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英译更名背后的故事:中国更加包容了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文扬
老外的新发现
4月7日,带着金丝边眼镜的54岁加拿大投资商安德鲁在温哥华的候机室,与邻座的一位中国商人聊起了他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以往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One Belt One Road(简称为O-BOR)”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与之相对应的,“the Belt and Road(简称为B&R)”这一译法则越来越为媒体和学者们所青睐。除了投资,安德鲁目前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在中国寻找企业,与加拿大进行农产品、矿产以及林业方面的项目合作,他对“B&R”改名的发现源自于近几个月所接触的一系列项目推介会的英文翻译,这一次飞行已是他今年以来,第四次飞往中国了。
实际上,早在2015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已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英文译法的官方规范: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英文全称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带一路”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缩写用“B&R”。
此外官方规定,“倡议”一词译为“initiative”,且使用单数。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一词出现频率较高,在非正式场合,除首次出现时使用英文全称译文外,其简称译法可视情况灵活处理,除可使用“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简称为BRI)”外,也可视情况使用“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其他译法不建议使用。
2015年初,在广州的安德鲁第一次接触到“一带一路”这个概念,彼时,“一带一路”的译法还没有官方规范,当时的“One Belt One Road”所对应的“一根腰带一条路”这样令人迷惑不解的直接翻译,使他并没有对此十分重视。
对于“丝绸之路”及其背后所衍生的含义没有清晰的认知,是大多数刚刚接触“一带一路”这个概念的外国投资商普遍的境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是早期接触“一带一路”研究的参与者之一。他对经济观察报介绍道,当时不仅普通民众在“一带一路”的认识上存在混乱,国外的学者及沿线国家的受众也同样感到困惑。“一带一路”在认知上存在误区是当时的普遍现象,诸如“一带一路是中国谋求对世界秩序的改变”,是“中国对外输送过剩产能的战略”的说法不绝于耳。
对此,官方在译法的规定中指出,不使用“strategy(策略)”、“project(设计)”、“program(项目)”、“agenda(议程)”等措辞。
实际上,“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中国倡议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相较于过去“丝绸之路”的“一条路”和“一个带”,是更为综合和全面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张建平说。
加拿大内陆保税港自贸区GTH园区内的GTEC全球保税交易中心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进入北美的一个里程碑。加拿大百德凯利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孟女士负责加拿大萨省内陆保税港亚洲产品贸易平台项目的咨询和推广工作。据她回忆,“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这个概念兴起的时候,普遍的理解是认为“一带一路”仅局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部分合作区域,如南亚、东南亚、南太平洋以及中西亚地区。而在2016年,加拿大全球保税交易中心(GTEC)项目开始立项,配合中国“一带一路”和加拿大的“北美亚太经济走廊门户计划”,开始了共同合作与开发——这正是2015年“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译法出台之后发生的事情。
张建平分析道,“一带一路”范围覆盖欧亚大陆并延伸到非洲,对于拉丁美洲等地区,则是持开放的态度谋求合作发展,市场是需要大家公平开发的。
作为一个对于任何“风吹草动”都感觉敏锐的商人,安德鲁嗅到了潜藏在名字变更背后机遇的味道,“也许这意味着加拿大也可以搭上‘一带一路’这趟列车了”。他说。2016年起,他的日程表上,从温哥华飞往中国的航班由过去的半年两次变为一个月一次,目的地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官方英译的背后
来自南美洲的中秘投资发展协会(CPIDA)成立于2016年,是因“一带一路”应运而生的一个企业联盟组织。协会的董事长阿尔弗莱德(Al-fredo Rolando)与创始人奥弗拉(Of-fra Elmkies)女士主要负责中秘两国的企业合作宣传工作。阿尔弗莱德对经济观察报介绍道,虽然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就已经被提出,但在当时他对其中的含义并不理解,直到2016年参加由中国银行组织的一次赴中国考查的贸易代表团期间,才知道了“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的详细概念。他认为,“the Belt and Road”体现出了中国积极走出去的愿景,秘鲁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
秘鲁当地时间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秘鲁进行了国事访问。阿尔弗莱德认为,中秘两国的频繁交流也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目前,已经有大约170家中国企业在秘鲁进行经营合作,项目涉及矿产、工程、隧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而阿尔弗莱德认为,未来的机会还会更多。在不久前的3月20日,一队由四川成都商人组成的10人代表团抵达秘鲁,与当地的企业家积极接触。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面的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州,一辆中欧班列于三月中旬出发,它的目的地是中国西安。3月28日,这辆搭载着中粮集团首次以散粮集装箱方式进口的2200吨哈萨克斯坦小麦顺利到达西安国际港务区。
哈萨克斯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站”的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2013年那个秋天。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重要演讲,第一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印尼的时候,在国会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不久之后,“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015年3月28日,发改委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为《愿景和行动》),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思路和设想。
中粮集团行业资深总经理杨红介绍道,中粮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初,即2013年10月份开始,从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优质大米,以大米贸易为纽带,实现了与相关国家稻米产业有关各方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带动了相关国家和区域大米行业的发展提升,有力地促进了高铁等装备走出去和国际化进程。
张建平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是通过基建来改善贸易投资环境。而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以核电、高铁、建筑、交通等为代表的技术输出也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一张新名片。
中电装备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其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介绍道,2015年,在土耳其、肯尼亚、老挝、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6月份签署了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直流输电项目;12月份先后签署了土耳其凡城换流站项目、老挝万象500千伏环网输变电项目和缅甸主干网连通工程项目。此外,中电装备公司还在老挝、缅甸、孟加拉等国家持续跟踪开发多个前期项目。
目前,中国最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集团已和印度多所大学合作,培养电商人才。另一个线上外贸交易额居亚太前列的电商网站敦煌网,也在文莱开办了电商“新兵训练营”,希望通过面对面辅导将从事跨境电商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当地中小企业。
从具象到包容
两千多年前的陆海丝绸之路上,伴随着驼铃声声亦或是舟楫相望的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开辟的道路,会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现代铁路以及航船的声声汽笛中承载起重塑人类商业文明格局的使命。更没有想到,一个“the Belt and Road”的更改,预示着中国与欧亚大陆、非洲各个国家甚至南美洲等国家在经贸上的互通互惠。“一带一路”纲领性文件的牵头起草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象征着不同文明、不同民族的平等交流,不能将“一带一路”机械地理解为一个“带”或一条“路”,更不是恢复古代的贸易通道,它是一面旗帜,倡议各国在更多的领域加强合作。
中债资信研究总部分析师陈曦认为,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一带一路”英文译名的变更已经从一种具象的概念变为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对外精神的反映,面向的国家扩大到全球范围。陈曦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重点还是放在“走出去”上,通过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让各国贸易往来更加方便;通过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让开放、合作成为各国共识,减少贸易保护,促进货物和服务自由流动。
来源: 《经济观察报》,2017-04-09.
“一带一路”带来难得发展机遇(驻华大使看中国)
“地处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古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近600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曾5次到访,帮这里打开了海上运输通道。今天,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给斯里兰卡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卡鲁纳塞纳·科迪图瓦库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迪图瓦库说:“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斯里兰卡进行了国事访问,之后两年内斯里兰卡总统和总理相继访华,夯实了我们的传统友谊和广泛合作。到中国工作一年多来,我走访了中国不少地方,切身感受到中国百姓对斯里兰卡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友好,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众像中国人这么了解斯里兰卡。”
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斯里兰卡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双边贸易额达到45.6亿美元。同时,中国也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投资国之一。科迪图瓦库说,斯里兰卡国内很多公路、铁路和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都离不开中国投资者和建设者的支持,“中国投资建设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不仅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还提升了斯里兰卡面向全球的航运贸易枢纽地位,带动了斯里兰卡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今年,斯中两国迎来建交60周年。”科迪图瓦库认为斯中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内容的斯中自贸谈判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双方合作共赢会结出更多硕果。
科迪图瓦库积极评价中国发展前景,认为中国经济一直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虽然增长率的数字变了,但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本质没有变,对世界经济作出的贡献和带来的希望没有变。
科迪图瓦库指出,去年以来世界上“黑天鹅”现象不断出现,增加了全球不确定性。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的担当让世界,尤其让发展中国家感受到了力量和温暖。他告诉记者,通过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繁荣发展的理想相通,“一带一路”建设会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到实处。
“ 一带一路 倡议将沿线国家连接起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投资、贸易和基建项目帮助当地民众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 科迪图瓦库相信5月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必将深化斯中两国全方位合作,促进地区繁荣稳定,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来源:《人民日报》,2017-04-08。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6.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7.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学者应邀在第16届国际熊彼特学会会议做主旨报告
18.傅莹谈中国新型智库建设
21.中国智库的时代责任
24.NSTC发布《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科技与创新战略》报告
26.民进中央和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务虚会"
27.国家使命 智库担当
29.美军智囊启示录
36.李稻葵:变革的竞争
43.国科大成立"未来技术学院"(附"未来科技大讲堂"第一期公开课)
45.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46.2015年版《美国国家创新战略》聚焦9大战略领域之观察
48.如何以人才驱动创新
49.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文)
55.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61.“面向全球竞争的高新产业源头技术研究”智能机器人专题研究第一次研讨会召开
64.“面向全球竞争的高新产业源头技术研究”智能机器人专题研究第一次研讨会召开
65.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组织召开重大咨询项目研究进展交流研讨会
66.共享创新发展:第一届"中英创新与发展论坛"在牛津大学举行
75.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77.制造强国 创新先行
79.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87.习近平: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88.开拓中巴经贸合作的新空间
93.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95.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组织召开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研判专家研讨会
98.谁动了美国科技预算的奶酪
100.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101.技术转移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
102.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市场“唱主角”
103.科研评价应放弃“科学管理”的思想
106.刘伟平调研中科院战略咨询院
107.女科学家:困境与解决
109.徐匡迪:设立雄安新区热点三问
110.白洋淀水环境保护规划已完成 雄安不宜搞摊大饼式连片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