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子美玲诗15首

日本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金子美玲(1903-1930),日本童谣诗人。1930年,年仅27岁的诗人自杀身亡。其人一生饱尝不幸,其作品也一度被世人遗忘。1984年《金子美铃童谣全集》出版,震撼了日本文学界。



烧荒和蕨菜


山上的山上的蕨菜芽,

迷迷糊糊地做着梦。

梦见红色翅膀的大鸟,

在天空中飞翔。

山上的山上的蕨菜芽,

从梦中醒来伸懒腰。

可爱的小芽,探出小脑袋,

在春天黎明时,伸着懒腰。




渔夫叔叔


渔夫叔叔,让你的小船,

载上我吧。

你看你看,请载我去对面,

去那漂亮的云朵翻滚的地方,

去那大海的海水汹涌的地方。

虽然我什么也没有,

但我可以把我的人偶给你,

另外,金鱼也可以给你。

渔夫叔叔,请让你的小船,

载上我吧。




瞳孔


大家的瞳孔是

魔法壶。

那开着橙花的围墙、

街道、

马车、马儿、

马夫、

荞麦田、

梧桐树,

远处,绿色的

那座山,

甚至,连天空中的

云朵,

全部都被缩小,

装进了魔法壶里。

黑色的瞳孔是

魔法壶哟。




不可思议的海港


老港上的大时钟,

上下颠倒倒挂着。

两根指针却一刻不停,

不知为何向左转。

朽坏的栈桥上,

只有一朵大红花,

在白天的光线里摇曳。

那黑色的,平静的水面上,

像山一样默不作声的,

是曾经海航过的船儿。

这个海港所在的地方,

是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去过呢?

问谁,谁也不知道,

因为它在我的梦里。




鱼儿的春天


青青海藻吐新芽,

水中绿波荡漾。

天空之城里也迎来了春天,

我低头看,只见水中春光

耀眼。

飞鱼叔叔闪闪发光,

轻快地在天空海洋里跳跃。

在海藻新芽的绿荫下,

我们也开始玩捉迷藏吧。




长长的梦


今天是梦,昨天也是梦,

去年是梦,前年也是梦。

突然睁开眼,

我变回了两岁的可爱婴儿,

正在找妈妈要奶喝。

如果那样,如果那样,

那我得多么高兴啊。

我会记住那个长长的梦,

这次,一定要做个好孩子。



牵牛花蔓


墙垣低矮,

牵牛花

寻觅着

生长的方向。

看看东来

看看西,

该往哪里好呢?

它思量着。

即便思量,也没忘记生长,

眷念着太阳的牵牛花,

今天,

又长了一寸。

牵牛花,生长吧,

一直不停地生长吧,

纳屋 [1] 的房檐

就在眼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纳屋:日本中世纪后期,建在港口城镇用来收藏加工海产品的仓库。




雨停了



第一个发现者,

是一朵小小的繁缕花。

“哎呀哎呀,那不是太阳公公嘛。”

从云朵的身后探出头的太阳公公,

轻轻地俏皮地眨了眨眼。

所有的树,所有的树,都开始摇曳,

所有的叶子,所有的叶子,都齐声欢唱。

“喂喂,太阳公公,好久不见啦,

你让大家等得好苦呀。”

太阳公公从云朵后探出身子,

淘气地笑了。




太阳之歌


日本的国旗是,

太阳的旗帜。

日本的小孩是,

太阳之子。

孩子们唱吧,

唱一首太阳之歌吧。

唱在樱花下,

唱在霞光里。

让这首

响彻日本的歌谣,

乘着船儿,

漂到世界上去。

让我们放声歌唱,

让太阳之歌,

唱响在每一棵樱花树下,

响彻太阳下的每一个角落。




彩虹与飞机


镇上的人们

第一次看见了彩虹,

本来是为了看飞机来的,

却看见了彩虹。

阵雨绵绵的天空中,

飞机朝着彩虹中央

快速地飞了过去。

明白了,

我明白了,

飞机啊,

想让镇上的人们

都看到这个彩虹。

原来它是

彩虹派来的使者呀。




小船之歌


我曾经是一艘年轻的小船。

热闹的启航仪式上,

我被装上五彩的旗帜,

第一次出海的时候,

那无边无际的波浪,

全都一下子臣服在我的脚下。

我曾经是一艘强健的大船。

暴风、波浪、漩涡,

它们越凶猛,我就越勇敢。

船上载着堆积如山的银鱼,

在微微泛白的清晨,我返航时,

犹如凯旋的战士。

我现在也上了年纪,

变成濑户里悠闲的摆渡船。

当岸上草房旁的向日葵,

不停旋转时,

我已经昏昏欲睡,

反复做着曾经的美梦。




广阔的天空


什么时候我想去看看,

去广阔的天空下看看。

在城市里看见的天空是长条的,

连天河也只是一个屋檐连着另一个。

什么时候我想去看看,

去河流的下流地带看看,

那河流汇入海洋的地方,

去那能将世界一览无余的地方。




春天的织布机


咚,咚,哐当,哐当,

佐保姬

用古老的织布机织着春天。

把麦子织成绿色,

把油菜籽织成黄色,

把紫云英织成红色,

把雾织成白色,

五种颜色的丝线

用掉了四种,

那么把剩下的东西

就都织成蓝色吧。

咚,咚,哐当,哐当,

佐保姬

用蓝线织出了天空。




朝圣与鲜花


过来了,

过来了。

朝圣的孩子不再前行。

停在,

春天的花店前。

过来了,

过来了。

朝圣的孩子看着,

不知名的西洋花。

屏住呼吸,

不再歌唱。




十字路口


陌生的客人,你是谁呀?

你不问问回家的路吗?

秋天,黄昏时分,我任性地

走出家门,走到十字路口。

柳絮轻轻地飘落,

路灯瞬间被点亮。

陌生的旅人,你是谁呀?

你不问问回家的路吗?

闫 雪 译



非 主 流 派 的 诗 人

在复古思潮泛滥之时,能独立于时风之外、表现出自己个性化品格的诗人,首先应提到于谦。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他本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自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后,历任监察御史、巡抚等职,为官清正,生活俭朴,居所仅仅能遮蔽风雨。于谦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率军击退蒙古瓦剌军,守卫了京师。尽管他忠心耿耿,为国为民建立了功业,却又因此而遭人嫉恨、诬陷,英宗复位之后,他即以谋逆罪而惨遭杀害。
于谦本不着意以诗名家。诗只是他的人生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的内在心志的外现,是他壮烈而又悲剧生命的写照。同情民生疾苦、关注国家命运是于谦诗中常见的主题。他的《田舍翁》、《悯农》、《收麦》、《村舍耕夫》都是写农民生活的诗。诗中写农民“可怜憔悴百年身,暮暮朝朝一盂粥”,有时还要以野菜充饥。因此,他警告官家说:“剥民肥己天地知,国法昭昭不尔私!”于谦还有一些描写战争的诗,如《出塞》写明军迎击瓦剌军的侵犯,诗中说“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但愿早回头”!《入塞》写胜利的军队班师归来,战士们与家人团聚,喜极成悲。诗中不仅表现了抗敌制胜的英雄气概,还流露出人民对和平生活的热烈向往之情。
相传于谦所作《石灰吟》诗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据考证,此诗又题刘儁作。刘儁是明洪武年间进士,曾任侍中,永乐年间死于国事。石灰不惧烈火焚烧、不怕粉身碎骨、只留清白在人间的形象成了于谦高尚人格与悲剧命运的象征。于谦在《咏煤炭》中形容煤炭“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诗中借物言志,表达诗人报效国家、造福苍生的志愿和理想,历来脍炙人口。
在明代中叶主流诗坛之外,还活跃着一批风流名士,这就是沈周、唐寅、祝允明、文徵明等一批吴中文人。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年又号白石翁。他终身隐逸不仕,忘怀名利,诗、书、画时称“三绝”。他的诗作风神散朗,内有真朴之气。如七言古诗《西山有虎行》:

西山人家傍山住,唱歌采茶山上去。
下山日落仍唱歌,路黑林深无虎虑。
今年虎多令人忧,绕山搏人茶不收。
墙东小女膏血流,村南老翁空髑髅。
官司射虎差弓手,自隐山家索鸡酒。
明朝入城去报官,虎畏相公今避走。

诗中描写猛虎伤害百姓,派去射虎的弓箭手如何蒙骗官府、骚扰民众,形态活灵活现,而寓意深厚,耐人寻味。
沈周的七言律诗《写怀寄僧》曰:

虚壁疏灯一穗红,闲阶随处乱鸣虫。
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
泽国苍茫秋水满,居民流落野烟空。
不知谁解抛忧患,独对青山忆赞公。

诗中抒写秋天夜晚的满腔忧患之思,因为水灾,居民流落,诗人夜不能寐,于是想起了“赞公”。赞公是杜甫的朋友,杜甫在《别赞上人》诗中有句“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这里代指沈周所寄诗的僧人。这些诗缘情写事,真实而又自然感人。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世称唐解元,晚年皈依佛门,因号六如居士。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自号枝指生,又号枝山。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璧,别号衡山。他们是诗人,又都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既富有艺术的天分,复以名士风流,行为怪诞狷介,曾与徐祯卿(后来成为“前七子”的一员)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其中唐伯虎、祝允明沉醉酒色,行为尤其放荡不羁。
唐伯虎的诗中,对于前朝文人的命运遭际表示了由衷的关切与同情。如下面的诗作:

李白才名天下奇,开元人主最相知。
夜郎不免长流去,今日书生敢望谁!
——《题画》

寂落浔阳白司马,青衫掩骭官僚下。
献纳亲曾批逆鳞,忽以谗言弃于野。
当时藩镇在谋逆,谋以如公不易得。
欲济时艰须异才,琐尾小人有何益?
谠言不用时事危,忠臣志士最堪悲。
一曲琵琶泪如把,况是秋风送别时。
是非公论日纷纷,不在朝廷在野人。
他日江州茅屋底,年年伏腊赛鸡豚。
——《题浔阳送别图》

乌台十卷青蝇案,炎海三千白发臣。
人尽不堪公转乐,满头明月脱纱巾。
——《题东坡小像》

三首诗分别就李白、白居易、苏轼的生平遭遇抒发感慨。在唐伯虎看来,三位都是既有才华又忠诚耿介、志在报国的诗人,然而李白被判长流夜郎,白居易忠言进谏而被贬浔阳,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遭牢狱之灾,继而又被流放至天涯海角。在这些作品中,唐伯虎集中倾诉了他对千古文人坎  遭遇的深沉感伤。
唐伯虎诗中更多挥洒的是风流跌宕、潇洒不羁的情怀。有如下列的作品: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庵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诗中展现的,是一个强调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对于朝廷政治保持疏离态度之文人的心灵世界与精神寄托。他不从事人间的驰逐,而在自然的明月与桃花、美酒与诗篇中享受人生。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意气抒发,在浪漫的情调中渗透出深永的忧伤。
祝允明有五古《春日醉卧戏效太白》诗曰:

春风入芳壶,吹出椒兰香。
累酌无劝酬,颓然倚东床。
仙人满瑶京,处处相迎将。
携手观大鸿,高揖辞虞唐。
人生若无梦,终世无鸿荒!

诗中写春日沉醉于酒,梦中与仙人携手交游,依然唱着出世的高调。
不同于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的诗风有较多传统的格调,在典雅工丽中透着温润与逸趣。如以下两首七言律诗: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感怀》

老去渊明益羡闲,兴来高阁漫跻攀。
半檐爽气尊前雨,百里平林掌上山。
天际轻阴寒未散,日斜飞鸟倦知还。
长安尘土三千丈,不到清泉白石间。
——《虎丘登阁》

嘉靖二年(1523年),文徵明应召进京,被授翰林院待诏,这时他已经54岁了。《感怀》诗抒写的便是此时的心情,“远志出山”二句似乎对于未来的遭遇有所预感,诗末则以东方朔自喻。《虎丘登阁》写他辞官归隐后,登上虎丘高阁纵览景色的心理感受,“长安尘土”二句将超越名利、回归自然后的喜悦表达得别有情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他“致身清华,未衰引退。当群公凋谢之后,以清名长德,主中吴风雅之盟者三十余年”,其风度可想而知。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是明代又一位自树一帜的文学家。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他年仅24岁考中进士,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他因朝廷斗争被廷杖,并被谪戍云南永昌卫,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72岁时病死,前后遭贬谪共达34年之久。杨慎多才多艺,各种著作涉及经史、文学、地理、民族、金石、音韵、书画等领域,多达数百种。《明史》载录,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杨)慎为第一”。正是由于长期贬谪的人生苦难,造就了一个勤奋而又卓有成就的学者兼诗人。
杨慎的诗歌创作,早期“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颇有与“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争胜之意。中年以后长期遭到贬谪,风格渐入苍老。他的诗中,表达了由于被朝廷摒弃,在长期痛苦的反思中洞穿历史、参破世俗荣利的透悟。如《三岔驿》: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见寂寂回车去。
今古消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他的七律呈现雄浑流丽、沉郁悲壮的风貌。如《春兴·其一》:

最高楼上俯晴川,万里登临绝塞边。
碣石东浮三绛色,秀峰西合点苍烟。
天涯游子悬双泪,海畔孤臣谪九年。
虚拟短衣随李广,汉家无事勒燕然。

杨慎受贬谪之地安宁戍所有遥岑楼。当杨慎登临此楼,极目山川景物,感怀身世,想到长年贬逐天涯,虽然有心立功,然而报国无门,不禁双泪纵横。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此诗曰:“义勇之气,至欲托之从军,读者可以悲其志矣。”
他在72岁临死前不久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
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杨慎已经走到他生命的尽头。对于一位学者,一个年过七旬的垂暮老人,临终也不准他回归故里,这种严酷的人身迫害当然绝非个别人的计谋所能得逞,它是专制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因此,这首诗对于杨慎的悲剧结局是一个总结,对于专制体制则是一声深沉而又哀婉的抗议。
从于谦到唐伯虎等,又到杨慎,他们都置身主流诗坛以外,他们用独立的诗心与诗笔表现现实的人生,以独立的意志自由抒发着人生的感受。他们并非第一流的诗人,但是在复古思潮弥漫之时,他们不愿附和风气的文学态度却得到后人的赞许,其作品也具有特殊的价值。正如王夫之在《明诗评选》卷五中所说:“三百年间,六子(指“前七子”之李、何,“后七子”之李、王,“竟陵派”之钟、谭)之外自有作者,不必向卖花担上选花也。”




推荐阅读:

阿赫玛托娃《战争组诗》

海涅诗4首

海涅《梦中幻象》

海涅《少年的烦恼》

海涅《青春的烦恼》

卡尔·桑德堡诗21首

鲁米诗22首

鲁米诗10首

鲁米《爱的火焰》

鲁米《芦笛之泣》

鲁米《芦笛之爱》

鲁米《黄昏时分》

彭斯《歌》

席勒诗21首

洛尔迦《歌集》

蒲柏:人论⑴

蒲柏:人论⑵

托马斯·格雷《一只心爱的猫在金鱼缸中淹死有感》

布莱克《伦敦》

彭斯《是谁在我闺房门口》

姜森《给西莉亚》

吉皮乌斯诗16首

石川啄木《秋风送爽》

艾米莉·狄金森诗13首

博尔赫斯诗7首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23首

叶芝诗13首

古今和歌集:杂体歌

阿赫玛托娃诗19首

纪廉诗13首

里尔克诗9首

萨福诗26首

阿米亥诗11首

洛特雷阿蒙《马尔多罗之歌·第二支歌》

洛特雷阿蒙《马尔多罗之歌·第六支歌》

列萨玛‧利玛诗2首

萨逊的大卫·萨纳萨尔和巴格达萨尔

埃米·罗厄尔诗8首

希尔达·杜立特尔诗10首

何塞·埃尔南德斯《高乔人马丁·菲耶罗》

洛特雷阿蒙《马尔多罗之歌·第一支歌》

翁贝托·萨巴诗240首

广博仙人《莎维德丽》

阿赫玛托娃诗14首

威廉·布莱克诗14首

卡尔·桑伯格诗8首

耶·哈拉塞莫维奇诗7首

高乃依《咏国王路易十三之死》

涅列金斯基-梅列茨基《我走到一条小河边》

席勒《希腊的群神》

克洛卜施托克《夏夜》

金特《我倒愿意避开了你》

格尔哈特《赞歌》

兰波诗9首

济慈诗8首

翁贝托·萨巴诗100首

翁贝托·萨巴诗14首

石川啄木《爱自己的歌》

茹科夫斯基诗5首

波德莱尔诗15首

叶芝诗15首

古印度《梨俱吠陀》

古马里史诗《松迪亚塔》


竹边林畔 灵刹何年建 金碧辉 丹青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