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实现——“国企公司制改革成功”点评 || 蒋飞、李相龙

长城宏观团队 蒋飞宏观研究 2022-06-08

核心观点


1月17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方式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总结2021年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展成效,部署2022年重点改革工作。会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央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所管理企业中公司制企业占比97.7%,地方国有企业中公司制企业占比99.9%,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指出: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为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年底前全面完成,需要以实际行动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筑牢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于2021年12月18日顺利召开,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会议上表示,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促进改革效能不断释放,目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的预定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可以说“改革”二字一直是我们长城证券宏观组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的主题,在市场还大力提倡高增长模式、宽信用预期,甚至重提债务推动发展论调的大背景下,我们却始终倡导“改革”,而经济体制破旧立新,经济增长动力由旧的粗放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大力提倡的改革方式,正如我们的专题报告《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破旧立新,储粮过冬》所叙述,只有改革才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才是迈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才是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做大蛋糕的路径。

1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解读


1月17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方式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总结2021年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展成效,部署2022年重点改革工作。会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央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所管理企业中公司制企业占比97.7%,地方国有企业中公司制企业占比99.9%,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指出: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为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年底前全面完成,需要以实际行动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筑牢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国资委已经推动6起央企重组整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向更加成熟定型迈出实质性步伐。1—11月,央企利润总额2.3万亿元、净利润1.75万亿元。央企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前三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7267亿元,同比增长6.3%。

无论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还是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都显示出2021年国企改革的成效之大,尤其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又一次阶段性的实现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的任务。

国企改革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进行了40多年,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可以说每个阶段都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拉开了全新的序幕,进入了深水区: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首次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要“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国企改革全新时代到来。

2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的预定任务顺利完成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于2021年12月18日顺利召开,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会议上表示,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促进改革效能不断释放,目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的预定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聚焦重点难点抓攻坚,主要包括:1)全面落实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前置研究清单有效执行;2)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3)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实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4)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持续探索差异化管控;5)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等。

截至目前,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98.2%的子企业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超过70%的集团公司制定董事会授权制度,89.9%的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子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得实质性突破,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子企业签约比例达83.6%,比年初增长54.3个百分点。
国企改革是我国改革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2022)计划的收官之战,而完成这场战役需要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从法律上制度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将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目前,“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已经成功,这对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入融合有着重大的意义,将加快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推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可以说“改革”二字一直是我们长城证券宏观组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的主题,在市场还大力提倡高增长模式、宽信用预期,甚至重提债务推动发展论调的大背景下,我们却始终倡导“改革”,而经济体制破旧立新,经济增长动力由旧的粗放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大力提倡的改革方式,正如我们的专题报告《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破旧立新,储粮过冬》所叙述,只有改革才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才是迈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才是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做大蛋糕的路径。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国企改革不及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新冠疫情再次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

《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实现——“国企公司制改革成功”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
2022年1月18日
报告发布机构: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研究助理: 李相龙 S1070121080029 
lxlong@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实质降息第一步——12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信用增速暂时性回升——1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PPI同比顶部确立——1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点评
降息周期开启——降息点评托而不举,期待改革——12月政治局会议和降准点评货币政策可适度加码——10月份经济数据点评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点评
社融增速难以回升——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或已见顶的剪刀差——10月份通胀数据点评保持韧性的出口,新高的贸易顺差——10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调控政策或有微调——9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货币增速未如期反弹——9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上升,贸易顺差继续扩大——9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PMI指数进入较快下降通道——9月份PMI点评
央行积极应对房地产风险——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涨”的压力依然很大——8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外需+疫情促出口反弹——8月份外贸数据点评财政空间正在“跨周期调节“——7月份财政数据点评明年初M1同比或负增长——7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经济如期放缓——7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基建投资启动了吗?——20220117周报
美十年期利率年中或升破2.5%——20220110周报
中美经济或相向而行——一季度宏观经济报告信用收缩压力加大 ——20211227周报四季度GDP增速或低于4%——20211218周报在稳定的基础上搞改革——20211213周报
中央或定调明年改革突破点——12月份宏观经济报告
黄金价格或创新高——20211115周报降准条件或已具备——20211108周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年底或到2%——20211025周报
美国高通胀和中国房地产新动向——20211018周报
全球流动性预计进一步收紧——20211011周报
风险集中释放,系统风险可控——四季度宏观经济报告
预计8月份GDP增速跌破6%——20210917周报基建发力通胀难消——20210913 周报
对美股上涨仍持乐观态度——20210906 周报
市场突变缘起疫情美联储9月缩表概率不高——长城宏观20210816周报
年底前美国经济保持高景气——长城宏观20210809周报


专题报告


改革,与时间赛跑2022年经济政策的重心破旧立新,储粮过冬——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从“六大体现”解析共同富裕——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

房地产调控,经济阵痛期——当前宏观经济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