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研究方法线上大课——质化、量化、混合研究方法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分享海量语言学术资源
来源编辑:学术志公众号
敬请星标应用语言学研习,喜欢请点赞,真爱请分享⭐
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能让我们快速提升对该领域的整体认识,而且还可以通过请教行家,优化知识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框架,只是一个目录索引,一个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知识的问题库。真正的学习,是逐步完成对知识框架上的内容消化的过程。但是有了知识框架以后,我们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从按进度学习模式转入按需学习模式。
传统学习模式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时候老师进行的是集体教学,所以只能考虑普通学员的水平,按统一进度进行教学设计,于是,有基础的学员会吃不饱,而准备不足的学员则跟不上。
那有了知识框架,就完全可以自我评估:在不同的知识节点,自己的学习积累到底够不够?如果认为自己在这一块的学习积累还不错,完全可以减少这个分支的学习时间,将多余时间用于自己最需要补充的领域。
除了掌握和没有掌握的这个维度,我们还可以从紧急不紧急这个维度去思考:哪些是我应该优先学习的内容?哪些是我可以暂缓学习的内容?
那通过这个知识框架的建立,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变强了。我们传统学什么,怎样学,主要是依赖别人教、老师讲,而不是自己主动地规划,主动地探索。有了知识框架,我们就可以规划学习重点,安排学习顺序,制订学习计划,可以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有意识、有系统地去学习,也可以结合需要进行单点提升。
▍第二个变化:从被动学习模式转为主动学习模式。
有了知识框架的意识,我们的学习方式才能从被动学习模式变成主动学习模式。
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等人教答案,不断积累知识碎片;后者是主动搜答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主动学习不是沿着某个人或某本书规定的步骤去学习,而是围绕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去做主题式检索,这是学习方法的重大变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一本书或是一个知识点反复地看,这无疑是一种有效和必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反复看同一本书或同一个知识点也有缺陷:1.容易产生厌倦心理;2.容易限制我们的视野。所以我们提倡主题学习,广泛阅读一个领域内的大量资料,不局限于少数几篇文章、几本书或零散的几门课。学习一个方向,哪怕是一个知识点,应该把涉及这个方向的网文、论文、专著和教材都看一遍。这才是主动学习者应有的态度。
有人会问,学一个知识点,把这么多资料都看一遍,怎么看得完?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因为检索一个点的知识,就把全部资料看一遍,只需要在资料里找自己要的内容,并围绕这个知识点把这些内容整合到知识框架里就好。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在网上能找到很多好的课程框架,这是我们学习者的好运气。当我们有了一个知识框架,用主动搜索答案的方式去学习,再努力把搜集的信息转化为更为结构化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的速度和效率会远远超过被动学习的。
那如果有现成的知识框架,主动学习起来效率就会更高,减少更多的阻力,因为寻找适合的知识内容就要花费很长时间。那么,现在做研究的学术人注意啦!你的福利马上来袭~学术志推出的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大课,拥有完整的研究方法知识框架,带你学遍质化、量化、混合研究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现在报名就能立马学习!
这个大课由18位名师大咖精心授课,更有课后习题助你消化巩固课程,购买之后永久观看,随时随地可点开视频解答疑惑,这门课现在售价699元,但是!!!学长给大家申请了暑期福利,双重惊喜等你解锁——课程已更新完毕,现在扫码报名就能参加课程学习。
综合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研习君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友情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出版社官方直销,扫码查看详情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3.63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与
跨文化传播学研习者关注本公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