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艾灸方穴解(下篇)
|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边二维码加关注 |
☞ 十四经络动图
☞ 舌诊辩诊大全
☞ 【视频】小儿推拿视频大全
☞【视频】彭鑫博士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全集
☞【视频】道家八段锦教学示范
☞【视频】易筋经教程,简单易学
☞【视频】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1-18集全)
☞【视频】张秀勤--刮痧保健康(1-16全集)
☞【视频】杨奕老师视频大全
冬至前后的“关元灸”应用频率较高。许多人在冬至前后施用关元灸预防中风、感冒等多种疾病并达到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目的。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升之气,借助关元灸来强壮元阳。 |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进入立夏时节,万物已进入生长旺季,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春夏养阳”,夏季心旺肾衰,养阳重在养心肾阳气。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夏季则人体阳气隆盛,生机最旺。心脏疾患,特别是心阳虚衰的患者,其病情往往在夏季缓解,其自觉症状也有所减轻。
阳虚性心脏病在“水旺”的冬季易于发作,而且不易治疗。待到夏季心火之用事,内外阳气隆盛之时给以适当调理,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立夏艾灸可温补元阳、调养脾胃之气。立夏之后,要谨防外感病,慎食冰冷,同时艾灸时间要相应缩短,防止汗出过多,伤及卫阳。选心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命门。
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引起心烦。因此,夏季养生重养心。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灸疗时要适当增加艾灸时间,使寒湿之气从汗而解。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整体调节能力,宜温补元阳、调养脾胃之气,选心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
脾喜燥恶湿,并且对于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胜又最易困脾。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脾胃健旺不易生病。
芒种之后的这段时间,是灸治消化性疾病的最佳时机,养生重生津止渴、养心安神、补益脾胃、生津除烦,灸疗既要预防湿热对身体的影响,又需灸治消化性疾病,化湿健脾,选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时节,气温虽然没有到达最高点,但是闷热的气候还是容以使人出现中暑的现象。
夏季万物生长繁茂,阳气盛,阳气在表,夏季养生宜以养阳为主,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此时毛孔开泄,运用艾灸方法可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是内病外治、治病求本的方法。
每年7月7日或8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到了小暑节气,天气开始逐渐变热,但还没到最热之时。大部分地方雷暴天气增多,常与短时大风、暴雨相伴出现。
“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重点艾灸扶阳补肾气和健脾胃的穴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选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神阙(外热内寒,温脾胃)等穴。
每年7月23日或24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大暑时节是最佳的灸疗时机。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但此时外界的暑湿之气还没有完全消褪,灸疗时要调理肺经,从脾胃二经入手,避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选肺俞、膻中、膏肓、足三里、大椎(督阳,袪风,止腹泻和提高免疫能力)等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或9月8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
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
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节气之后,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万物随着寒气增长,逐渐萧落。
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时乃深秋之季,灸疗仍以护阳为主,宜以手太阴肺经与足少阴肾经相配合,以达到金水相生的效果,同时强壮脾胃。选肺俞、大椎、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
立冬时节的艾灸时间应适当延长,达到补益全身阳气的作用。选膻中、关元、心俞、肺俞、大椎、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天气逐渐变冷,此时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
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小雪时节的灸疗要温肾壮阳,调畅气机,温经散寒。选膻中、关元、肾俞、悬钟、足三里等穴。
此时艾灸能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宜适当延长艾灸时间,增强补益效果。选膻中、关元、肾俞、悬钟、足三里、命门。
冬至保健灸以温阳补气、疏调肝气、温经散寒为主,从而提高免疫能力,预防中风、感冒,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选大椎、心俞、肝俞、关元、肾俞、悬钟、足三里、神阙、命门等穴。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艾灸能温补心肾阳气、补肾壮骨、养阴益精,温经散寒,预防中风。选大椎、心俞、关元、肾俞、悬钟、足三里、膻中。
昨日分享:
精选阅读:
⊙版权声明: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偏方和中医食疗、经络养生知识仅为分享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