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中科院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打造中科院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融中财经 2022-05-14
导读THECAPITAL


科技创新没有坦途,但中国必须也必将实现突破!

本文共10215字,约10分钟
作者 | 高贵萍


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承载了更大的期望和更多的责任。

中科院在习近平总书记 “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指引下,正在打造更具活力和效率的创新发展生态链,努力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有机融合。设立中科院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以下简称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是中科院加强生态链中资本链建设、服务创新链和产业链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科院科技投资方阵生机勃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科院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指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育、智库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发挥了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中科院的科技投资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在院、所、企业各层级、各节点涌现出了一批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机构,有效支撑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事业,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科院的科技投资产业发轫于1987年。当时,为改革财政拨款为主的扶持方式,进一步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科院与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设立了“中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专门向中科院体系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贷款支持。虽然贷款是间接投资,但标志着投资成了推进技术向产品、产业演进的力量之一,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1993年,中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重新注册为“中国科技促进经济投资公司”,投资方式由间接投资拓展到天使期、早期企业的股权投资。中科院的股权投资蓝图正式拉开了序幕。


2001年,中科院持股的联想集团(现联想控股)设立了联想投资(后更名为君联资本),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VC行业的头部机构,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接近450家。之后,联想控股体系还陆续孵化了弘毅资本、联想之星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联想体系投资机构群体的壮大,对中科院体系市场化投资产业的萌芽、发展和壮大发挥了积极的榜样和引领作用。


2008年,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科技促进经济投资公司改制而来,以下简称国科投资)设立了第一支10亿元的中外合资创业投资基金,标志着中科院直接持股企业也开始正式进军市场化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自1987年设立以来,国科投资累计通过贷款、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了超过360家科技企业,是国内投资科技企业最多的机构之一。


其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控股)和东方科仪集团于2011年发起设立国科嘉和,主要投资早期阶段企业,至今已投资了超过100家企业;2017年国科控股设立中科院创投,发起并管理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采用“母基金+直投”的方式开展业务,至今已投资了10支子基金、18个直投项目,累计投资中科院体系项目56个;2018年,国科控股设立中科院资本,中科院资本于2019年发起设立并管理目标规模200亿元的联动创新母基金,希望通过母基金管理、产业基金直投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方式搭建资源整合与配置平台,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与国科投资同样源自1987年设立的中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的“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经济基金委员会”也改制为中科院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为科技投资领域的一名“老将新兵”。


不仅在直属企业层面,中科院系统多家产业化基础好、实力强的研究所、大学也积极尝试通过设立投资机构和发起基金的方式,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中科算源、上海微系统所的新微科技、沈阳自动化所的中科天盛、中科院自动化所的中自投资、微电子所的中科微投资、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中科先进、西安光机所的中科创星、大连化物所的中科化物、上海药物所的上海药创、中国科技大学的中科大资产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国科大资产公司,等等。


中科院系统投资力量日益壮大,在国科控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建华看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中科院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科技投资进行了超前布局,国科控股是国内最早从事基金业务的机构之一,国科投资也是国内存续时间最长的投资机构;二是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对中科院的认可,特别是最近几年,“硬科技”投资日益受到市场追捧,中科院系投资机构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三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很好地解决了对管理团队的激励和约束问题,使得国科控股直接持股的投资机构、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机构以及研究所持股的投资机构都取得良好发展。


国科控股董事长索继栓认为,中科院科技投资产业要体现“六个度”:


广度。虽然外界有声音认为中科院体系投资机构数量过多,但这是基于中科院自身特点和市场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是优势而非障碍。中科院现有100余家研究所,3所大学,2019年中科院专利授权量10853件。如此庞大、复杂且专业化程度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体系,仅靠几家大型投资机构是不可能有效覆盖的。过去的成果转化长期缺乏资本支持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深度。国科控股不介入持股投资机构的投资决策,但要求坚持科技主航道。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中科院体系各投资机构都将科技创新作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投资方向,依托相关科技资源,在选定的科技领域中持续耕耘,做深做透。例如,中科院计算所下属中科算源聚焦芯片行业,已经孵化了寒武纪、中科晶上等多家独角兽;沈阳自动化所下属中科天盛长期关注智能装备领域,已经收获了新松机器人、芯源微两家上市公司;中国科技大学下属中科大资产公司重点投资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其持股的科大讯飞、国盾量子都成功上市并引领了行业发展。


速度。在此前相当长的时期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融资渠道都非常匮乏,缺乏抵押资产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缺乏历史业绩难以获得传统投资机构认可,缺乏长期关注和理解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本,很多有产品转化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因此在实验室里夭折。由于现有各层级、各节点的投资机构的存在,使资本与科技的距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很多处于研发、中试阶段的科研成果就有投资机构在关注和参与,既提高了成果转化的效率,也提升了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性。


力度。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科技创新更承载了国家和人民巨大的期待。中科院体系众多投资机构已经吸引了较为庞大的社会资本,为科技成果转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将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只有有了充足的、持续的资金支持,我国才有可能在一些重大、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突出重围。科研是把钱变成知识,创新是把知识变成钱,中科院体系投资机构在这一循环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高度。“中科院投资体系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将重点关注‘燃眉之急’和‘心腹之患’等‘卡脖子’问题,运用资本的力量,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国产化进程,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在社会投资人还没看到其价值,甚至市场还没有形成时,中科院体系投资机构就应该进行投资,并且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由于科技创新的高度专业化和更长的学习曲线、更高的失败率,可能也只有中科院体系投资机构才能做到这一点。而且,只有站到了足够的高度,才能挖掘真正有广阔前景的技术方向和产业前景,并最终获取优异的回报。必须承认,可能相当多的技术创新最后是不能带来实际经济价值,虽然它们也能在过程中为科技创新事业的整体进步做出贡献。


开放度。即便自身设立有众多投资机构,但中科院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一直积极向社会开放成果、项目和资金。国科控股就是国内最早从事市场化母基金业务的机构,通过向国内众多一线机构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科院体系项目投资,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国科控股投资了20个GP管理的近40只基金,已投基金辐射资金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投资企业超过1200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国科控股前述基金投资大部分投向了非中科院体系的院外优秀机构,如红杉、IDG、启明等,并非都是中科院体系的投资机构。

 

科技创新,报国为民,始终是中科院的光荣使命


“中国科学院自1949年建院以来,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科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国科学院都在积极践行‘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理念,致力于科技创新并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一直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使命。”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说。


中科院于194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后,立即开展急民生之所急的科研成果开发和应用工作:联合攻关,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填补了朝鲜战争前线部队的医药紧缺;推广科学治蝗方法,终结了中国几千年的蝗灾历史;后来又集结20多个研究所、数百名科研人员,投入到改造黄淮平原中低产田、新建大粮仓的“黄淮海战役”中。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以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世界级重大科学工程,中科院都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实现了一大批关键技术突破。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23位科技专家颁发功勋奖章,其中21位是中科院院士,17位曾在中科院工作。


不仅在科学研究持续产出成果、出人才,中科院还是我国科技产业化、科技创业的探索者和推动者。


1980年,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员陈春先创办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被公认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雏形。“服务部”的设立虽然在当时引起了较大争议,但得到了时任中央和中科院领导的肯定,“陈春先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此举大大推进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后来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和中关村园区的成立。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柳传志与10名职工,用20万元创办了计算所公司,后发展成为改变全球计算机市场格局的联想集团。80年代,中科院人员创办的“两海两通”(信通、四通、科海、京海)标志着高技术企业在中关村崛起,中关村也发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第一基地,并掀起了我国科研人员下海创业的第一波热潮。


1987年,中科院与国家经委联合设立了中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累计通过贷款和股权投资方式扶持了280个中科院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其中诞生了联想、中科三环、成都地奥等多家优秀代表性科技企业。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国科控股设立,成为首家中央级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科控股代表中科院统一负责对院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以直接股权投资和基金投资的结合,更系统、更专业地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经过18年发展,国科控股较好完成了“助力科技创新、实现资本增值”的战略目标,是中央级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的先行者和标兵。

 

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新时期中科院成果转化再上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2014年,中科院启动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简称STS计划),改革现有研发模式与机制,实现市场对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创新要素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建立辐射全国的科技服务网络。2015年,国科控股发布《“联动创新”纲要》,借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科技保险、科技银行,以及直接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打通一条从科研院所的IP(智本,即知识海洋)到IPO(资本,即资本海洋)的“运河体系”。


中科院在2016年启动实施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即“弘光专项”。寒武纪的“深度学习处理器”、云从科技的“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中科航星的“航空航天发动机极端精细制造装备”、国科离子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上海药物所的“抗Alzheimer症新药GV-971”、中科星图的“多源遥感大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9年,中科院根据国家“卡脖子”问题的紧迫需求,启动了新一批先导专项,组织全院力量着力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和需要长远布局的心腹之患问题,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


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来看,中科院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研究所为主体,一类是以企业为主体。


以研究所为主体的成果转化又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内生孵化模式。二是开放办所模式。


内生孵化模式是经典的成果转化模式,以计算所和沈阳自动化所为代表。计算所所长孙凝晖院士说:“改革开放四十年,计算所产生了四家有代表性的公司,第一个十年是联想,第二个十年是曙光,第三个十年是龙芯,第四个十年是寒武纪,四家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高度不断跃迁,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


开放办所模式,以深圳先进院和西安光机所为代表。中科院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围墙创业,同时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到研究所平台创新创业,构建起研究机构+风险投资+孵化器+创业培训的科技创业生态网络体系。到2019年底,深圳先进院参股公司263家,西光所创建孵化了320多家“硬科技”企业。


以企业为主体的成果转化也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投资牵引模式,以联想之星为代表。联想学院成立10年来,通过运营“创业CEO特训班”,培养出逾万人次的创新创业人才,投资逾300个项目。包括旷视科技、小马智行、开拓药业等明星企业,企业总估值逾5500亿元。


二是使命牵引模式,以国科控股为代表。国科控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中科院重大科研成果,投资了海光信息、重离子医疗、国盾量子等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点项目,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科控股,新型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探路者

和科技创新生态的建设者


2002年,国科控股作为国家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企业登上历史舞台。


2002-2007年,国科控股把中科院原有的国有经营性资产进行了梳理,这一时期的目标是成为知名的、有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2002年4月国科控股代表中科院对持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承担保值增值责任。2007年起中科院委托国科控股对院属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实施监管。


2008-2014年,国科控股从资产管理转为资产管理和资产运营并重。2008年起开展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业务,同年成立中科院联想学院。


2015-2020年,国科控股进入联动创新发展新阶段。2015年起实施《“联动创新”纲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立志成为以“助力科技创新、实现资本增值”为使命的国有科技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当前,国科控股正在纵深推进联动创新工作,国科控股董事长索继栓表示,“联动创新即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为推进联动创新,国科控股正在打造‘三基融合’(基业、基地、基金)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升级版。这一模式已在山东滕州、杭州江干、浙江绍兴相继落地。”


“基业”,中科院要发展的企业一定是实体产业,主方向和主赛道就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例,它提供的是“物理+服务”的空间,适合做互联网企业的孵化。而硬核科技需要科学仪器、实验装备等硬件条件支撑。“所以我们希望和政府开展合作时,围绕当地政府主导产业,在基地方面形成一个集聚。在这个过程中,仅靠我们自有资本是不足以提供支撑的,所以要组建‘基金’,吸收社会资本进来。在整个过程里,我们提供的是符合企业,特别是硬核科技企业成长规律要求的服务体系。”


如何在求稳和创新之间进行取舍?在索继栓看来,主要在于坚持两点:


第一,不要偏离航道,牢牢把握住主业。国科控股的主业一定是和中科院在国家层面的责任使命相一致的。中科院是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国科控股要围绕中科院的主业形成自身主业。其次,国科控股要强化做“不是社会企业的社会企业”,即要做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有技术核心竞争能力,甚至在某些领域具备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


第二,一定要稳健投资,严格把控资产负债率。要保持中科院人积极但不激进的传统。国科控股要严格管控风险,要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相协调。要稳健投资,不去赚不能赚的钱,或者不该赚的钱。


索继栓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不缺规模缺质量,我们不缺企业数量缺高质量的企业,所以我们要向高质量的方向转变。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我们的企业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但绝对不能去做和其他社会企业争利的事,而且绝不能陷入盲目扩张的陷阱。如果那样,无论航道里边的水是深是浅迟早要翻船。”

 

2019年12月16日,芯源微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科技创新没有坦途,但中国必须也必将实现突破


“两弹一星”等重大科学工程,为新中国屹立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科技封锁成为他国遏制中国发展的终极武器,科技工作者和投资者、管理者都需要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科技创新的道路从来都是崎岖的,需要时间、金钱、汗水和血泪的浇灌。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国家队的中科院,在这方面的感受尤其深刻。


历史已经证明,在突破科技封锁、攻克“卡脖子”工程的攻坚任务上,中科院的力量从未缺席:


在“两弹一星”研制期间,中科院组织了当时全院三分之二的科研人员、40多家单位参加相关工作,并把千余名科研骨干输送到其他机构,孕育或共同建设了多家研究院所。


1977年,中科院成都计算所(后改制为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电子票箱、第一台电子表决器、第一台会议报到机,开创了我国国家级会议中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先河,确保了多次选举工作的圆满成功,屡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1984年底,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控股前身)成立,主持开发了联想汉字系统,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联想式汉卡鼎盛时期又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于1992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


1993年,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用88100 微处理器芯片构成的全对称紧耦合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1996年成立中科曙光,开启产业化历程。经过20余年发展,中科曙光已成为中国信息产业领军企业,在高端计算、存储、安全、数据中心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领先的市场份额,为科研探索创新、行业信息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可信的支撑。


1999年,中国首家在校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科大讯飞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诞生,自创业之初,科大讯飞就立下 “中文语音要由中国人做到最好,中文语音产业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宏愿,科大讯飞已成为中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引领者,是我国软件产业中为数不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


2000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研究室30余名科研人员发起成立了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开启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多个行业的进口替代,如今已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品线及工业4.0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导者。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团队开始研发CPU,经过20年积累,龙芯已经成为我国通用CPU的领军企业,龙芯CPU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党政信息化、嵌入式、工控,以及以北斗卫星为代表的国家安全重要领域。


2002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立了芯源微。通过长期不懈的拼搏,芯源微成功突破了我国在涂胶显影设备上被发达国家“卡脖子”的短板,不仅在后道封装领域打破了日本东京电子、迪恩士两家公司的高度垄断,进入台积电等一线大厂;在规模大10倍的前道大线领域也实现了重大突破,设备已研制成功正在进行工艺验证,有望进一步提升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全球竞争力。


2006年,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宽带无线通信实验室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瀚讯成立。公司采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布局的现代通信技术,解决了国家特种领域宽带通信系统面临的众多难题。


2015年,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发起成立沪硅产业,这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硅材料产业及其生态系统发展的公司,也是上海微系统所硅基材料与集成器件实验室历经30余年努力的结晶。沪硅产业突破了4-8英寸SOI硅片和12英寸大硅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解决国家集成电路领域“卡脖子”难题。


2016年,中科院计算所发起成立了寒武纪公司,并于同年发布了计算所历时8年一直在寻找的新处理器结构——“寒武纪1A”深度神经元网络处理器,这是计算所建所60多年来“为数不多在国际上属于原创、引领性的技术”,寒武纪公司也因此成为全球智能芯片领域的先行者。

⋯⋯


未来,还有一道道科技难关等着中科院人拼尽全力去攻克。随着中科院创新生态链的建立逐步完善,希望能将这一进程加快,为祖国和人民贡献更多基础性、原创性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将成为激发创新生态链活力的重要力量


自2015年以来,中科院先后设立了中科院先进计算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中科院“一带一路”产业联盟、中科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等一系列以实业公司牵头为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联盟。


这些联盟旨在探索企业主导创新资源配置的新途径,对促进知识和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辐射和扩散,促进联盟成员间的协作与交流,共同拓展业务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国科投资董事长孙华意识到,“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资本往往是最活跃的因素,发挥着资源整合者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涵盖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联盟体系,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在‘三链联动’中的能动性。”


国科投资提出建立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的建议得到了来自于中科院及国科控股的支持。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将成为国科控股加强对科技金融工作领导,推动投资机构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强有力抓手。


作为联盟的发起人、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国科投资在深感荣幸之余,又觉责任重大。“提议发起并把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办好,是国科投资回馈中科院,促进‘三链’深度融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尽义务,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国科投资总经理刘千宏说。


刘千宏认为,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的设立有如下积极意义:


第一,联盟设立将提升中科院科技投资机构影响力,维护中科院科技投资机构整体形象。


联盟设立后,通过精心策划、协调立场、统一口径,能够更好地维护好“中国科学院”这个金字招牌,使中科院创业投资群体的社会形象更加清晰。并且,可以提升中科院在创业投资领域的影响力,更好地展示中科院系统投资机构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做出的贡献。


第二,联盟设立有利于引导院内外投资机构更深入、更系统地参与中科院科技创新事业。


联盟将积聚一批真正对科技企业投资感兴趣的投资机构,建立和研究所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消除信息孤岛,使创投机构能够及时获取研究所最新科研成果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信息,使研究所和创业者能够方便地找到对自身科技成果和企业感兴趣的投资机构。联盟的有效运作,将大大提高技术和资本对接的效率,为中科院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更好地服务“率先行动”和“联动创新”事业。


第三,联盟设立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功经验。


联盟将组织研究所和创业投资机构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案例,探寻适合院情、国情和市场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中科院及全社会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速度,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功率。


第四,联盟设立有利于在中科院形成良好的投资生态。


联盟设立后,将依托中科院这一共同背景和资源,形成联动合作和资源整合,促进机构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加机构之间的共同投资、接力投资,最终形成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4P (IP、GP、LP、SP)接力”生态体系,助力中科院投资机构成为在全国甚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产业投资力量。


同时,国科投资清醒的意识到,联盟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持联盟对会员的长期聚合性,形成积极互动、互信的合作氛围并长期保持下去。作为建立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的牵头人和秘书长单位,为了向联盟和联盟会员做好服务工作,国科投资认为自己要做好三个角色:“粘合剂”、“牵线人”、“宣传员”。


“粘合剂”,联盟能否“联”起来,关键看活动能否组织起来,而活动能否组织起来,关键看活动是否得到会员们的认可,这就需要国科投资深入研究会员们的需求,采用适当的方式把大家团结起来;


“牵线人”,要使投资机构能够及时获取研究所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要使研究所和创业者能够方便地找到对自身感兴趣的投资机构,要实现共同投资、接力投资,要使科技成果产业化找到理想的落地场所,都需要国科投资做好精准的对接服务工作;


“宣传员”,国科投资需要宣传中科院的投资体系,宣传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展现中科院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并把经验和教训向全社会分享。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科院投资方阵已初步成型,在中科院和国科控股领导下,依托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这一创新平台和纽带,将牢记光荣使命,持续聚焦科技,为激发中科院乃至全国的创新生态链的活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欲入读者群,请加小助手(RZZG2006)
融中热搜
一季度IPO大扫描 | 一汽回到“解放”前 
 瓜子的光荣和非议 |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
陆正耀难解小蓝杯诅咒 | 定增进行时 
 达达只身赴美IPO | 拟上市中概股“凉凉”
 2019机构IPO排名融中朱闪对话达晨刘昼 
 74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 2019私募股权基金TOP30 
 2019尬人排行榜 | 创投人学历揭秘 | 科创板 | 美元募资 
产业资本的春天 | 母基金失血2019投资人逃离人工智能 
 蔚来疑云 | 那些女性投资人 | GP们的二八分化 | 资本寒冬


GP观察

华兴资本 | 北极光同创伟业 | 洪泰基金 | CVCA

华平投资 | 高瓴资本 | 百度投资CMC资本 | 博裕资本

创璟资本高榕资本 | 澳银资本 | 景林资产 | 凯联资本

盛世投资 | 顺为资本 | 一村资本 | 腾讯投资 | 毅达资本

元明资本 | 远洋资本盈科资本 | 雷石投资 | 远翼投资

启赋资本 | 温氏投资 | 曦域资本 | 华盖资本 | 华兴资本 

达晨财智红杉中国 | 同创伟业 | 厚德前海 | 首钢基金

险峰旗云 | 基石基金


人物
肖冰 | 邵红霞 
曹德云| 贾康甘剑平雷军 | 栗浩洋 | 刘燕华唐宁
王忠民 | 吴亚平 | 田源 | 张汉亚  | 俞敏洪

达公司

 蔚来 | 渤海银行 | 好想你 | B站 | 鹏博士 | 全聚德

广汽集团 | 中望软件 | 亿纬锂能 | 康希诺 | 爱尔眼科 

新瑞鹏 | 尚品宅配 | 和而泰 | 佛朗斯叉车 | 掌门教育 

数联铭品 | 宁德时代 | 三角兽 | 娱人制造 | 云从科技 

交控科技 | 笑果文化 | 沃尔德 | 声智科技 | 三只松鼠

 车通云 | 思必驰 | 神策数据 | 小鹅通 | 乂学教育 | 掌门1对1

 碧桂园 | 富时罗素 | 天风天睿 | 旷视科技 | 瑞幸咖啡

华大基因 | 众投邦 | UU跑腿 | 地平线 | 思贝克

世和基因 | 数澜科技 | 凯联医疗 | 天广实 | 臻格生物 

微医 | 奥然生物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