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在太原 | 四拗村——武家庄

郝妙海 太原道 2020-02-09

在晋源区晋阳湖的北畔,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名叫武家庄。如今约有900户,3000人。


█ 晋阳湖畔武家庄。本文配图均由雷海泉拍摄


在老年人的口中,武家庄还有个别名,叫“四拗村”。这是由于武家庄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它的东面,是一个叫西寨的村子;而在它的西面,却是一个叫东茹(董茹)的村子;在它的南面,是一个叫北阜的村子;但在它的北面,却是一个叫南屯的村子。四面都拧着,叫“四拗”,名副其实。实际上,这个村子还有一拗。在附近以姓氏打头的村子中,吴家堡以吴姓为主,闫家坟闫姓居多,贾家庄尽是贾姓,唯独武家庄,全村仅有的两户姓武的,迁到武家庄时间并不长。早期的武家庄没有姓武的,这不也是一拗吗?



武家庄,历史上没出过什么大红大紫的名人,也未曾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故而历史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很少,其村庄的来历及演变已很难考证。但一个村庄从历史深处走来,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目前,关于这个村庄的最早的信息,来自蒙山的一幢塔铭。蒙山大佛,始凿于北齐天宝二年(公元551年),惜元未寺毁佛倾,就此湮没了600余年。国祚兴,文物幸,2007年,蒙山景区开始修复,期间收集整理出蒙山历代高僧塔铭一十五通。可喜的是,其中“秀公大师灵塔”铭文中,有如下字句:“山开化下院武家庄弥勒院主持福聚……师孙智玘、智海、大德九年五月初四……立石。”大德为元成宗皇帝的年号,大德九年即公元1305年。此铭文告诉人们,早在700年前,武家庄即有一座弥勒院,是原蒙山开化寺的下院,且有一名主持,两名弟子。编辑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的《太原县志》中,也有“弥勒寺,在县北十里武家庄”的记载。旧日的武家庄,村周有四座寺庙,数村北的弥勒寺(院)规模最大,村民俗称大寺庙,庙内正殿及配殿数十间,正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东西配殿则分别是十八罗汉朝观音和十殿阎君朝地藏王。山门道内两侧的四大天王塑像,需抬头仰视,几可与晋祠圣母殿前塑像一比高下。与山门对应约六七十米处,有一坐南朝北的古戏台,1956年尚有眉毛丑所在的晋剧团在此演出。可惜的是,寺庙与戏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已全部被拆了。如今,村东的观音庙(俗称小庙),庙门及钟鼓楼尚存,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内的两株楸树和庙前的一株槐树,被市政府列入古树名木目录。庙门前尚存的古宫道和旧“丰泉渠”均为太原县境内屈指可数的珍贵遗迹。村西的关帝庙(俗称老爷庙),经落架翻修后仍有香火。



在同一本《太原县志》中“烽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条下,旧太原县共有十二墩,即有武家庄一墩。在“邮舍”(即驿站)条下,全县共有十铺,武家庄也居其一。可见,武家庄村在明代太原县境内,也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这要源于旧日的官道,即从其村东侧通过。南经旧太原县城通往吕梁,北经旧太原府可达北路。同时,村西有大道可通往西山的风峪、冶峪,村东有大路可跨过汾河(冬季),挟四道之要冲,设烽堠,置邮舍自在清理之中。正因为有此便利条件,好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武家庄都是这一带苇子的集散地,村内光苇场就有七八个。一冬天,原平、崞县的马车来村内买苇子,人来车往,十分繁华。村里人有资本的开苇场,开车马店,有力气的倒苇子,装马车,日子相对邻村上下要活泛些。故而,武家庄在当地尚有个“小太谷”的雅称。



旧日的武家庄,村南除少量的高粱、玉米地和苇地外,是一片上千亩的杂草丛生的荒野。说是杂草丛生,一点也不夸张。浅水中,摇曳着蒲草和芦茇只;潮湿处,是大片大片的菅草和蚊子草;碱地里,是那种割来晒干可淋盐的咸板葱;稍好点的地,则长着枪儿苗、臭毛蒿、节节草、毛友友、山丛柳、羊奶奶,还有马莲、甜苣、灰条、还有好多叫不来名儿的野花野草,一眼望去,满是起伏的绿色。少有的几株大柳树,孤傲地挺立在杂草中。绿色掩映的稍远处,便是那个曾以拥有一个太原唯一的天然湖泊,并靠捞鱼撇虾为生闻名的小村村牛家营。据老人们讲,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那个叫“校场”的湖中曾发生过一次“龙吸水”的奇观。时值盛夏,麦收时节,远处的湖面上一股水雾状的黑色气旋腾空而起,很块形成一个接地连天的大漏斗,并伴着沉闷的呼呼声向我村逼进,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惊恐的人们纷纷回家躲避。庆幸的是,这股龙卷风饶村而过,只卷走几户人家的一些麦秸,并沿途抛洒下一些鱼虾外,有惊无险,对村庄和村民都未造成伤害。历史上的武家庄,确为一块风水宝地,几乎从未发生过大的旱涝灾害,连龙卷风也不敢进村。



1956年,因了一电厂的需要,在武家庄村南建起了晋阳湖,上文中提到的牛家营村彻底沉入了湖底。这个面积足有5平方公里的人工地上湖,既给武家庄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给武家庄人带来一场长达50年的恶梦。首先,湖的建设改变了当地的耕作条件,武家庄一改祖祖辈辈种高粱玉米的习惯,而改种优质、高产的水稻,从此吃大米成了家常便饭。其次,由于建湖占用了村南的部分耕地,国家给了一些补偿。武家庄将这部分款项投资从东北买回来一批奶牛,在全市率先办起了集体奶牛场。并以这个奶牛场为依托,在七十年代以后陆续又办起造纸厂、印刷厂、装订厂、汽修厂、预制厂等一大批集体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村、富裕村。而同时,建于村南不足百米的晋阳湖,不仅湖面高于村民房顶,而且阻断了千百年来地面水的流向,彻底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使这个村成了个湖畔湖。到八十年代,村周便常年积水,遇雨则大雨大淹,小雨小淹。村内房屋倒塌,村周土地荒芜,村民健康受损,成了晋源区数一数二的地质灾害村。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武家庄启动了二次搬迁(1964年因潮湿部分房屋已搬迁过一次),新村址选在了离湖较远的旧晋祠路旁。而就在迁建过程中,市政府先是出台了城中村改造方案,后是出台了晋阳湖建设方案,武家庄都名列其间。已初步建成的武家庄新村,已在2013年全部拆除。尚存的武家庄老村,如今同样面临拆除的命运。历史上的武家庄,已随着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现实中的武家庄,正面临着古亘未有的大好机遇。我的故乡,四拗村,武家庄,是将华丽转身,再现辉煌;还是溶入城市,逐渐消亡,尚无法预测。


呜呼!我可亲可爱,可叹可忆的武家庄!


仅以此文献给我的武家庄,献给武家庄的父老乡亲!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家在太原系列

家在太原01:太原城,太原人

家在太原02:爱在太原晨起日落每一时

家在太原03:太原的那些老槐树,傲然风雨忆沧桑

家在太原04:那一碗老太原炝锅面

家在太原05:太原那些“福寿安康”之地

家在太原06:记忆中的五一路先锋百货商店

家在太原07: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08:太原有条智家巷

家在太原09: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10:桃园那几条巷

家在太原11:桃园一巷的那些事

家在太原12:行走五一路,寻找昔日的记忆

家在太原13:大濮府煤场散记

家在太原14:住在桃园二巷的日子

家在太原15:远去的钟楼街副食品市场,近半个世纪的记忆 

家在太原:桃园三巷的记忆

家在太原:傅家巷与傅山

家在太原:桃园四巷忆吃穿

家在太原:桃园路往事

家在太原:豆芽巷往事

家在太原:郭家巷往事

家在太原:那橘红色的府东街

家在太原:老军营,相知相处三十载

家在太原:记忆里的西缉虎营 

家在太原:少年的五一广场

家在太原:家住桃园三巷

家在太原:迎泽公园的记忆

家在太原:西缉虎营院里的牵牛花

家在太原:我心中的解放路

家在太原:太原的夏天

家在太原:太原的醋

家在太原:梅山记忆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家在太原:难忘上马街

家在太原:饮马河边

家在太原:记忆中的西华门老街

家在太原:悠悠文庙上官巷

家在太原:杨家堡,都市里的村庄

家在太原:桥头街,我永远的乡愁

家在太原:家住太原五拐巷

家在太原:记忆中的上马街

家在太原:徜徉在迎泽大街上

家在太原:太原的秋天

家在太原:坡子街16号的小院情

家在太原:文瀛公园话今昔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那些飘逝的青春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的点滴情怀

家在太原 | 记忆中的南海子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的青春记忆

家在太原 | 记忆中的南海子

家在太原 | 我与宁化府益源庆之缘

家在太原 | 精营东边街那个消失的小院

家在太原 | 小五台,从梵音袅袅到书声朗朗

家在太原 | 双塔寺街的变迁

家在太原 | 大营盘,海校,师院……一座大院的百年变迁

家在太原 | 张小苏:文源巷东

家在太原 | 锦绣太原城的花木地名

家在太原 | 大关帝庙往事:庙里有个小学校

家在太原 | 大关帝庙往事:庙前那条街

家在太原 | 在西缉虎营小院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家在太原 | 张小苏:搬家

家在太原 | 五福庵的记忆

家在太原 |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村名

家在太原 | 张小苏:后花园的变迁

家在太原 | 张小苏:游园时代,迎泽湖畔无处安放的青春

家在太原 | 消失的湖滨会堂,心中一段美丽的梦

家在太原 | 远去的水西关

家在太原 | 张小苏:杂院杂思

家在太原 | 太原地名中的园

家在太原 | 府西街,曾经瓦房满街

家在太原 | 究竟是新源里还是新原里?

家在太原 | 我和北十方院的最后时光

家在太原 | 三条因狭窄而得名的小巷

家在太原 | 散落在太原公园里的那些记忆

家在太原 | 消失的村庄:富民路18号

家在太原 | “后小河”与七一礼堂

家在太原 | 死而复生的大二府巷

家在太原 | 我见证的解放路的几次改造

家在太原 | 细数太原“马地名”

家在太原 | 说不尽的大关帝庙 

家在太原 | 三代迎泽桥,多少人和事

家在太原 | 太原的老旧书店

家在太原 | 迎泽湖畔少年宫,几代人的儿时记忆

家在太原 | 细说晋源那些新地名的历史源流

家在太原 | 太原那些消失的老地名

家在太原 | “韶九巷”名称探源


太原道三晋文化微论坛开通,直接发帖,深度讨论,永久留存,全网互动,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