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南方医院陆云涛:寰枕交界区疾病 神经外科有优势

2017-06-22 更多资讯▶ 神外前沿

神外前沿讯,近年来脊柱脊髓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脊柱疾病。目前各地神经外科开始不同程度的“回归”脊柱领域。

 

对于患者来说,到底该选择骨科还是神经外科?哪些类型的疾病适合神经外科?神经外科又有哪些独特优势?对此,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的陆云涛教授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从神经外科颅底手术开始“转行”到神经脊柱脊髓领域,陆云涛教授感觉发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以下是神外前沿与陆云涛教授的对话实录:

神外前沿:您最早做的颅咽管瘤,为什么后来会选择做神经脊柱领域?

陆云涛:我所在的南方医科大学其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我的硕士是神经解剖专业,也包括脊柱的解剖,我觉得解剖对外科医生的后续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博士读的神经外科。

 

我刚开始在神经外科确实做的是颅底领域,因为南方医院的颅底神经外科是很强的,我们当时重点在做颅咽管瘤,尤其是颅咽管瘤膜性结构的分段和相应起源点、生长方式等方面的临床和研究,也有一系列的英文文章在国际顶级的神经外科杂志上发表。

 

2007年博士毕业后,我在加拿大做了两年博士后,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医院的脑肿瘤研究中心,做科研方面的研究,另外也花了3个月时间做临床。

 

在国外时我就发现,他们神经外科医生中有60-70%的工作量是做脊柱脊髓,甚至让我觉得脊柱脊髓应该是神经外科中最重要的领域,因为占到整个手术量的三分之二,而且国外的包括了颈椎间盘、腰椎间盘蜕变,只要和神经系统症状相关的,都是神经外科在做。

 

2009年下半年回国在南方医院工作,早期还是做颅咽管瘤等颅底手术和研究,2010年年底科里派我去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做临床访问学者,当时克利夫兰的神经外科主任Dr. Benzel教授是北美神经脊柱主席,跟着他看了很多脊柱脊髓的手术,相当于我脊柱脊髓最早的学习,尤其脊柱的固定,我是在克利夫兰受到了启蒙教育。

 

回国之后,我就开始偏向于我们神经外科里的脊柱脊髓工作,当时我们这个亚专业组主要还是从事硬膜下和累及硬膜的椎管内肿瘤和脊髓肿瘤治疗。2014年,我到北京宣武医院菅凤增教授那里做了半年的访问学者,菅凤增教授是现在全国神经脊柱领域的著名专家,在那里全面的统的学习了脊柱的生物力学、颈椎间盘、腰椎间盘、颈椎蜕变、腰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脊柱畸形等等整个一个系列的脊柱手术。

 

2014年回来之后,就大力推动我们科里脊柱脊髓的发展,同时也在广东省神经外科学会里大力支持下,推动脊柱脊髓学组的成立,并在去年成立了这个学组,全名叫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

 

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省成立了类似的学术组织,广东省还算是比较晚成立的,现在开始迎头赶上。其中,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漆松涛主委给予了很大支持。

 

目前,我们医院神经外科的脊柱脊髓亚专业,包括脊柱的退变性疾病、脊柱脊髓的肿瘤、脊柱畸形还有相关的血管性疾病、脊柱外伤之类的,我们现在都可以治疗。


神外前沿:整个广东省神经外科系统做的脊柱脊髓手术量有统计吗?

陆云涛:广东省全省多少量没有统计过,估计会超过1000-1500台。我们医院的,我有过统计,在2014年开始推动脊柱脊髓亚专业组发展以来,2016年的手术量翻了一倍半左右,2016年是250台左右,其中包括了少量的颅脑手术,整个脊柱脊髓去年在180-190台左右,2014年之前是每年80台左右。

 

神外前沿:颅底手术是神经外科中最难的,转到脊柱脊髓会不会有心理落差?

陆云涛:第一,从病人角度看,无论得了颅底肿瘤还是脊柱脊髓病变,都需要相应医生来治疗,会做颅底手术的医生,可能技术很高明,但他也不一定能够会做脊柱脊髓的疾病,不能说手术难度大就一定比别的医生高明,我们都是为病人治疗疾病。另外,脊柱脊髓的疾病,尤其是寰枕交界区畸形和一些复杂的脊柱侧弯、复杂的髓内疾病,都是非常难的疾病,也是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的。

 

第二,其实颅底肿瘤和脊柱脊髓是相通的,为什么国外大部分是神经外科来做脊柱脊髓疾病,因为显微的微创操作是神经外科所必备的。做颅底肿瘤需要很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很好的神经分离技术,这点用在脊柱脊髓上是非常合适的。我感觉自己在颅底手术上的一些技巧和操作,用在脊柱脊髓上真的是如虎添翼。

 

说到心理落差,其实是一点也没有,颅底手术为什么难,因为术后病人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比较高,即使手术再高超,可能病人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因为神经是非常娇嫩的,但是脊柱脊髓不一样,做完手术之后很多症状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成就感可能比做颅底手术要高,术后病人的认同感也会高。

 

神外前沿:神外做脊柱脊髓,内镜有没有应用?

陆云涛:脊柱内镜最早还是从骨科发展起来的,但硬膜下的病变,传统骨科是不会做的,所以这个领域的内镜还是个空白。

 

近年来,神经外科也开始进入到脊柱内镜这个领域中来,我本人也在开始进行了相关手术,还是要感谢骨科的通道们,神经外科在脊柱内镜上向他们学习了很多,相当于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这样也避免了我们走很多弯路。当然对于神经外科来说,我们也进行了些创新性的尝试,比如说使用椎间孔镜做椎管内肿瘤,甚至硬膜下的病变,目前我们对病例的选择还是很严格的,主要针对些体积较小的硬膜下髓外边界清楚的肿瘤,如神经鞘瘤等。现正在积累病例,未来会有一些文章的报道。

 

神外前沿: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的脊柱脊髓有什么特色?

陆云涛:从颅底手术积累下的显微操作技术,是我们的特色,不仅在显微镜下,还有在内镜下做颅底,包括内镜做垂体瘤、扩大经蝶入路、脑室内肿瘤等,这方面我们在南方医院都是很有优势的,比如我们做寰枕交界区畸形,用显微技术做就发现非常好,出血量少,病人术后恢复的也快。在具备良好的显微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微创脊柱脊髓手术,给病人最小的创伤,同时能更好的维持脊柱稳定性,这方面我们做的很好。

 

神外前沿:患者经常会问,脊柱脊髓疾病究竟该去神经外科还是骨科?

陆云涛:在国外脊柱脊髓本来就是属于神经外科的范畴,骨科实际上是矫形外科的概念。

 

如果一个患者以明显的神经压迫或脊髓压迫症状来就诊的,要做神经根或脊髓解压的话,我觉得这样的病人应该找神经外科。如果病人存在骨性的畸形,比如说美观的问题,脊柱侧弯等,神经系统的病症不是太重的,我觉得这类病人可以到骨科寻求治疗。当然脊柱畸形也可能同时合并脊髓空洞,肿瘤或者神经受累的情况,这类病人也应该在神经外科进行相应治疗。

 

目前很多做脊柱的骨科医生也在关注和尝试显微镜,但是可能和传统神经外科还是有差距的,因为显微操作和神经系统的解剖不是短期内就能掌握的,要用得好的话还需要长期的学习。国外神外医生专科培训要4年,骨科1年就可以了。

 

神外前沿:哪些类型或某些病种,是能够明显从神经外科治疗获益更多的?

陆云涛:其实所有神经或者脊髓受累的病人,通过神经外科显微技术进行治疗,都能明显获益。一个典型部位是寰枕交界区。虽然我们也没有特别关注骨科同行的手术,但是据我所知寰枕交界区病变,神经外科有非常大的优势,因为这个部位风险比较大,延髓和上颈髓位于这里,而一些骨性和神经系统的畸形,比如说寰枢椎脱位、侧髋关节不稳、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均会造成延髓和上颈髓的受压从而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2014年我们推广神经脊柱脊髓亚专业后,我们医院的护士、医生等等同事,都愿意把该类患者介绍到我们科室,我觉得这点很说明问题。

 

神外前沿:脊柱脊髓发病率在上升?

陆云涛:和生活方式有关,主要是退变性疾病上发病率在逐年增高,未来可能会更高,这部分病人中很大部分病人还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骨科同道完全没有必要有抵触情绪,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我们需要共同挖掘出来。

 

神外前沿:没有得到救治是什么意思?有代表性的案例吗?

陆云涛:举个例子,我最近收治了一个病人,她16年前就去看过相关疾病,一直看的是基层医院的骨科,诊断是小脑扁桃体下疝,属于神经外科的疾病,但是该病人合并有寰枕畸形和寰枢椎脱位,所以去了神经外科又说有脱位和畸形的症状,这样两个科室各说各的,结果病人很为难,16年时间没有得到正规治疗。

 

到我这里的时候,一侧肢体活动已经有障碍了,关节也僵硬了。所有说无论是交叉学科也好、是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亚专业也好、还是脊柱外科也好,归根结底是让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同时脊柱脊髓的病人,术后康复非常重要,但是在国内是被忽视的领域。所以我也希望通过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亚专业的发展,能够推动多学科交流和共同进步,最终使病人获益。

 

神外前沿:未来对脊柱脊髓亚专业组有什么发展计划?

陆云涛:我个人觉得有4个医生和15张床位就是比较合理的配置了,因为脊柱脊髓病人的恢复是比较快的,床位周转率比较高。最重要的不是人手和床位,而是在未来要发展哪些点。

 

第一还是微创,神经外科的微创和尽量减少内固定的使用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这个稳定性破坏包括骨性的、韧带的、肌肉的等等。第二,针对疑难性的疾病,累及很广的疾病,对神经系统和骨性机构双重破坏,因为这部分疾病在之前得不到很好的救治。


受访者简介:


陆云涛,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2007年获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肿瘤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克利夫兰医院跟随北美著名脊柱神经外科专家,前北美脊柱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席Dr. Benzel教授学习。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重症的诊治,尤其擅长神经脊柱脊髓微创手术,脊柱脊髓肿瘤,寰枕畸形,颅底凹陷,脊髓空洞,颈椎病,腰椎病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往期访谈:


[专访]北京天坛医院王群: 对脑深部癫痫及肿瘤的治疗应关注局部激光手术(LITT)新技术

[专访]解放军总医院余新光: 科室年手术量4000台以上 通过DSI等技术发展脑功能研究和建立精准神经外科体系

[专访]海军总医院张剑宁(下): 间质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及内镜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等新探索

[专访]海军总医院张剑宁(上):基于立体定向技术 在脑肿瘤间质内放疗 脑组织活检和伽玛刀治疗上已积累全国最大宗病例

[专访]天津肿瘤医院李文良:脑胶质瘤治疗尚未找到真正切入点 手术仍然是主要手段

[专访]天坛医院孟凡刚: 神经调控手术适应症广泛 但应积极稳妥地开展

[专访]麻省总院Batchelor: 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不能只依靠一种靶向药物

[更新]专访南方医院漆松涛: 颅咽管瘤治疗有误区  提出膜性神经外科学概念

[专访] 宣武医院李建宇: 帕金森病外科团队年手术量300台以上  病灶定位是关键

[专访]宣武医院胡永生:功能神经外科治疗顽固性疼痛优势明显 已积累国内最大宗病例

[专访]天坛医院乔慧: 20年超2万例监测 北京天坛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如何走向世界前列

[专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志文: 脑血管手术技术水平要求高 脑胶质瘤重在综合治疗

[专访]中山肿瘤陈忠平:肿瘤医院中神经外科发展之路 胶质瘤恶性程度最高的胶母5年生存率达28%

[专访]广州军区总医院王伟民: 术中唤醒手术先行者14年经验 胶质瘤全切率达77.8% 癫痫和功能区脑血管畸形手术应用前景广阔

[专访]北大国际医院刘献增: 电生理才是神经肿瘤术中监测金标准 经颅导航磁刺激等技术值得期待

[专访]张冰克: 儿研所小儿神外开诊七个月以来完成手术过百台 以婴幼儿患者为主

[专访]北大医学部常青: 率先发现髓母细胞瘤分子标志物Mir-449a 有助于获得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机会

[专访]天坛医院张凯:让发病率很高的额叶癫痫不再“迷茫” 影像学进步令其手术治疗效果堪比颞叶癫痫

[专访]天坛医院谢坚: 300余台高难度岛叶胶质瘤手术经验 全切率96.1% 致残率11.0%  对外侧豆纹动脉的保护是重中之重

[专访]301医院凌至培: 率先应用多通道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帮助帕金森手术更精准定位

[专访]宣武医院菅凤增:没有显微技术的脊柱外科就是在“走夜路” 

[专访]天医总院杨学军: 率先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 胶质母细胞瘤影像学全切除率95%以上 

[专访]天坛医院高之宪: 近2000台胶质瘤手术经验的忠告 

[专访]北京天坛张建国: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突破将出现在哪里

[专访]张亚卓:手术仍是脊索瘤首选治疗方式  质子放疗等有待观察  药物仍在研发中

[专访]华山医院吴劲松: 低级别胶质瘤经合理治疗 10年存活率可超70%

[专访]宣武医院徐庚:应用纤维剥离术 挑战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

[专访]天坛医院张建国: 神经调控可以“替代”部分手术

[专访]林松:通过电生理监测和超早期化疗等手段治疗胶母(GBM) 

[专访]林松: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决定性因素  怎样才能做到精准切除

[专访]肖新如 :只有手术才能给颅底脑膜瘤带来治愈机会 

[专访]肖新如:手术不可能治愈脑胶质瘤  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最有前途

[专访]王任直 :垂体腺瘤虽是神经外科常见肿瘤  但应多科协作

[专访]王任直 :反对滥用伽玛刀  垂体腺瘤治疗必须多科室协作

[专访]马文斌:今年将开展脑胶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

[专访]马文斌:国际前沿技术怎样让中国脑胶质瘤患者受益

[专访]江涛:针对复发GBM的新药今年临床试验  免疫治疗大有前途

[专访]张玉琪:脑胶质瘤治疗主要取决于手术切除程度  而不是化疗

[专访]张玉琪: 答颅咽管瘤、儿童脑肿瘤等热点问题

[专访]天坛于书卿: 术中B超造影等影像引导技术让胶质瘤手术更为精准

[专访] 天坛于书卿:基因治疗胶母细胞瘤效果良好  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专访]北京天坛季楠:基因技术等脑胶质瘤治疗最新进展

[专访]北京天坛季楠:分子检测可能是脑胶质瘤的突破口之一

[专访]阎海:分子病理给脑胶质瘤治疗带来哪些帮助(下)

[专访]阎海:分子病理给脑胶质瘤治疗带来哪些帮助(上)

[专访]李文斌:搭建胶质瘤治疗国内一流团队




▼医生与患者注册请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www.vipyiy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