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也是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日子。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的一支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轨道,并嫁祸于中国军队,随即以此为由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占领沈阳,随后又陆续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随后,“满洲国”成立。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当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复杂的时代背景以及中日两国各自国内形势发展的背景。国际方面,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而1930年代初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也令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于是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忙于“安内”之际,夺取中国东北,以实现其一系列政治经济意图。中国方面,则先后爆发了皇姑屯事件,中东路事件,出现了国共对峙及国内混战,还遭遇了江淮水灾等等自然灾害。日本方面,则在一系列政治经济困境的形势下出笼了著名的田中奏折,即主张日本应在中国实施进一步扩张战略的《对华政策纲要》。虽然说存在这些背景,但是日本染指中国的战略意图由来已久。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其实是有日本国家及国民性格方面的内在逻辑的。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而历史上这个邻居却多次化身敌人,给中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惨痛记忆。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上至世界顶尖的优秀人才,下至普通的日本百姓,为何认定“唯有战争才是出路”?从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日本差不多每10年就经历一场大战。日本是如何将这一场场战争的理由正当化,从而获得民众支持的?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日本人自己的视角去审视,答案会有残缺的遗憾。一本畅销日本十多年的历史书《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近年被翻译引进中国出版。该书正面解答了所有关心战争与和平的人们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作为第九届小林秀雄奖获奖作品,该书在日本出版时就曾掀起热议,时至今日依然常常被摆在日本书店历史类书籍的最显眼处。《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的作者加藤阳子女士,是日本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战争问题研究专家。她坦言:“让中国读者们读到这本书,我颇感压力。”毕竟本书“场景”涉及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人尤其对最近也最惨烈的那场战争最为在乎。说起写书缘由,加藤阳子于后记中写道,在日本书店里,她常常看到一大堆把“大谎言”“为了不再道歉”之类刺激性语言放在书名里的近现代史读物。这些书里的史料和史料中包含的潜在信息并没有被全面、公平地分析,根本消解不了心中的疑惑,甚至会影响当下日本人对现在和未来的判断。加藤阳子常常扪心自问:如果自己也生活在那个时代,是否同样会被国家的那些说辞所欺骗。她说很怕自己可能也看不穿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过去,日本利用日俄战争的回忆,将“九一八事变”正当化;进而利用过去战争的观念与历史,为新的战争进行背书。加藤认为,这种行为值得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警惕。2007年末到2008年元旦,加藤阳子在日本荣光学园为高中部和初中部的学生进行了为期5天的特别讲座。《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这本在日本掀起热议的书,就是以该系列讲座内容为基础撰写的。这本书保留了课堂问答的形式,一方面内容辛辣,所设置的问题,一个个直击要害;另一方面语言通俗易懂,照顾到了不同学识程度的读者。通过层层推进的多维分析,加藤阳子探究了当年日本为政者和国民如何看待世界局势,为何每一次都最终选择了战争以及战争是如何发生的等等一系列问题,引导读者从更多元的视角理解日本近代史上几次改变国运的战争的发生逻辑。早稻田大学教授加藤典洋认为,加藤阳子能够获得第九届小林秀雄奖名副其实,因为她“不为先入为主的观念所左右,勇于将自己独立的判断发表出来”。日本作家、评论家桥本治则这样评价《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本书“不是单方面地提出结论,而是指出通往结论之门的方向,也就是说,给了读者评论的空间”。《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研究最前沿”的著作。它不仅从另一个维度解读中日战争背后的种种隐秘,而且还深入研究日本军人与文人政府之间的血腥角力,以及日本军部一步步走上全面侵华不归路的原因和过程;对中国人来说,可谓填补了以往抗战历史研究的诸多空白。这本书为读者梳理出了日本近现代战争历史最接近真实的样貌,并且将我们对抗日战争的关注点拉回到应有的位置。这本书有很多内容给读者醍醐灌顶之感。有人读完本书后留言道:“觉得自己12年的历史课,全都白费了。”可见本书所披露的事实和观点,对他的触动有多大。读历史书,最怕“上当”。所以真正的好书可遇不可求。值此“九一八”事变92周年之际,对“日本人为何总是选择战争”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收藏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