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可能其实真的不存在目标这回事

赵丹喵 爱予星球 2024-04-06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作者是两位曾经在OpenAI工作的科学家,乔尔.雷曼和肯尼斯.斯坦利。



作为一个曾经非常喜欢规划,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恨不得把通往伟大梦想的每一条道路都像地图一样画出来的人,我最初听到书名就是嗤之以鼻的。计划怎能成事?天上怎么会掉馅饼?我有长期目标,难道现在什么都不做吗?


看完这本书,我感到震惊和拜服。这个世界的真实法则是如此地违反常识。我们一直以来被教育去相信和实践的,觉得再自然不过、无比正确的事情,居然只不过是头脑里最大的思维陷阱。


对于“目标”这件事,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型。看完之后我脑子里久久回荡着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想做成一件事,那么就彻底忘掉它。


1


让我们先来定位两条线,底下这条是现状,顶上这条是你的理想、梦想,存在于未来。这个理想可以是“明年在北京买房”、“我要实现财务自由”也可以是“我现在7岁长大后要当科学家”。



如何从现状到未来呢?这个世界有两层现实。我们姑且称为第一现实第二现实第一现实就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和感知到的,在头脑里面第一浮现出来的现实。它就像“提高成绩必须努力学习”那样简单,是一个简单的直线。


第一现实世界里,从A线到B线的路径应该是这样的,清晰、垂直的一条线。你自以为知道要如何实现目标。比如说要实现财务自由,那我要开辟多元收入、要开始投资、或者去碰碰运气买买彩票。



但在第二现实里,从A线到B线,中间其实充满了迷宫。第二现实可以说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的碰壁。比如说你为了财富自由,开始开辟副业,可是在“吆喝自己”这件事上就撞了墙,一条朋友圈怎么都不敢发出去。



这时候,你大概率觉得是自己有问题,不会怀疑是自己拿错了地图。你也许会谴责自己怎么脸皮那么薄,怎么就是有那么多纠结和顾虑。你也许在“发朋友圈”这件事情上跟自己死磕,每天都把这件事拿出来纠结一遍,但每天都在退缩中悻悻而归。


但实际上,通往“财务自由”的目标道路,并不是你自以为一定要通过那堵墙,而是往右走的这条道路。


当你在往右边这条路走的时候,看似是离目标更远,但却是唯一能走通的路。这条路有可能是一个你完全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说——“找一个有经验的朋友聊聊自己的副业想法”,但是你聊了之后,这个朋友忽然一拍脑门说,这个事情我也想做!我帮你,我们一起来吧。于是,朋友帮你扛起了营销和吆喝的大旗,你纠结不敢发朋友圈这件事,根本就不是问题。



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俗语也太多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还有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或者我最喜欢的这句“反其道而行之”。


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现实”。一个神秘莫测,但又无比符合逻辑,当你走通之后回头看觉得一切都自然而然的,第二层现实世界。它是乔布斯所说的,往前走,回头看,所有的点都连成线(connect the dots),它也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寻找天命之旅,自以为要去的是金字塔,但最后回到原点,在少年打瞌睡的大树下掘出了宝藏。


我们姑且把“第二现实”称为我们一般概念里的命运。有时你以为志在必得的事,命运却给你迎头一击。有时你以为毫无希望的事,命运却在转角处给你送上大礼。


人世间很大一层痛苦,就是第一现实和第二现实的碰撞。事情无法按照你期待的那样发生,你永远不知道困难和阻碍会在哪一刻到来,于是你诅咒无常的命运,痛恨生活的不公平,你甚至会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觉得为什么别人轻轻松松要做到的事情,你却要费尽力气。


但如果我告诉你,开启第二现实地图的钥匙,就在你自己手里呢?


2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这本书里介绍了三个名词——搜索空间、踏脚石和新奇性搜索。它们就是开启第二现实地图的钥匙。


搜索空间可以理解为,你站在当下的A点,放眼望去你所有可以走的可能性。你视线范围内的所有空间,统一被定义为“搜索空间”。


踏脚石意味着可以让你真正通往下一步的关键环节。它是那些影响最终结果的关键节点。

 

书里用了一系列人类历史上伟大发明创造的例子,来解释踏脚石的概念。比如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用的是电子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关键是自行车技术,微波技术的产生来自于驱动雷达磁控管的一个部件,万有引力被发现是因为苹果落在牛顿脑袋上,X光被发现是物理学家伦琴在洗照片时无意发现的。


有趣的是,站在第一现实的A点,往往没有人想到需要需要这些踏脚石才能通过迷宫。比如说对计算机发明至关重要的真空电子管,与计算机毫无联系。连爱迪生最开始都只是把电子管当作研究电学而非计算机的工具。


换句话说,这些踏脚石的作用,往往只有在最终结果已经实现时,回过头去看才无比的清晰。比如说如今我们津津乐道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从大学退学,才有了伟大的发明创造,但是站在一个19岁少年的搜索空间里,退学无论如何都很难想象是一个通往最终成就的踏脚石


而且由于每个人第二现实的地图是不同的,踏脚石究竟是什么,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不是每个大学退学的少年都能成为乔布斯,人生轨迹是无法被模仿的,只能依靠自己去发现。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的两位作者,通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系列实验,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寻找踏脚石的黄金道路——新奇性搜索



书里举的例子,是在一个虚拟的程序里,要求机器人从A点走到B点。机器人的第一现实只看得到B点,第二现实,也就是从A点走到B点的迷宫地图,机器人是看不见的。


如果机器人被设定的指令是目标函数,即永远都去寻找最靠近目标的直线道路。40次让的迷宫实验,只成功了3次。


如果机器人被设定的指令是“新奇性搜索”,即不管一个行为当下看起来有多么不合理,只要它是一个新奇的、与之前道路不同的行为,就被判定为好的行为。在“新奇性搜索”的指令下,40次的迷宫实验,机器人有39次找到了终点!


目标函数”其实就是第一现实的地图。机器人固执的认为靠近目标要走直线,即使撞墙了也不考虑其他道路,最后可能面临器材损毁的结局。


新奇性搜索”则是第二现实的地图,它唯一的目标是不断发现新行为,撞了一次墙之后,绝对不会再走第二次。“新奇性搜索”本质上会扩大整个搜索空间,不再去盯着唯一的目标,就更有可能发现真正通往目标的踏脚石


从这个角度看,乔布斯选择退学就是一项“新奇性搜索”。因为他可以预见到,在大学他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却还要让工薪阶层的养父母支付昂贵的学费。在退学之时,他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决定先清晰放弃自己不想要的道路,让直觉和好奇心来引领一切。


退学之后,他终于不用再去上那些无聊的必修课,而是去上了reed college提供的全美最好的美术课程,在上面学到了改变字母组合空白间距的设计理念。这门课后来在开发Mac电脑时成为了伟大的“踏脚石”,让Mac电脑区别于Windows,有了丰富美妙的设计字体。



也就是说,打开“第二现实”地图的关键钥匙是新奇性搜索。因为当我们使用目标函数时,搜索空间有限,很有可能会错过真正的踏脚石

新奇性搜索则指引我们不要去重复已经尝试过的道路,大胆去探索更多全新的机会,就有更多可能能去遇见属于自己的、在看不见的“第二现实”里最为关键的踏脚石



3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聚焦于“伟大发明是如何产生”的宏观视角,基本上论证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想把这个理论应用于个体的微观命运,写清楚新奇性搜索的概念,对于普通人打开自己的“第二现实”到底有什么作用。


新奇性搜索指引着我们在每一个当下要去如何做选择。


它对普通人命运走向最大的启示是,不要去管你所谓的“目标”——不管它是考上名校、赚到钱、找个满分对象,都通通忘掉,你只需要在每一刻,去做那些让你感觉“新奇”的人生体验,就大大提高了你穿越人生这场迷宫的概率。


如果你想考上名校,不要跟让你痛苦的物理数学题死磕。学好物理数学才能上名校,这是第一现实里面人传人的信念,并不是属于你的第二现实。也许在属于你的第二现实里,你可以向右做一个新奇性搜索,打开了你对艺术或体育的热爱,找到了属于你的天赋区,让你可以在真正热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当然,你可能想问,你怎么知道新奇性搜索就一定能找到踏脚石?如果我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天赋热爱呢?


根据《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这本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验,新奇性搜索的确不是万能的,但它在试验里比目标函数做的更好。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喜欢物理化学,它对你来说就是永远无法穿越的一堵墙。如果你相信了“目标函数”那一套,就会陷入一定要跟物理化学死磕到底的执念,永远不会让自己去尝试新奇性搜索,也就永远错过了找到踏脚石的机会。


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的俗语里真的充满智慧。


4


目标函数”其实就是有限游戏。


社会文化教育体系,划定出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赛道,导致我们都困在同一个第一现实里——一定要有A才能有B,当我得不到A时,我就永远跟B失之交臂。


这个项目做砸了,代表我无法得到重用,代表我在公司没有晋升前景,代表我失去了自我价值。


一次考试失败了,代表我根本学不会,代表我永远无法进步,代表我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第一现实碰壁带来的焦虑感,是有限游戏世界里的永恒的背景曲。


新奇性搜索”其实就是无限游戏。


每一个当下都是全新的,通往伟大的踏脚石会随机出现,只有在一次次的新奇性搜索中才能碰面。


遇见一个人,读了一本书,学一个新技能,去一个新地方,你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没有目标,只是想永远把这个好玩的游戏延展下去。但说不定哪一次搜索,你就打开了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新的协奏曲辉煌展开。


5


新奇性搜索的概念,在计算机的二维世界里也许很好理解,但在三维的具体的人类生命里,到底怎样才算是新奇


拿我2016年刚做律师那会儿来说。律师这份工作尝试之后,我心里大概觉得这不能是我的目标函数,卷到头做合伙人的地图我不想打。于是我本能地展开了新奇性搜索——学了滑雪、钢管舞,打开健身与极限运动的大门,于是我去跳伞、冲浪、自由潜,每年的年假都拿来飞飞飞和学技能。


很多年之后我才意识到,我自以为这些极限运动是“新奇”,但其实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管换多少种极限运动,它们对我来说都是同一种体验——逃避工作带来的无意义感,对于冒险刺激的一种近乎贪婪上瘾的追求。(见《我承认,我滑雪是为了逃避工作的无意义》)


每次想到可以玩一个新运动,我身体里的感受其实都是一样的:呼吸加快,手心发热,头脑开始想象自己玩这项运动的“酷炫”的样子,幻想自己一次尝试就天赋异禀,恨不得立刻安排明天就去尝试。


第一次尝试之后,我往往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原来我的确有擅长的部分,比如我平衡很好,滑雪一开始就很少摔跤,但我的确也有不擅长的部分,于是就有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于是我又陷入了有限游戏的竞争模式,只是这一次的竞争对象是自己。我给自己排上12345节课,立下了三个月拿下xx证书的目标,然后就卷成一颗大头菜了——什么与自然连接?什么享受海洋?我,只要变得更强!


我在这个模式里无意识重复了3年之久,直到我开始向内探索,重新去分辨身体里那些细微的感受,才明白了贪婪和热爱、上瘾和喜悦的区别。我才知道原来同样都是滑雪,是让那个热爱雪山与阳光的自己出来,还是让那个只想证明自己比其他人滑的都好的自己出来,决定了我选择过怎样的人生。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简简单单告诉机器人,不要追逐目标,去做新奇性搜索。可我们作为三维世界的人类,目标函数作为有限游戏的信念,根深蒂固埋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如果不去觉察自己的细微感受新奇性搜索是一个无效指令——我们的确右转了,可走了0.00001毫米又一个咸鱼转身,不撞南墙死不休的奔着一个死胡同去了。


我“追逐优秀”这件事,不在工作里卷,就在滑雪里卷,跟我做哪件事没太大关联。


所以新奇性搜索并不是“选择做哪件事”,而是在于做这些事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也就到底在追随哪一种内心感受


6


内观冥想两年,我把我身体里所有升起的细微感受都咀嚼个遍。它们多到我无法用人类的语言去描述,但在每一个选择来临前闭眼凝神判断,那些感受对于一个打坐的人来说,如同盲人用手去分辨爱人的脸,铭刻在心,绝对不会错。


网球是今年6月以来的新尝试,回国上了一节私教课。一个小时的时间,身体里飞转流过无穷感受。我觉察到自己因为教练说“很少看到女生球感这么好”,而产生一个位于胸口左肋下的小电流般的狂喜。我觉察到因为自己扩大距离拉小场接不住球,而产生一个位于腹部中央两指按压力度大小的一个紧绷感和压迫感,相匹配的想法是“我果然还是不行”。


在每天与这些细微的感受相处中,我试着理解一下,《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这本书里描述的新奇性搜索,对我的生命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新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它肯定不是贪婪。在做这件事时,你并不会一眼看到结局,见到自己在山峰上睥睨众人的样子。你的脑子对于未来应该是空白的,并不是对于成功的想象驱动着你。


2010年我大二,决定立下目标本科毕业去美国读法学院。这个决定的确很新奇,我想象着自己作为律师拿着百万年薪金光闪闪的样子而激动万分。这是贪婪。


它大概也不是狂妄,在做这件事时,你不会浮现出一双眼睛来带着崇拜的眼光看着自己,自恋一般觉得老子怎么这么厉害,这果然是我的天赋使命,我可太牛逼了。


2019年我第一次在夏威夷尝试自由潜,憋着一股证明自己的劲儿,我第一次尝试就一口气下到了10米,动作姿势全错,可我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好有天赋,一定要继续学下去。自由潜这条路很新奇,但我的选择背后有狂妄。


它大概也不是完全的厌恶和紧张。不是那种让你碰也不想碰,想起来就难受的事。如果那么不舒适,去它的“跳出舒适区”,不要去相信任何一条金科玉律,没什么事是你一定要尝试的。


我2020年去学了一年的开飞机,后来实在坚持不下来放弃了。这件事的确新奇,但我开着器械上天就害怕,这事儿我干不了,感受太糟糕。不是每一件新奇的事你都要去尝试,不合适就是不合适,没本事就是没本事。



写下这段话时我正好在从西安回北京的高铁上。晚上8点半,天已经全黑了,时速300多公里的列车外是一团团模糊移动的黑影,时不时穿过隧道,火车头扎进呼啸的风声。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我在移动的列车上睡的最香,火车规律性地在铁轨上起伏,像母亲的摇篮一样。


我忽然明白过来——“坐火车”就是一种新奇的感觉啊!它是一种介于100%安全和100%陌生之间的平衡态。你明白自己要驶向一个新的地方,火车到站后,是你无法想象的一种故事展开。


但你并不恐惧,也可以说没什么具体的期待。你在淡淡的等待里,品味着那一份笃定的喜悦。


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就是很开心


不确定自己要去哪儿,但觉得无论如何都不会太糟糕


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但就是愿意去试试


为什么旅行总是让人能打开心扉,有新的灵感和道路产生?就是因为去往未知之地的那份感受,是在做一个新奇性搜索啊!


其实在每一条被我打了标签为“贪婪”、“狂妄”、“紧张”的体验背后,也是有这种真实的新奇感的。


自由潜第一次憋气下去见到的银色小鱼。滑雪第一次上蓝道,天空忽然飘起飞雪,那一刻的银白色树林。开飞机手忙脚乱真正起飞到空中的那一刻,那天正好日落,背后霞光万丈。


只是这些转瞬即逝的微妙感受常常被忽略。头脑定位着一个有一个“意义”和“目标”,深陷有限游戏的迷宫而不自知。人生就是在一摊碎石瓦砾中,寻找那一颗颗珍珠的踪迹。


所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会说,要追随自己的心。心对于感受的微妙觉察,是新奇性搜索里唯一可靠的指南针。



乔布斯的斯坦福演讲里说到,“你在向前展望时,不可能将这些片段串联起来,只有在回顾时一切才有迹可循。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段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联起来。你得相信某个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机遇。如果你相信这些点最后能够串联在一起并成为一条道路,你就有信心遵从自己的想法,即便它会让你背离那些最常规的途径,而这正是成败的关键。” 讲的正是新奇性搜索啊!


7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书里说,对于真正复杂的目标,新奇性搜索可能也不好使。需要的踏脚石太多了,穷尽机器人的所有算力,做多少次新奇性搜索,都碰不到那个关键的一步。


就好像,仅仅靠追随自己的心,捕捉生活里那些真正属于新奇的微妙感受,很难想象我会自然而然实现一个“成为世界首富上月球”的目标。


但是,你知道吗,其实除了第一现实和第二现实,我们的世界还有一套第三现实


 

它是生命道路的终极无限展开


第三现实的存在,印证了那句话,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第二现实的逻辑里,我们还是要去罗马的。如果罗马根本不存在呢?如果生命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终极意义呢?如果每个人这一生,只是为了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生命剧本呢?


按照西方占星理论,人的一生是从南交点走到北交点。北交点会落在一个宫位和一个星座,也就是有144种不同的组合。这144条人生地图,配合着其他行星落的宫位星座和它们呈现的角度,以及冥王星的业力影响,又会有千万种变化可能。


也许这条星星们指出的地图,就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第三现实


第三现实里,一个个生命从一个点出发,然后四散开去自己的地图,如同破壳的海龟游进大海,每个人都只能去摸索属于自己的生命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目标函数”和“新奇性搜索”,作为宇宙赋予我们的两套指南针,会让我们不断在“”和“”的道路上摇摆。


也只有一次又一次坚定地选择“”,去寻找那珍珠一般真正的“新奇”,才能不困在第一和第二现实里,而是活出自己真正的生命轨迹——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命”


8



最后总结提炼一下:


我们的世界分为第一现实第二现实第三现实第一现实是你以为从A到B一定能走通的直线,第二现实是曲折不可见的道路,是实现目标需要通过的迷宫,第三现实则是彻底放弃“单一目标”这件事,将生命地图横向扩展开去。


第一现实的最大迷惑性在于,我们头脑里对于如何实现一件事,会有自以为是的计划和期待。也就是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目标函数”。这个指南针往往是错的,它会让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反复撞墙,头脑里的错误信念是我一定要突破它才能达到目标点。


第一现实的本质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有限游戏


第二现实是一个迷宫,意味着真正靠近目标的事情,有可能是看起来意想不到、离目标很远的事情。迷宫的设计者也许是整个宇宙的造物主,总之是无法摸到规律的。


第二现实的本质,是在无限游戏里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第二现实的通关方式,在于三个关键概念:搜索空间、踏脚石和新奇性搜索。走通迷宫需要找到关键的踏脚石,踏脚石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东西,所以需要用新奇性搜索的方式,来扩大搜索空间,放大碰到踏脚石的概率。


对于具体的个体生命来说,新奇性搜索并不是简简单单“尝试一件新的事”那么简单,而需要对做每一件事背后的动机,进行非常精微的觉察


有时候事情是新的,但背后驱动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是旧的。有时候依然是同一件事情,但你用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心态去做,它就是一场成功的新奇性搜索。


真正的新奇性搜索只发生在个体内部。如果在做这件事时,你体会到一个新的自己那大概就对了。


但也要警惕贪婪、狂妄、追逐刺激的模式。刺激并不等于新奇。


打破自我模式和惯性,包括追逐刺激的惯性,才是真正的新奇。


真正的新奇性搜索会带我们开启第三现实。第三现实是一场真正的冒险,是宇宙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生命轨迹。在第三现实里,目标是用来迷惑你的工具,也是用来帮助你回到新奇性搜索的逆向指南针。


你不是在玩一个游戏,而是你创造了一个游戏来体验你自己。


关于这本书可以延展开去的讨论实在太多啦!一篇文章真的写不够,于是我决定开场直播。并不是给大家讲这本书,而是从“第三现实和新奇性搜索”这个话题出发,跟大家分享我在自己生活里的实践和觉察,接受现场听众的提问和讨论,看看能一起碰撞出什么样的对话轨迹。


这种直播方式也是我自己的一次新奇性搜索啦!


下周二(8/1)晚上8点见!




 ·END· 



「爱予星球」🌏 社群畅快报名啦!

 费用 💰2499/年

· 扫码支付年票,登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耍呀 ·

↓↓↓



文字 |  丹喵

排版 |  🐋


爱予文章库


01

大框架和方法论系列

如何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

人生六个需求层次,从自我走向世界

人际关系四种基础模型,付出给予动态平衡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义:关注需求,创造连接

原生家庭的四个阶段,从课题分离到养育自己

02

自我成长干货引路

《被讨厌的勇气》:课题分离到底是啥?

- 用好四重人格感知力,从小我到高我

情绪觉察实战演习,深入头脑限制性信念

改变自我行动力:如何为自己制定承诺?

影响圈与关注圈,把握当下的思维框架

创作力的进化指南,从流动到跃迁

深度连接的基础魔法:三重境界的倾听

03

主理人生命故事

丹喵:离开纽约这五个月

丹喵:我滑雪是因为恐惧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丹喵:我做了一场人际关系探索实验

- 丹喵:爱予星球诞生记

丹喵:卖掉新泽西的房子去旅居

乐之:我不想再习惯优秀了

乐之:辞职去学甜点,黄油是自由的味道

Effie:当我把工作变成创造性的生命洪流

YC: 在纽约做投资分析师的那几年

04

十日内观全系列

美国特拉华州,第一次十日内观体验手记

墨西哥,第二次十日内观故事

都江堰,第一次十日内观播客访谈

观呼吸基础指南

05

爱予社群伙伴生命故事

南瓜:辞职后,我不用再着急去哪了

晓庆:当我走上爱的英雄之旅

竹石:妈妈离世后,我重新思考死亡

- 蓬蓬:离开北京去大理,一切重新开始

06

轻松一刻:读书、游记与随笔

- 《约翰.克里斯朵夫》by罗曼.罗兰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洪堡的生命故事

《灵感、创造力与系统革新》创造力改变世界

墨西哥冲浪手记,蓝色海岸下的正午阳光

改变创作思路,打完坐后福至心灵的时刻

- 东京三日,别开生面的线上生日宴

函馆一周,随缘旅途中的奇迹

就是这些书,伴随我度过的低谷期的两年

- 爱予星球的第一次线下见面发生啦!

07

你好,陌生人(共写营文字合集)

看到爸爸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只需要存在,这就是全部的意义

我希望,我可以永远有一份去试试的勇气

每周末有一天,我们都会带全家人去野餐

二十多岁时,我也曾对生活窒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