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汉机器翻译在国内初步试验成功

谢宝棠 计算机六十年 2020-02-03

公众号前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机器翻译已经广泛使用。1959年,在电子管计算机104机上,就进行了机器翻译的试验,这篇文章是简单介绍。华南工学院还专门为机器翻译研制了一台电子计算机。当年还成立了“机器翻译学会”。

本文原载:1959年12月《电子计算机动态》


近年来,由于自动数字电子計算机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科学家对机器翻译问题的关心、重视和研究。苏联、捷克、美国、日本等国家对这門科学進行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而以苏联的成就最大。

我国俄汉机器翻译的研究开始于1958年初,一年多來由于党对科学事的无限关怀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在伟大的国庆十周年前夕,俄汉机器翻译已在我国第一部通用快速数字电子計算机(104机)上初步試验成功。翻译了一些不同类型的較复杂的俄文句子(共9句,見附註)。試验結果完全达到了預期的要求。这次試验的方案是由中国科学院語言研究所和計算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参考苏联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编制的。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外国語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大力帮助。

电子管104计算机机房。104 电子管计算机有22 个机柜,主机、电机组各占地200 平方米。全机共用4200 个电子管,4000 个晶体二极管。字长39位,容量4K,每秒运算1 万次,内存2048 个全字长磁芯体,2 台2096全字长卧式磁鼓。1958 年10 月完成部件生产,1959 年4月完成调试,1959 年4 月19 日,104 机计算了第一个题目——东北地下水道设计表。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根据数学文献(彼得罗夫斯基:“偏微分方程讲义”)为材料制定了一套俄汉机器翻译系統。所制定的系統可以翻译該书的大部分句子,这欢試验只是这个系统的部分规則。机器中存了192个词条,全部程序包括5,141条指令。

机器翻译是模拟人的翻译过程进行的,为此必須给机器准备一套专門的詞典和語法规则,然后把它数码化和程序化,即变成机器語言存储在杌器中。句子中的每个詞先在词典部分进行一番加工,使这些詞得到它应有語法特征和译文代码,其后转入俄語文法分析部分,依据洞典中所得到的語法信息确定它们的句法作用。最后根据汉語規范调整俄语的造句法单位,并对某些句子進行修辞加工。综合译文的工作结束以后,就直接通过输出装置输出译文。由于技术上的問题,目前出的译文仍然是代碼而不是汉字。

机器翻译是一门新生的科学,它是語言学、数学和計算技术三門科学结合的产物。目前机器翻译在国内外都还处于研究試验階段,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无論在語言学方面或計算技术方面都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机器翻译的彻底实現还有賴于語言学、数学和計算技术三門科学的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我們相信在党的領導与关怀下,隨着科学技术的發展,不久的將來机器翻译一定能得到彻底的实現。

〔附註〕经过試验的俄文例句及其译文如下: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


西军电的专业和前两台计算机

吴立人院长受命创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从专业到系

中国第一位计算机组组长闵乃大

漫谈计算机和吴几康先生


赵忠尧先生和近代物理所

北大计算机创始人张世龙的沉浮

许孔时:温文儒雅,博闻强记

跨洋寻觅周寿宪的人生数据

第一台计算机和张梓昌


莫根生:一位百岁老人的计算机历程

康继昌让计算机上天飞翔

乌家培:见证计算机和信息经济

张绮霞:目光清澈的女程序员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50年庆典的价值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从原子弹到计算机的华罗庚

钱学森举足轻重的发言决策计算机

做计算机靠苏联还是自己动手?


中国人走上数字大道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不断跨越的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电子计算机的?


真金白银祸害了国产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和全国军工企业质量整顿

向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军的回顾

外部设备因用户需求才有系统地位

薛暮桥的统计机械化和自动化


中国计算数学的起步

电话专业为计算机事业挑大梁

胡建平:不断创新的计算机人生

长途迁徙历经磨难的几个计算机专业

 中国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起源


 新中国赴苏公派计算机留学生

 朱鹏举的赴苏留学记忆

计算机训练班堪比黄埔,开创教育新模式

谁是最先填报计算机志愿的人?

感恩科大:计算数学的航空岁月


人民大学:开创信息专业先河

靳进善:工农兵结缘计算机

培育计算机人才训练班建奇功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在系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中科院早期人事工资趣谈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隆重成立

第一个计算机组在物理所

酒仙桥电子基地拔地而起

东西南北和上天的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创业前后

杭州将建设亚洲第一座计算机博物馆

软件技术:从研究室争论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运动战”

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王正


为十二大计票的宽行汉字针型打印机

15所与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技术情报的编辑出版记载着产业进程

哈军工研制441-B任连仲口述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打算盘的士兵和向计算机的过渡

胡守仁:一辈子当兵(雷达\计算机)

国防工业老战士——李庄

在系列计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国家荣誉:康鹏电路和“发明证书

电信“可视图文”生不逢时

昙花一现的“图文电视”

纪念“天降大任”的虞浦帆先生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甘鸿:记忆是电脑的灵魂(全)

中科院计算所为何筹备了三年?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计算所:南楼北楼今何在


电子计算机和夜班酱油汤

纪念数学家段学复先生105周年诞辰

曲庭维:哈军工的军旗前照相

酒仙桥的包豪斯设计足印

缪道期:中国计算机安全领域的 位开创者


从电报转报到互联网

王行刚让人长久怀念

披金戴银的计算机印制插头

胡道元:为中国人用上互联网尽力

中国数据通信的起源


张关泉:成果奇崛和瑰丽的数学家

纪念中国第一只晶体管诞生50周年

记录历史,旨在传承——CCF保护中国计算机历史的行动

计算机起源和中国的追赶

江明德和”成电“的计算机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中日海底电缆谈判中的温控培训

清华计算机专业首班合影幕后

林巧稚不为人知的科学家故事

一场计算机交货标准的争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