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我们,欢迎转发此文

本文来源:语言学心得微信公众号

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形成与发展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国外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简析

1认知派与经验派之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



何谓“教学法流派”?指一定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法体系,其内容有: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以及教学手段等。一百多年来产生了几十种流派,按语言教学特征可分四派: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


1

“认知派”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 还包括“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等流派。“经验派”------以直接法为代表,还包括阅读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自觉实践法则介于认知派与经验派之间。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Grammer-Translatian Method):以系统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培养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直接法

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Direct Method):主要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采用目的语直接与所教事物联系而不依赖母语和排除翻译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法是一次革命。

情景法

情景法(Situation Language Teaching):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用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

阅读法

阅读法(Reading Method):强调通过直接阅读以培养阅读技能的教学法。

自觉对比法

自觉对比法: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教学法。

听说法

听说法(句型法、结构法Audiolingual Method):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这是第二语言教学史的里程碑。

视听法

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强调在情景中听觉(录音)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法。

自觉实践法

自觉实践法:主张学习者在自觉掌握语言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教学法。

认知法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主张发挥学习者智力作用,有意识学习语言知识并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教学法,产生于60年代的美国。


小结

传统派(认知派)与改革派(经验派)争议的焦点——五大区别

(1)重视古典语言还是现代语言?

(2)重视知识形式还是交际技能?

(3)重视书面语还是口语?

(4)重视读写还是听说?

(5)重视母语翻译还是排斥母语使用?






2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相得益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2

人本派-----二十世纪60-70年代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师生融洽感情、着重从心理学和从学习角度探讨教学法的一大流派,包括:

(10)团体语言学习法

(11)默教法

(12)全身反应法

(13)暗示法

(14)自然法; 功能派-----70年代至今影响最大的重视培养交际能力的流派,以

(15)交际法为代表。

团体语言学习法

(10)团体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采用小组集体讨论方式、将学生与老师看作病人与医生的关系并将学习过程当成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也称咨询法,创立于60年代美国,以美心理学家柯伦(C.A.Curran)为代表。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默教法

(11)默教法(The Silent Way):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说话,鼓励学生多说话,以有效提高交际能力的教学法,首创于60年代初美教育家加特诺(C.Gattegno)。

主要理论基础: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育思想,认为学习是解决问题式的创造,学生是主要活动者,并非被动听话者,要通过发现和创造而非记忆和重复以取得好效果。

全身反应法

(12)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语言的教学法。创立于60年代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James T.Asher),主要用于移民儿童英语教育。

理论基础:儿童习得母语理论 。

暗示法

(13)暗示法(Suggestopedia):强调通过暗示,开发身心潜力,激发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法。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扎诺夫创立于60年代中期。

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

自然法

(14)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根据自然环境中母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出在非自然环境(课堂教学)中扩大语料输入、先集中培养理解能力再强调通过习得而掌握第二语言的教学法。首创者为70年代的美特雷尔和语言教育家克拉申。

交际法

(15)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法。产生于70年代欧共体,代表人物有威尔金斯、亚历山大、威多森、范埃克等,著名教材为《跟我学》。

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





3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势


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发展概况
正确对待西方教学法流派

  态度之一,

研讨各种教学法的三个角度:

(1)理论层面

(2)教学原则层面

(3)教学技巧层面。

  态度之二,

应当具有辩证的眼光:

(1)各种流派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2)各派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

(3)每种教学法各有所长所短,各大派里的教学法之间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新旧教学法长期共存的局面,新教学法并未能将旧的完全取而代之。

1综合法的趋向与原则化的研究重点。“自觉实践法”吸收认知派和经验派长处,开了综合化的先河;“认知法”则继承了“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人本主义”的长处;“交际法”更属综合化的楷模。
2习得研究的理论将教学法引向更科学的道路

A.习得理论的各种假说

B.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

C.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3培养目的语听说读写交际功能的教学目标已成为共识,但还存在功能与结构关系(精读要否讲语法)、功能界定、完善交际性课堂等问题。
4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5教学手段现代化,以迎接信息网络时代挑战。
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的形成

吕必松提出的总体设计的改革路子——以培养交际能力为基本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目的确定教学内容贯彻结构、情景和功能相结合原则,用不同方法训练不同技能的一种系统工程,核心是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把教学法定位在三个层面上。






4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


1

又称“传统法”,它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外语,并以系统的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rff)。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联想心理学。

基本原则和特点

⑴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外语的基础。语法讲解不仅是规则的东西,不规则的同样要注重。

⑵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⑶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即听说教学。

⑷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的和过时的例句为主,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教学过程

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开设语法课,系统的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

语法教学的步骤

是先讲词法,后讲语法;先解释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翻译成学生的母语;练习。

课文教学的步骤

介绍课文;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朗读课文;用母语和目的语互译的方法巩固课文。

主要成就

⑴创建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翻译既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⑵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此法训练,学生的语法知识较为扎实。

⑶使用学生的母语,用翻译作为讲解和巩固的手段,所以学生在学习初期不会觉得困难。

⑷由于注重书面语的教学,且重名家名著的原文阅读,所以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

⑸该教学法使用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也要求不高。

主要缺点

⑴重视语言知识,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几乎放弃了口语教学。

⑵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⑶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过时”例句,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解。


5直接法(Direct Method)


2

又称“改革法”、“自然法”,它是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注重语法形式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

直接法出现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贝立兹(M.D.Berlitz)、法国的古安(F.Gouin)、英国的帕默(H.E.Palmer)、艾盖尔特(B.Eggert)等。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之一是联结主义心理学(associationist psychology)。

基本原则和特点

⑴直接联系。在外语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不用母语,代之以实物、图片等,是为了摆脱学生“心译”,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也可以排除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

⑵以口语为基础。在这一点上,直接法与语法—翻译法是针锋相对的。

⑶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⑷以模仿为主。这和语法—翻译法使用翻译来巩固所学外语不同。

⑸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

⑴教师口头展示句子或课文;

⑵学生模仿跟读;

⑶教师纠正错误;

⑷学生继续模仿,直到重复正确为止;

⑸一课完成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主要优点

⑴打破了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一个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局面、新路子,尤其是重视口语教学。

⑵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⑶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⑷不用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语思维的能力。

⑸在非翻译手段和方式的利用方面,直接法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言语训练的方式方法,并对后来的许多语言教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主要缺点

⑴只看到幼儿习得母语和已掌握母语的人学习第二语言之间的共性,强调以学习第一语言的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⑵排斥母语。

⑶直接法注重建立目的语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解释并不多,且完全屏弃学生的母语,有时会影响到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⑷重视感性认识,偏重经验,过分强调模仿、重复,对学生的主动性认识不足。

⑸学生的口语可能不错,但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不免会出现问题;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


6听说法(Audiolinguai Method)


3

又称“结构法”“句型法”。主张先教听说,后教读写(按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注重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重点在发展学生的听说技能上;它以句型操练为主要训练手段,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弗里斯(C.C.Fries)、埃比、拉多等。

    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它是现代外语教学史上理论基础最雄厚的一种教学法。结构主义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是听说法的语言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听说法的心理学基础。

基本原则和特点

⑴听说领先。

⑵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⑶以句型为中心教学操练。

⑷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允许教师极少量使用学生的母语)。

⑸大量使用录音、语音实验室和视听设备。

⑹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学生母语和目的语的结构对比、目的语结构内部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

⑺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误,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避免错误习惯的养成;正确回答则应予以肯定强化,以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教学过程/步骤

(据盛炎)模仿、重复、翻译、轮流、不连贯的重复、对话练习。

(据特瓦德尔)认识(教师展示)、模仿、重复、变化(变化句子结构)、选择(选择词语、句型在特定的语境中活用)。 

主要优点

⑴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⑵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⑶不完全摒弃,或者说不是绝对排斥学生母语在教学中的运用,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⑷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主要缺点

⑴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⑵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⑶以教师为中心,用刺激—反应模式训练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机械的操练可以使学生把句型、对话背的很熟,但不能在交际中活用。

⑷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7视听法(Audio-Visual Mthod)


4

又称“整体结构法”“圣克卢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古根汉(G.Gougenhein)和南斯拉夫的吉布里纳(P.Guberina)。其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学基础)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心理学基础)。

主要原则和特点

⑴口语是教学的基础,听说先于读写。

⑵强调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⑶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日常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⑷整体结构感知。情景和言语活动是一个整体,说出的句子也是具有语音、语调、节奏、词汇、句型的完整结构,要先通过整体的感知来逐步的学习操练。

⑸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和直观手段,排除母语和文字的中介。

教学过程/步骤

感知(学生观看幻灯或电影)、理解(教师讲解生词、语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练习(模仿、重复、记熟、问答等)、活用(自由表达等)。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视听条件下(有幻灯或电影、录音机等的支持),利用视听设备进行的。

主要优点

⑴最大贡献是广泛应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把语言和形象充分结合,对以后的语言电化教学影响很大。教学方法活泼,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⑵重视在情景中教学,强调整体结构感知语言结构,在语流中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教学材料贴近真实生活和实际的交际需要,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对后来的功能法有一定的影响。

⑶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安排词汇、语法项目,并充分予以操练。

主要缺点

⑴有人为的割断口语和书面语的倾向,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⑵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⑶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

⑷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也导致学生的理解可能有误。



8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5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主张在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应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的掌握语言。

认知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B.Carroll)和布鲁纳(J.S.Bruner)。其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主要原则和特点

⑴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语言能力就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体系。

⑵以学生为中心(听说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⑶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1/5。

⑷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⑸适当使用学生的母语。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

⑹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要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疏导。适当纠错,反对有错必纠,特别是不影响交际的一些错误,以免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⑺提倡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操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

主要优点和不足

⑴最大贡献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述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注重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研究。

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⑶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培养语言能力。

⑷主张“发现学习”,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操练。

⑸利用学生母语。   

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但是生成语法如何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

⑺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⑻认知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须进一步研究。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会更加充实认知语言教学法。 


9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


8

功能法又称“意念--功能法”(National-Funtional Approach)或“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语言在社会中的功能指的是语言用来叙述事情和表达思想的功能。功能法十分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主张学习语言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意念是功能作用的对象,是指从特定的交际需要和目标出发,规定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到表达方式。功能法之所以又被称为交际法,是因为交际功能是语言在社会中运用的最根本的功能,而培养交际能力又是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

功能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L.G.Alexander)、威多森(H.G.Widdouson)和荷兰的范艾克(J.A.VanEK)等。功能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先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这一著名的概念,这也是功能法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主要原则和特点

⑴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语言能力。

⑵以功能(和)为纲。不以语法和结构为纲,而提出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因此,教学要根据需要选取真实而实用的语言材料,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

⑶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而且多是实用的交际活动。在运用语言交际时,有8种要素在起作用:情景、功能、意念、社会(性别、心理作用)、语体、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语言辅助手段。

⑷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综合运用是目的。

⑸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

⑹圆周式的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一般以话题和题材范围为顺序,要有几个循环,每循环一次就增加一次难度。

⑺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特殊的交际需要展开教学,如科技英语等。

教学过程

⑴向学生展示较为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要突出该语言材料的情景和功能。

⑵语言要点练习,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熟记表达功能的语言形式,如句型等。

⑶语境练习,把语言点放在有控制的语境里练习,为实际运用作准备;

⑷实际运用,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材料在模拟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根据交际需要和目的,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主要优点

⑴培养学生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功能法以交际为最终目的:语言形式正确,还要得体;语言形式有缺陷,但是只要是有效的,就可以接受。

⑵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教学过程交际化。可以使学生主动、积极的通过模仿真实生活场景的教学,发展交际能力。

⑷功能法发展了“专用语言”教学。

主要问题

⑴如何科学的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功能、意念项目究竟有多少,如何合理的安排,这些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⑵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是功能法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学生无法系统的学习语法知识,而语法结构是实现功能的手段。目前功能法的教材类型大致有:纯功能型、结构--功能型(以结构为主,功能为辅)、功能--结构型(以功能为主,结构为辅)和题材型(把题材、功能、意念、题目和语言结构综合编排)等几种。

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的态度,“”如何把握,弄不好就是放任自流,造成忽视语言结构正确性的情况。


欢迎留言补充!

本文来源:对外汉语北京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爱书人指南)

敬告:本公号友情提供相关书讯或书目索引链接,

以便爱书人前往第三方平台自行选购


语言学图书精选推荐


推荐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
图说孔子学院新机制 新模式 | 2020孔子学院合作论坛主旨发言
会讯 | 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2020年会(系列活动日程)
聚焦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揭晓(附部分英语类获奖名单)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 ( 2009-2019)
“当代认知科学之父”乔姆斯基教授(转载五道口站特辑)
重磅 | 全国高校拟新增语言类专业硕博学位点名单(语言服务最新整理版)
新书 | 王军:《衔接的认知语用研究》 商务印书馆
【高端笔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
郑艳群:国际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动态及热点分析
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 |《中国外语》2020(5)
干货 |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新文科学科没做好,高等教育不能说好
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冯志伟:我的2020年总结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聚焦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揭晓(附部分英语类获奖名单)
圣杯就在眼前:“现代语言学之父”乔姆斯基的批判与期望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 语言学微课堂
陈平 |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
马会娟: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会讯 | 第12届国际语料库语言学会议征稿
会讯 | 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28届年会第一号征文通知
讲座回放 |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讲坛”10月学术讲座
徐锦芬 曹忠凯:国内外外语 /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韩晔 高雪松 |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2021 年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
会讯 | 首届构式语法研究高层论坛(1号通知)
会讯 | 第四届“全国学科英语研究学术讨论会”通知
会讯 | 第六届“全国话语研究高层论坛”征文通知
报告全文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宣言。
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名录一览表(2020年版)
干货 | 3000个常见公共场所英语标示!(国家英文译写规范)
李宇明 郭熙 周洪波 | 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年招聘海内外英才
招聘 | 上海外国语大学招聘教学科研人员及师资博士后
讲座视频 | 沈骑:后疫情时代的国家话语能力规划
张伟年 段宛云等:战略传播学视阈下特朗普涉华新冠肺炎污名化推特分析
拜登胜选演讲全文 (英文+中文+西班牙语 三语对照)
语言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
蔡基刚: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
孔子学院:践行《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东方典范
王春辉:孔子学院三思 |《国际教育交流》2020年10月(总第126期)
大汇总 | 第1 - 10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附Word版下载方式)
中国外语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发布会隆重举行(含视频回放)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向明友:顺应新形势,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课程设置评注
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
博后招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招收博士后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职工招聘与人才引进公告(2021版)
重磅 |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出炉(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书讯 |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
Fodor《心理语义学》:在心灵与语言之间
文秋芳教授早年专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 21世纪英文报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2020年第5期
会议征稿 | 面向教育应用的自然语言处理研讨会
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
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
合辑 | 双语版《美丽中国》( Amazing China ):1-58集(全)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对外汉语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
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麦蒂森论翻译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冯志伟教授谈计算语言学 | 中国社会科学网访谈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视频 |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
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戴炜华  吴国玢:论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大师课程 |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
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
程琪龙:语言研究的超学科意识 |《外国语》2020(2)
语用翻译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出路
申丹 | 西方文论关键词:隐性进程 |《外国文学》2019(1)
视频 | TED Ed:语言进化编年史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李建波 李霄垅 | 外国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的交叉研究:国情研究专家的视角
陈坚林:试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体现与应用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语言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郭英剑:对英语专业的不当批评,可以休矣
蔡基刚: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对学术英语再认识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分享英语学习方法
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牛津英语》语法大讲堂(视频全集)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04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