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友直友谅斋 Author 友直友谅斋


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刘英凯

(此文原载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外语研究》1999年第3期,现选入《刘英凯学术研究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 
应用语言学研习感谢刘英凯先生授权转
图文编辑:友直友谅斋、应用语言学研习 

内容提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表达的精确化,信息传递的简洁性,信息交流的直接性,语言的求新求异性以及美学格局的再现等原则出发,探讨翻译中陌生化——“异化”原则的必要性并从信息时代的当代角度分析了陌生化的不可避免性。

关键词: 翻译,陌生化,信息时代

***

“陌生化”是翻译的重要原则。这一术语是俄国形式主义主要代表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的,defamiliarization这一英文术语,是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西默斯·希尼在其著作中的一节“翻译的影响”(Heaney 1989 :36)中提出的。它指的是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译入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用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使翻译确实地履行传播信息,促进不同民族间相互理解和交流,在不同文化间架设桥梁的功能。

我们说某些译者丧失了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并非空穴来风。直到1998 年仍然有人认为:“Among the blind , theone- eyed is the king”译成“在盲人国里,独眼为王”不符合汉语习惯和表达方式,应用形象替换,译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另一论者在其1993年出版的著作中也建议“能用中国谚语就尽可能加以套用”。这说明,直到90年代,这种坚持套用汉语固有模式的倾向仍然大有市场。

 

我国文化界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其《翻译与中华文化》一文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大视野:中华文明延续至今数千年,并没有消逝,秘密在于翻译。中华文化有两次重要的翻译运动,一是翻译印度的文化,一是翻译西方的文化。季老把这两次翻译活动称为“从印度来的水”和“从西方来的水”。他把中华文化喻为一条河,有时水满,有时水少,却从未枯竭,因为有两股水注入,保持和活化其生机。他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常葆青春, 万应灵药就是翻译。”(见《中国翻译词典》序言,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邢福义先生说:“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邵敬敏1995:42) 因此翻译对于文化的“活化”就不可分割地包括着对汉语语言的“活化”。而对于汉语的“活化”就要求译者对汉语保有一种强烈的现代敏感,要敢于在译入语汉语中带进一种把汉语敲击出炫目火花的陌生力量造就一种陌生化的新鲜和锐利。

陌生化与汉语的纯洁性是一对矛盾。纯洁性是汉语赖以生存的根基,而陌生化则不断地增强着汉语的活力,两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翻译史已经昭示:外域语言现象初进译入语,难免有陌生之感,但是正如思果所说,“有些生硬的洋话,经过时间这个熨斗熨来熨去,也渐渐变得自然了。三十年前特异的说法因为一再为人采用,已经成了‘土产’,再过一两代也许给人视为陈腐。”(思果1996 : 48)这番话实实在在是深谙陌生化原则、深谙翻译之道的至理名言。在我们已经迈入21世纪门槛,面临着文化加速度(culturalacceleration) ,世界已成为地球村的今天,译文陌生化已成为这一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一、陌生化是表达精确化的要求

香港学者董桥( 1998 : 5 ) 曾谈到:“‘作为’是一个教人非常忧心的词语,罪魁祸首是英文里的as”。他认为To abolish as soon as possible Hong Kong’s status as a port of firstasylum的汉译“尽快取消香港作为第一收容港的地位”中的“作为”应当取消。他随后认为“你作为一位大美人实在不必再买化妆品了”可以改为“你是个大美人,不必......”。其实董先生的话又对又不对。说它对,是因为汉语的“作为”确实是汉语汲取英语as的养分而出现的新句法现象。说它不对,是因为引进的“作为”,其常用意思是指人或事物的某种暂时性或附带性的特征。我们说“香港作为第一收容港”强调的是, “香港”这个范畴大于“第一收容港”,两者并不相等。陈平原的著名论文《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也要作如是观:“文学史家”只是鲁迅的一个侧面。读者看到这一题目会立即意识到:作者在文中要探讨的并非一般所说的鲁迅思想家、杂文家、小说家的地位,而是他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此例说明:借自英语as的“作为”,比董桥先生所用的“是”表达更为精密准确。再如,传统汉语极富意合性短句。著名学者王佐良在他逝世前出版的《中楼集》一书中批评说,这种句子“容易造成单一化”,认为“有的思想是迂回曲折的,需要长句才能表达。所以用长句也是对单一化的一种对抗。”(王佐良1995 : 78)《修辞通鉴》(成伟钧等1991 : 267) 认为,“欧化句式..会使说话更细致,更严密,并能起突出内容,加强感情等作用,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所以这种句式逐渐被汉语所吸收。”可见, 鲁迅早在几十年前提出的汉语不够精密, 因此“要借翻译输入新的表现法”,“陆续地吃一些苦, 装进异样的句法”罗新璋1984: 283) 具有何等的卓识和超前性。这里的“新”和“异样”均指陌生化。陌生化在句法上充实了本土文化。

 

二、陌生化是信息传达简洁化的要求

信息论要求信息传达要尽可能简洁化。英语OPEC ,从语言的概念功能即达意功能角度( Halliday 1970 , 1973, 1985)考虑,译作“石油输出国组织”,其表达十分显豁。但是80 年代中期以后这一词组级的译文却让位于纯音位转写的、列于“词级”的“欧佩克”了。对于汉语族群来讲,“陌生化”的“欧佩克”这一属于语义学上地地道道的opaque(不透明) 类的词语何以能代替语义十分transparent(透明) 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原因不外两个:主要原因是它符合词语信息传达简洁化的需要;此外它符合语言的新异原则。(关于新异原则我们将在下文讨论。) 简洁化原则在语言学上也称为“经济原则”。它体现在词语上指音节数目上的经济:“欧佩克”计3个音节,远远少于“石油输出国组织”这7个音节。《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继续上一版把一批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收了进去,其中“SOS——儿童村”等恐怕没有其它更为简洁的词语可以代替了。欧佩克这类音译词因其语义的不透明已在汉语中造成相当程度的陌生化,而直接用外语字母借形进入汉语就造成了更大程度上的陌生化冲击波。

 

三、陌生化是信息交流直接性的要求

现代传媒,尤其是电脑的日益普及带来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即信息交流和使用时的直接性。DOS 过去译为“磁盘操作系统”,现在已以DOS的正式词项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成为全民族语言成分的地位已得到“合法”承认。甚至在人们还在为INTERNET 到底是译作“互联网”还是“因特网”而委决不下的时候,它已经以正式词条的地位列入了《现代汉语词典》。也许将来“因特网”或者“互联网”会代替这个“侵入”汉语的英文词,但是,目前这类有陌生化感觉的字母词和混合词(如“α粒子”) 每年都在增加,并得到汉语承认,进入语言共核。1997年《辞海》收录了63条;98年则收录了97条。这种大举“入侵”汉语的“陌生化”势头正是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点,是汉语适应高科技潮流的必然结果。

 

四、陌生化是语言新异原则的要求

人们在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上的求新求异心理均十分强烈,前者如中国人群中不少人对麦当劳等快餐的热衷(并非为了节省时间) ;后者如80 年代以来西方文化思潮在中国的此起彼伏。语言符号系统上表现出的求新求异心理亦永无止境。“音乐电视”的说法何其显豁易懂,可是近年来在电视上我们看到这类节目都是以英文字母的借形词命名的“MTV”。国内的音乐发烧友大多并没有与国外音乐人士交流,因此坚持使用MTV而不使用“音乐电视”并非出于信息交流的直接性考虑。这个字母词的得宠似乎更多地源于年轻人的求新求异心理(当然附带地也有其书写上的经济原则的考虑)。饶有兴味的是:MTV 这一陌生化的说法已经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汉语语言的共核了。同样收入其中的ABC ,可解释为“(学科、技能等的) 基础知识;入门”,前者过于繁琐,可是后者“入门”从音节到书写均比ABC更符合经济原则---即吉普夫(Zipf)的“最省力原则”。从后面的例句“《股市交易ABC》”来看,由于两种书写符号的并用,《现代汉语词典》将其收入的出发点就恐怕是新异原则多于信息交流的直接性原则了.翻译中出于新异原则对原语形式的吸收,汉语在音位层、词头(前缀) 层、词尾(后缀)层、词汇层、语义层、词组层、习语层、修辞层、语法层、篇章层及文体层等11个层次上均有大量的例子可查。(刘英凯1997) 这就在11个层面上丰富和充实了汉语本土文化。

 

五、陌生化是审美格局再现原则的要求

左拉曾讲过:“我把作家看作是上帝之后使一个新世界诞生的创造者。”(伍蠡甫1979 : 161)他是从美学上对美的“创造”角度而讲这番话的。语言美学是语言学、文学和美学交叉渗透、协调互补而形成的新学科。它以言辞和文辞为审美对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各民族对语言美的追求是共通的。杰出作家的职责之一就是创造新鲜的语言,以丰饶的词汇、新鲜的意象和陌生的句子组合来挑战读者的想象力。这意味着锋芒,绝无圆滑可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技术层面,而且在美学层面上对译者提出要求,在译文中再现出原文那粗砺的棱角和锐利的刀锋。限于篇幅仅举一个黄灿然先生举过的短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戈迪默说“I find myself in his samesituation , under the laurel wreath that brings about demand in excess of thesupply of time. ”其译文只能是维持原文并不浅白易懂的粗砺的棱角:“我现在也处于与他相同的情况,桂冠带来的时间需求远远超出供应”。而不可“妄作解人”,圆滑地铺叙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种邀请、稿约、访问纷至沓来,根本没有时间应付。”因为这样一译,不仅用更多的文字,而且跟任何普通人的措辞毫无二致,不再是处处都在挑战读者理解力和想象力的戈迪默风格了。再现这类作家的风格,与我们开篇时所提到的“尽可能加以套用”的译法毫无共同之处。试看:“盲人国里,独眼为王”,最初译到汉语中,算不上有闪光之处,但至少有独特之处。但这点独特之处在时间的熨斗熨来熨去之后,早已变得熨贴自然,甚至有些陈腐了。可是直到90年代末,还有论者认为必须用更加陈腐的传统说法“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来“套用”。陌生化面临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结语

陈寅恪先生曾说:“熟就是俗”(俞大维等1970: 89) ,他说的是写作,也适用于翻译。为了避“俗”,译者应主动接受陌生化的冲击。由翻译而进入汉语的语言成分最初都处于汉语的边缘,有的以边缘冲击中心,很快进入中心,成为语言的共核部分;有的“潜伏期”较长,缓缓地进入中心;也有的最终不为汉语所取,自生自灭。不管是否打入中心,它们的出现都象活水,给汉语带来了奔腾不息的活力。而历史的选择则以价值为尺度,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方面我们一定要避开开篇时所讲的出于“国粹”心理的“套用”。不妨讲一个数学上的例子(张志毅等1997):现代数学敲开国门之始,有人把X + Y = A代之以“天+地=甲”,演了一场道地的国粹戏。但因为拉丁、希腊字母有数十个,而汉语天干地支符号总共只有22个,远不敷一一套用,即使能对译的部分,也因与数学描述过程圆凿方枘,格格不入,而极不方便。最后这场戏演了没多久便收锣息鼓,还得采用“陌生”的拉丁、希腊字母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史为鉴,可知得失。愿翻译工作者从中得到某种启示。

 

参考书目

1.成伟钧等(1991)《修辞通鉴》,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

2.董桥(1998)《文字是肉做的》,文汇出版社,上海。

3.黄灿然(1999)《必要的角度》,素叶出版社,香港。

4.刘英凯(1997) 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 《上海科技翻译》,1997 , №1 。

5.陆乃圣(1993)《英汉差异及翻译》,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上海。

6.骆小所(1996)《语言美学论稿》,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

7.罗新璋编(1984)《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北京。

8.邵敬敏主编(1995)《文化语言学中国潮》,语言出版社,北京。

9.思果(1996)《功夫在诗外》,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

10.王佐良(1995)《中楼集》,辽宁教育出版社,沈阳。

11.伍蠡甫主编(1979)《西方文论选》(下卷) ,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

12.乐金声(1998) 论英汉翻译中的形象转换,《中国翻译》,1998, №4 。

13.张志毅,张庆云(1997) 新时期词语的趋势与选择, 《语文建设》, 1997, №3 。

14.赵元任,杨步伟(1970) 忆寅恪,《谈陈寅恪》(俞大维等) ,传记文学出版社,台北。

15.Halliday, M. A. K. ( 1970 )Foundation of Language, Arnold, London.

16.Halliday, M. A. K. (1973)Exploration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Arnold, London.

17.Halliday, M. A. K. (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Arnold, London.

18.Heaney, Seamus(1989)The Government of the Tongue, Faber and Faber, London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爱书人指南)

敬告:本公号友情提供相关书讯或书目索引链接,

以便爱书人前往第三方平台自行选购





语言学图书精选推荐


推荐阅读:
教育部语信司 | 2020年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实录
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
《全球视野下的孔子学院研究》书系约稿啦!
【收藏】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撰写参考模板
聚焦 | 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画像!
教育部: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
近四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语言学”类立项名单一览
译词 |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
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 |《中国外语》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刘海涛:学科交叉是发现语言规律的利器
吴应辉 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图说孔子学院新机制 新模式 | 2020孔子学院合作论坛主旨发言
孔子学院:践行《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东方典范
荐书 | 潘艳艳《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附胡壮麟教授、张辉教授序
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书 | 顾曰国 黄立鹤:《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
心理语言学系列论坛预告(1月13-3月24日)
视频+全文| 马斯克专访,远见令人震撼!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语言学领域有哪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理论?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交流 |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
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一号通知)
推荐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
重磅!《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正式出版!
《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全文)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现状与前瞻( 1934-2020)
专访 | 乔姆斯基:知识分子沉默不语是一种罪恶
沈家煊:“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
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学者聚焦 | 潘文国:徜徉在中外古今之间
学者聚焦 | 文秋芳: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四点建议
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 ( 2009-2019)
重磅 | 全国高校拟新增语言类专业硕博学位点名单(语言服务最新整理版)
新书 | 王军:《衔接的认知语用研究》 商务印书馆
【高端笔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
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 |《中国外语》2020(5)
干货 |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新文科学科没做好,高等教育不能说好
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冯志伟:我的2020年总结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圣杯就在眼前:“现代语言学之父”乔姆斯基的批判与期望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 语言学微课堂
陈平 |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
马会娟: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会讯 | 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28届年会第一号征文通知
徐锦芬 曹忠凯:国内外外语 /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韩晔 高雪松 |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
报告全文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宣言。
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名录一览表(2020年版)
干货 | 3000个常见公共场所英语标示!(国家英文译写规范)
李宇明 郭熙 周洪波 | 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
讲座视频 | 沈骑:后疫情时代的国家话语能力规划
张伟年 段宛云等:战略传播学视阈下特朗普涉华新冠肺炎污名化推特分析
语言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
蔡基刚: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
王春辉:孔子学院三思 |《国际教育交流》2020年10月(总第126期)
大汇总 | 第1 - 10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附Word版下载方式)
中国外语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向明友:顺应新形势,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课程设置评注
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职工招聘与人才引进公告(2021版)
重磅 |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出炉(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书讯 |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
Fodor《心理语义学》:在心灵与语言之间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2020年第5期
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
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
合辑 | 双语版《美丽中国》( Amazing China ):1-58集(全)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对外汉语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
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麦蒂森论翻译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视频 |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
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戴炜华  吴国玢:论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大师课程 |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
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
程琪龙:语言研究的超学科意识 |《外国语》2020(2)
视频 | TED Ed:语言进化编年史
李建波 李霄垅 | 外国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的交叉研究:国情研究专家的视角
陈坚林:试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体现与应用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郭英剑:对英语专业的不当批评,可以休矣
蔡基刚: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对学术英语再认识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分享英语学习方法
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牛津英语》语法大讲堂(视频全集)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16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