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绫罗绢丝双林镇

湖州发布 2023-01-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汪汪工作室 Author 聿子


“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湖州发布、湖州晚报、爱湖州联合推出栏目《湖州味道》,通过个人记忆及研究还原城市现场,展现湖州在历史各阶段的风物、风味、风气和风度。除了邀约之外,也欢迎网友投稿,稿酬从优。稿件可发送至963458800@qq.com ,主题请写上“湖州味道”。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湖州味道㉗

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

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

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

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

湖州味道



全文3122字,阅读约17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聿子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江南古镇众多,且各有各的韵味。比如双林,曾与南浔、菱湖、埭溪并称湖州四大名镇,风光秀丽、振古如兹。但双林没有南浔的豪阔,拿不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小金狗,也没有菱湖的沧桑,千年前已是通都大邑,更没有埭溪的有山有水,山色空濛。双林更多像是小家碧玉、素衣女子,蝉鬓随云,犹带月光,婀娜于水乡深处。    



双林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不失为江南的灏气。江南有的她都有,河、湖、漾、塘,稻、米、桑、田,别人拿得出手的,她一样拿得出手。别人拿不出手的,她更是卓尔不群。仅塘河上众星拱月般的三座桥,万元桥、化成桥、万魁桥,就足以让她傲然屹立于江南腹地,如桥之楹联所说:“双水千秋资重镇,三桥一气接长天”。



江南集镇的形成,受地理条件限制颇多,因是水网地带,形成块状陆地的就少,尤其湖州往东一带,平原易野,地势坦荡,双林便就这般。双林漾塘之多,星罗棋布,旧镇志上载的漾塘就有:织旋漾、陆府漾、风光漾、双埂漾、吴家漾、方山漾、师傅漾等二十几只。还有数不清的潭、荡、湾、滩,在镇西南五里的倪家滩,老早之前就以盛产荷花而闻名。   

  

当然,双林也曾有山,叫盛林山,在镇西南五里,不过此山没有石头,只是草树茂盛而已。双林也不是就一平如镜,也有好些个大大小小的土墩,唤作浮霞墩,因晚霞浮空、天地相接,足可媲美湖州月河漾的浮霞墩。




水乡村落由于河流、漾塘阻隔,便是星星点点,形不成模样,集镇的发展大抵缓慢。想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扩展成为集镇,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有官府的扶持,比如菱湖,入了崔太守的法眼,便迅速成为东南重镇。另一便是商业推动,南浔是之,双林更是。  


双林古时称东商林,亦名商溪。元末明初时尚不成规模,少见经传。明儒学大家郑元祐说:“商溪在吴兴东南僻绝处。”可想而知,当年老兄去双林,坐着船一定受尽了舟车之苦才寻见此地。以前,去双林都是水路,湖州开出去的上海班、嘉兴班、杭州班、菱湖班都会在双林经停。上海班每次到双林的时间是早晨四点,双林人要搭上这班船,就无法贪睡了。虽说航班是机器动力,毕竟山长水远,走一趟也是交关辛苦。我未曾坐船去过双林,却是差一点误走双林。



那年与柯平、洁明等人去思溪俞郁家玩,其时我还在绸厂上三班倒,年轻无畏,深夜班还被拉了去。无奈半夜12点要上班,只得吃了晚饭一个人从思溪赶到菱湖乘船。黑灯瞎火走到双林塘边,因辨不清东西南北,便是往东去了双林的路。好在走不多时碰到一捉田鸡的老头从河塘里窜出来,虽吓得魂飞魄散,但好歹有了问路人,才知已是走反了方向。此后我才晓得,这确是一条通往双林的直路,当地人有句顺口溜:“思溪重兆木瓜墩,一条直路到双林”。  

 

双林旧名东林村,明永乐三年改名双林镇。中国社会向来重农抑商,李悝说:“农伤则国贫”,实在只是看到他家地头的那点作物。事实上,商业的发达,才是经济的润滑剂。双林能够建制为镇,是以聚商之所得名。前朝年间,化成桥就是双林夜市所在地,志载:“化成桥在石漾东,其地即东双。桥畔常缆客舟,多乘夜航,谓之夜航埠。桥上设立灯杆,烂燃如昼,四方商贾,望杆而集,”由此可见双林商业之繁荣。




与周边的古镇一样,双林商业也以蚕桑见长。当年,我在永昌工作时,曾去双林丝厂开过会。双林丝厂历史较短,建于1969年,但作为国营企业,其气势不容小觑。工厂在双林中学西面,沿沈河坊经旗杆埭走进去,碧溪石桥、迤逦不绝。加上所产之丝质量上乘,多少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味道。双林丝厂大部分职工都是湖州人,以“二届生”也即文革初期的初中、高中生为主,实力相当雄厚。不过,如今的双林丝厂已是一片崭新的小区,仅剩一幢西式办公楼,掩映在老树青藤之间。


双林丝绸更有历史遗存的,当属丝织品中的艺术品,绫绢。绫绢之于双林,如同汉之于秦,书法之于羲之,菊之于陶渊明。 


绫绢,最主要的用途乃用于裱画,称为裱绫,以及用于朝廷奏本的封面,称为倪绫。广泛用于装潢,包括制作风筝、屏风、扇子、绢花等。当然,大户人家用来作墙纸也有。我小时候住观凤巷,隔壁陆家就有用绫绢糊墙壁,称为裱绢。感觉之河家好像也有墙壁用了裱绢。当然,绫绢还用作老人的寿衣和海被,这种绫绢称为安乐绫。



普及一下绫绢知识,其实绫和绢是两种织物。一种分类称“熟者为绫,生者为绢,”也就是用熟丝织造的称为绫,用生丝织造的称为绢。还有一种分类,叫“花者为绫、素者为绢”。老底子,杭嘉湖一带织造绫绢的人家很多,但惟有双林独占鳌头。镇志上说:“道光后,杭州庄家也多自织,然总不及双林之密实也”,老一辈的双林人个个都是织造绫绢的好手。


双林绫绢,近代规模最盛的当属双林绫绢厂。双林绫绢厂建于1958年,是在双林小织户组建的绫绢胶坊小组的基础上公私合营而成,企业也是国有。彼时,双林的国有化程度甚高,走在双林街上,老人们会指着那些老房子告诉你,虽然有些房子被唤作胡宅、陈宅,但他们都是房管会的财产,老一辈的双林人,大多向房管会租房居住。



绫绢与其他丝绸业一样,虽得以国有企业大力扶持而兴旺发达,但一旦市场经济作用,这个适合小规模发展的行业便立马显露败象。马龙当过双林绫绢厂的厂长,他去当厂长是被委以振兴绫绢重任的,无奈时事不造人,任马龙这般有胆有识之士,也是回天乏术。马龙表面看似风风火火,内心其实菩萨心肠。他在双林时我曾去过一趟绫绢厂,当时观他的企业,便是较之永昌还来得狼藉,深感丝绸之时运不济。


聊可欣慰的是,双林绫绢厂还在,车间内还回荡着织机声,昏黄的灯光下,织机女工的身影依然婀娜,只是主人已是变换了郑姓个体老板。当年辉煌时曾拥有三五百台织机的企业,如今只剩下了二三十台。惟大门口沙孟海老先生题写的“双林绫绢”四个大字依然苍劲饱满,似乎在述说着双林绫绢的过往,那一份韶华如驶。



绫罗绢丝于双林结不解缘,类似双林绫绢厂这样小规模的绫绢企业在双林还有好几家,顽强地延续着历史的命脉。戌华是我小学同学,他当年绸厂下岗后,在双林办了家丝织厂,虽非织造绫绢,但十几年来,所办企业兴旺发达、甚有口碑。他原先的厂子在建德路,我们小学同学还结伴一起去拜访过。如今买了新厂房,搬迁到了维多利大道上。前不久还召集了一大帮湖州丝绸界的厂长和元老们聚餐,可见其对湖州丝绸的拳拳之心。 


双林不仅绫绢闻名,还是个甚有文化底蕴的古镇,弄堂、老街、古宅、石桥,一不小心就会踩出一段古典。双林天成里的老宅,还保存着原汁原味。曾号称双林“蔡半镇”,在双林颇具威望的大户人家蔡氏家族的祠堂,也正在修缮之中。这座占地三千多平方,五进深的深宅大院有望重现辉煌。还有许多双林的名人故居,尚留存在岁月的烟色之中。双林还有子孙糕、姑嫂饼、板羊肉,双林面馆。可以让你于执经叩问间,偷得浮生半日闲。


(本文略有删减)



来源:汪汪工作室制图:楼挺
编辑:梅菁晶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共护一方绿水

摄于长兴县和平镇长城村摄影:许旭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