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鲍尔·马尔登诗3首

鲍尔·马尔登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勃朗里为何走了?


勃朗里为何走了?他又去了哪里,

即使现在也是一个谜。

因为如果哪个人应当是满足的

那人就是他;两英亩大麦,

一英亩土豆,四只小公牛,

一头奶牛,一座板石的农舍。

他最后被看见外出耕地

是在一个三月的早晨,一大清早。


到了中午,勃朗里的事情就传开了;

他们发现所有被抛弃的东西,还有

没损坏的才用过的索具,他那对黑色的

马匹,像男人和他的女人,

不停腾挪着它们的体重

在支撑腿间,又顾盼着未来。


这首的微妙,就在于它没有直接回答我们勃朗里出走的原因,而是通过状物,通过描写他抛下的两匹马的反应,来让我们感悟爱尔兰乡村生活那种一成不变的压抑,如同勃朗里的马在他出走后焦躁不安的反应,好似一对夫妇渴望去过未来的新生活,那么勃朗里本人的出走会不会出于同样的,对新生活的自由渴望呢?





让我们设想有另一场小型的

暴动

在这片碎石中。

他的眼睛绝配这种泡沫

在我精神层面的。

我将锤子和凿子放置一旁

用铲子携带着它。


爱尔兰的全部人口

繁衍自一对夫妇,他俩被留下来

彻夜站岗,在一个位于

剑桥三一学院花园的小池塘,

两瓶酒留在那里冻得发抖

在英国合并法案颁布后。


的确,在这个故事里存在的是

一种伦理。一种因着我们时代的伦理。

假如我将其置于我的脑中

并从中榨出它,会是如何的,

好似那新鲜榨出的青柠汁,

又或一杯柠檬冰沙?


马尔登早年精研邓恩的隐喻诗,而这首看似荒诞的道德叙事诗,同样隐喻了一种对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关系的理解,即诗歌中提到的英联邦三省合并法案的颁布。整首诗发生在“Trinity College”即剑桥圣三一学院,但Trinity一词让我们联想到的是“三位一体”的英联邦各省的关系,因此这首诗也是反应了作者对“三省合并法案”下的爱尔兰处境的理解,是一种政治伦理的隐喻:如同那同样平等地诞生自亚当夏娃的爱尔兰先祖,如今只是留守于“三位一体”的英联邦的一隅,好似两个在寒冷中颤栗的酒瓶......而这些作者绞尽脑汁榨出的(squeezed)看似有点“反动”(upheaval)如蛙(Frog)一样鼓噪的思想念头,又或者说内心的道德诉求,会不会只是茶余饭后的一杯青柠汁,又或一杯让人暂时清醒平静的柠檬沙冰?相信对此的更深体悟,需要我们反复阅读这首看似荒诞,并且语言风格也显得漫不经心的打油诗(doggerel)。另外,需要提及的一些隐喻,比如池塘(pond),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Dublin )的原意即为“黑色池塘”。另外爱尔兰的先祖据有神话记载乃是诺亚的孙女Cessair和一位名叫Fintan的男人,这或许是诗歌所提到的那一对(a pair)




采集蘑菇


当他跪在父母坟前

那种茴香和龙蒿的味道——

他几乎不能将之分辨——


充塞着他的嘴。看上去他会窒息。

为何他要遭遇打击

因悲伤,不是源自他的父母,


而是源自一个从海狸皮毛下逃离的女人,

那皮毛产自波特兰,缅因州,或者,是的,波特兰,俄里岗州——

他几乎不能将之分辨——


并且,何以他现在要品咂着

她那股强烈的气息,她的少许的腌黄瓜,

当他跪在父母坟前?


他望向四周。他记得她的闲谈

有关何以大地和天空会暗下来——

“你几乎不能将之分辨”——


当帝蝶飞越而过

带着它们对乳草的饥饿:“一次翅膀的扇动,某些人以为,

会激发起所有风暴的


父母,以一次飓风的强力

击打着你的爱尔兰的莫赫之崖。”

于是:“乳草和帝蝶“发明了”彼此。”


他望向四周。一盘茶炊里的奶牛香芹草。

他已弄错了母亲的姓氏,“雷根,”混淆自安吉尔的;

当他跪在父母坟前

他几乎不能将之分辨。


这首爱尔兰风俗诗一如既往的披着漫不经心的言辞,尽管马尔登以语言复杂而机巧的构词法著称。笔者妄自揣度,它似乎讲述的是爱尔兰后裔沉迷于来自美国的世俗文化(那个缅因州女子所隐喻的),而忘记了自己父母或父母“姓氏”所隐喻的传统历史文化。并且,全诗因飓风,悬崖等意象的出现,隐含了作者对这种现状的愤慨。笔者所能揣度的几个相关意象:波特兰出产海狸;“乳草和帝蝶”互相的发明,来自帝蝶对乳草的渴望,这也隐喻了传统或者父辈对爱尔兰后代的重要作用;“安吉尔”(Anger)这个姓氏暗藏着父辈对后代的愤怒;命名为“采蘑菇”,似乎是取自全诗的结构,爱尔兰式古老的慢歌谣曲。


陈 彦 / 译




希尔不喜欢他早期的诗歌,然而他们不仅是永久的成就,也对理解之后所创作的一切至关重要。他特别不喜欢“创世纪”(4),而它本身却非常杰出,是完美的“最初的”诗,也清晰地暗示了他得益于布莱克的想象的最大恩惠,暨对创世与堕落是同一事件的确信。另一首出色的早期诗歌,“纪念简・弗雷泽”(5)(很明显希尔在所有他的诗歌里最不喜欢这首),讲述一个特殊的死亡造成所有自然的毁灭。对希尔来说,自然世界,在其最好的地方,是“令人不知所措的休憩“,这是将他与布莱尔而非华兹华斯,与雪莱而非济慈结为同盟的一个判断。希尔关于雪莱之死的诗强调动物世界的幸存,即使作为雪莱,现代诗人的支撑者,或者新的珀尔修斯,无目的地追寻,“堵住的剑,明亮,无目的的镜子—/没有什么可以去击刺或使之目眩而迷/在泛着白沫的浅水中。”
希尔的两本短诗集的主题和发展过程在我认定是他的最好的单首诗,双商籁体“天使报喜”中得以总结。尽管希尔在他的《麦西亚赞美诗》中超越了他自己早期的方式(后面我们将看到),“天使报喜”却是异常重要的一首诗,我将会对它展开讨论。一个能够解读“天使报喜”的读者也能学会解读希尔的其他作品,并且会获得帮助理解任何后浪漫主义传统中困难的诗的领悟。因为,在“天使报喜”中,希尔写出了后来的传统会认为是他那一代人核心的短诗的作品,一首自身就是无望的诗学,并且是对自然存在,和我们已经领会称作想象之局限的必要性的全然洞察。
一种“宣告”(annunciation,小写,单数)可以是任何一种公布,尽管希尔的标题用的是复数,但是这里的回荡依赖于特定的“天使报喜”,《路加福音:1:26-38》中由大天使加布里埃尔宣告的道成肉身。从某种冷酷的意义上说,希尔的出发点是庆祝加布里埃尔宣告的节日(3月25日)。但是诗篇开始的“那词语”不是逻各斯,也不仅仅是诗、所有的诗的词语,而是西方传统中普遍的对诗的的理想化:

那词语曾漂游异乡,现已回返,一幅晒黑的面容
从它在变硬的泥潭中非实相的存在回返。
清洗已经变成杀戮,回报
是可触摸的,公开的,摸起来干净。

这词语似乎更像一个旅游者而不是艾略特式的探险者;事实上是一个讲究卫生的旅游猎手。回返之后,探寻者在一个文学宴会上同他们的学术和批评的崇拜者们坐到一起:

和野兽们的呼气保持距离
不情愿的拥吻和胖乎乎摇摆的卵
(每个标本瓶中都装满柔弱的卵)
寻找者和治疗者坐在肉的面前
非常满意。

我不知道怎么来阐释这段,只能把它当作对和诗歌有关的每个人的攻击:诗人、批评家、教师、学生、读者。似乎叶芝,在想象中观察他的宁芙们和萨梯们在泡沫中交媾之后,他的天真无暇的人重新体验他们的痛苦并再次让他们的伤口开裂,然后参加一个庆祝他的“关于德尔斐预言的消息”的盛宴。这首诗成为一个“标本瓶”,保存着一种美的对交媾和流血的伤口的削弱。这是希尔的正当攻击吗?因为他适用于荷马也适用于任何其他诗人。难道希尔的攻击是一种错误的对诗歌,或者是主控所有诗歌的阿南客(Ananke)(7)的理想化?“天使报喜”第一节余下的部分不会回答这些问题:

这样珍贵的东西被吃下
肉身穿过湍流灵魂
让自身发紫;每只眼睛完全压扁而顺从
而所有出席来拉小提琴或弹竖琴的
为了好上加好,用一口口最美味的供奉
让他们讲究的嘴巴有滋有味。

最主要的这是希尔对自己毫不妥协的攻击,因为更甚于叶芝,甚至更甚于他同代的泰得·休斯,他写的诗歌主题是暴力和痛苦,因此接受通过一种动荡的想象而舒缓肉体的危险。晚期的叶芝和休斯对读者的成功,尤其是对英国读者,大多基于给读者的眼睛喂食想象的情欲和苦痛,直到眼睛“完全压扁而顺从”。他对“所有出席来拉小提琴或弹竖琴的/为了好上加好”的攻击因而也是对最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的诗歌辩护的攻击,对假设的净化(catharsis)作用的攻击。诗歌是“一口口最美味的供奉”,而读者让他们讲究的嘴巴有滋有味就像讲究的基督徒吞下圣餐饼。显而易见,希尔根本上攻击的,既不是诗歌也不是宗教,而是总是让传统变得阴暗的不可逃避的要素,也就是靠吃着对死人的压抑而活着,进一步压抑而变成死亡的养料。希尔的“供奉”是尼采和弗洛伊德会命名为“自相悖反的原初词语”(Antithetical Primal Word),因为是否受害者被诗歌纪念是可争议的,或者读者就是“供奉”。
“天使报喜”第二部分的“自相悖反的原初词语”当然是“爱”,在这里崇高的胜利之高贵的苦涩充盈了希尔:

噢爱啊,纯粹每日折磨的主题,
永远被抵押以被赎回,
为慈善而展出自己;确信
身体不过是糟糠和粪便。
根据律法进入这些死亡,
噢被侵袭的女人被占据的人子们。异国的诱惑
破坏我们的克制;士兵有他们的出和入
大批死去。最优秀的野兽们
以他们多彩的血塞满排水沟。
我们的上帝散布腐败。牧师、烈士,
列队向着这专横的主题行进:‘噢爱啊,
你知道什么样的痛苦得以成功;警惕吧;努力
在你的朋友中认出那被诅咒的。’

如果我只能引用一个希尔的诗节来完全代表他,那将是上面这个诗节,因为这其中有他的力量,他的绝望(不由自主的)和他的词语,不在逻各斯的意义上,而是在希伯来语davhar的意义上,一个本身即是行动的词语,将原先阻抑在自身中的东西呈现出来。这个拒绝成为一个词语的词语是对传统的误读(misprision)或者误取(8),然而就是对词语最极端的修正也仍然还是一个词语,正像希尔所知晓的。有志于写诗,不管写得多么稀少,都是要相信一个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词语并把它呈现出来。当希尔说,“我们的上帝散布腐败“,他的意思是恋人的上帝(也是诗人的上帝)对他来说是自相悖反的,这个上帝是所有诺斯替神秘主义自相矛盾的神性。我看“散布“并不意指“赶走”而是通过弥散“增加”腐败,它暗示“腐败”带有某些它的词根意义“碎成片”。希尔的主题因而是诺斯替的或者犹太卡巴拉哲学的“打破容器”,坠落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就像在他的第一首、布莱克式的吟唱诗“创世纪”中一样。



推荐阅读:

加西亚·马尔克斯诗3首

法罗赫扎德诗3首

罗伯托·胡亚罗斯诗5首

路易丝·格鲁克组诗3首

乔治.鲍威林诗12首

玛格丽特·罗斯诗10首

布尔·辛莱尔诗10首

迈克尔·翁达杰诗6首

塞弗尔特诗4首

约尔根·加斯里尔维斯基诗3首

奈兹瓦尔诗4首

瓦特·兰德《Istrovewithnone》

米沃什诗13首

萨福情诗选34首

琵雅·塔夫德鲁普诗3首

斯地格·拉尔松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诗6首

卡特琳娜诗2首

安娜·哈尔贝里诗3首

金惠顺诗3首

罗斯玛丽·多布森诗20首

马克因·斯威特里茨基诗14首

库什涅尔诗8首

金惠顺诗6首

爱尔德里特·隆德恩诗5首

塞尔努达诗3首

约翰·厄普代克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插枝》

玛丽·施比斯特诗7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6首

简·凯尼恩《征战忧郁》

勒内·夏尔诗20首

乔治·塞菲里斯诗14首

奈莉·萨克斯诗15首

安娜·斯沃尔诗16首

杰克·吉尔伯特诗选18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12首

简·凯尼恩诗18首

勒内·夏尔诗14首

勒内·夏尔《三十三个片断中》

勒内·夏尔诗8首

勒内·夏尔诗4首

勒内·夏尔诗8首

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诗4首

简·凯尼恩诗10首

朱迪丝·赖特诗10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3首

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

茨维塔耶娃诗2首

普希金诗6首

普拉斯诗4首

安妮.卡森诗7首

茨维塔耶娃诗38首

茨维塔耶娃诗5首

涅克拉索夫《诗人与公民》

普希金《自由颂》3个译本

普希金《安德烈·谢尼埃》

普希金诗12首

乔治·西尔泰什诗9首

切斯瓦夫·米沃什《诗论》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山之诗》

塔尔科夫斯基诗13首

茨维塔耶娃诗4首

茨维塔耶娃诗6首

茨维塔耶娃诗9首

帕乌拉·伊诺德尔诗4首

安娜·丽塔·佛朗哥诗4首

金子美铃诗23首

北欧现代诗选56首

乔治·西尔泰什诗6首

巴朗恰卡诗8首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3首

扬尼斯·里索斯诗10首

贾尼·罗大里诗2首

塔尔科夫斯基诗10首

雷沙德·克利尼茨基诗24首

卡比尔诗选

威洛德·库马尔·舒克拉诗2首

阿兰达蒂·苏布拉马尼亚姆诗2首

尼尔马尼·弗根诗2首

库蒂·雷瓦蒂诗2首


任何事物都是短促的 可是逝去与回忆却那样的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