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58 佛菩萨没有法予人,给人做增上缘就是让他自己自觉自悟、自修自证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58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十四无畏

这个地方说,「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亿恒河沙数」,他们在这个世间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示现在各行各业当中,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如果你要证得慧眼、法眼,你一看,我们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佛菩萨在示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的确佛菩萨苦口婆心,以无量的善巧方便来教化我们,来启示我们。虽然我们自己麻木不仁,对佛菩萨种种善巧方便我们是毫无感觉,但是诸佛菩萨的示现从无间断。好像什么?你能体会,我教你,你不能体会,我还是做这个样子给你看,从来没有间断。正如同《普贤行愿品》里面所讲的,「无有疲厌」,他不疲劳,他不厌倦,不管你懂不懂,也不管你是赞叹正法或者是毁谤正法,一概不顾,永无间断、永无休止的在「修法垂范」,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度众生的行为。

度众生行为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属于真实行,一种是方便行。方便行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在四摄法里面,利行、同事。这个地方讲的「修法垂范,教化众生」,修法这两句就是随自所修实行,「随顺众生,方便智慧」,这是随他所欲,就是随众生行,所谓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目的无非是令众生觉悟。譬如一个造恶的众生,诸佛菩萨示现跟他做朋友,天天跟他在一起做坏事情,他做坏事情真造业,造罪业,佛菩萨随喜功德,帮助他做坏事,诱导他做坏事,把坏事做尽了,一旦觉悟了,回头了,佛菩萨要的就是那一点,他一下觉悟了,一下回头了,这就是佛菩萨度了他。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个世间不少。那个佛菩萨怎么度他?就是佛菩萨跟他两个一道做坏事情,跟他做好朋友,他做坏事,他那个朋友比他做得还坏,结果以后犯法,被枪毙了,他一下觉悟了,做坏事情下场是如此,从此洗手不干了。那个被枪毙的就是观世音菩萨,把他度了,他从这里一下醒悟过来。这个事情你能看得出来吗?能晓得吗?

佛菩萨在世间数量比我们众生数量多,我们这个世界人口才四十亿,那恒河沙里头多少亿?数不尽!恒河沙里面,那个恒河沙我看一里路长都不止四十亿,都不晓得是多少个四十亿。你们要不相信,现在到印度旅行的人很多,他们带来了恒河沙,你看带来像酒杯那样一杯,不要说多,你把那一杯数一数有多少。这是经论里头常常说的,诸位读《华严经》,悟处就更多。《华严经》里面,我是讲到哪一品里头说过,很早了,好像在竹林精舍讲的,经里面有这个意思。诸佛菩萨的化身,不是讲应身,讲化身,可以借众生的身来度人的,那个数量就真是无量无边。什么时候能给你一点小的开悟,什么时候给你一点大的开悟。所以小悟无数次,大悟也是无数次,才能到大彻大悟。到你这个小悟的机缘成熟了,你跟一些人在一块的时候,佛菩萨借他的身体说出几句话,那个说话的人自己也不晓得说些什么,可是听的人他就很有受用,菩萨借他的身体说几句话他就走了,他又到别的地方去了,还有这么一种事情。不但他能借人的身,什么样的身他都能借,动物、植物、矿物,大用无边。这些境界我们如果不细细地去体会,你怎么能够觉察得到?我们晓得这个意思了,要紧的我们自己要学。学佛要像个佛,以佛的心做自己的心,以菩萨的行持做自己的行持,佛的心是觉而不迷,佛的思想见解是正而不邪,佛的身心、佛的境界是清净无染,我们要学这个。所以这个大目标、大前提一定把握到,这个才谈得上修行。

昨天我在中大也谈到这个问题。有一个同学听了以后提出一个问题来,他说我们自己业障很重,烦恼习气很深,我们知道这个方向、知道这个宗旨,我们要从哪里下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你们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晓得不晓得应该从哪里下手?所谓下手,《楞严经》里面讲的,最初方便,就是最初入门,要断烦恼、要破我执,这是最初的方便。烦恼就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里面有一半是错误的见解,有一半是错误的思想。见惑是错误的见解,属于所知障,虽然它是烦恼障,这个二障是分不开家的,思惑的五条完全是烦恼。我们学佛,如果见思烦恼天天在增长,那个麻烦就大了。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除障而已,除障这就是正确的。无论你修什么法门,如果你是增长见思烦恼,那就是盲修瞎练,那就错了。根本烦恼里面,第一个是贪心,主要是讲贪心,不讲境界,第二个是瞋恚,第三个是愚痴,第四是贡高我慢,第五是对于圣教怀疑,不相信圣贤人所说的话,不相信圣贤人所讲的道理与方法,不能够接受,这个五条叫根本烦恼。我们想想,我们这个五条是一天比一天少,还是一天比一天增加?如果这个五条一天比一天增加,我们这个贪心一天比一天重,瞋恚心一天比一天重,脾气一天比一天大,这个事情麻烦了,我们走的这个路子是迷惑颠倒的路,不是菩提道。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是觉悟的意思,菩提道是觉悟之道。我们今天不是走觉悟之道,我们走的相反的,迷惑颠倒的道路,走这个路子求菩提,那怎么会得道?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佛法的修学,特别是大乘菩萨法的修学,你看法门,就是手段里面,第一个教你布施。布施是什么?就是放下,就是舍弃。放下什么?舍弃什么?放下你的贪心,舍掉你的贪心,放下、舍掉贪瞋痴慢疑,把这个东西给舍掉。为什么?这是障碍。障碍舍掉了之后,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所显现出来的就是真性、就是法身。佛法的教学就如此而己,诸佛菩萨修法垂范教化众生也是如此而已。所以佛菩萨没有法予人,给别人做增上缘,无非是希望他自己自觉、自悟、自修、自证佛菩萨没有能力代替别人,这个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佛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在此地读《观世音菩萨圆通章》,这一章里面就说明观世音菩萨修法垂范教化众生这些道理、方法、境界。我们明了之后,知道诸佛菩萨是如何垂范众生,我们自己应该要怎样去效法。十四无畏到这个地方这也是一个段落。

再看底下经文:【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前面阿难尊者在请教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曾经说,听佛讲解,虽然是明了一六亡义,晓得这个道理,就是一根还源,六根旋复,前面说过这个意思,可是依然不晓得圆通根本的道理,也就是说一根还源六根旋复的所以然的道理还不清楚。这一段由观世音菩萨自己说出来,菩萨自己说,『由我所得,圆通本根』,他所证的「圆通本根」是从闻性里头证得的,前面说过,「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说「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称之为本根,实在讲这个含义是双关的。

观世音菩萨六根当中耳根最利,哪一根利就用哪一根来修,容易成就,眼根利的人用眼根去修,耳根利的人我们用耳根来修,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大多数的人耳根利,叫你看你看不懂,一听你懂了,没看懂,听懂了,可见得耳根比眼根要利。所以后头文殊菩萨来拣选圆通,他老人家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教化众生就是以言语,以音声为教体,以音声做佛事。

那个时候教学没有书本,楞严会上就是一问一答,没书本,我们是把当时的问答记录下来变成经典,当时没有。佛出现在我们中国周朝,孔老夫子也是在那个时代,比佛晚一些,孔老夫子教学的时候也没有书本。《论语》是孔子去世之后,他的这些弟子们所记录下来的,过去听老师所讲的话,凭着自己所记忆的把它留传下来,成之为典籍。佛法亦复如是,佛灭度之后才有经典的结集。可见得文殊菩萨所讲的话很有道理,假如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眼根最利的话,佛在当时就会写很多书,供给大家看,一看就明了了,以阅读为主,就不以讲席为主。可是佛经一直演变到今天,历代寺院丛林天天讲经,有这么多《大藏经》了,你不去看,天天来讲,可见得还是耳根聪明。

因此本根里头含的意思,娑婆世界这些众生六根当中耳根最利,我取耳根做本根,证得圆通的根本,娑婆世界众生要想证得圆通,那个根本还是得用耳根,所以它这个意思有双关的意思在。发妙耳门,这个妙,就菩萨来说,菩萨是从这一根而明心见性,要是拿念佛法门来讲,应用这个方法,得理一心不乱。这个方法的修学前面已经详细跟诸位讲解过,叫你用闻性闻声性,菩萨是这样修学的。而不是叫你用意识去分别外面的言说,不是叫你用第七识去执着别人的议论,不是的,因为你用第六识、第七识,你用耳识,就是分别执着。你用闻性,那就是闻的声性,这个里面没有分别执着,性是真常,是无生灭的。本经前面十番显见,虽然说的是见性,六根根性是一性,一性无二性,见性如是,闻性又何尝不如是?所以我们要通达,要明白这个道理。

此地末后这个三句,『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这个三句就是前面所讲的「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就是这个意思,所谓是应化无方。身是「微妙含容」,正如这位同学所问的,我举也是经典里面古人举的这个比喻,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周遍含容,没有分也没有合,自自然然,毫不勉强。这种感应,在佛法里面所谓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智慧无尽,慈悲无尽,这个就是心地微妙含容,这个意思好懂,随类化身难懂,我们讲智慧慈悲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好懂,这是讲心。智就是觉醒,智则不迷,换句话说,无有一法不觉,不但对现前一切诸法觉而不迷,过去一切诸法,未来一切诸法,都能够做到觉而不迷。

这是觉心圆照,也是我们《圆觉经》里面讲的圆觉,圆满的觉照,这个心是佛心,佛心就是觉心。佛心、觉心,诸位一定要晓得,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真心,这是我们要相信。真正能信得过,没有疑惑了,我们自己与佛实在没有两样,圆满的觉心是真的,《起信论》里面讲「本有」,本有的,迷心、不觉是本无的,本来没有的。

这个我在前面也举过很多例子给诸位说明,希望大家要体认,要认清自己本有觉性,我们这个觉性与十方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依这个觉性起修,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如果你违背了觉性,违背觉性就是迷,迷惑颠倒,迷惑颠倒才会有六道三途的果报,这个真是冤枉。我们的觉性是周遍的,不但体周遍、相周遍,作用也周遍,所以依报、正报无不具足,这个就是所谓周遍法界的意思。很可惜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容易理解,理解了不容易相信,信了的人又不敢承当,可见得这个事情是我们自己把自己陷住了。

我们今天在菩提道当中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衣食之累,你们想想对不对?我要修行,又没有福报,明天吃饭成问题了,我不去拼命赚钱,谁来养活我!这个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我要不跟人家竞争,我在社会上就不能生存。这是我们不明了觉性周遍,不明了心量周遍,不明了作用周遍,是在迷惑颠倒里面讨生活,这个生活苦,不知道这是大用周遍,这个大用周遍刚才讲,就是依报、正报无不具足。为什么?因为这个依报、正报不是修来的,是性德,是你本性、觉性里头原来具足的,不是修的。

所以你们看看净土经典,西方极乐世界,你们读读《华严经》,看毘卢遮那佛的依报、正报,那不是修来的。这样的依报、正报我们每个人都有,谁也不缺乏一点。可是你自己现在为什么得不到受用?你为什么有衣食之累?是你自己迷失了自性,我们俗话说的,捧了一个金碗要饭吃,自己虽有,不知道用,我们的情形就是如此。为什么不能够现前、不能起作用?就是你迷,为迷执所障碍了,破了迷执无方大用就在现前。观世音菩萨,见了性的菩萨,有这样的智慧德用,所以他才能教化随机。

这个境界,我再告诉诸位,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做得到?我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我告诉诸位,只要你真正把这个道理明白了,不怀疑,相信了,如理如法地修学,这一生做得到。做不到佛就不说了,佛给我们所说的都是我们一生当中决定可以做到的。佛法里头最难的,理难明,这个法门,世间学说里头常讲的知难行易,行不难,知难。如果行难的话,你们想想怎么能一生成佛?成佛的确是一生,善财是一生,《华严经》所说的,龙女是一生,《法华经》所说的,这两部经大家都称之为经中之王,都是一生。你再看本经「二十五圆通章」,这二十五位菩萨他们的成就都是一生,没有说两生。

可是你要开悟那就不止一生,这个麻烦就大了,开悟是知,行一生成就。我们在这里研究过《弥陀经疏钞》,《弥陀经疏钞》里面给我们讲七日成就,所以你想想看这个行多快。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这个东西很难,就跟走路一样,走路容易,认识路难,我们要到这个地方去,到某一个地方去,在哪一个方向,从哪一条路走,怎么走法,都不清楚,这就很难了。你要想走的时候,到处去摸索,到处去探听,那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到。如果这一条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这个地方起步走,到那个地方,计算时间就可以达到,我要多少时间就能达到。克期取证,佛法的行门都是克期取证。《楞严经》的修持方法也是克期,《弥陀经》是一日到七日,《楞严经》里面是八十天到一百二十天,你看后面这个修行方法。一百二十天,四个月,不长,我们念书才一个学期,四个月就成佛了,你看难不难?不难,明理难!

可是这个理你怎么样你也没法子明了,不要说我给你讲的时候你有困难,释迦牟尼佛来给你讲,阿弥陀佛来给你讲,还是一样困难。难在什么地方?你自己的障碍你不肯打破,难在这个地方,而这种障碍是别人没有法子打破的。譬如你的贪心,你的瞋恚心,你的愚痴心,你的贡高我慢心,别人有没有办法帮你去掉?没办法,诸佛菩萨对你也无可奈何,这个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

所以佛一再给我们讲,要修什么?修清净心。有了这些东西心就不清净,我们在修行里头还增长这些东西,那叫颠倒了。不是佛法里头修行,你天天起贪瞋痴慢,你增长烦恼,这世间人,学佛的人在佛法里头还天天增长烦恼,这不是糟透了!这就是我刚才说了,行门里头为什么只有一个修行人,不能有两个,两个修行人就有障碍。为什么?你就会起烦恼,起烦恼就是障碍。换句话说,诸位总要记住,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烦恼,二六时中你心里能够得到清净,这是佛法,这就是你在菩提道中,你一生的成就就容易了。

可是这个心地清净要在动当中去求清净,像六祖所说的,动中有不动,这才是真正的禅定,这才叫一心不乱。所以善财童子的修学,他接触外面的境缘非常之广大,没有障碍,什么环境他都接触,他在那个动的境界里头他自己心不动,如如不动,像佛在《金刚经》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以他一生成佛。我们今天这个境界小小的动一动,自己就大动起来,所以你一天到晚所修的,增长无明,增长邪见,增长烦恼,搞这个东西。我们再不觉悟,还用这个方法来修学,再修无量个阿僧祇劫,还是今天老样子,决定不会有进步。以前人家说,过去有修行,一生总比一生要进步一点。我以前也听人家这么讲,也相信,现在我才晓得,那叫方便说,不是真实说,我今天跟你们说的是真实说。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231 用分析的方法来见到空,不是见到真空,不能见性

232 如果你自己是毫无信心,这就是佛法讲的业障太重

233 这个心量小就是染污的相;心量大就是清净的相

234 你能三世不妄语,这个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鼻尖

235  今天举世学佛之人,绝大多数都是迷惑颠倒的

236 先是净、寂到一个相当程度后就豁然大悟了,那就叫顿悟

237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修行方法最适合于娑婆世界众生

238  你心正、行正,无论走到哪个庙里,拜到的都是真佛

239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是发菩提心

240  佛是老师,魔也是老师,善人是老师,恶人也是老师

241  道理方法懂了不肯做,那你没福;肯做听不懂,那你没有善根

242 对外面境界看法不平等,你的心就不清净,也就没有慈悲心

243  看破放下要从布施下手。布施的目的意义就是破我法二执

244 当耳根一接触声尘决不落入思惟,有声无声必须无取无舍

245 修学的功夫境界要天天提升不能住,才会真正有法喜充满

246  顿悟也是从渐悟修的,是要功夫积到差不多这一下才能开悟

247 没有耐心听下去这是没福德;听了后不能理解是善根不够

248  你的因缘成熟了,佛一定现身给你说法

249 这个悟不悟,就是对于一个老师相不相信,是不是百分之百的顺从

250 大家都能够修德就会感应道交,诸佛菩萨以国王大臣身份示现世间

251 要出烦恼之家,要出三界之家,要出生死之家,这个叫真正出家

252 观世音菩萨什么样的身分都有,他随类现身度众生

253  三种布施是菩萨必修的功课

254 我们不晓得现在活在这个社会上,一身都是枷锁处处不得自在

255 讲善根的厚薄从执着的轻重看,执着轻的人容易入道

256  众生得善根福德具足机缘成熟了才能度他,给他做增上缘

257 见性以上的再来人没有灵,他才能得大自在,你有灵魂所以不自在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