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龙 | 《海岸》
摄影:王凤龙 访谈:春 熙
王凤龙的照片描述了他作为城市新人和故乡之间的微妙联系。《海岸》中的天际线像是一个参照物,使陌生的城市和作者产生关联。他说也许与年龄有关系。太原回去感到陌生,海口总归不是自己的家。在他的照片中能看到孤独感,镜头下各式各样的观光客都像是他自己。
——春 熙
王凤龙
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院版画系
08年开始接触摄影至今
2010开始多次参与平遥摄影大展,并于2017年参加webb重庆workshop
▼
《海岸》
(部分作品)
王凤龙:“海岸系列是在 13 年移居海南后开始拍摄的项目,用的是哈苏 501c 这台相机。我尝试过很多拍照方式:旁轴、傻瓜、单反、数码或者胶片,用得最顺手的还是这台老哈苏。也许和我的性格有关:不紧张,不迅速。看准拍摄对象慢慢观察,在最满意的状态下迅速按下快门,一张照片就此完成。也可能我的生活平静柔和,所以我拍的照片也是细腻柔和的。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引起我拍照的兴趣。在海边,都是长发,都是夏装,都看不到脸,每个人很放松地背对着相机。海边除我和姑娘们外没有其他人,我与姑娘是有拍与被拍的默契的。男人习惯看女人的后背是危险的,女人突然转身男人目光会慌张,会逃避,至少会不好意思。
醒目的臀部,湿了的短裤、长裙,还有被捂着的、被掀起的红裙白裙,还有随风小摆没有过膝的连衣裙……我看到了被驯服、被钳制、顺从的女人。海溅起的小浪花让她们得到浪漫,海是大海,让她们无助。”
C:春 熙
W:王凤龙
C:作为摄影师您的主要兴趣是什么?
W:作为摄影师我最感兴趣的是人这个个体。我喜欢在画面中寻找一种戏剧冲突,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节奏。这是我现在感兴趣的点。
C:什么时候开始拍照的?
W:最开始喜欢拍照是当时想给女朋友拍照片,2003年就买到了一台当时500万像素的尼康数码相机。上大学以后又买了数码单反。拍来拍去总不是自己想要的感觉。07年开始接触120胶片,开始喜欢上了胶片拍照。大学毕业后又买了第一台胶片leica m机。自此之后就一直拍到今天。换了几个城市、也结婚生子,又经历离婚再婚。但拍照胶片一直没有停顿过。直到2017年我我把哈苏用报废120胶卷才算停一段落。07到17年整10年的时间一台相机我想是值得了。
C:平常出门会带相机吗?
W:17 年之前我一直随身携带 leica mp 胶片机。最癫狂的时候一天能拍 4 卷胶卷。像苦行僧一样一个人走在广州的太阳底下。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那几年也特别流行胶片街拍。很多朋友做着相似的事情。但那会拍东西很盲目,现在回头看当时的东西。真想抽自己嘴巴子,真是浪费这么多胶片啊。我从依尔福hp5 一卷 22 块钱拍到现在 40 多一卷。17 年之后因为要照顾小孩所以就没有那么多精力拍胶片了,转身换了一台理光 gr2 .真是方便又好用啊!我想我现在没有什么重要拍摄的东西不会动胶片了吧。
C: 谈谈你的海岸,为什么拍人?
W:其实我最开始拍照是很盲目的,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到海口以后,这里没有大都市,没有以前熟悉的人流。能吸引我的只有海岸了。刚来也没有什么朋友只好没事就闲逛去海边拍照。拍了很多个样式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拍到那个蓝色短裙背影的照片打动了我自己,之后拍照就一直往这个感觉靠拢,但也有很多时候迷失主线,跑偏不少。这个系列自然而然的呈现出现在的状态。内心深处总有狠多潜移默化的东西存在。归纳到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海岸这个系列有着很深的“植田正治”的影子。这个发现是这样的,以前多多少少有见到过植田的照片。但也笼杂的交织在其他日本摄影师的行列中看完也就过去了。直到近几年几本植田的中午出版物的现市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找的点是植田这里来的。
《海岸》/ 部分
C: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摄影师?
W: 我的入门是荒木经惟,最开始震撼于他的裸体女人。再后来人物特写的神态表情。最后才发现荒木拍的是日本人自己。
C:海口和太原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W:太原是我成长开的地方。海口算我心智成熟的地方。也许与地方无关,与年龄有关系。太原回去感到陌生,海口总归不是自己的家,所以我们这样的人都有着所谓“回不去的故乡”了吧。
C:习惯吃海鲜吗?
W:海鲜最近几天才开始涉猎。之前一直是吃牛羊猪。另外海南的猪肉比北方的好吃很多。
C: 参加展览给你带来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W:每次平遥都是照片到,人不到,感触不深。
C:除了摄影,还有什么兴趣爱好?
W:喜欢做手工。像小孩玩的我都喜欢。
C:对你来说摄影是有意义的吗?为什么?
W:拍照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周围也是一帮拍照的朋友。活在自己的一个小交际圈子里。照片对于我来说更多是一种记忆,看到每张照片都会想起当时是怎么拍的,为什么拍,跟谁。
C:最近在看什么书?
W: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C:最近有什么新的拍摄计划?
W:最近一直在拍女儿和儿子。暂时没有拍摄计划。
C:用三个词形容一下摄影
W:记忆、表达情感、性。
关于 自 然 生 长 85 后中国摄影师成长计划
之所以选择邀请 1985 年后出生的中国摄影师加入这个摄影成长计划,是因为希望能与志同道合且观点相近的伙伴一起探索摄影,一起举办展览,一起完成有趣的项目。
这个摄影成长计划叫作《自然生长》,宗旨是呈现当代摄影师丰富的摄影实践和实验,寓意我最向往的状态——在宽容的环境中自然生长,不被强行扭曲、改造,受到应受的尊重,尽可能自由地创作。
邀请的摄影师们人数众多,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显示出的对摄影的认知都有差别,但他们孜孜不倦地尝试摄影不局限、不拘泥、不终结于其自身的各种可能性的精神,却很相似。他们努力延伸着视觉表达的维度:无论是模糊媒介的边界使之更具弹性,还是思考形式带给内容的影响,抑或是用最简单的技法强调所处理的主题……
不打算赞美他们的作品的价值,为他们增添任何浮夸的光环。相反,只想以我们的绵薄之力,诚恳忠实地向观众介绍中国当代摄影生态图景的原貌,打开一扇让观众了解 85 后摄影师眼中的当代生活的窗。虽然并不全面,也谈不上代表性,但至少,足够自然。
项目执行:黎光波
项目监制:崔 波
此文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往期回顾
(点击姓名即可查看)
鸣谢(排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如有需要,
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