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化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附:智库观点50篇】

2017-04-11 贾宝余 战略与政策论坛

科学家参与决策咨询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学家利用专业智慧服务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促进科学家更好地参与公共决策,要健全公共决策科学咨询的制度设计、引导科学家不忘参与科技决策咨询的“初心”、发挥好各类科学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将科技决策咨询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2017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方案》,我国将建设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立科技决策最高智库——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的科技决策咨询体系渐趋制度化体系化。


  科技决策咨询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1963年,经合组织(OECD)在一项报告中,把科学家参与的决策,分成两个成分:为科学的政策(Policy for Science)和为政策的科学(Science for Policy)。前者是有关科学技术本身的决策,这类问题的决策在历史上的很长一个时期内,由科学家自主进行,随着科学的发展,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后者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公共决策,如环境保护决策、核能利用决策等,这类议题与科学有高度的关联性,同时具有高度的科学不确定性,又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充分的科学论证是此类决策有效进行的前提。
  科学是决策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此外,决策者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法律、行政、经济、社会、政治等。因而,科学家只能是决策共同体的一员。有研究者基于决策实践,提出了名为RAPID的决策模型,该模型的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主要决策角色,即建议(recommend),同意(agree),执行(perform),贡献意见(input),决策(decide)。在上述的“为科学的政策”领域,科学家角色贯穿RAPID决策模型的始终;在“为政策的科学”领域,要根据决策议题与科学的相关性,来决定科学家在决策中的参与度,其中,与科学弱关联的决策议题,科学家主要提供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事实判断依据;而与科学强关联的决策议题,决策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较大,科学家是这类议题决策共同体的重要成员,科学家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建议、同意和贡献意见环节,提出多样化的政策备选方案,供决策者做出选择。
  促进科学家更好地参与公共决策,进一步提高公共决策质量,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健全公共决策科学咨询的制度设计
  在决策共同体中,决策者、科学家和公众是三类重要主体,三者的合理定位和有效互动,是决策有效进行的前提。在科技决策咨询中,要准确定位科学家的角色,既要避免“技术统治论”——把科学家看成某些高技术含量决策的首要决策者,也要避免“民主论”——把广泛的公众参与视为抵制滥用专家权威的灵丹妙药。要积极发挥好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明确各类咨询委员会层级和职能定位,促进他们与决策部门的沟通协调,并与承担着政策协调、政策执行、传播反馈、监督管理、政策完善等职能的机构进行有序衔接、高效协调。在咨询委员会组建中,应把握好权威性、平衡性和广泛性等原则,将科学共同体中“具有无可置疑的盛名”的专家纳入委员会,以确保咨询建议的前瞻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国家层面的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应发挥顶层设计优势,超越部门视野局限,着眼全球科技发展大势,立足我国现实国情,针对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公共政策问题,就我国科技发展和公共决策中的宏观、全局、重大、长远问题,向高层决策者及时提出咨询建议;部门、地方和行业层面的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就具体的决策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预警和建议。
  引导科学家不忘参与科技决策咨询的“初心”
  科学家参与公共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基于科学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要防止科学家在参与决策咨询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科学咨询中的“利益冲突”是参与决策的科学家两种不同利益(局部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冲突,而不是不同主体间的利益纷争。要避免科学家在决策参与中,对行业、局部、团体和个人利益的偏袒和注重,不适当地影响到关于公共整体利益所做的科学判断。科学家应该摆脱局部利益的束缚,广泛关注公共利益,提供多样化的政策选项,推进政策创新,提高政策质量。注重发挥好集科学成就、学术洞见、战略远见、担当精神等于一身的高层次的科学家在科学咨询中的作用,引导他们跳出狭隘的学科门户之见、突破部门利益的纠缠、摆脱各种压力集团的影响,而站在科技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国际竞争的全局高度,基于科研发现和科学事实,审慎研究各类公共决策议题中的科学因素,审慎判断科学发展的趋势,审慎提出事关国家发展的各类政策建议,不断强化科学咨询的前瞻性、战略性、中立性。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希拉·贾萨诺夫就此认为:“最受决策者重视的科学家不仅能跨越学科界限整合多个领域的知识,还要能理解管制科学的局限性以及监管机构所面对的政策问题。如果缺乏这种广博性,那么科学家在跨学科的咨询委员会中就会感到格格不入。”
  发挥好各类科学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要积极引导各类重要科研机构加强科技智库建设。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在大学、政府和产业三个部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的。大学及类似的组织机构主要做“学院科学”;公司及其类似的企业主要做“产业科学”;而“政府科学”主要是在政府研究所进行。与此相应,科学家也分为三类,学院科学家的主要使命是为“知识而知识”,产业科学家的主要使命是“为利润而知识”,政府科学家的主要使命是“为公众而知识”。在科学决策咨询中,要发挥好三类科学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学院科学家要努力突破围墙,在从事教学科研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知识成果在决策实践中的转化,关注公共决策实践中的科学需求,由沉默的大多数和纯粹的科学家转变为公共决策的积极参与者;产业科学家在为利益鼓与呼的同时,要关注产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协同一致性,尽可能防止产业利益的过度扩张带给公众和社会利益的侵害;政府科学家要始终坚持研究和咨询工作的中立性、公益性和权威性,代表广大公众参与决策咨询,协助政府优化公共决策机制,成为名副其实的政策选择的诚实代理人。

来源:《学习时报》,2017年04月10日 第A3版:科技前沿,作者授权刊载。

【附:智库观点50篇】

  1. 智库建设在总书记心中有多重要?

  2. 总书记对智库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

  3. 【专论】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4. 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5. 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6. 国家使命 智库担当

  7. 习奥会迎来中美智库合作的春天

  8. 王作跃:冷战时期到奥巴马时代美国科技决策咨询研究

  9. 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10. 【专论】智库属性与范畴界定

  1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12.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思想新实践

  13. 中国科学技术“国家智库”的十个“首次”

  14. 傅莹:国际战略智库期待“转型革命”

  15. 傅莹:智库发展大有空间潜力

  16. 傅莹谈中国新型智库建设

  17. 傅莹:在失序与重建秩序之间

  18. 傅莹:“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有三个支柱

  19. [专论]服务国家宏观决策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

  20. “面向全球竞争的高新产业源头技术研究”智能机器人专题研究第一次研讨会召开

  21. 刘伟平调研中科院战略咨询院

  22. 潘教峰专访:从智库研究理论到科技智库建设

  23. 潘教峰:加强智库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4.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25. [专论]决策背景复杂化态势与智库建设科学应对的探讨

  26. 首届中国特色镇智库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27. “比排名更重要的,是智库本身”

  28. 李稻葵:变革的竞争

  29. 李稻葵: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三大风险

  30. 成思危论智库建设和金融改革

  31. 中国智库的时代责任

  32. 新型智库建设可以从阿里巴巴那里学到什么

  33. 发挥科技战略情报在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34. 以天下观天下——全球顶尖智库研究方向与趋势

  35. 美军智囊启示录

  36. 世界著名智库军事战略研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37. 张晓强: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高度专业化和机制创新

  38. 院士关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挥智库作用,促进科技决策

  39. 上海的大学智库应该怎样建设

  40. 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

  41. 日本智库评价中国经济形势和科研实力

  42. 美国高端产业:定义、布局及重要性

  43. 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的新地理

  44. 习近平关于中国经济的8个判断和对智库建设的4点指示

  45. 政府“从善如流”智库“如鱼得水”

  46. 建设有影响力的国家科学思想库

  47. 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

  48.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正式揭牌

  49. 中科院组建事业法人机构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50.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获中央编办批准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万钢:深化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供给

  2.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3. 潘教峰:中国加速迈向世界创新中心

  4. 穆荣平: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机遇

  5.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6. 访全国人大常委杨卫:加强基础研究 保障创新的供给侧

  7.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8. 丘成桐: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滋养

  9. 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10. 杨卫: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11. 丹麦发布报告总结未来经济社会与技术发展趋势

  12.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13.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14. 信息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15. 【专论】筑牢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基础

  16. 科技发展如何推动国家治理转型

  17. 【专论】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治理

  18. 白春礼: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19. 白春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20. 技术转移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

  21. 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

  22.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的规律研究

  23.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风险的创新活动

  24.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

  25. 完善行政技术领导股权激励政策的思考

  26.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27.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28. 《习近平时代》(廿四):熟知传统文化的领导人

  29. 李克强:第三方评估整改结果要向国务院汇报

  30. 李克强总理谈第三方评估报告

  31. 汪洋听取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成果汇报

  32. 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33. 法国评估2000-2015年间的企业创新支持政策

  34. “创新英国组织”评估英国增材制造研究与创新状况

  35. 兰德公司提出评估科研影响力的综合框架

  36. 美国科学院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评估报告

  37. 澳大利亚发布“研究参与评估”试点报告

  38. OECD报告评述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重点

  39. 讲好中国故事 必须建构全面透彻有力国际的话语

  40. 【任仲平】未来五年,中国如何处理好“最艰难的工作”

  41. 《自然》提出中国要促进科研与创新需加强科学基础

  42.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43. 2016年度科学技术突破和2017年展望

  44. 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提及中科院多项成果

  45. 姚檀栋院士:将青藏高原研究推向卓越

  46. 丁仲礼:应对雾霾,源头减排是关键

  47. 丁仲礼: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

  48. 【专论】雾霾倒逼危机治理

  49. 白春礼: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50.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51.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52. 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53. 津渡:诗三首《穿过沼泽地》

  54. 布鲁金斯学会为特朗普政府提出50项创新政策建议

  55. [专论]决策背景复杂化态势与智库建设科学应对的探讨

  56.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57.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58.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59. 樊春良: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的不确定性

  60. 《科学》杂志:特朗普与科学之十大疑问

  61.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提及创新

  62. 美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概览

  63.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6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65. 最新各国GDP排名和31个省份GDP排名

  66. 王乃彦院士: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

  67. 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

  68. 科学政策如何确保科研的诚信与产出

  69. 科研评价应放弃“科学管理”的思想

  70. 李侠:科技评价失灵与科研诚信的恶意透支

  71. 科技驱动文明

  72. 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73. 科研评价要自信自立务实管用

  74. 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市场“唱主角”

  75. 用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科学文化建设

  76. 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77. 习近平: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78. 材料科学基金项目布局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79.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六大误区

  80. 吴敬琏:改善供给 提高效率是关键

  81. 探访科学家工作室

  82. 科普教育托起北京创新“新生代”

  83. 邓小平与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84.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85. 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

  86. 女科学家:困境与解决

  87. 谁动了美国科技预算的奶酪

  88. 徐匡迪:以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89. 千年大计!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90. 河北全力打造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示范区【附各类新区名单】

  91. 权威人士和国内外媒体看雄安新区【珍藏版一】

  92. 权威人士就雄安新区建设答记者问【珍藏版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