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旸:《论语》英译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途径(黄国文 序)

黄国文 序 应用语言学研习 2022-06-09

关注应用语言学研习,一站式获取海量学术资讯

本文来源: 语言服务微信公众号



2001—2015年这15年里,我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探索(黄国文,2002a,2002b,2002c,2002d,2002e,2002f,2006a,2006b,2016,2018a,2018b)。陈旸是我2007年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招收的博士研究生,是我培养的第37位博士。我是在2005年认识她的,当时她是佛山科技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的老师,正在中山大学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


我接触陈旸后,慢慢对她有了较深的了解,发现她对中国文化问题情有独钟,而且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研究。因此,我“因材施教”,建议她博士学位论文围绕着《论语》的英语译文来做。由于我最热爱和最擅长功能语篇分析,陈旸就确定在功能语篇分析的框架中研究《论语》的英语译文。现在这一本书就是她根据博士学位论文写成的。书中的很多观点很有新意,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她把译文当作一种语篇体裁,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功能语篇分析的范式中探讨《论语》的英语翻译问题。这一研究的有些结论是我们以前不曾想到的。



《论语》英译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途径

(语言服务书系 · 翻译研究)


作者:陈旸   著

ISBN:978-7-5668-3002-9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定价:69.80元

出版时间:2020/12


陈旸自从跟我读博士后,她就一直以我这些年在做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支撑,这个理论是普通语言学,也是适用语言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它被用来解决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包括翻译问题和译文的问题。系统功能语言学早期的模式是“阶和范畴语法”(Scale and Category Grammar),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就被用于翻译研究,卡特福德(J.C.Catford,1965)的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就是一个例子。卡特福德在书中是这样说的:本书所采用的语言学思想基本上是韩礼德提出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已故的伦敦学派的奠基人弗斯(J.R.Firth)的著作的影响。卡特福德在书中试图用韩礼德的语言学思想来建立一个基于语言学的翻译理论模式,以语言学为主线,书中所说的“语境”和“语境意义”都是来自功能语言学的思想。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卡特福德在该书中讨论了翻译中的“对等”问题,并说到,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是寻求等值成分,这些等值关系可以在语言“层面”(Levels,如语法、词汇、语音、词形等)和“等级”(Ranks,如语法结构、句子、短语、词、词素等)的任何一个交叉点上建立。卡特福德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研究者有很多启发。


我在多个场合(如黄国文,2010a)说到,麦蒂森(C.M.I.M.Matthiessen)认为,语言学理论模式的建构需要经过四个不同的阶段。这四个阶段是这样的:首先根据某一理论对话语(语篇)进行分析(如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进行语篇分析),接着根据一定数量的话语(语篇)分析,在特定的理论框架中对语言现象进行描述,然后根据已有的描述和分析结果,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不同语言进行类型划分,即语言类型化(Typologizing Languages),最后建构语言理论模式,即语言理论化(Theorizing Language),各个阶段的关系如图所示:


语言学理论模式建构的阶段


上面的箭头表示的是从下至上的研究路径,在理论建构的初级阶段,首先是做语篇分析,用现有的某一理论对语篇进行描述和分析,接着对单个的语言(如英语、汉语)进行描述,再接着根据类型学的理论对多个语言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类,最终在第三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语言学理论。


我认同韩礼德的语言观,也多次强调,语篇分析的基础是语言分析,没有语言分析的语篇分析是无源之水,用韩礼德(1994a/2000)的话说,就是“A discourse analysis that is not based on grammar is not an analysis at all,but simply a running commentary on a text”。由此可见,语言的本体研究与语篇研究是密不可分的。陈旸在这本书中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原文意义是怎样在译文中体现的,这种分析也是功能语篇分析的基础。陈旸的研究不但是功能语篇分析的展示,也是在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研究翻译问题的一种尝试。


前些年我与陈旸一起进行关于《论语》英语译文的学术研究,发表了一些关于翻译研究的论文,其中的《翻译研究中的“元功能对等”》(黄国文,陈旸,2014)发表后受到很多关注。在她读博期间,她的《〈论语〉三个英译本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探索》(陈旸,2009)在外语类核心刊物《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并获得2009—2010年度佛山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她的另外一篇论文《〈论语〉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研究》(陈旸,2015)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2015年第10期索引,她的《〈论语〉英译本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方法》(陈旸,2010)发表后也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陈旸还积极参加我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论语〉汉英对比研究的功能语言学方法》,同时积极参加我们在珠海(2011)、襄阳(2012)、新加坡(2013)和银川(2014)举办的《论语》翻译研讨会。


2016年,我的研究出现了“生态语言学”转向(黄国文,2016)。最近这几年,我和陈旸一起做生态语言学研究,也一起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陈旸主译的《生态语言学:语言、生态与我们信奉和践行的故事》(2019)已经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生态语言学的汉语译本,该书作者是英国格鲁斯特大学生态语言学教授、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主席。该书的翻译和出版对国内方兴未艾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陈旸这些年进步非常快,也做出了很多成绩。她现在不仅自己做研究,还在华南农业大学组织研究团队,既做生态语言学研究,也做翻译和教学研究。很多认识陈旸的人,都会感觉到她有时会展现出可爱的一面。我觉得她是童心未泯,有时会有很天真的一面,带着只有小孩才有的心态、心境、个性、趣味。记得有一次她兴奋地告诉我,她特别喜欢《论语·先进》中关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晳回答孔子的问题(子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大意为:孔子说:“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会怎么样呢?”)时所表达的个人看法:“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意为: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子路想治理国家,希望人人勇敢善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冉求(冉有)想老百姓富足起来,公西赤(公西华)想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人,而曾晳却想过过小日子。有意思的是,孔子很欣赏曾晳的想法(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大意为: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晳的想法呀!”)。当然,陈旸也有非常严肃的一面,与她一起工作的人,既会体会到她“春天般的温暖”,也应该有机会看过她“秋风扫落叶”的一面。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该认真的时候,陈旸是毫不含糊的,这是陈旸很成熟的一面,也显示了她是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正气的人。


陈旸这些年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生态语言学,因此也研读《道德经》。在这里,我想引用《道德经》的第七十七章,与陈旸共勉。该章是这样写的:“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里说的就是:自然的规律,难道不像张弓射箭一样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富余的就让它减损,缺乏的就让它补足。自然的规律就是削减富余补益贫乏,从而取得均衡。人类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那本来就很贫乏的去增益那本来就已经很富余的。又有谁能把自己多余的拿出来贡献给天下呢?只有深通自然规律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不愿意让自己显得过分贤能。韩礼德(1990)在著名的《意义表达的新路径:对应用语言学的挑战》一文中提到了一些关于增长主义(Growthism)和等级主义(Classism)、物种主义(Specism)及消费主义(Consumerism)的问题,与这里所引用的《道德经》话语有很大的关系;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因此,我们需要生态教育,需要研究语言是怎样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只有了解“道”的“生态人”,才可以做到敬畏自然、热爱自然、关爱他人。


是为序。


黄国文 

于祈福新村 

2020年2月10日

(序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英国威尔士大学博士)


作者简介



陈旸,中山大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生态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广东外国语言学会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译《生态语言学:语言、生态与我们信奉和践行的故事》。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外国语文》《山东外语教学》《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鄱阳湖学刊》等较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多个。研究兴趣: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和生态语言学。


本书导读



本书采用功能语篇分析的途径,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论语》与其英译文,同时恰当运用韩礼德(M.A.K. Halliday)创建的理论框架探讨翻译文本与其交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对识别《论语》及其英文翻译的特征、探讨该翻译文本的译者翻译该文本的目的、探寻适用于像《论语》这样的经典翻译的翻译质量评估方法三方面的有效研究。


本书目录




自   序


List of Figures

List of Tables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ory Remarks

1.2  The Lun Yu Defined

1.3  The Commentarial Tradition

1.4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1.5  Research Background

1.6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1.7  Aim,Objectiv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1.8  Structure of This Book


Chapter 2  Previous Studies of Translation Within a Functional Framework

2.1  Introduction

2.2  Important Issu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2.3  SFL Studies of Translation

2.4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2.5  SFL and Studies of Translations of the Lun Yu

2.6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Introduction

3.2  SFL-A Theory of Language

3.3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3.4  Text and Context

3.5  Context of Situation

3.6  Context of Culture

3.7  Clause Complex

3.8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4  Data and Methodology

4.1  Introduction

4.2  The Procedural Model

4.3  Data:The Lun Yu

4.4  Data: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Lun Yu

4.5  Methodology

4.6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5  Characteristics of Quotations in the Lun Yu

5.1  Introduction

5.2  Quotation vs.Dialogue

5.3  Quotation vs.Report

5.4  Quotation and Free Quotation

5.5  Quotations Revisited

5.6  Reporting Clauses

5.7  Reporting Verbs

5.8  Discussion

5.9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6  Characteristics of Dialogues in the Lun Yu

6.1  Introduction

6.2  The Nature of Dialogues

6.3  Types of Dialogues

6.4  Circumstances with Dialogues

6.5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7  Descriptions and Narratives

7.1  Introduction

7.2  Different Text Types

7.3  Descriptions and Narratives

7.4  Identification of Subject/Actor/Sayer

7.5  The Choice of Tense

7.6  Waley’s Choice of Verb Tense

7.7  Cohesion and Coherence

7.8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8  A Case Study:Chapter 20 of the Lun Yu

8.1  Introduction

8.2  Descriptions and Commentaries

8.3  The Original Text and Ku’s English Translation

8.4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8.5  Discussion

8.6  Conclusion


Chapter 9  Discussion

9.1  Introduction

9.2  Three Text Types

9.3  An Example for General Discussion

9.4  Cohesion and Coherence

9.5  Equivalence

9.6  The Target Reader

9.7  The Importance of Commentaries

9.8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10  Conclusion

10.1  Introduction

10.2  A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Chapters

10.3  Answers to the Research Questions

10.4  Implications

10.5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Studies

10.6  Concluding Remarks


References


Appendix


如果您有语言文字等研究成果

欢迎添加黄编辑微信洽谈出版

语言学著作出版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感兴趣的老师、研友可自行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推荐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
中英双语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重磅发布!
以《标准》建设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质量——教育部语合中心负责人答记者问
论文该发还得发!224本C刊最新投稿指南汇总
学术研修 | 质性研究方法、NVivo数据分析与写作实战研修班
100所发布外语类专业研究生调剂信息高校汇总(不仅限于外语类)
厦门大学,为什么这么牛?!
招聘 |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标准解读
线上研讨 | 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从规划到立项
刊讯 |《现代外语》2021年第2期目录
刊讯 |《外语电化教学》2021年第1期目录
《外语学刊》2021年第2期目录和提要
前沿 | 2021年度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年“一带一路”外语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胡键丨“一带一路”的实践与中国的语言战略研究
张天伟丨我国关键语言战略研究
三部门通知:科研人员发放现金奖励将不受限
会讯 | 语料库语言学及其应用线上高层论坛会议通知
孙疆卫 王立非|Nvivo建模方法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应用
张伯江:功能、语用、认知研究的深化
《中国外语》专号预告|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陆俭明 | 汉语研究的未来走向
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
会讯 | 第20/21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附征稿通知)
高雪松 康铭浩 | 国外语言政策研究的问题和路径
沈骑 | 新中国外语教育规划70年:范式变迁与战略转型
观点汇辑|“国际中文教育”大家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高层论坛暨2021《外国语》选题研讨会
回放︱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翻译必备 | 最好用的语料库了解一下,没有之一!
郭熙 林瑀欢:明确“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外一篇:白紫薇 | 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研究)
文秋芳 | 学术英语化与中文地位的提升:问题与建议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总目录
毛浩然:快速入门一个新学科领域的六部曲
调剂信息 | 37所高校外语及中文相关调剂信息【附链接】
视频合集 | Caroline Heycock:生成句法入门(课程共11讲+番外篇)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研究概况(来源:北大图书馆网站)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 ( 2009-2019)
基于普通语言学的当代英语功能分析 (胡壮麟等 序,陈建华等 译)
我们用爬虫和机器学习模型深挖了拜登的对华智库
会讯 | 2021年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会讯 | 2021年全国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国际顶级杂志《文体》以特刊形式集中探讨北大申丹教授首创的叙事理论
申丹 | 西方文论关键词:隐性进程 |《外国文学》2019(1)
克里斯蒂娃:《普遍的语言学与“可怜的语言学家”》(龚兆华 王东亮译)
外语教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 |《外语学刊》
会讯 | 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论坛通知(第一号)
交流 | 盘点设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的七所中国高校
交流 | 被评为“语言学”一流学科的高校建设得怎么样了?
“语言生活”研究热点︱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科研助力 | (即将)读研究生的你,如何选择研究方法?
焦点 | 2021全国两会语言文字类提案盘点
观点 | 汉语教学标准与大纲专题
冯志伟先生谈计算语言学
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
“不应以任何方式削弱英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
北外教授张连仲:“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明智之举” 全球化时代英语教育更应加强
取消英语主科、淡化英语考试、削弱英语地位,谁最高兴?
全国政协委员张博: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成为一级学科或特色交叉学科
会讯 | 第二届全球语言治理论坛 会议通知
王克非: 新中国翻译学科发展历程
纪念王德春先生逝世十周年暨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 会议通知(第一号)
新书 | 文秋芳著《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
《中国小语种教育趋势报告》:在线教育优化供给端,小语种高考机会来临
陈众议委员:乐见小语种教育进入中小学  母语和外语教育并不构成矛盾
重磅 | 2020年度全国高校新增和撤销的语言类本科专业名单汇总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二号通知)
会讯 | 第六届中国教育语言学高端论坛 (1号通知)
第八届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逻辑学会文体学研讨会一号通知
会讯 | 第三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 国际学术研讨会
盘点 |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名人录
汇总帖丨外文局审定600条新冠疫情相关词汇中英表达
科研贴士 | 如何写好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乔姆斯基 | Minimalism: where we are now, and where we are going
李宇明:语言与人类文明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吴勇毅:国际中文教育“十四五”展望
张辉 张艳敏 |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
刘英凯: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修订稿)
刘英凯:华夏文化自我中心观及外来语的汉译
盘点 | 各学科C刊 2021年重点选题方向汇总!(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包广将 | 国际关系文化学派:演化、争鸣及特性
2020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文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
李葆嘉:西洋汉语文法学三百年鸟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教育部: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
近四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语言学”类立项名单一览
译词 |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
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 |《中国外语》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吴应辉 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图说孔子学院新机制 新模式 | 2020孔子学院合作论坛主旨发言
荐书 | 潘艳艳《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附胡壮麟教授、张辉教授序
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视频+全文| 马斯克专访,远见令人震撼!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交流 |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
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
推荐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现状与前瞻( 1934-2020)
沈家煊:“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
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学者聚焦 | 文秋芳: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四点建议
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重磅 | 全国高校拟新增语言类专业硕博学位点名单(语言服务最新整理版)
新书 | 王军:《衔接的认知语用研究》 商务印书馆
【高端笔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
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干货 |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
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 语言学微课堂
陈平 |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
徐锦芬 曹忠凯:国内外外语 /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韩晔 高雪松 |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
报告全文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名录一览表(2020年版)
干货 | 3000个常见公共场所英语标示!(国家英文译写规范)
李宇明 郭熙 周洪波 | 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
讲座视频 | 沈骑:后疫情时代的国家话语能力规划
张伟年 段宛云等:战略传播学视阈下特朗普涉华新冠肺炎污名化推特分析
语言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
蔡基刚: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
大汇总 | 第1 - 10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附Word版下载方式)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
书讯 |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2020年第5期
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
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
合辑 | 双语版《美丽中国》( Amazing China ):1-58集(全)
对外汉语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
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视频 |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
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大师课程 |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
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
视频 | TED Ed:语言进化编年史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牛津英语》语法大讲堂(视频全集)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53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