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目录、摘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外学术期刊 Author 外语教学与研究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转载编辑:研习君
星标应用语言学研习,更新不迷路⭐
主编 王克非
本期目录
本期摘要
生态语言学连续统理念:多维协同连续统模型
华南农业大学 肖好章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连续统、多维协同连续统模型、互文语境、生态语境化
提要:鉴于现有生态语言学理论范式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生态语言学连续统构念,阐述其构成要素及其整体性与多样性、动态性与平衡性、关联性与持续性、协调性与进化性等本体论特征,并据此建构词汇语法-语篇-语境的多维协同连续统模型,以话语标记的显性-隐性标记连续统为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1)多维协同实验组的语篇识解优于无多维协同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2)多维连续统协同的隐性标记产出效果组间差异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更接近本族语者使用规范,但两组都表现出显性-隐性标记连续统发展特征。上述发现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仅为生态语言学连续统理念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二语发展提供了生态语境化教学启示。
浮现隐喻理论视阈下习语句法图式与概念图式的交互
南京师范大学 范瑜 刘宇红
关键词:浮现隐喻理论、习语、句法图式、概念图式、交互
提要:目前对习语中隐喻的研究多是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但概念隐喻对新生意义阐释不充分,而浮现隐喻理论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为习语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本文在浮现隐喻理论框架内对习语进行研究,发现:习语不能完全被分析为句法构式,也不能完全被理解为高度固化的隐喻映射例子;习语的丰富特征浮现于句法图式与概念图式的互动之中,要完全理解修辞习语需将这双重本质考虑在内。习语句法图式与概念图式的互动为研究习语的认知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显赫范畴的域内功能扩展和域外功能扩展——以芬兰语部分格标记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周晨磊
关键词:芬兰语、域内功能扩展、域外功能扩展、库藏类型学、显赫范畴、部分格
提要:本文在讨论芬兰语部分格标记功能扩展的基础上,提出区分显赫范畴的域内功能扩展与域外功能扩展。芬兰语部分格标记可以扩展,表达无界量、无定、非完整体和否定,其中量范畴和指称范畴的扩展为域内功能扩展,非完整体和否定范畴的扩展为域外功能扩展。受制于原范畴与扩展范畴之间的认知心理距离、语言单位线性排列距离以及语言库藏限制,域外功能扩展的发生难度大、跨语言复现度低,对语言库藏和语言类型特征的塑造起重要作用,应受到理论层面的重视。
由承接标记表达的因果关系——日语“- て”因果句的制约机制
上海师范大学 叶 琼
关键词:承接、因果、“- て”因果句、象似邻近、识解
提要:承接与因果具有语义上的连续性,由承接标记扩展出的因果用法会受到相应句法语义的制约。本文聚焦日语承接标记“- て”的因果用法,旨在阐述在“- て”与专用因果标记“ので·から”竞争机制的背后,隐藏着语言的象似邻近原则,“- て”和“ので·から”与主句之间不同的结构距离是对各自概念距离的临摹。对土耳其语、蒙古语等的考察表明这一观察具有类型学意义。文章也从语言个性的角度揭示了日语高度的主观识解倾向对“- て”因果句视点制约的强化及调节作用,阐明了“- て”因果句中说话人视点编入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编入手段。
频率和成分词词义关系对中国学习者加工英语并列二项式的影响
郑州大学 王 悦 郑州财经学院 许 潇
广西师范大学 张积家 郑州大学 李 莹
关键词:并列二项式、频率、成分词词义关系、在线语法判断任务
提要:本研究采用在线语法判断任务,以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受试,考察频率和成分词词义关系对英语并列二项式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并列二项式的加工存在频率效应:对高频并列二项式的反应速度及准确性优于低频并列二项式;2)成分词词义关系影响并列二项式的频率效应,在反义关系时频率效应更显著;3)成分词词义关系对频率效应的调节作用受学习者英语水平影响,类义关系并列二项式的频率效应更易受英语水平影响。研究表明,并列二项式具有心理现实性,支持基于使用的二语习得观对频率效应的解释,但成分词词义关系和学习者英语水平也共同影响语块在心理词典内的整体存储。
具身体验促进二语情绪性词汇的学习
华中师范大学 金 剑 刘思耘 李 晔
关键词:双语、情绪性词汇、情绪 Stroop 效应、具身认知、语言具身理论
提要:语言具身理论认为,二语情绪性词汇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比母语低的原因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具身体验。本研究以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的熟练二语者为受试,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汉语作为母语的情绪性信息加工优势以及具身体验能否促进二语情绪性词汇学习的问题。实验 1 采用经典情绪 Stroop 范式,考察汉语作为母语的情绪性词汇加工优势。结果发现,即使是熟练的英语二语学习者,他们的汉语情绪性加工优势仍然存在。实验 2 探讨受试在学习二语新词时,相较于传统学习方式,伴随具身体验的学习方法能否促进二语词汇的加工与表征。该实验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即感知的具身体验确实增强了词汇的学习效果。本文研究结果对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推进有重要启示意义。
双语儿童关系从句理解的语际影响实证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吴 菲
关键词:主导性、语际影响、同期双语者、词序
提要:本研究调查了同期粤 - 英双语儿童在理解主语、宾语关系从句时语际影响的情况。结果发现,双语儿童在理解主语从句时显著优于单语儿童。前期语误分析的结果表明,双语儿童在配置宾语关系从句的题元角色时正确率最高,但无法精确选择关系从句的主语作为核心词参照物,因为粤语和英语都允许规范的 SVO 语序,与宾语关系从句分析相冲突。实证研究发现,语际影响不仅在婴儿期,在青少年时期也持续影响着习得进程的结果,支持 Yip & Matthews(2007)提出的语际影响源于词序重合的观点。此外,双语儿童的双语系统在进入幼儿教育期之后,甚至更晚,都可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最后,回归分析确认了主导语在儿童个体层面起重要作用。
我国二语写作研究的若干重点问题
南京大学 徐 昉
关键词:二语写作、体裁、写作能力发展、语言能力发展
提要:尽管二语写作研究发展迅速,但国际研究中的一些热点讨论似乎无法完全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国际热点与国内现实的接壤空间,从而甄别我国二语写作研究需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些国际热点讨论包括:1)五段论模板对二语写作教学的影响;2)非英语国家学者在国际发表中的语言问题;3)写作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共同发展;4)二语写作中的声音 / 身份 / 立场意识;5)教师反馈研究与实践。本文的批评性思考可为我国二语写作研究、教学以及教师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同传专业译员预制语块使用特征: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 徐 翠 香港理工大学 李德超
关键词:预制语块、同声传译、平行语料库、特征
提要:本文基于自建同传平行语料库,借鉴 Toury(2012)提出的“对比项”概念以及 Biber et al.(2004)对语块的结构分类,遵循语料库语言学及描写翻译学的研究范式,从目标语出发描述同传译员口译过程中四词语块的使用类型及特征。研究发现:1)同传译员口译产出的四词语块类型中,名词短语 / 介词短语片段类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动词短语片段类和独立分句片段类;2)同传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往往通过对应、增添和替换这三种处理模式灵活运用四词语块,其中,对应的处理策略占比最高;3)不同结构类型的语块处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名词短语 / 介词短语片段类绝大部分采用对应的处理策略,而动词短语片段类和独立分句片段类,除对应策略外,也倾向于采用增添和替换。本研究可为中国语境下的同传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深度翻译的认知价值与实现方式
湖南大学 / 湖南文理学院 岳曼曼
关键词:深度翻译、认知价值、实现方式
提要:深度翻译概念自 2004 年引入国内以来,研究者将其作为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但这种从翻译内部审视其本质特征的方法遮蔽了其对于翻译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与理论价值。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究深度翻译在意义理解和文化传播中的认知价值和作用方式,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1)完善理想认知模型中的缺位内容,达致准确理解;2)激活认知框架,建立认知参照点;3)联结心理通道,凸显隐性信息;4)深度语境化促进认知定位,提升内涵可识别度。研究表明,认知语言学原理运用于翻译研究能够对其经典问题做出更好解释,从而促进翻译理论建设。
非宾格假设的跨语言类型研究——四十年发展与新动向
上海财经大学 张达球 郭鸿杰
关键词:非宾格性假设、混合语法、语言习得与加工、病理语言学、机器学习
提要:Perlmutter(1978)提出的非宾格假设把非及物动词分为非施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呈现出跨施格类型和宾格类型的混合句法特征。40 多年来,这一假设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上世纪 80 至 90 年代,对这一现象的跨语言研究多聚焦句法、语义描写和理论诠释,同时也伴有语言习得和加工的研究。进入 21 世纪,句法 -语义界面仍然是研究主流,但认知心理加工、神经语言学和病理语言学的关联研究也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获得了充分的支持证据。国内相关研究虽与西方同步,但基本还是围绕句法与语义关系的探讨和零散的二语习得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相关结构的心理加工研究,但认知神经和病理语言学领域的相关探索暂付阙如;国内外基于语料库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式的相关研究更是鲜有涉及。本文拟对不同时期国内外该领域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就存在的问题及信息技术时代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动向提出建议。
国际语言测试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08-2018)
厦门大学 张培欣 [澳]墨尔本大学 范劲松
山东大学(威海) 贾文峰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语言测试研究、CiteSpace、研究热点与趋势
提要:本文以 Web of Science 收录的 10 种国际核心期刊在 2008-2018 年间所刊登的语言测试领域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计量学软件 CiteSpace,从发文量、高影响力文献、高被引作者、研究前沿和热点等方面对近 11 年国际语言测试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从发文总量来看,英语国家依然是语言测试研究的重镇,亚洲地区近年发文量增长迅速;2)发文和被引较多的课题主要集中在效度验证、语言测试的社会性研究、评价素养以及行为测试等;3)研究前沿与热点课题联系紧密,效度研究依然是重要课题;4)测试与课堂教学结合紧密,计算机技术在语言测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突出。研究结果对我国语言测试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二语和双语语境下的眼动:
研究综述和技术指南》评介
[美]匹兹堡大学 方少华 [美]卡耐基梅隆大学 邬志仪
Aline Godfroid. 2019. Eye Track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Bilingualism: A Research Synthesis and Methodological Guide. New York:
Routledge. xxii + 438pp.
眼动技术在心理学、人机交互、决策科学等认知科学研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语言学,尤其是二语和双语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考察二语 / 双语加工、表征中的心理认知过程,而眼动为具体考察该过程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Dussias 2010)。眼动实验设计以及数据分析的相对复杂性是该技术在二语 / 双语研究领域运用尚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界此前还未见有相关著作系统讨论眼动技术在二语 / 双语研究中的应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二语习得专业 Aline Godfroid 副教授所著的《二语和双语语境下的眼动:研究综述和技术指南》是第一部详细探讨二语和双语语境下眼动研究的专著。下面首先介绍本书各章节主要内容,然后进行评述。
《口笔译神经认知研究》述评
山东科技大学 李燕妮
Adolfo García. 2019. The Neurocognition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xx + 268 pp.
神经认知研究工具在双语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了以语际转换为特质的口笔译神经认知研究的发展。基于脑神经和心理行为研究的大量证据,语际转换的神经机制或许不再是 Tymoczko(2012:83)宣称的“一个公认的未知研究领域”。《口笔译神经认知研究》一书整合和评析了语际转换的神经认知和心理行为实验证据,系统阐释了口笔译中语际转换的神经认知基础,指出口笔译神经机制不是未知领域,而是有待探索的已知领域。该书开拓了口笔译认知研究新视野,对相关研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综合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 梁国杰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公益讲座:
视频 | 李嵬教授谈超语实践研究(附Applied Linguistics 高被引论文)
访谈视频 | Larsen-Freeman教授谈应用语言学中的复杂理论
访谈视频 | M.A.K. Halliday 教授谈 World Englishes
访谈视频 | Ruqaiya Hasan教授谈 World Englishes
访谈视频 | Dan Jurafsky:AI 如何改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
精选推荐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3.4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