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盛景彭志强最强解读:巴菲特生意的本质和人生的真相!

融中财经 2022-08-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笔记侠 Author 彭志强

导读THECAPITAL


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研究院院长、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合伙人彭志强

生意本质:实业+保险;选择:国运+关键点;做事:热爱+擅长

本文共7466字,约10.7分钟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5月4日,圆石投资人俱乐部《巴菲特,你能学会吗?》在线直播。中国头部市场化母基金盛景嘉成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彭志强作为特邀嘉宾,围绕长期主义、价值投资、幸福人生、慈善公益、家族传承等大众广泛关注的领域,对巴菲特做了全方位的深度解读。

彭志强先生深入浅出剖析了我们应该向巴菲特学习,到底学什么?还原了一个真正的巴菲特。

以下为正文内容:

今天这个时点讨论巴菲特有重大意义。为什么?因为A股又跌破3000点了,移民搜索的关键词热度也出现了指数级增长,企业家和投资人面对当下的环境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疑虑。

我们做创投,属于典型的长周期投资,短则7+2(年),长则10年以上,是重仓国运、重仓中国未来,这一点和巴菲特非常类似。

巴菲特也不是第一天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他也在不断地进化和进阶。他的智慧加上上天的眷顾,踩中了美国七八十年发展的国运,同时他还把握住了对伯克希尔极为重要的保险业务控股机会,最终在投资端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我们认为当下恰恰要坚定对国运的信心,在这个时点学习和研究巴菲特具有重大意义。


01

如何向巴菲特学习?

成功无法复制,智慧可以传承。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抄作业”,背后体现了一种吃快餐、图省事的急躁心态。每个人所处环境,天时、地利、人和各种维度因素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全球疫情中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怎么能抄作业?你没有一家1470亿美金浮存金的全资保险集团,抄巴菲特作业难于登天。

但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绝对是可以借鉴的,成功无法复制,智慧可以传承。比如前面提到的DANAHER、3G资本、高瓴资本,都参考了巴菲特的发展策略。

对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位企业家、每位创业者、基金管理人来说,巴菲特的智慧是可以传承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战胜人性?能否战胜自己?

1、坚持长期主义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底层逻辑是:长期主义。

我们看到他会持续60年观察一家保险公司,会用长达40年的时间从调研到参股、最后全资控股Geico保险。所以他一再强调,如果你没有持有一家公司股票十年以上的预期,就不要持有它十分钟,根本不要买它。

对应中国股市,很多人叫“炒股票”,快进快出才叫炒,不能快进快出的人就闷里头了,“炒”股票的这个“炒”字起得非常传神。巴菲特买入后一般不会有如此频繁的调整,过程中一旦出现调仓,往往意味着是不成功的投资,巴菲特买入股票是不愿意卖出的。这跟中国多数股民买股票、炒股票的出发点是完全相反的。

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好公司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既然全世界的好公司这么少,决定投资时就要重仓,就要通过高股权比例确保话语权。前面提到苹果公司的回购问题,是把大量的闲置资金用于股票回购还是不回购?这对于苹果市值影响非常大,在当年苹果股东里的争论、争议非常大。这个时候你有话语权,才能确保你的投资收益更为主动。

长期主义关注企业内在价值的长期性和护城河,市场价格和企业内在价值会背离,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忽略掉市场价格的噪音。

为什么巴菲特要待在奥马哈那样一个小镇上,远离华尔街?不仅是他的个性使然,很大程度上也是要想关注长期的事情,屏蔽掉短期干扰。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是长周期的成功,源自于他的思考:这家公司看着好像是普普通通,但是它是有护城河的、它是能够与时俱进共同演进的。

巴菲特对科技公司,或者狭义上说对互联网公司比较保守,就是这些公司看起来不太容易构成护城河。不仅要关注内在价值、护城河,还要相对低点买入,这个时候就把大多数企业淘汰掉了。按照巴菲特导师格雷厄姆的原则,要低于净资产的2/3买入,这种机会太难等了,除非遇到股灾、天灾或者人灾。

巴菲特说这几年没有什么投资的机会,因为他的标准要求太高了。

我在十年前也研究巴菲特,在这十年来,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企业间的历练越来越多,真的发现巴菲特的投资纪律太严格太苛刻了,所以也造成了他在投资这家公司以后,管理是相对宽松的,他没有像3G资本那么强调铁血的降本增效,没有像DANAHER那样强调赋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巴菲特苛刻的选择标准保障了良好的开端。

伯克希尔所投资的公司,不仅获得股价上涨的收益,同时还获得股息的收入,是双重收益。

伯克希尔的长期主义投资这件事情,看着难,但我认为通过理性思考、不懈努力还是有可能实现的。相比之下,短期判断宏观经济、股市、公司股价都是超高难度的决策,几乎和掷硬币掷色子是一样的,我认为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在这方面经济学家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虽然他给你讲出一堆模型,但也是掷硬币碰运气。

巴菲特长期主义的投资哲学,经过长期的修炼有机会学手,是一个不断修行、修炼的过程,等有一天像巴菲特一样老成精了,可能你就掌握这些本领了。

当年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经问过巴菲特一个问题“你的投资策略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没有人复制你呢?”

巴菲特讲了一句非常睿智的回答,“因为没有人想要慢慢变富”。


如果这句话放在美国是非常恰当的,我想放在今天的中国则是振聋发聩了。

国人过去这些年一直热衷于挣快钱,上到企业家、下到年轻人,慢慢变富不是大家想要的。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投资大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人性,这也是恰恰学巴菲特既是最难,也是最容易的地方。

今年巴菲特表示说:“我91岁了,但仍然很健康。芒格98岁了,相比来说,我还只是个孩子!我们在做着继承者的准备,但我还没有准备要退休,我目前仍在加班工作,从来没有觉得累。我从事的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工作”。这段话很有意思,一个快92岁的、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前五名的老人,还是每天加班工作不觉得累,觉得自己做的是全世界最有意思的工作。

今天的年轻人衣食无忧,怎么样找到这种做最有意思的工作、这种feeling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对于企业家、投资人,肯定会面临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怎么样能够让你在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依然还能够做你的事业,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2、把握复利原则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第二层,叫“复利”。他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搭档芒格说过:“当你认识到复利的价值和难度,你就明白了一切”。

在伯克希尔哈萨维1962年年报里,巴菲特讲了一个故事:1492年西班牙女王支持哥伦布航海用的财政资金,大约为3万美元。如果她没有把这笔资金用于支持航海,而是以每年4%的复利投资于某个具体项目,到1962年这笔资金将会增值到2万亿美元,到1999年就是8万亿!

巴菲特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是真正用复利原理赚到钱的人。


我们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经济增长平均水平每年在10%—15%之间,经济总量增长了数十倍,我们是受益者,身在其中。现在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80%,只要再有10年的时间,即使每年只有大约5%的增长率,我们的经济总量就能超过美国,因为通过复利公式是能算得出来的!更何况中国按照平均购买力计算,现在已经是美国的115%,按照5%的增长速度再给我们10年,中国将重新成为世界中心之国。

我们各位企业家,如果未来的十年按照每年30%的复利增长,到时的规模就是今天的13.79倍,今天一家5亿的公司,在10年之后就是一家60多亿营业收入的公司。所以我们想的事情应该是企业未来十年能不能实现30%复利的增长,即使是20%增速,十年后也会有今天的6.2倍,同样是很振奋人心的数字。

所以说复利,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又那么神奇,只是它需要长周期,需要时间。

互联网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觉得,巴菲特老爷子过时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治理、股市的打击和疫情带来的冲击,我们回想巴菲特的话,会觉得更常态化、更具普适性。在15、16年,互联网思维高歌猛进的时候看巴菲特、在疫情之后看巴菲特,我想可能每个人感悟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1965—2021年伯克希尔的股票表现与标普500指数对比,57年之间标普500指数10.5%的年化复合增长,累计增长30209%,即300倍,表现出色。但是当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历史上不同时期美国的股价动荡非常大,越战、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新冠疫情都对美国股市造成了巨大冲击,短周期惨不忍睹。但是长周期看标普500表现非常亮眼。所以巴菲特说“如果你自己不知道该怎么选股,就买指数基金,尤其要买标普500的基金”。

与标普500指数对应的是,伯克希尔哈萨维股价在同一时间段内实现20.1%的复利增长,累计增长3.6万倍。每一年的年化差距,一个是10%,一个20%,每年差得不多,但是以57年为周期,一个是300倍、一个是3.6万倍。

2015年中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时候,大家不太在意巴菲特的长期主义和复利逻辑,但是在今天这个时点上,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事情,我也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慢慢变富,因为你只能慢慢变富,过去快速变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再看一个例子,能帮助我们加深对复利的理解。

一个纸板后只有1厘米,对折20次最后的高度是多少?会达到飞机的高度,10485米。如果每次对折完以后消掉30%,最终的厚度会急剧下降,只有406米。

由这个例子引出的话题是格雷厄姆教给巴菲特投资原则中非常核心的一条,“本金安全”。

投资的第一条原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如果我们想要获得长期的复利,要尽最大努力去避免中间的亏损,可以少赚钱,但是原则上不要亏钱,一旦亏钱对于复利进程的损耗远远大于想象。

我们注意看巴菲特这些理念是一环连一环,是自成体系、逻辑自洽的,成为了可以闭环的投资理念和哲学。

要长期主义,关键在于复利;在追求复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你的“本金安全”,中途不要有大的亏损和折损。

3、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

坚守长期主义、期待复利奇迹,不仅要看到今天公司的价值,更要看到公司十年、二十年以后的内在价值和护城河,所以你对行业和企业要有深度的研究才能赚到这笔长期主义的大钱。


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是说:凡是在能力圈范围里的钱,就应该赚到。超出了能力圈范围,跟我没有什么关系,这份钱本来就不该我赚。如果你在能力圈范围内的钱没有赚到,那叫遗憾;如果超出能力圈范围内赚到了钱,也没有价值和意义,因为早晚会赔回去。

要识别自己能力圈的范围,要确认你自己是不是真懂。正是对能力圈有敬畏,所以巴菲特很少介入科技公司,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互联网公司”。

不是说科技公司不好,是因为他的能力圈有限,驾驭不了这些投资。

当然,人的能力圈可以拓展,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乔布斯去世之后,巴菲特选择投资苹果公司,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孙女一直玩手机却不和他聊天。同一时间,他的投资助手推荐了苹果公司。从消费公司角度巴菲特理解了苹果公司,最终做出了投资决策。另外,我相信未来巴菲特的接班人会增加科技的投资。

还有一种拓展能力圈的方式是,通过委托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巴菲特把他的主要财富委托比尔盖茨基金会做慈善,而不是自己做。

4、拥抱国运

第四个非常重要的、也是巴菲特非常有特色的投资理念——拥抱国运。

在今天这个时点,对今天的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乃至股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我愿意阅读巴菲特2019年年报中的原文,与大家共同感受。

“到今年3月11日,是我首次投资一家美国公司77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是1942年,我11岁,花了114.75美元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3股优先股,同时动员姐姐也买了3股,后来也赚到了钱。在1942年的春天,美国及其盟友在三个月前才卷入的一场战争中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坏消息天天传来。尽管有令人震惊的头条新闻,但几乎所有的美国人在那年的3月11日都相信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他们的乐观也不局限于这一胜利,撇开先天的悲观主义者不谈,美国人相信他们的孩子和后代,生活会比他们自己的要好得多。我们国家几乎难以置信的繁荣是以两党合作的方式实现的,自1942年以来,我们有7位共和党总统7位民主党总统。在他们任期内,这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病毒式的通货膨胀、达21%的最优惠利率、代价高昂的战争、总统辞职、房屋价值全面崩溃、导致社会瘫痪的金融恐慌以及一系列其他问题,所有这些都产生了可怕的头条新闻,而现在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查理和我高兴地承认,伯克希尔过去77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应该被称为‘美国顺风’的产物,在未来77年,我们的主要收益几乎肯定将来自‘美国顺风’。”

我想对“中国国运”的投资也是这样,大家很彷徨、很迷惑的时候,长远看,当下的困难也会成为历史。我们终将迈过今天的挑战,因为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巨大市场的国家,一定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这是一个历史必然。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烦恼、忧虑,每个人也会有生死离别的各种忧愁。从个体来讲,它确实是座大山;但是从国家来讲,它真的是一粒尘埃。历史的车轮,一定会向前发展的,从国家的整体大势上来讲,一定会不断进化和进步。

中国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的财富,未来只有一个可能,多数企业只能立足于中国本土市场,这是我们的Home market(母市场),国外市场更多是母市场的延展和外延,所以我们应该热切地企盼“中国顺风”。

即使有些企业家选择了移民,但是你的员工、客户、事业都在中国,我相信未来你的财富将依然主要来自于中国。这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天,就决定了的。

巴菲特说他作为一个美国男孩出生是80分之一的概率,所以人生中第一张彩票是“卵巢彩票”。在这个时点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大家可以抱怨,但是抱怨之后,还是要投身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之中,更重要的是建设性建言献策,是亲手创造未来的财富。可能每个人的观点不太一样,这是我思考后的一个结果。

02

投资人和企业家如何学习巴菲特

(一)企业家如何学习巴菲特?

1、用12个宗旨审视自己的企业

首先是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眼光,审视自己的企业。每一个企业家都是自己最大的投资人,你把自己的金钱、家族的金钱、你的时间、你家族的时间都投资在了这个企业里,所以要学会用投资人的眼光看这个问题。

从经营宗旨层面看:

●业务简单易懂吗?
●企业是否有一致的经营历史?
●业务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从管理宗旨上讲:
●管理层是否理性?
●管理层是否对股东坦诚?
●是否会抵制惯性趋势的诱惑?

财务宗旨:

●关注ROE净资产收益率;
●计算“股东赢余”;
●寻找高利润的公司;
●每1美元的留存收益,确保创造至少1美元的市值;

市场宗旨:

●企业的市场价值是多少?
●能否以大幅低于价值的折扣价格购买企业?

2、二级市场:学习巴菲特的长期主义

除了企业经营之外,巴菲特投资二级市场的策略,也是我们企业家进行资产配置时可以学习的。


二级市场投资,巴菲特会选择具有长期护城河、高ROE、高净利润水平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至少十年以上。在二级市场赚长钱,看似难度大,其实有机会。伯克希尔公司前十大持仓公司里,我们可以看到苹果是神一般的存在,ROE达到了143.6%,净利润率达到了27.94%。一方面是苹果公司较为激进的回购,导致ROE水平有点异乎寻常的高,推升了股价;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苹果公司一年净利润1000亿美金,是真的赚钱超级机器。

前面提到了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80%,但是中国A股市值只有美股市值的1/5,这就是中国未来经济的成长空间,国人未来财富的主要来源。中国A股何时市值能够大幅跃升,有赖于更多的好公司涌现出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从快速变革到成熟期的演进中,会有类似符合巴菲特投资逻辑的上市公司出现。

3、 拥抱一级市场新经济投资,做优秀基金的LP 

对于企业家的资产配置来讲,20%的长期复利回报还可以通过一级市场实现。

从美国和中国等新兴国家来看,风险投资前1/4分位的GP机构可以获得20%~50%之间的回报水平。一家一线的一级市场基金,20%左右的年化回报率是有可能实现的。


对于高净值的企业家群体,一级市场投资是一个捷径,不用自己费心费力选股票,也不用每天辛辛苦苦做企业运营了。但是它的挑战,第一是这类投资针对高净值甚至超高净值企业家群体门槛比较高、流程比较复杂;第二是周期较长,七八年起,需要企业家有长久的耐心;第三是总规模体量比较小,每年一级市场优质项目的投资机会也就在几千亿元,在百万亿的金融产品中只能是一个“小而美”的细分市场。

中国和美国的差异、跟巴菲特的差异在于,中国的传统产业今天是下行的,新经济是在不可逆转地上行。我坚信中国资本市场将有远大前程,只有权益性市场发展才能对冲房地产市场下行,同时,在权益性资产中,新经济占比会大大超过传统经济占比。巴菲特投资苹果公司的种种理由,在美国已经发生;而在中国,会在未来二十年、三十年陆续发生。

所以要借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哲学,而不是照搬;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中国未来发展的进程综合考虑。
 
(二)投资人如何学习巴菲特

今天在座不少朋友有投资人背景,或者是一家GP管理人、或者是一个产业集团CVC、或者是一个家族办公室。对大家来说,控股型并购是早晚要走的路作为一家管理公司,怎么样能够低成本地获得更多的资金,这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命题。

在全球,在最近几年掀起了VC/PE公司上市的浪潮,在中国还没有破冰,一些主流管理公司还没有走向资本市场。作为有强赋能能力的投资平台,只有获得了低成本资金,才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投资和实业双轮驱动的新物种。

总的来说,巴菲特的投资哲学,这四句话可以总结和回顾。

第一,在企业经营或者投资上要追求可持续的中长期复利回报,要接受一个现实,在今天中国所处的环境和发展之下,只能慢慢变富。投资我们这个国家,有可持续、中长期的复利回报支撑,是让人非常振奋的未来。

第二,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在生活中知足常乐。千万不要搞反了。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人生哲学以后,会过得更幸福、更潇洒。就像我微信的名字叫“宁静以致远”,我们既要内心安静,又要看到远方。

第三,保留生活所需的一切,其余帮助他人。未来我们更多的财富是帮助需要的人,现在也叫共同富裕,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享受生活,因为这些财富是经过我们努力打拼创造出来的,包括子女未来发展成长需要的资源都要给予充分考虑。实现家族财富的传承是我们所应承担的责任,未来应更多地参与到ESG之中。每个企业、家族,在你力所能及的时候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整个社会环境更好了、不撕裂,企业家才会更安全。

第四,给予子女所需的资源,但不要给过多。在家族传承子女教育上面,钱要准备好,发展的资源要准备好,但是不要过多。我们要更多培养下一代的能力、传承家族价值观和长期主义的精神。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传递给子女不要被浮躁社会干扰的人生哲学,是最有价值的家族传承。

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核心观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彭志强先生,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研究院院长、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合伙人,致力于推动盛景成为中国领先的新经济平台。彭志强先生管理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30亿,投资了国联股份、汇通达、完美世界、分众传媒、沃尔德、康龙化成等明星项目,是中国、美国、以色列众多顶尖基金背后的投资人。彭志强先生著有《商业模式力量》、《低成本创新》等畅销书。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欲入读者群关注融中财经回复关键词“入群”
融中热搜
【专刊】嘉御资本 |【专刊】达晨财智
【专刊】歌斐资产 |【专刊】诺亚控股
【专刊】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
【封面】李开复和“硬核”创新工场
【封面】东方富海 |【封面】同创伟业 

2022第一个死亡的赛道:投资人逃离社区团购 

南京,呼唤产业资本 

跨境电商,今年投资人喊我清库存 

IPO之王:高瓴32个IPO抢当状元

“投后管理”才是今年PE/VC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圈没有二代接班

全球AI领域最大IPO | 百万VC涌入苏州

硬科技投资,美元基金挤不进的围城 
深圳拿到了尚方宝剑 | 碳中和 | 天使投资困局 
【围炉对话】融中朱闪对话北极光邓锋
融中朱闪: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预测
王忠民:在新经济周期中,LP和GP要做好风险配置、风险识别和风险补偿

武汉3000亿产业基金来了 | 创投大佬追求“生命科学” 

我,IR募资,重新回到个人LP的酒桌上

GP观察

CMC资本 | CVCA | 澳银资本 | 北极光北汽产投 

 博裕资本 | 达晨财智复星国际 | 高瓴资本高榕资本

国科投资 | 红杉中国 | 洪泰基金 | 华盖资本 | 华平投资

华兴资本 | 基石基金 | 凯联资本 | 雷石投资 | 启赋资本

深创投 | 盛世投资 | 顺为资本 | 钛信资本 | 天图投资

温氏投资 | 星纳赫资本 | 一村资本 | 毅达资本 

盈科资本 | 元明资本 | 源码资本 | 远洋资本中科创星


人物

曹德云陈玮 | 何伯权 | 贾康雷军 | 刘庆峰 |刘昼

米磊 | 倪泽望 | 邵红霞 | 沈建光 | 沈南鹏 | 盛希泰 

宋向前 | 索继栓 | 唐宁 | 田源 | 王航 | 王忠民

卫哲 | 肖冰 | 叶卫纲 | 殷哲 | 俞敏洪 | 张磊 | 张琼

赵丰 | 左丁


公司

爱尔眼科 | B站 | 碧桂园 | 承泰科技 | 地平线 | 国电高科

国星宇航 | 华大基因 | 康希诺 | 旷视科技 | 马泷齿科

奈雪的茶 | 宁德时代 | 瑞幸咖啡 | 闪送 | 商汤科技

尚品宅配 | 神策数据 | 数据宝 | 数码大方 | 思必驰

微脉 | 微医 | 蔚来 | 沃尔德 | 西少爷 | 小马智行

新瑞鹏 | 亿纬锂能 | 影谱科技 | 云从科技 

智行者 | 自嗨锅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