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争霸世界五百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槛外记 2023-11-30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已持续一年半。时至今日,局势仍看不到平息的迹象。俄罗斯为什么要打乌克兰?真的只是因为北约东扩不得已而为之吗?更深层的原因,还需回到俄罗斯的历史中去寻找。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军事实力名列前茅的大国,人口过亿,地跨亚洲和欧洲,雄踞欧亚大陆北方,在漫画中常被描述为北极熊。

因为地理位置和年代的原因,俄罗斯从诞生之日起,便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尴尬处境。在16世纪初那个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扩张,便会被比自己强大的邻国吞并,特别是在那个处于疯狂时代的欧洲,可以说是强国林立,地处寒冷,交通又不便俄罗斯根本没有选择。

为了生存,俄罗斯自诞生之日起便极其热衷于扩张。可以说,对俄罗斯而言,扩张就是一切,没有扩张就没有俄罗斯。那是一个被权力扭曲的苦难国度,做着一个永不停息的强国梦。

▲俄罗斯的领土演变(1300-1945)

从15世纪末的莫斯科公国,到20世纪中后期的苏联,几乎将全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五百年来,俄罗斯争夺世界的野心似乎随时都可以完成,但随着苏联在上世纪90年代的轰然倒塌,俄罗斯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瞬间下跌好几个台阶,经济实力更是遭得一塌糊涂,甚至被西方戏称为“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

我们翻阅俄罗斯数百年来的历史,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俄罗斯争霸世界五百余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1-
“俄”的奋斗:从公国到帝国

13世纪初,本就不大的基辅罗斯解体为数个公国,随后这些分裂的诸侯势力又受到来自东方蒙古帝国的入侵,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公国于乱世之中艰难崛起,并迅速收拾残局,消灭了蒙古人(金帐汗国)的势力,使莫斯科大公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

1547 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随后便展开扩张之旅。1552年吞并喀山汗国,1556年吞并阿斯特拉罕的汗国,1598吞并西伯利亚汗国,并开始蚕食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东欧,期间发生了数十次战争。

到17世纪中期,俄罗斯的西部疆域已经和现在差不多,而东部已经扩张至贝加尔湖附近。

1682年,彼得一世登场,这是一位对俄罗斯未来有着独到眼光和强大影响的君主。在位期间,彼得一世将俄罗斯东部疆界推进至太平洋西岸,并且直接与巅峰时期的大清帝国,以及日本发生摩擦。

最终把东部疆域锁定在外兴安岭以北,此时俄罗斯已然成为世界级大国。1721年,击败瑞典的彼得一世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俄罗斯正式进入帝国时代。

▲1900年俄罗斯帝国控制区域
-2-
帝国的崛起和陨落

18世纪后期,帝国迎来了一位新的伟大女皇——凯瑟琳大帝。凯瑟琳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可以跟彼得大帝齐名的君主。

在位期间她致力于将俄罗斯帝国疆域往西、南推进,从两个强邻(奥斯曼土耳其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夺走了大片土地,数次瓜分波兰,吞并克里米亚,使帝国获得南部出海口。1796年,凯瑟琳大帝结束了她辉煌的一生,留下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帝国。

19世纪初期,亚历山大一世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君主,击溃了法兰西皇帝——号称欧洲战神的拿破仑,一度被欧洲诸国奉为救世主。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帝国先后吞并高加索诸国,以及中亚的哈萨克、希瓦、布哈拉、浩瀚等汗国,巅峰时期国土一度登上伊朗高原。而在东亚地区,俄罗斯帝国还联合当时的欧洲列强围剿清帝国,强行吞并了清王朝3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更有甚者,在20世纪初期,俄罗斯甚至直接入侵中国东北,疆域达到极盛。

根据资料统计,俄罗斯帝国在20世纪后期初期,疆域东抵阿拉斯加,北至北冰洋,西至波罗的海,南抵伊朗高原,国土面积近2300万平方公里(不包含临时占据的中国东北),就差南部的印度洋出海口了。

这个时期是帝国历史上距离“彼得一世的遗嘱”最近的时期之一。

▲彼得一世遗嘱的远景(假想图)

俄罗斯帝国所取得的战绩的确很辉煌,但遗憾的是,这种无节制扩张加剧了帝国的陨落,战争也使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沼。

发生在在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早已动摇了帝国的根基,俄罗斯西方至少有四个国家对帝国宣战,对手背后的势力更是盘根错节,再加上内部又出现动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俄罗斯甚至被迫卖掉了阿拉斯加,这在帝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毕竟俄罗斯是只进不出的帝国。

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物极必反, 盛极必衰,俄罗斯帝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往后的对外战争并不能解决国内矛盾,只会加速拖垮庞大的帝国,更要命的是,俄罗斯帝国在弥留之际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还未结束,尼古拉二世就被迫在1917年大革命后宣布退位,俄罗斯进入苏联时期。

-3-
苏联的壮大和解体

苏联时期也曾经将这个昔日帝国的势力推至巅峰。在第二次世纪大战初期,苏联利用德国和英法的利益关系,声称为了防止德国东进,建立东部缓冲区,和德国瓜分了波兰,以及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

而后,苏联在苏德战争中,苏联和英国又瓜分了伊朗(短暂瓜分),最终,苏德战争以苏联惨胜告终。

德国战败后,苏联短暂占据了柏林以东的大部分欧洲土地,随后在对日作战中又夺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短暂占据中国东北和北朝鲜。

在往后的30多年中,苏联和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成为世界最强的两个超级大国。


1979年底,苏联出兵号称“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企图打通印度洋出海口,完成“彼得一世的遗嘱”,却不幸深陷其中,难以自拔。1990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苏联宣布解体,俄罗斯恢复了昔日名字“俄罗斯”。


-4-
俄国的历史像一座活火山

2014年,俄罗斯再次吞并克里米亚,去年俄罗斯又试图大面积侵吞乌克兰,结果折戟沙场,深陷战争泥潭。

正如卡普辛斯基所说的那样,“俄国的历史,就像一座活火山,不断持续爆发,看不出有平稳的趋势。”如今俄乌战争已持续一周年,未来俄罗斯的扩张野心会给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谁也无法预测。

纵观俄罗斯历史,从强到弱,争霸世界500多年,但到头来,现在的俄罗斯除了苏联时期的军事基础和殖民时期的矿产能源,简直一无是处,其GDP总量仅仅和我国广东省差不多,而且大多还是靠着西伯利亚的能源支持。

试想一下,如果俄罗斯不能加紧振兴经济,任由其继续衰败下去的话,远东地区可能真的会成为食之无力,弃之心疼的负担。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征战五百载,究竟得到了什么?除了战争中牺牲的无辜生命之外,是乌拉尔山以西的大本营,还是西伯利亚那几座煤矿,几眼油气井?还是那片无法耕种的冻土带?

或许,正是因为俄罗斯以战争起家,在俄罗斯寒冷的地理条件下,长期的和平,只会导致俄罗斯“归零”,然后等待下一次的崛起。

然而,我们参照历史,也不难发现,任何以战争形势的扩张,最终都敌不过时间的考验,殖民时代如此,两次世界大战亦如此,西班牙以及蒙古等专注于扩张的国家,即使拥有日不落的疆域,即使统治它国数百年,到头来还是会被现实打回原形。

历史早已证明,只有文化的疆域,才是永恒的,不论是东风、白杨,还是民兵,代表的也都只是伪真理而已,不然,苏联不会输。

……

依靠专制、战争与暴力崛起的国家注定不能长久——无论是蒙古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苏联帝国等等无不是快速崛起,又迅速崩溃。可见,强国的“范式”错了,只会距离真正的强大越来越远。沉迷苏俄式的暴力扩张和革命叙事,无法跳出历史的循环。

读不懂500年的俄罗斯,就很难理解近几百的世界与中国;而读不懂74年的苏联,则读不懂20世纪的现代中国。在俄罗斯数百年的争霸之路上,它从一个大清眼中不乏摩擦的邻国,成为西方列强之一,再到一个现代路上可以学习的“老大哥”;而最后,苏联的兴盛与解体,更像是一面审视自身道路的镜子。

为此,诚挚推荐《苏联兴亡史纲》(先知书店独家好书)和《俄罗斯史》,走入俄罗斯500历史的现场,全面了解苏联的兴亡,走出历史的迷雾。

◎《俄罗斯史》——风靡60年的经典之作,西方了解俄罗斯史的主要读本

这本书从面世起就是西方了解俄罗斯史的主要读本。从古代的基辅罗斯一直讲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被广泛认可为一部有学术水平、有史识,叙事客观、准确到位的俄罗斯通史。它全方位审视了俄罗斯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社会、文化,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学术研究的新动向。本书多次再版、修订,此版本已是第八版。

◎《苏联兴亡史纲》——一部无可替代、以“兴亡”为纲的苏联史“纪事本末”

这是一本当下国内“仅存”、无可替代的苏联史。众所周知,受限于种种因素,苏联历史有关的书籍市面上愈加稀少,更别说一本清晰、好读的“史纲”,将苏联这七十多年的历史大事一一道来。《苏联兴亡史纲》正是这样一本集众多权威专家之力写成的苏联“一朝”的“纪事本末”,以“兴亡”为线索,将与“兴亡”关系重大的历史事实着重加以分析阐述,清晰地梳理出苏联由盛转衰、乃至倾覆的历史轨迹。

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也最大。了解苏联兴亡与俄罗斯的历史,对于中国人而言,既是镜鉴也是警醒。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其中《苏联解体史纲》为独家书)

委曲不能求全:抗战史上最大的“遮羞布”与“替罪羊”
抗战史上的八个瞬间
我们对日本,一直都不算太了解
苏联解体前,克格勃的垂死一搏
民国奇案:“弱女子”如何掀翻“大人物”,还能功成身退
重庆谈判78周年:民国的政治逻辑是什么
唐小兵:20世纪中国一个云南家族的历史、记忆和反思
休谟逝世247周年 | 不读休谟,不足以知人性
南渡北归的命运:是宿命,还是因果
被误解的鲁迅:“好玩”的人,在于懂自嘲,知进退
《1984》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肖斯塔克维奇的尴尬:一个苏联人在纽约
柴静: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
一百年前的老北京,美得简直不像话
《父与子》:不朽经典的背后,是一位漫画家不屈的灵魂
1700个年轻人集体赴死,平均23岁!他们的牺牲,中国人不能忘
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 她们的伤痛,不容忘却
梁启超:一个亡命者
49年以来最真实深刻的影像:人的神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好坏
陈铁健:爱国与恶国——半生多误陈独秀
齐邦媛:来自云端的信——一个飞虎队战士的杀伐与救赎
在“思想改造”下,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
独木不成“林”: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书生报国终自毁:浊世里的清流,权力场的悲剧
北岛: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吃人文化”: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北去来辞》:从悬崖到旷野,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忆钱穆:学者不能急于自售,为时代风气所卷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陈寅恪盛赞傅斯年:天下英雄独使君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无法被文字记载的历史:1844-1879年镜头下的中国
张维迎: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郭嵩焘谈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堪比《白鹿原》的“四棵杨”:直面动荡、复杂、禁忌的30年
徐晓:半生为人,无题往事
寻梦与归来:王道士之死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在荒诞中反抗,在绝望中坚持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野夫: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余下只有噪音:大音乐家马思聪,当年是怎么“润”出去的
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史上的“失踪者”
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一个人的劫难,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王瑞芸:懂得了人心,也就懂得了艺术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林贤治:时代的转折如“悬崖上的树”——苦难的见证,也是顺从的见证
白先勇:母亲命运的起伏,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暗夜传灯人:“南渡北归”之后发生了什么?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老照片欣赏|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陈丹青:因为艺术,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王德威:渡不过的《巨流河》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