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我们用逆向思维模式审本子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分享海量语言学术资源
来源编辑:北大博雅教研公众号
敬请星标应用语言学研习,喜欢请点赞,分享请转发⭐
导 读
本文来原载《出版广角》2021年第20期总第398期,原标题为《从评审视角看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撰写创新》。
作者吴锋,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学院传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高校新型智库“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及后期资助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审专家。
引言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包含三个环节——形式审查、通讯评审、会议评审。形式审查主要审核申请人是否符合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资格,通常淘汰率较低;通讯评审是基于申请书内容的同行专家评审,不仅是“背靠背”的匿名评审,而且通过率有严格限制,通常有75%的申请书被淘汰;会议评审则是在申请者信息透明的情形下由学科组评审专家充分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拟立项项目,通过率约60%。在评审各环节中评审专家评判的主要依据皆为申请者提交的课题申请书,如何通过申请书体现自身学术水准、提高命中率,成为申报单位和申请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提升申请书的撰写能力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与评审之切身感悟,通过对比申请者与评审者思维方式的差异,剖析申请书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一、评审者与申请者思维方式的差异
申请者的正向思维有以下特点:一是认为申请的选题非常重要;二是申请书反映其学术偏好和学术发展诉求;三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个题目;四是希望评审专家宽容其不足。但评审者在审阅申请书时通常采取逆向思维,它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反面或侧面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非常规思维方式。它不仅是对正向思维的有益补充,还是克服思维单一性和片面性的关键。
评审者的逆向思维方式有四点原则:一是“选题至上”,选题必须突破个体偏好,或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或突破了传统的理论框架,体现独特的切入视角。二是“标题精准”,标题必须明确传达研究对象,并在关键概念上有精当的表述。三是申请书“零缺陷”,从内容到形式,发现任何一处硬伤都是难以容忍的错误。四是“实事求是”,在文献评价、预期成果等方面做到不浮夸、不溢美,体现有限目标。
二、基金申请书撰写中的常见问题
一形式层面
1.排版混乱,版式设计缺乏表现力排版清晰是申请书撰写的基本要求,简洁美观的排版能够使内容层次更加分明、结构更加清晰,向评审专家更好地传递该项目所要表达的内容,体现申请者严谨的学术气质。版面设计也是一种形式语言,它与内容相互统一。在版式设计中,不能只考虑美观、色彩等因素,更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易识别、易选读以及阅读环境、阅读生理规律等。科学合理的版式设计不仅能够提升评审专家的第一印象,而且能够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申请者在进行版式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字体及行间距设置:撰写申请书时应使用合适的字体和字号,以提升评审专家的阅读体验。申请书明确要求正文使用合适字号及行距进行排版,但笔者审阅时仍发现一些申请书存在字体不统一、英文字体使用不规范、排版行间距不统一等问题,如申请书中多种字体混用,英文字体未使用标准罗马体等。一般来说,人们平时阅读以宋体为主,正文提倡用宋体小四号字,五号字体过小,阅读时会显得压抑。英、法、德、俄等西文应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另外,英文书名应该使用斜体,并将首字母大写。此外,全文不宜使用过多黑体,黑体太多显得内容突出过多,反而无重点。
(2)图表使用:图表是申请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够直观地展示统计信息属性(时间演进、数量变化、流程等),能够将研究对象属性直观化、形象化,在展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描摹事件流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正所谓“一图胜千言”,图表使用恰到好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实中仍有很多申请者在图表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单纯追求数量多,却未考虑是否必要、图表与文字内容是否符合。申请者在使用图表时应首先判别其必要性,若图表内容简单,仅少数几个统计数字,可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则应以简要文字加以叙述。二是图表设计过于复杂,背离了用简洁的图像和表格解释晦涩难懂文字的初衷。事实上,制作图表时应当明确表格是完整的、可独立存在的形象化语言。图表内容应简洁直观,以数字表达为主,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效果,避免夹杂过多的文字。在制作图表时,应力求科学、准确、一目了然。三是图表命名与排序错误。使用图表时,表格或图片的序号应该按照表格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表的命名则应该与文章题名类似,命名应该准确得体,能够反映出表格或图片的特定内容,避免使用泛指性的词语如“数据表”、“对比图”作为表的命名。
2.参考文献错误,引用不严谨规范使用参考文献是申请书撰写中最基本的要求。规范使用参考文献既体现了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又表明了学术研究的严谨和言之有据。引用参考文献时,申请者应当注意所引用文献的权威性,尽量突出关键文献(即缘起性的文献)和最新文献。评审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有:申请书中参考文献列举排序杂乱,英文文献格式引用错误等。此外,还有申请者列出的参考文献找不到来源,这些细节问题看似事小,实则反映了申请者在学术规范认知上的欠缺。在引用文献时,需注意三点:一是在引用文献时要全面,多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体现作者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和国际性。二是在引用英文文献时尽量使用国标格式或APA格式。三是应当按照作者姓氏首字母在英文中的顺序进行排序。
二内容层面
1.选题大而无当,内容浮泛不实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然而不少申请书的选题存在“大而无当,浮泛不实”的问题。一个好的选题应当凝聚到“点”上,既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又要落实到研究问题的关键点。它通常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具有新意的点,二是在学科发展或所属领域以及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点,三是前景广阔的点,能够支撑研究者沿着这个点的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选题还应当考虑到“面”,即统筹考虑所研究选题所属的领域。就国家战略需求而言,就是要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学理支撑。新闻传播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由于学科研究的内容以及传媒自身实践的时效性特点,使得新闻传播学的选题应该与国家最新需求保持同步。因此,对于新闻传播学科来说,能够切中社会痛点的选题更易获得立项,这就需要申请者在确定选题时提升思想前瞻性,找准自己的贡献点,对热点问题进行“前沿”追究,聚焦社会发展痛点和难点。
2.标题冗长,缺乏表达力“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这是申请的铁则。标题往往决定评审者是否继续进行深度评价,好的标题应具有准确的表达力、强烈的冲击力和浓郁的学术蕴意。虽然国家社科基金允许申请者自主定题,但这对申请人的命题能力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经统计,笔者评审的申请书中标题字数最多者29字,最短者9字,平均值为21.6。显然,标题字数过多会显得叙述冗长乏味,字数过少又可能讲不清要点,因此标题字数的把握和关键词的使用十分重要。申请书中的标题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或标题冗长、读起来拗口;或标题简洁但无新意。真正吸引评审专家的标题是:使用创新概念、表达明晰且朗朗上口。此外,国家社科项目标题设计中尽量不用副标题、不用“与”字、不用“:”号、不用虚词。副标题是多种取向的撕裂,“与”字是两个断裂思想的“502胶”,冒号是语言上的意犹未尽,而过多的虚词是一种啰嗦和虚张声势,因此一个好的标题需要作者拿捏好分寸,减少副标题的出现,做到既简洁凝练又突出创意。
3.研究目标模糊,方法使用不当研究目标不仅关乎研究内容和研究设计,还直接关系到资料收集以及研究预算等。项目研究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并进行深入分析论证,但笔者发现一些申请书虽看起来内容翔实,但仔细审读后发现研究目标不清晰,没有阐明实质性内容,在描述研究价值上拖泥带水,论据少且缺乏可行性,从而导致整个研究计划缺乏说服力。
研究方法也是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多数申请者选择了较为常见的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另有少数申请者选择了软件舆情数据挖掘、基于虚拟仿真和电子沙盘的实验法等新兴研究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不同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从新的角度认识研究对象,揭示事件深层次规律。但研究方法的选择也不宜过多。有的申请书中列举的研究方法数量高达6种。申请者应依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此外,如果选择多种方法,要考虑各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顺序。
4.前期基础薄弱,预期成果过分夸大前期研究基础是体现申请者学术水平的关键指标。申请人的前期成果是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证明,也从侧面反映出研究者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课题。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研究难度较大,评审专家倾向于选择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经验的申请者。因而,国家级课题申请必须有前期研究基础作为支撑,要有相近领域的学术论文、专著、政策建议、研究报告等作为铺垫,否则评审专家会质疑申请者的实力。一般来说,首先列举论著成果,它属于深度研究,能够体现申请者纵深的研究基础;其次是论文成果,且需标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以及CSSCI或SSCI等成果收录信息,它反映申请者最新研究动态;最后是研究报告或政策建议,鉴于此类成果通常无公开佐证依据,有“灌水”之嫌疑,因而建议少写。此外,前期成果应与所申请课题密切相关,使其成为本课题前期成果的有力佐证。
预期成果是指对学术自身以及对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一般表现为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在项目申请中注明预期成果既可以帮助申请者明确研究目的,又便于鉴定专家结项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同时也能帮助申请者厘清研究框架,合理分工,便于后期研究的顺利推进。需要注意的是,预期效益应该实事求是,过分夸大预期社会效益不仅会让评审专家认为申请者不务实,并且在结项鉴定时也会因为未能达到预期而难以顺利结项。例如,有申请者认为某项人文社科课题的预期社会效益高达数百亿元,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5.创新点描述简略,研究特色未充分凸显学术研究在于创新,探索前辈学者尚未开拓的领域。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通常体现在学术理论、学术思想、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等方面。学术理论创新是指学术思想、观点等研究假设方面的拓新;学术思想创新指的是构建出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学说体系或思想体系;研究资料创新是指研究者发掘了新材料、新证据、新发现等全新的数据;研究方法创新则是指申请者提出解决问题新方法、新途径。
创新点必须具有原创性、创造性和革新性,此外创新点还要突出其意义或者价值的重要性。基于此,创新点在申请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创新点需要归纳与凝练重点,但找准创新点又十分困难,填写过多的创新点容易让人怀疑其可行性,因此研究者在描述课题创新点时应当实事求是,避免假大空。此外,笔者还发现不少申请模板雷同,研究特色不够鲜明,有申请者投机取巧,简单套用他人模板,这是不可取的。
作者:吴锋,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学院传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高校新型智库“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及后期资助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审专家。以吴锋教授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政治传播与舆情管理(突发事件及舆论引导、政府新闻发布)、新闻史(报刊发行史、延安时期新闻事业)、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智能媒体、区域文化建设及文化产业)、新闻传播专业数据库建设等问题的研究。
☀本文自微信公号社科学术圈。
☀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综合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研习君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友情推荐相关语言学文献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5.8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与
跨文化传播学研习者关注本公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