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交流的孩子机会更多
【李晶专栏】
善于交流的孩子机会更多
原创作者|李晶(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
图片来自网络
据统计,在美国的500强企业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而华裔只有两位,分别来自香港和台湾。另一个例子是在谷歌董事会的13位高层领导中,有4位是印度裔。
针对这种现象,有人分析除了语言能力较强和善于“抱团”外,印度人与华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拥有强大的沟通能力。一位猎头公司的老总说:“也许印度高管的实干能力并不比中国人强,但是他们更热衷于表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更善于接纳不同意见的人,这都是跨国企业CEO所需要的特质。”
我的一位同学曾与不少印度人有过共事经历。他认为印度人的这种特点,一方面是由于印度在历史上与西方交往较多,思维方式与西方更接近;另一方面,印度人多民族、多语言、多阶层的社会背景,使得他们更擅长处理与不同文化背景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不仅在跨国企业,善于人际交往的人总是有更多升迁机会和发展空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在这一方面拥有先发优势呢?
1.给孩子创造自由表达的机会
表达是一种技能,是技能就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因此,父母多提问、多倾听是训练孩子表达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平时,父母还可以多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只要有足够多的机会,孩子就能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逐渐培养在陌生环境、与陌生人迅速而有效交流的能力,并且越来越自信。
同时,比“口吐莲花”更重要的是“言之有物”。如果所谈内容总是空洞乏味,听者也就不会保持兴趣和耐心。因此真正善于表达的人,都善于思考。
不管文字还是语言,都是无形思想的有形体现。因此“表达”也是思考的重要方式。比如我们不会想好全篇文章再动笔,而是边想边写;也不是想一句说一句,而是边想边说。因此,可以没有顾忌、可以自由表达的氛围,是孩子训练思考能力的必备条件。
2.鼓励孩子敢于表达
虽然存在个性差异,但每个孩子都有表达欲和表现欲。他们不仅想表达自己的所见和所思,也想借此引人关注、受到重视。
然而,很多父母只赞赏自己认可的观点,却对那些与众不同的独特想法不以为然,甚至批评、讽刺。于是有些孩子为了讨父母的欢心,逐渐养成了顺从的习惯,也就是思维和表达的惰性。
因此,为了保护和激发孩子自由表达的积极性,父母应该允许他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驳自己。
其一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相同的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思考与结论。所以父母的看法不仅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
其二,孩子在这样的“预演”中积累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可以让他在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时更加自信。
3.引导孩子积极面对不同意见
有些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的任何风吹草动、眼神流转都会被父母敏感捕捉,并及时做出反映。他们不希望看到孩子任何失落与挫败,只希望他时时开心与快乐。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进入社会面对不同意见时,很容易要么把它看作对自己的否定或攻击而一味抵触,要么摄于权威和压力曲意迎合,却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取其精华或兼收并蓄。
能否以坦然与客观的积极心态对待不同意见,以及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是衡量一个人未来的路有多宽,能走多远的重要评判标准。而让孩子从小养成遇事多讨论,既辩是非短长、又能求同存异的习惯,是自然又有效的训练方式。
4.鼓励孩子多交流、多阅读
所谓“见多识广”,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是如此。
存在即合理。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种思想都自有它的来源和发展。只有更多地接触并了解周边的社会和更远的世界,孩子才会具有更强的理解与包含的欲望和能力。
反之,如果他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或小世界,对外面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与意识形态知之甚少,又怎能在进入其中后如鱼得水,甚至脱颖而出呢?
不是只有见证时尚与奢华才是“见多”,那些不为人关注的角落里也蕴含宝藏;不是只有潜心于深奥与潮流才是“识广”,平凡中同样可以品味出深刻的思想。
所以,父母应该从小就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尽可能多地与不同的人交往;还要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并尽可能地扩展类型和领域。
不是人人都想做CEO,有些工作对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也并不高。但是善于交流的人总能更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因为他即使失败、即使摔倒,也不会丧失勇气与信心,因为他知道自己总能找到重整旗鼓的机会。
(本文为李晶原创,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欢迎关注李晶的新书《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