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和你一起自我成长
,37个
托不拖延的福,拖延这个话题,周一你们鸡我写,今天就动笔了。
当时我说喜欢混豆瓣小组,最开始是看星座运程,后来是治拖延症。豆瓣的拖延小组(以下简称拖组)很有名,高手云集,翻一翻精华帖,讨论上天入地,深入浅出,不比读相关的书籍收获少。原本我并不想碰这个选题,因为我清楚,写治疗拖延就跟写背单词、写时间管理一样,零门槛,谁都能唠个五毛钱心得,但谁又对得起听众花的五毛钱时间?你点开这篇文章,可能就是想来看个热闹,没指望我能提供什么新观点和好办法。眼睛:我学会了。嘴巴:我要做了。身体:不,你不想做!哈哈哈哈哈嗝。
一般人想到这也就放弃了,但作为在豆瓣拖延小组混了5年的人,今天不把拖组偷来的知识分享给你,我会觉得自己特别自私。
我之前写过《如何对付娃磨蹭》,提到娃的拖延跟生理结构有关,即儿童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不成熟。
你们的幽默扑面而来,但说正经的,你我都知道,成年人的拖延是心理问题。
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达芬奇横扫了个遍,你懒着来一个试试?米开朗基罗是著名拖延选手,急得教皇变身包工头,亲自去西斯廷礼拜堂亲自催问,您老人家到底啥时候能弄完啊?懒病和拖延症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持续发作,慢性的,后者是分场合发作,神经性的。人的懒,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不饿得眼花绝不吃饭,不急用包裹绝对不拆,能用表情包绝对不打字。人的拖延呢,还记得那个段子吗,零食一开你就吃,快递一来你就拆,手机一亮你就看,你告诉我你有拖延症?
什么样的事容易让人拖延?
换个问法,为什么艺术界是拖延重灾区?连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这种神级人物都逃不过?为什么作家天天被跟屁股后面催稿,提前写完早赚稿费不香吗?但你去逛商场,目光只要停在一条裙子上超过5秒,导购小妹妹就迎上来问你要试一下吗,怎么从没见人家拖延?
(图片来自知乎)
创造性工作没有固定流程,一分耕耘不见得能换来一分收获。多少次我晚上写文章,写得自己都如痴如醉了,第二天早上起来一读,nnd,全是辣鸡,删!我很佩服写书的人,一本书稿写一年,出版前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干嘛,零反馈,能熬过这种寂寞的都是狠人。程式化工作的流程固定,你很清楚要先干嘛后干嘛,只要按部就班就不会出太大差错,还没开始就能对结果有所期待。顾客盯着一条裙子超过5秒——今年新款,喜欢可以试一下。
所以,如果你总是拖延,排除真懒病,很有可能是因为你做的是创造性工作。
拿我自己举例,一篇文章从无到有,当然属于创造性工作,但为什么我(大多数时候)不拖延?你们每晚8点等着我推送,我晚推半小时,后台就人发私信来鸡我,想拖都不好意思。设立deadline,越精确越好——这是很多文章提出的治疗拖延方案。但实际上,豆瓣拖组老队员负责任地告诉你,deadline并不能在根源上解决拖延。指望deadline提升效率和生产力,只会让你陷入赶赶赶的deadlock,降低掌控感和幸福感。回到拖延的本质,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创造性工作程式化。如果我想到“今天要推送一篇关于拖延的文章”,我会觉得需要消耗巨大脑力和体力才,根本没勇气开始。但如果我想的是“我要先画一个关于拖延的思维导图”,心理上就轻松了一点。把思维导图继续程式化,“我要归纳几个常见的治拖延误区 ”,“我要提炼下在豆瓣拖组学到的方法”,“我要找几个拖延的名人案例”,有了这三步,思维导图画好了。
接着是在思维导图上做加法,把关键词拓展为一篇文章,然后是做减法,删掉啰嗦的部分。
思维导图——加法——减法,我的每篇文章都是这么写出来的,尽管它是个创造性工作,但我给它定了流程,这就是创造性工作程式化的落地方案。
另一个对拖延亲测有效的方法,是我之前提过的观点:
很多人追求一出场就惊艳全场,把大量时间放在前期准备上。不能否认准备的必要性,但很多时候,边做边完善才是更好的策略。现在让我回看一年前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尴尬,恨不得全部删掉。具体方法是,写一篇文章,改到自己满意,可以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但文章放在草稿箱,不发布。一般过了一个月,我就会觉得这篇文章是辣鸡,绝对不能发,会拉低我的档次。如果我因为拍得不好,迟迟不肯开始拍第一条小视频,我就永远无法克服镜头的压力,你们永远不会看到演技自由的我。如果我总想等妙笔生花后再开始写,你们也根本不会看到今天的“天赋一饼”。
黛西的小纸条昨天动力沙开团收到太多留言,一两句说不清楚,我在次条图文并茂地统一解答了,同时提供了更多动力沙玩法,以及连灵魂画手都跪拜的快速收沙示意图。我在野生视频号录了个1分钟视频,说的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先搞起来再说”,如果文章没看够,扫码去我的视频号围观吧!
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