望软件 | 亿纬锂能 | 康希诺 | 爱尔眼科 

新瑞鹏 | 尚品宅配 | 和而泰 | 佛朗斯叉车 | 掌门教育 

数联铭品 | 宁德时代 | 三角兽 | 娱人制造 | 云从科技 

交控科技 | 笑果文化 | 沃尔德 | 声智科技 | 三只松鼠

 车通云 | 思必驰 | 神策数据 | 小鹅通 | 乂学教育 | 掌门1对1

 碧桂园 | 富时罗素 | 天风天睿 | 旷视科技 | 瑞幸咖啡

华大基因 | 众投邦 | UU跑腿 | 地平线 | 思贝克

世和基因 | 数澜科技 | 凯联医疗 | 天广实 | 臻格生物 

微医 | 奥然生物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