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60 善心作恶事还是善业,恶心作善事还是恶业,诸位细细去想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60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四不思议

底下这一段是四种不思议。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这一段是给我们说四种不思议,融合前面的二观,前面虽然是显明上同十方如来,下合时劫一切众生,这都是随机应化。在理论上说还是有限量,还是可思可议,虽然说三昧,还是从因地心上来讲的。到这一段文显示它圆融到了极处,圆极了,那就是不可思、不可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菩萨自己说,『修证无上道故』,这是说这个道是「无上道」,既神妙,愈不可思,愈是无法来测度的,前面说法以及说称名的功德,我们还能够窥测到一些行,到这个地方实在是无法再形容它。这是菩萨讲他修证到圆极了,能令众生得大自在,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换句话说,虽然他是菩萨,与如来在果地上那个境界真是无二无别,所以谓之『无作妙德』。

这个经文里头着重在「无作」这两个字,有作就不妙了,这是我们修学要特别留意的。什么叫有作?什么叫无作?有作、无作都做,不是不做。有作是什么?有心去做。这个有心是有妄心,换句话说,就是有心意识去做的。无作,做不做?做。做怎么样?没有心意识,他在那里做。没有心意识的做是妙作,是三轮体空,是妙德;有心意识的去做就有业,你善心去做是善业,恶心去做是恶业。诸位要晓得,要紧的是心,善心作恶事还是善业,恶心作善事还是恶业,这里头的道理诸位细细去想。所以大乘法里头,大乘戒律里头,论心不论事,跟小乘戒不一样,小乘戒是论事不论心,为什么?偏重在人天福报,大乘是论心不论事,偏重在出三界,证菩提涅盘,这是不一样的。善心、恶心都没有离开心意识,所以这种不能称之为无作妙德。

他们就是修道来说,有修有证,因为他有心,有修有证。我们念佛如果是有作而念的话,你这个功夫可以能够念到事一心不乱,以我们《楞严经》这个理论,佛给我们所讲的,可以达到事一心不乱,但是不能达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一定要舍识用根,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就是这样指导我们的。舍识是什么?不用心意识,换句话说,八识五十一心所我们统统不用它,那你就是无作妙德。你说我做什么?穿衣服是无作妙德,吃饭是无作妙德,穿衣吃饭就是!我们现在穿衣吃饭怎么样?穿衣吃饭都在心心所里头计较,在这里面起烦恼、起分别、起执着,所以衣也不会穿,饭也不会吃。几时你穿衣吃饭都离开心意识了,完全与真如本性相应了,那就是像慧海禅师所说的,人家请教他,老和尚,你用什么功夫?他就答一句,「饥来吃饭困来眠」,这就是人家用功的地方。我们听了,哪个肚子饿了不吃饭?哪一个困了不睡觉?人家是真吃得下,也真睡得着。为什么?他事情了了,没事了!我们现在烦恼没有断,生死没有了,饭吃得不安心,睡也睡不着,生死没了。他是生死了了,烦恼断了,所以到吃饭的时候去吃饭,到睡觉的时候去睡觉,除这个之外没事了,是这个意思。真正到了无作妙德,穿衣、吃饭、睡觉都是无作妙德。这就是拣别不是有为、有意去做的,而是怎么样?任运自然的成就。

下面四种都是这种境界,这个境界里面这个意思比前面要深得多,比前面也要圆满得多。请看经文,这个经文比较长一点,我们一段一段来研究。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这是他叙说他成就的时候,我们俗话讲,观音菩萨自己修行,他得道,最初得道的境界,跟我们说出来。『初获』,这个「初」就是前面讲他用功,他这个功夫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讲他初于闻中的这个初,用这个功夫。初于闻中这个初可以这样说,耳根接触声尘这一剎那叫最初,这一剎那怎么样?还没起心动念,这是闻性闻。如果有一念心生起来了,就落在意识里面,那就不是初了,那就落到第二义去了。观世音菩萨他这个用功夫的地方,他能够保持着第一义,他不落在第二义。我们修行所以不能成就,我们从第一义一剎那之间就落到第二义、第三义,麻烦就出在这个地方,这是值得我们警惕。

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再想想自己,说了一个闻,这是六根里头一个代表,见闻觉知六根统统一样,眼见色,他能保持第一义,耳闻声,也能保持第一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六根的根性全保持在第一义上。第一义是见性,前面十番显见里面见性,见性、闻性、嗅性、尝性、触性、知性。所以对外面呢,对外面不是六尘,对外面也是六尘性,对外面六性,这叫见性。如果会这样用功,你们诸位想想,证无上道就在一念之间,哪里要什么三大阿僧祇劫?正是经上所讲的,弹指超无学。这个无学是指谁?诸位要晓得,这个无学是讲大乘阿罗汉,法云地的菩萨。超无学,最低限度你是等觉,超了无学,一弹指之间的确从凡夫地证等觉菩萨,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从哪里修?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都能够保持在第一义上,就是交光大师讲的,用根不用识,用识这是第二义。

你们有不少同修读了《楞严经》之后来问我,如何用根?怎么样才能够舍识用根?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第一义是什么样子?第一义里头,眼见色,见而无见。不是说见了就像看不见一样,那这个法门我们不学,还学它干什么?见是真见,无见是无妄见。什么叫妄见?你们学过唯识应该晓得,八识五十一心所心心所都有见分,那个见分是妄见。没有妄见,没有妄见的那个见是什么?那个见是见性之见。听而无闻,真闻无妄闻。闻是什么?闻也是见分。

诸位要晓得,心心所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那个见分,在眼叫见,在耳叫闻,在眼我们叫它做眼识,在耳就是耳识,在六根在哪个地方我们叫它做哪个识。那个是什么?那都是叫见分,它起作用的时候,耳识的见分就是闻,听的作用,眼识的见分是见的作用,它见它的相分,耳的见分是见它的相分,就是听它的音声,这都是叫妄见、妄闻,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什么?见性见的那是真实的,你要是到这个境界来了,那就可以说一句,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不是虚妄,没有到这个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个说法诸位还不懂的话,我再举个比喻说,譬如像我们好眼睛看到外面这个境界相,实相,诸位张开眼睛看,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假如我们戴个绿色的太阳眼镜,一看外头,你们每个人的脸都是绿绿的,我戴个红眼镜,你们的脸都是红红的,那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懂这个意思吗?我们现在在见性上面戴上了眼识,那个眼识就戴上了心心所的眼镜,看到外面的相皆是虚妄,如果把心心所统统拿掉,你所见的那个相皆是实相,就这么个意思。

你们要问修行的秘诀、修行的要领,没有别的,就是保持你的第一念,不要落在第二念上去,就是第一义。第一义什么?见性见,闻性闻,观世音菩萨就是如此。这个办法就是弹指超无学,还要什么三大阿僧祇劫,《弥陀经》里面,若一日到若七日,太多了,哪要那么长的时间!你们诸位想想,大乘经你要不研究你怎么能晓得这个道理,你怎么能懂得这个门道?你平素用功你就晓得应该怎么个用法,你不明了这个道理,不懂方法,平时用功真的盲修瞎练。一说你盲修瞎练,马上火气就来了,可见得是盲修瞎练。如果真修、真练的时候,八风吹不动,如如不动。赞叹你几句,高兴得意得不得了,毁谤你几句,火气就上来了,可见得小小的境界风一吹就动,那你不是盲修瞎练是什么?当然是盲修瞎练。

这个『妙妙闻心』就是讲的反闻闻自性,实际上前面都讲过。反是什么?反是回头。怎么个回头法,这个要晓得。众生的心随着外面境界流转,前面讲,我们这个耳识,第六意识,这个心心所,我们以耳识来说,流逸奔声,流到声尘外面境界上去,眼识这是流逸到色,流是像水一样流出去,逸是放逸,放逸在色相里面去。六根的根性被六识掩蔽,平素是妄心起作用,反闻不是说闻性反过来,闻性没有反,闻性是真常的,它反个什么?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它是常住真心,它反个什么?可见得那个反是心心所反过来,不往六尘上去流逸,反的是这个。

所以反闻,这两个字是两个意思,反这个字是对心心所说的,心心所反过来了,不去攀缘外面六尘境界了,这个时候闻性就现前了。这是闻的自性,这就叫舍识用根,那个反就是舍识,因为什么?不用它了。一般凡夫在迷的时候,用心心所见色,我这样讲比较方便一点,因为见色的确很复杂,不要以为见色,这是眼识见到色尘,其实它与第六识有关系,第六识起分别,第七识执着,第八识落印象,而且与六识、七识、八识、前五识相应的这些心所,一剎那之间同时都起作用,复杂得不得了。我们讲心心所,一切复杂的心行都可以包括在里头,心心所起作用。我们现在这个心心所不起作用,这个就是反的意思,就是舍的意思,舍识,此地用这个反,用根,这用根性,就是闻。所以你要问舍识用根,本经里面就用反闻两个字,前面讲「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这个功夫的确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锻炼,而且用功,我再告诉诸位,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环境,统统没有障碍,这真是不可思议。用功的要领,就是古人所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为什么?你那个念一起来,落到心意识去了。为什么?心意识里头才有妄念。觉,觉是正念,念是妄念。所以觉悟的佛菩萨,他有正念,他没有妄念。才有一个妄念起来,立刻就觉悟,一觉是什么?这个妄念不存在了,把妄念打消掉了。所以古人才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讲我们用功夫的方法,眼见色,一起心、一动念,立刻觉悟,又落在心意识去了,耳闻声,才起一念,又落心意识去了。这种原理原则我们在讲席当中跟诸位讲了很多,希望大家要记住,要会用,这完全是讲的什么?自受用。

他受用呢?他受用要在正念里面再变现出这个妄念为他受用。譬如我们眼睛看到这个茶杯,我们在这上起了个念头,这杯子不错,这错了,这就是迷了,落到心心所里头。真如本性里面本来无一物,哪里有什么错不错?没有,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杯子不错,这就是落心意识去了。别人受用的时候,别人我们跟你介绍,这个不错,怎么好,不是自受用,是自己从清净心里面变现出心心所为他受用,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自受用跟他受用要划得清清楚楚的。把他受用的当作自受用是凡夫,把自受用的当作他受用是阿罗汉,入了涅盘。为什么?他心不动了,他也不教化众生,他见到众生他也不开口了,那都没有用处。菩萨之所以称为菩萨,自受用的不是他受用,他受用的不是自受用,这是不可思议!他受用的所表现的跟凡夫没两样,打成一片,和光同尘。虽然和光同尘,他自受用当中他不起心、不动念,他不落在心意识里头,这是高明极了。

诸位要修学的时候,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太少了,观世音菩萨在此地说了,六十二亿恒河沙法门,一个菩萨代表一个法门,六十二亿恒河沙法门,一句名号,一个原理,就是反闻这个原理,反闻就是舍识用根这个原理。所以在《圆觉经》里面我特别告诉大家,修行修什么?修圆觉心,净圆觉。《圆觉经》我们这个题还没讲完,你看它第一章,文殊菩萨这一章,一开口就说什么?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圆觉心。所以你修什么?修清净心。

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清净心没有了。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不管别人,自己清净心还没有得到,我天天管别人,我自己清净心再修无量阿僧祇劫,还得不到。那就是佛门里常讲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想度别人,哪有这个道理!自己清净了,再度众生,你度众生时候不会害众生,不会误众生。为什么?理论真通达,门道真晓得,自己修行的时候自己真好像有成就,换句话说,这个理论、方法自己试验过的,没错,才敢教别人。自己没有试验过的靠不住,自己误了自己,那活该,你自己再误了别人,这个罪业太大了。所以说自修比教他要重要。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修在一切境界里面舍识用根,一切境界当中反闻闻自性,用这个方法。

这一段里头意思很深,我们刚刚只说一个初获,只讲初这个字,底下妙妙闻心,这里头还有很精的意思在里头。今天时间到了,下次我们还从这个地方讲起,就从「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从这个地方讲起。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231 用分析的方法来见到空,不是见到真空,不能见性

232 如果你自己是毫无信心,这就是佛法讲的业障太重

233 这个心量小就是染污的相;心量大就是清净的相

234 你能三世不妄语,这个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鼻尖

235  今天举世学佛之人,绝大多数都是迷惑颠倒的

236 先是净、寂到一个相当程度后就豁然大悟了,那就叫顿悟

237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修行方法最适合于娑婆世界众生

238  你心正、行正,无论走到哪个庙里,拜到的都是真佛

239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是发菩提心

240  佛是老师,魔也是老师,善人是老师,恶人也是老师

241  道理方法懂了不肯做,那你没福;肯做听不懂,那你没有善根

242 对外面境界看法不平等,你的心就不清净,也就没有慈悲心

243  看破放下要从布施下手。布施的目的意义就是破我法二执

244 当耳根一接触声尘决不落入思惟,有声无声必须无取无舍

245 修学的功夫境界要天天提升不能住,才会真正有法喜充满

246  顿悟也是从渐悟修的,是要功夫积到差不多这一下才能开悟

247 没有耐心听下去这是没福德;听了后不能理解是善根不够

248  你的因缘成熟了,佛一定现身给你说法

249 这个悟不悟,就是对于一个老师相不相信,是不是百分之百的顺从

250 大家都能够修德就会感应道交,诸佛菩萨以国王大臣身份示现世间

251 要出烦恼之家,要出三界之家,要出生死之家,这个叫真正出家

252 观世音菩萨什么样的身分都有,他随类现身度众生

253  三种布施是菩萨必修的功课

254 我们不晓得现在活在这个社会上,一身都是枷锁处处不得自在

255 讲善根的厚薄从执着的轻重看,执着轻的人容易入道

256  众生得善根福德具足机缘成熟了才能度他,给他做增上缘

257 见性以上的再来人没有灵,他才能得大自在,你有灵魂所以不自在

258 佛菩萨没有法予人,给人做增上缘就是让他自己自觉自悟、自修自证

259 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这个功德相等了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