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 | 91黄景仁:一生凄苦无人问,百无一用是书生
【往期回读】
重要声明
本文已获诗词世界授权。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更多精品资源,见我号菜单栏“老夫广祥”—“精品资源” 。
作者:戈多 主播:路一
百期经典文化传播“诗意中国”系列,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
FM104.6湖北之声《炜炜道来》分享艺术领域有趣的一切。每天13:00--14:00播出。
友情提示:文末有音频
在中国古代,向来都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而“士农工商”的排序,也体现了读书人在普通人中的地位高度。
毕竟在古代,不是谁都有条件读得起书的,而一旦读了书,就有可能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在清朝,却有一个读书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后来流传甚广。这句被许多人用来讽刺读书人的话,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诗,而诗中“百无一用”的,其实说的是他自己。
1
乾隆年间的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盛世,实际上却是国富民穷。
在英国使者马尔嘎尼的回忆录里,清朝的百姓生活在半饥半饱之中,官员们住的房子富丽堂皇,而底层人民则住在拥挤狭小,破旧简陋屋子里。
黄景仁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
黄景仁,字仲则,其祖上是宋朝有名的大诗人黄庭坚,家族世代都是读书人。然数百载悠悠岁月过后,传到清朝,也早已衰落不堪,跟寻常百姓没什么区别。
乾隆十八年(1753年),黄景仁的父亲不幸染病去世,四岁的他同母亲孤儿寡母,难以为继,只得依靠在县学做训导的祖父祖母照顾。
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学习,两年之后,祖父便带他回了老家常州,在当地的白云溪上游结庐而居。
幼年的黄景仁,缺乏父爱,生活简朴,养成了多愁善感、细腻的情感与性格。
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让黄景仁在读书上成绩不错,并且十分爱诗,九岁时他便开始写诗。
有一次应试时,他住在江阴小楼,临考了还躺在床上裹着被子,同考的学生都取笑他,他却说:“方才想到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一句,想要完成全诗,你们不要打扰我。”
少年时他的诗作已闻名乡里,且风格渐显。
可命运却仿佛是故意的,不肯让他有那么多的顺遂欢乐。一直养育他的祖父母在他十三四岁时相继撒手人寰,仅仅十年,他便又饱尝了一次至亲离别的痛苦。
当他十五岁准备赴县里参考前夕,年长他几岁的亲兄弟又染疾身亡。参考路上,这个少年回首四顾,只觉世上仿佛再无可以依靠之人。
在那年县里的童子试中,黄景仁拔得头筹,考取了第一。但这个好成绩无法让满腹悲伤的他有多少慰藉。
不过因为这场考试,他颇受知县与知府的赏识,得以补博士弟子员,能够在宜兴、氿里继续读书,他也因此结识了一生的好友洪吉亮,后者与其志趣相投,且家境颇丰,常常慷慨解囊,为黄景仁带来了不少精神上安慰,物质上的扶持。
可关系再好,人终究还是要自力更生。因为家中寡母年老体衰,生计艰难,17岁的黄景仁不得不辞别朋友离开书院,四处客游谋生。
他一边踏足各地,靠替别人写点东西、或是当幕僚,换取菲薄的钱财维持老母与自己的生活;一边自学,为以后的科举备考。
他离开家乡时尚不到弱冠,脸上却已没多少少年豪气,眉宇间更多的是挥之不去的哀愁。但奈何命途如此,他也只能满腔不平又万分辛苦地出发,希望有一天一切都能得到改变。
毕竟在他年少以诗闻名的时候,也曾写过一首满怀期待的诗。
未觉毡炉暖,旋怀柑酒新。
池台平入夜,原野渺含春。
物外欣然意,风前现在身。
中宵感幽梦,冰雪尚嶙峋。
——《初春》
2四处游历谋生的黄景仁,常常在倍感生活艰难之时,前往当地的名人故居或墓前怀古,他期望以这些先贤伟人的为榜样激励自己。
那几年他的诗作频出。在李白墓前,他作诗凭吊:“束发读君诗,今来展君墓。清风江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太白墓》)
而诗中结尾更是称“我所师者非公谁”,俨然以李白门人自居。
到了项羽坟前,他又不禁为西楚霸王感慨:“两地招魂不见君,却从此处吊孤魂。美人骏马应同恨,多少英雄陌路人。”(《东阿项羽墓》)
客游初期,他也曾娶妻,但没有的面包的爱情难以美好,他和妻子的感情也问题不断。这也让他写出了与李商隐、纳兰容若等名家有着相似意境、哀婉柔情、回味无穷的佳作,其中以《绮怀十五》最为出名。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一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
离家后的那些年,他客游了多少地方,他的诗作便流传了多远,在文坛也声名渐起。
有一次他投奔到了当时的名士朱筠门下当幕宾,因为前者在朝为官,同时结交甚广,所以常常与许多文人士子集会共论诗文。而黄景仁的才华得到了展现的机会。
那年的阳春三月,朱筠与众多风雅之士、诗人士子群聚于太白楼,众人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当轮到年龄最小的黄景仁作诗时,全场却都放下手中的笔安静了。
只见24岁的黄景仁一身白衣,站在金色的日光里,顷刻间便洋洋洒洒地写完了一首《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
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仙安在哉!
谪仙之楼楼百尺,笥河夫子文章伯。
风流仿佛楼中人,千一百年来此客。
是日江上彤云开,天门淡扫双娥眉。
江从慈姥矶边转,潮到燃犀亭下回。
青山对面客起舞,彼此青莲一抔土。
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做客山是主。
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作宾。
长星动摇若无色,未必长作人间魂。
身后苍凉尽如此,俯仰悲歌亦徒尔。
杯底空余今古愁,眼前忽尽东南美。
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
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
这首诗大气壮美,一韵俱成,惹得满座皆惊。而黄景仁那少年白衣赋诗的身姿更是让旁人倾倒。无数士子纷纷将他的诗抄下来传诵。至此黄景仁在清朝的文坛名声大噪,许多人更是将他比肩当年少时的王勃、李白。
而那一天,那一刻,或许便是黄景仁此生中最得意最美好的时刻了。
中国古代,还没有哪一个文人只靠写诗就能养活自己的。科举入仕,才是改变生活最好的办法。
纵使黄景仁已诗坛闻名,却仍改变不了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他偏爱诗,却并不喜欢当时八股取士要读的经典,即使强迫自己下功夫去读书备考,也未能在科举上有所进步。
从乾隆三十一年到四十一年,黄景仁的足迹踏遍了相邻数省,在一个又一个名士、官员府中当幕僚,做着简单的文职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供自己与家人生活。几乎每隔一年的秋天,他都会去参加乡试或省试验,然而五次参考无一中举。
乾隆四十一年的春天,正在北京游历他恰好遇上了皇帝东巡召试人才,他应召入试,最终得了二等,被皇帝赐予了二匹缎,任命名为武英殿书签官,并任主薄。
他终于踏上了此前多次未能如愿的仕途,以为此后便是康庄大道,不禁有些忘乎所以。他刚一得官,便将家人从老家都接到了京城里,想带她们都过上好日子。
可他没多久才发现,他当的官不过是个毫无权力的文职小官,俸禄微薄,又怎么养得起他一家人。
古时长安城居大不易,今天的京城也同样如此。
之后的两年里,黄景仁一家人在北京过着万分清贫的日子,如果不是偶尔得到好友洪吉亮的资助,生活只会更加艰难。
可继续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好友洪吉亮为了减轻黄景仁的负担,便劝他将母亲送回老家常州。
黄景仁作为人子,当然是不愿母亲再一人在老家孤守,但他的能力却告诉他,他没有选择。于是在搬到京城之后第二年的冬天,他无可奈何地送别了母亲,并满腹心酸地写下了一首诗。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别老母》
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风雪之夜,一对母子泪眼相看,最终无奈地告别,儿子在门前为自己的无能愧疚不已,甚至发出了“有子不如无”的自嘲。
4
在京城做小官的那几年,黄景仁又参加了两次乡试,依然未能上榜。他对科举一途,也终于死了心。
但他并不甘终身做一小官,觉得倒不如做一个地方有实权的小官,说不定还能做出些功绩来。于是他在好友洪吉亮和赏识他的陕西巡抚毕沅的帮助下,四处筹集了一些银两,打算“捐官”入仕。
在清朝,有些地方小官是可以花钱买的,即使科举未中,只要“捐”了钱,有地方小官有缺,就可以将你补上去。
但黄景仁不谙规则,他不知道在“捐官”之前需要先除现职,最后没等来新职位,旧岗也掉了,早前欠下的巨款已然无力偿还。
失去工作的黄景仁自然没办法留在北京,离开的京城之前,为了果腹,他每天跟着戏子一起要饭,甚至有时还在红氍毹之上,以身说法,打扮得粉墨淋漓,又歌又哭,谑浪笑傲,旁若无人。
不过在旁人看来,黄景仁仪态非凡,站在常人之中也如同鹤立鸡群,不少都争着想和他相交,但他视而不见,有看客他是伟才,或说他是狂生,但其实他什么都不是,只有心中满腹心酸。
乾隆四十八年春天,无官无财的黄景仁离开了北京,此时他已遭到不少债主的追逃,心中更满是此生不顺的愤懑心酸,在离京之时,便做了那首流传百年的诗句。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杂感》
回乡路上,心中悲苦的黄景仁突然病倒了,一个多月后,在收留他的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府邸中去世。
纵观黄景仁一生,诗才斐然,却一生凄苦。现代评价他所写的诗,在清朝当属前列。
他一生所作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情调比较感伤低沉的作品则最能体现其诗文成就,写得沉郁苍凉,但语调清新,感情真挚动人。而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有些诗写得慷慨豪迈;有些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世态的诗篇也写得细致生动;怀古咏史的诗篇,也能别出新意。
后世评黄氏诗多云“愁苦辛酸”,其古风常具幽、并豪侠气,是学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
但后世谈到黄景仁,多是知道他的诗句,却较少知晓他悲苦的命运。那句自嘲的“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仿佛成了他对自己一生最后的注解。
——往期回顾——
(上下可滑动查阅)
01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02曹雪芹:卅年一梦不曾醒,都作红楼戏里人03芒种:一收一种,是岁月的恒常与宽厚
04端午:粽香深处,是丝丝缕缕的人生滋味
05科举:古人“高考”那些事儿
06落第:那些“高考”落榜的古人们
07六月:梦一场荼蘼花事
08曹植:命运馈赠了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
09屠呦呦:青蒿一握,她让我们懂得何为中国脊梁
10地震:1000年前,古人用这些方法预测地震
11八七版《红楼梦》:一梦三十余载,再回首芳华依旧
12夏至:枝梢葱茏着的,是人生的新绿
13中华本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4毕业季:青春散场,要笑着说再见
15纳兰容若:一生太短,一瞬好长16古龙:酒与寂寞,懂得的人才会懂
17徐志摩: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
18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9魏晋文学极简史: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20楚辞:虽九死其犹未悔
21小暑:藏伏,是一种人生智慧
22唐妆: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
23古琴:泠泠七弦,诉尽人世沧桑
24花木兰:一个从乐府诗走进迪士尼电影的中国符号
25李商隐:在薄情的人世间,深情地活着
26《西游记》: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双膝颤抖仍然往前走
27余光中: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28大暑:生命的快乐,就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
29李清照:如花绚烂,如花飘零
30《诗经》:藏着你理想中爱情的所有模样
31《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32《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乱世之悲歌
33林语堂:过得通透,才能活得快乐
34李煜:乐既沈酣痛亦深,真情无改是词心
35立秋:秋天来了,又想好好生活了......
36《浮生六记》:我在悲欣交集处等你
37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38秦观:寂寞人间五百年
39鲁迅:爱吃、爱笑、爱妻、爱子
40孟浩然: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找到真正的自己
41唐五代词极简史: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42晏殊:哪有什么富贵闲人,我只是沉而不痛、苦而不悲
43欧阳修:百世之文豪,千古一醉翁
44张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45《聊斋志异》:笔歌墨舞写痴情,狐妖鬼魅画苍生
46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47艾青:我用我嘶哑的喉咙歌唱
48神话志怪:这里藏着中国文学的根
49张爱玲:倾城往事
50苏轼: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51北宋词史: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52南宋词史: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53贺铸:没有好看的皮囊,但我的灵魂足够有趣
54姜夔:我的词很冷,可我的心是暖的
55陶渊明:“静穆悠远”是我的诗,“金刚怒目”才是我的人
56王勃:如流星划过夜空,绚烂了整个苍穹
57抗战爱国群像:这盛世,如你所愿!
58杜甫: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59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
60寒露: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61陈子昂:孤独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
62初唐诗史:春花初绽,春水初生
63盛唐诗极简史:春花灿烂,春水浩荡
64王维:一片冰心在玉壶
65王昌龄:寂寂寒江明月心
66李白:千百年后,有谁还记得你飘逸的身影?
67霜降:哪怕霜华尽染,愿你温暖如初
68韩愈:假使命运发给你一副烂牌……
69中唐诗史:一个王朝的深秋70金庸:大侠虽远,江湖不灭71李贺:我曾那样炽热地爱着人间
72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73立冬:愿你安享这衣暖汤热的当下
74柳宗元:千万孤独里,寂寞山水心
75白居易:半生居易,一世乐天
76元稹:人生只是一场“误读”
77杜牧:人间惟有杜司勋
78晚唐诗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9小雪: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80贾岛:唐朝最笨的诗人,却让后世几十代人念念不忘81温庭筠:人生是一把不得出鞘的长剑
82鱼玄机: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83元曲简史:有花有酒且高歌,居村落快活84元好问: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85关汉卿:医者仁心, 戏文涤魂86大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87西厢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88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89郑板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
90明清小说极简史: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欢迎你加入本号QQ群:53401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