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与争鸣·新刊速递|2020.05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20-10-05



◆ ◆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官网地址    http://www.tsyzm.com


◆ ◆ ◆ ◆


注:自2018 年6月1日起,本刊只接受《探索与争鸣》网站投稿。请收藏唯一真实官网地址www.tsyzm.com。原编务邮箱tsyzm@sssa.org.cn 停止使用,原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为编务邮箱和应急邮箱。



 新刊上架

 2020.05 


封面




封底




封二




封三




目录





圆桌



《民法典》与中国法治的未来


孙宪忠

如何理解我国《民法典》采取的总则与分则相区分的立法模式



季卫东

从社会关系合同化的视角推敲格式条款的法理



房绍坤

土地经营权入典的时代价值



李永军

论《民法典》上“特别法人”的特殊意义及其不周延性



孟勤国

树立和维护中国《民法典》的权威



龙卫球

中国《民法典》的立法价值



高圣平

《民法典》物上担保制度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谢鸿飞

公序良俗原则的功能及其展开



范进学

人格权的民法规范体系化及其法治贡献


彭诚信

《民法典》与中国法治的未来





特稿 


陈小君

中国《民法典》编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联逻辑


·重识中国与世界(二十一)·

郭苏建

全球正义的概念化和测量方法



争鸣



·构建中国阐释学(四)·


·阐释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商榷(笔谈)·

南帆  

数学语言的洞见与盲视——回应曾军教授

周宪

公共理性使有效阐释得以可能

——回应傅其林教授




丁  帆

“我们的需要就是解释世界的需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中的阐释学现象


张福贵

文学史学研究中技术分析法的有效性问题




 城市


·“城市际性”论辩·

陈友华 苗国

隔离的城市际性与都市圈一体化


叶超 于洁

模糊的边界:城镇化与城市际性的演变

  

强乃社

从城市际性到有机城市


邹诗鹏

城市际性概念的效应与限度

——关于“城市际性”概念讨论的回应



 社会



·数字劳动的发展与异化·

侯慧 何雪松

“不加班不成活”:互联网知识劳工的劳动体制


黄再胜

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危机、资本应对与数字劳动反抗


潘东东 曾国权

理解情绪劳动:从异化到治理术



 青年


姜乾之

构建全球人才流动与集聚的新范式


李颖轶

作为规则的合同情势变更:域外启示




圆桌会议 |《民法典》与中国法治的未来




《民法典》与中国法治的未来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部《民法典》不仅是时代的民法典,更彻底开启了一个中国的民法典时代。从整个社会文明的维度进行考量,《民法典》的颁布一方面直接对中国法律规范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更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治理结构,中国的法治进程乃至世界的法治进程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与形塑。值此之际,《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5期专门策划了“《民法典》与中国法治的未来”专题圆桌,邀请了十位法学大家,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梳理总结《民法典》的编纂历程与经验得失,以探寻《民法典》的时代使命,并试图回答中国法治应向何处去这一宏大命题。



孙宪忠教授回应了《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社会公众的疑问,认为《民法典》编纂分“两步走”的工作规划充分考虑了历史经验和现状国情,有利于《民法典》贯彻实施和法学学习研究。季卫东教授指出,从具体的民事法律规范到《民法典》,制度变迁的根本方向在于社会关系的合同化。房绍坤教授认为,土地经营权入典,优化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方式、释放了土地生产要素活力、丰富了用益物权体系。李永军教授认为,“特别法人”是我国《民法典》的一大创设,体现了公法与私法划分的基本理念和本土化的现实需要,深层次解决了广大农村“二元主体”的混沌问题,并且对于“特别法人”的范围提出了一定商榷。孟勤国教授认为,中国法治需要一部权威的《民法典》,应该通过界定其与公法的关系、强化立法解释和限制司法解释的权限、建立约束抽象行政行为减损民事权益的司法审查机制等举措,在根本上树立和维护《民法典》的权威。龙卫球教授指出,《民法典》的出台对民商法进行了“加冕”,确立了其基本法律地位,符合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要求和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高圣平教授认为,《民法典》规定的物上担保制度颇具开放性,为我国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提升了我国金融担保制度的国际竞争力。谢鸿飞教授认为,公序良俗原则在《民法典》中具有特殊意义,可以具体在审查法源、否定私法自治、限缩权利行使、扩大侵权责任保护对象等方面予以适用。范进学教授认为,《民法典》实现了人格权民法保护的体系化,构筑起人格权宪法与民法保护的双重规范体系,在人格权法治保障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彭诚信教授认为,法典与司法都不意味着法治的实现,真正对未来法治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国之内的《宪法》和人民。


——主持人 彭诚信 陈吉栋 孙冠豪




陈小君 | 中国《民法典》编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联逻辑


【内容摘要】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过程中,中国《民法典》的出台可为其供给私法方案。通过向社会生活领域持续注入私法自治因子,我国国家治理软实力将不断增强;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法版块加以完善,我国国家治理法治水平将极大提升;通过对本土重大关键问题予以化解,我国国家治理改革中诸多现实障碍将被清理;通过对民生持续改善以及对人民福祉不断增进,以人为本社会主义人权观在我国国家治理改革中将切实落地;通过民法公平原则对我国发展实践中公平内涵的拓展,主体平等与意思自由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下公平理念新的独特意蕴。

【关键词】民法典 国家治理 私法自治 良法善治 公平原则

【作   者】陈小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郭苏建 |全球正义的概念化和测量方法


【内容摘要】全球正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理论框架,融贯而统一地涵盖规范性基础和各种经验维度,以指导全球正义经验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正义的理论框架整合了三种主要理论路径,即权利路径、公共益品路径与德性路径;其中,“德性路径”吸取了中国哲学思想资源,对传统西方视角下的正义观构成了重要补充,从而为全球正义经验研究和正义指数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理论框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BDR-RC)和“世界主义但勤勉义务原则”(CDDR),可以用于确定和证成对于全球正义指标的选择。这两个原则,从议题性质这一全新角度考察全球正义概念,将九个议题划分为两大类别,从而更加严谨地衔接了理论与实践、规范性基础与实证研究,为概念化到量化操作的过程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衔接和过渡。全球正义概念指标操作化、议题领域选择、测量维度等问题,应该遵循上述三种理论进路和两个评估原则。

【关键词】全球正义 理论 概念 原则 指标 方法论

【作   者】郭苏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阐释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商榷(笔谈)


本刊于 2020 年第 1 期刊发了南帆教授的文章《抽离了社会历史范畴的 π 还有效吗——与张江教授对话》以及周宪教授的文章《作为阐释学根据的公共理性》,两文分别围绕阐释的有限与无限、公共理性等话题展开论述。本刊 2020 年第 3 期刊发了曾军教授的文章《总体阐释的量化分析是否可能——与南帆教授商榷》,对南帆文进行了延伸讨论,提出建立有关文学意义阐释的总体性观念并引入量化分析作为手段,而傅其林教授则在《究竟什么是公共阐释——与周宪教授商榷》一文中,对公共理性提出质疑,并试图厘清究竟什么是公共阐释。此次刊出南帆教授与周宪教授的回应笔谈,供学界进一步讨论。在回应中,南帆教授对数学语言介入阐释学研究的意义提出了不同见解,而周宪教授则强调了公共理性是有效阐释的根本规范与原则。

——编者按

数学语言的洞见与盲视

——回应曾军教授

【作   者】南帆,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公共理性使有效阐释得以可能

——回应傅其林教授

【作   者】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丁  帆 | “我们的需要就是解释世界的需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中的阐释学现象


【内容摘要】通过对“古典释义学”和“现代阐释学”的解读以及对作家与文本“误读”效应的分析,比照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尤其是近 40 年来的文学批评,可以发现,对阐释的有限和无限机制的忽略及对批评价值观的游移,导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法单一化。重视批评的多元性和宽容性问题,探讨如何正确对待阐释学中的“误读”这一历史性难题,有助于推进重建文学批评方法论,并在文学批评史重估的过程中谋求阐释的多样性。

【关键词】阐释学 正读 误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 单一性 多元性

【作   者】丁帆,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资深教授。




张福贵 | 文学史学研究中技术分析法的有效性问题


【内容摘要】量化分析本质上是技术主义的方法,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然而能否从历史的长线来对文学史现象和作家作品做出相对超越性的评价,是存有疑问和不无难度的,但它指向了文学史研究中新的理论生长和文学史文本写作的新思路。由此,在中国文学史观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讨论中,“阐释主体的权利”提醒我们可以有对于文学史进行个人性阐释的可能,“公共理性进步或退化”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评价尺度的变幻问题。而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公共理性最核心和最恒定的内涵只能是人性和人类性,无论是审美评价还是思想评价,都不能忽视这个基础和底线。

【关键词】文学史观 技术分析 历史最大公约数 公共理性

【作  者】张福贵,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友华 苗  国 | 隔离的城市际性与都市圈一体化


【内容摘要】单纯由政府推动的区域一体化,面临体制与条块分割、诸侯经济导致的地方性集体自私与公用地悲剧的挑战。不仅城市之间有制度隔离,而且城市内部也有体制隔离,仅从交通一体化与城市内部同质恶性竞争角度考察,城市际性视野下的都市圈一体化需付出极高的经济与制度成本,甚至时间与健康成本。城际间同城化被严重夸大,中短期内一体化实践依然只是一种美好设想。城市际性中隔离远大于融合,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有大量的制度藩篱需要拆除,政府应在促进制度与文化融合上多下功夫,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基调下,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关键词】都市圈 一体化 城市际性 城内际性

【作  者】陈友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苗国,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叶 超  于 洁  | 模糊的边界:城镇化与城市际性的演变


【内容摘要】城市间的互动往来不仅体现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物质层面,更体现在文化、思想、情感、精神等层面,且它们错综交织而难分。城市际性问题归根到底是边界问题。去边界化、去中心化、去同质化是未来城市际性研究和实践要考虑的三个关键问题。随着城市和区域流动日趋频繁,虽然城市空间和活动交互频繁,但还是城市中人的交互作用。城市际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问题仍是核心。打破学科和地域界限,使思想、知识像其他要素一样自由流动,才能从实质上推进城市际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城市际性 城镇化 城市

【作  者】叶超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于洁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强乃社 | 从城市际性到有机城市


【内容摘要】城市际性概念为我们理解城市提供了很好的新视角,让我们更加重视关系性城市、城市际空间生产和城市的地方性。但是,这也可能带来进一步的问题,城市际性的使用范围可能不明确,不一定能够解决都市一体化和都市圈发展中的问题,实际效果可能具有不确定性。城市际性概念也给我们启发,其实问题应该是现代性的城市发展已经无法更好地进行,我们需要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有机城市的研究。我们必须解决中西城市话语的裂隙,即中西城市有区别但是也有共性。走向有机城市,就是要重视城际、人际、城人之际的有机的联系,重视空间正义,重视城市的诸多因素之间关系的合理性。

【关键词】城市际性 后现代 有机城市

【作  者】强乃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邹诗鹏 | 城市际性概念的效应与限度

——关于“城市际性”概念讨论的回应


【内容摘要】笔者提出的城市际性概念,实是“都市际性”,且有着中国都市圈及都市一体化的语境。人口密度、都市圈的发展程度、都市化的集聚及溢出效应,以及便捷的交流交通及同城化生活方式,是都市际性得以提出的实践基础。城市际性是社会理论性质的概念,其具有描述与规范(及反思与批判)的双重意义,从描述到规范的提升,有望开放和拓展城市际性概念的实践效应。城市际性有着值得阐释的生存论及精神文化价值,其包含着一种疏离都市焦虑的异托邦想象,其意味着一种都市生活方式的变革,意味着重新集聚此前单一都市化进程所失落的地方性,并由此重建都市价值观与都市个性。

【关键词】城市际性 都市际性 规范 生存论 生活方式

【作   者】邹诗鹏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侯  慧 何雪松 |“不加班不成活”:互联网知识劳工的劳动体制


【内容摘要】与工业时代的劳工相比,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知识劳工及其劳动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对互联网 UI 设计师的调查表明,知识劳工的常态化加班机制,是互联网产业的金融化、知识技术的迭代化和工作的弹性化的结果,体现为资本的隐蔽劳动控制与劳工的有限自主性的互构。互联网企业经由项目制、弹性工作制度、绩效考核与组织文化形塑知识劳工对加班的自愿性服从,从而掩蔽了劳动过程的控制与剥削。在这一过程中,劳工尽管可以作出主动学习、跳槽、转行等应对策略,但总体而言,这样的自主性是有限制的知识劳工的自主性。因此,应该重申互联网时代对知识劳工的劳动体制的反思,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构建一个共建共享的劳动体制。

【关键词】互联网知识劳工 加班 劳动体制 劳动自主性

【作   者】侯慧,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何雪松,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




黄再胜 | 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危机、资本应对与数字劳动反抗


【内容摘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遭遇前所未有的价值运动危机。在数据革命加持下,资本利用各种算法等数字机器实现对大众生命政治活动的吸纳和人类生活经验的价值化,以不断维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价值构式。面对日益加深的数字奴役和算法操控,劳动对资本的反抗迫切需要制订更加切合实际的斗争策略和反抗路径。而洞悉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运动及劳资博弈的新变化新趋势,对于促进中国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无实践启迪。中国在发展智能经济中对待数字劳动,尤其要注重数字劳动价值贡献与劳工权益保护,推动数据资产化与完善数据规制,优化资本格局与促进智能经济所有制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 价值运动 资本 数字劳动 权宜保护

【作   者】黄再胜,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潘冬冬 曾国权 | 理解情绪劳动:从异化到治理术


【内容摘要】作为情绪劳动原初的理论基础,异化理论在解释情绪劳动时存在着绝对论、适用领域局限、批判与保守之间的张力等问题。与之相反,治理术概念,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以其对主体性的关注及对社会压迫的多元理解,克服了异化理论的单向度,可以更好地解释情绪劳动带给个体的双面影响、情绪劳动过程的动态性及个体的相对自主性和能动性。情绪劳动的多元适用,提供了一种理解情绪劳动的动态的、多维度的及多方向的理论视角和情绪劳动研究的后结构主义范式。对于当前中国的情绪劳动研究而言,基于治理术视角探讨情绪劳动的政治经济比较、情绪劳动的文化比较、情绪劳动规则的谱系演变及情绪劳动中的个体抵抗,是未来研究可以着重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情绪劳动  异化理论  治理术  新自由主义

【作   者】潘冬冬,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候选人;曾国权(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姜乾之 | 构建全球人才流动与集聚的新范式


【内容摘要】21 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全球人才的概念内涵、流动路径与集聚方式。区别于传统研究范式中人才线性、点对点流动模式,全球人才流动与集聚的新范式将全球人才置于一个发达的全球人才网络,基于全球人才与全球人才网络节点城市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全球城市这个载体进行系统考虑。全球城市流动空间能级与制度环境水平,成为全球人才流动与集聚的核心驱动因素,也是未来打造全球人才高地配套改革的重点领域。

【关键词】知识经济 全球人才流动 全球人才集聚 流动空间

【作   者】姜乾之,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博士。




李颖轶 | 作为规则的合同情势变更:域外法对中国立法的启示


【内容摘要】情势变更作为合同履行的例外规则虽被我国实定法确认,但学术研究将其视作原则,司法实践亦鲜少支持适用的事实,导致作为具体规则的合同情势变更从构成要件到适用效果一直未有充分讨论。在域外,国际法、区际法、国别法三个维度的典型规则虽不尽相同,但足以揭示情势变更在当今世界较为公认的构成要件与适用效果,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法国 2016 年债法改革引入情势变更制度时移植与继受并重的构建路径,也可为当前中国《民法典》完善相关规则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情势变更 合同法规则 构成要件 适用效果

【作   者】李颖轶,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目 录  2019.01 | 2019.02 | 2019.03 | 2019.04 | 2019.05 | 2019.06 | 2019.07 | 2019.08 | 2019.09 | 2019.10 | 2019.11 | 2019.12  热点  区块链|未成年人犯罪|5G|《长安十二时辰》|知识付费|留守儿童|巴黎圣母院大火|《流浪地球》|开放二胎|“佛系青年”  人物  鲁迅|施蛰存|王元化|费孝通|陈旭麓|金庸|哈贝马斯  学者  陈平原|杜维明|葛剑雄|何怀宏|季卫东|罗伯特·帕特南|沈志华|王汎森|乐黛云    天下|祖国|信任|“五四·青年”|人文危机|涂层正义|全球文明  专栏 重识中国与世界|城市与文明|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会议 数字加密货币|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科幻景观·文化· 媒介”学术论坛|大学治理使命网络时代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城市与情感”第二届中国城市问题(上海)论坛青年论坛  青年  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精彩感言|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一期|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  学术圈  学术写作|高校工作时间|学术晋升机制|假期|救救博士生|“青椒”的焦虑|学术圈的“第三世界”|开题报告怎样写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