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基刚 | 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外一篇)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来源:感谢蔡基刚教授支持
敬请星标应用语言学研习,喜欢请点赞,真爱请分享⭐
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原文刊登在《外语研究》2021年第3期,52-57页
文章主要观点
1. 课程思政不是时事政治课程,也不主要是讲中国故事,宣传中国优秀文化的课程。课程思政的主要功能是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即开展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养德性,育德行,学会做人。习近平(2018)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据此,我们认为:课程思政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内涵或元素。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课程思政效果如何不是看中国文化故事能背多少或爱国口号叫得多响,而是看其自身社会责任感,诚信道德和劳动习惯提高多少。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内涵是归纳提炼了世界文明的精华,囊括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信奉的核心价值。一个国家要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个社会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个公民要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和党派所属、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并没有直接关系。如友善和同情并不是取决于政治取向和国家地域,而是体现在对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上,这就是“大爱大德大情怀”。
3. 立德树人的“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超文化超时空的道德伦理价值。无论是基督教的“仁爱、信实、良善、诚实、怜悯、恩慈、温柔、谦卑、虚心、忍耐、饶恕、殷勤、节制、敬畏”(新约·加拉太少 5:22),还是佛教和道教的五德:仁(慈爱,友善)、义(责任,担当)、礼(明理,自律)、智(谦虚,知足)、信(信用,诚实)对“德”的标准基本一致,而且都体现在习近平(2014)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18字上。
4. 立德树人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教育制度所追求的。不会因为社会制度不同,培养什么人的德育标准内涵就大不相同。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高校培养的科技工作者或商贸人员或政府官员都要求他们除了专业和敬业,必须具有爱心、奉献、责任、诚实、善良、谦卑。不会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高校就会鼓励科技人员为追求名利铤而走险,数据造假,违背学术规范和伦理,就会鼓励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不要他们为人民(选民)服务,成为人民的公仆。因此在立德树人的内容上要打破僵硬的思维方式。课程思政除了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外,也可以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共鉴理念的指导下适当地讲外国故事,宣传优秀的外国文化。
5.立德树人在高校开展尤为重要。一个学生的德出了问题,再高的高考成绩也等于零。在美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比尔森的年轻人向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结果被绝,理由如下:“阁下的成绩确实非常优异,不过我们翻查了您所有记录后,并没有找到您为他人献血的任何社会记录。作为医生的职业要求,我们无法判断比成绩更为重要的东西。一个从未为他人献过血的人,我们是无法相信能照顾好病人的,因此阁下不具备当医生的资格”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需要的不是你的成绩,而是在病人痛苦面前温暖而善良的心,这样你才不会利用你的职业来干坏事”
6.导师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学生不得抄袭、剽窃和造假,医生不得向病人索取红包,这些本该自觉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竟然要用文件规定,不能不说最近几年教育领域内的德育失败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这次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出面(而非教育部)要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反对“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说明党中央对我国教育过分强调分数和论文,对社会上下崇尚不输在起跑线(而不是做人)而造成的道德危机已感到忧心忡忡。这就是借课程思政开展立德树人的深刻意义。
7.课程思政不是加法,而是方法。就是说要开展隐性教学而不是显性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是隐性地(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地)通过语言教学实现立德树人功能。立德树人可以贯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教育学生不要整本去复印教材,这涉及尊重知识产权方面的诚信;在课堂上对学生马马虎虎完成的作业可以“借题发挥”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作业不认真今后如果研发医疗器械是否因质量问题会影响病人的生命;一个数据遗漏和计算错误是否会造成整个大桥或水坝的崩坍等等。
8. 学习一篇好课文比起任何显性的宣传和说教更有效。A Message to Garcia是美国作家Elbert Hubbard在1899年创作的一篇文章,传递一种伟大的精神:忠诚、敬业、承诺、勤奋。该文章作为小册子发表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各种版本累计销售量多达10亿册。一个多世纪来,全世界无数的政府、企业、军队和学校,都将此读物作为公务员、职员、士兵和大学生的培训读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和敬业思想。因此完全可以课文选进作外语教材。
9 爱国不是口号,不是空洞的,不是无理性的。哈工大一个数学博士生向学校举报宿管阿姨在感恩节送巧克力给学生感谢对她工作的支持是“宣传西方节日”,这并不是爱国。当日本大地震,网民拼命“点赞”,认为“震级还不够”,这也不是爱国。耐克公司声明不用新疆棉花作为材料,一些百姓就把自家的耐克鞋子丢弃,一些校长规定学校师生不准穿耐克服饰进校,这也不是理性爱国。
10. 不少大学生是未来的科研人员,除了社会责任感,可在学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道德操守和科研伦理。剽窃和造假的普遍性要从育人上找根源。如我们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是否要求学生所表达的观点(现象和看法等)和转述的知识(如定义和分类等)注明出处?在教学生学习学位论文和科研论文写作时要强调方法的可重复性,保证样本收集和实验过程的严谨性,讲清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在国际上,不存在“没有主观造假”和“图片误用”的说法。除了政治红线,我们必须大讲科研道德底线,用伦理道德牢牢拖住激进科研的脚步。
外一篇
8月6-7日直播:外教社2021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线上培训——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
小WE 来源WExpress公众号
重要通知
近日来, 外教社2021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在贵阳等地如期举办。受最近国内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配合论坛主办地的疫情防控要求,同时保障所有报名参会教师的健康与安全,论坛主办方决定取消所有还未举办的论坛,改为通过钉钉“外教社 思飞学院”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
1
线上直播日程
8月4-5日
跨文化外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8月6-7日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
2
论坛收看方式
本届论坛将通过钉钉外教社“思飞学院”进行现场直播,观众可于论坛开始之前下载钉钉APP并扫描钉钉外教社“思飞学院”二维码,申请加入外教社“思飞学院”。
参加每期论坛的老师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完成签到,每期论坛后将获得论坛主办单位提供的16课时研修证书。证书通过WExpress公众号进行下载。
3
评选学术新锐
为鼓励广大高校发动和组织教师参加本年度论坛,并将参加论坛心得、感受、思考撰写出来,特发起学术新锐评选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评奖对象与名额
1. 对象:所有按要求完成论坛课程学习的线上参会教师。
2. 名额:每期论坛评选教师个人奖15-20名。
二、评奖要求
满足1、2、3条件,或者满足1、2、4条件,或者满足1、2、5条件。
1. 认真学习论坛课程,与专家、同行友好交流,积极互动。
2. 讲座后完成问卷反馈填写。
3. 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和学习反思。可为本期论坛所有学术讲座撰写整体性学习心得或学习反思,亦可聚焦某一场或某几场讲座进行撰写,文章对专家讲座的观点理解基本正确,具有一定反思性、启发性和学术性,建议字数:不少于1500字。
请于当期论坛结束后十日内将文章发送至1743758792@qq.com邮箱,邮件标题格式为“外教社研修班+作者姓名”。另请在邮件正文写明单位、姓名、联系方式(手机号)。
4. 为论坛作出其他类型贡献,如积极建言献策,为论坛的主题设计、专家选择、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字数不少于1500字。
5. 为外教社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数字配套资源开发、在线课程开发、智慧平台建设、教学科研服务、品牌宣传等建言献策,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三、奖项设置
设“最佳学术反思奖”(个人)、“最佳建言奖”(个人)。获奖教师个人可获800元外教社精品图书券及2000元外教社线下师培项目学费券奖励。
四、评奖程序与表彰方式
论坛全部结束后,组委会邀请专家对投稿文章进行评阅,按照名额遴选获奖个人,将在WExpress微信公众号上公布获奖名单,并于线上举办云颁奖典礼。
4
研修内容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
8月6—7日
专家简介
(按授课顺序排序)
李媛
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现任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德国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教育部中学德语课程标准制订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与德国问题研究。曾主持和参与近30项课题,担任《德语C1-C5》系列教材总主编、《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丛书总主编、Zielsprache Deutsch、Literaturstraße等期刊编委。出版专著5部、编著5部、译著9部,参与或主编教材10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SCI/A&HCI收录18篇。获国家级精品教材、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优秀教材,浙江省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大学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赛特等奖等奖项。
刘正光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湖南省“语言与认知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重点1项), 省部级课题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统编教材14本。曾获湖南省教学成果—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一流专业(湖南大学英语专业)带头人,湖南省英语专业教学团队主持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莫婷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教材教法研究员与示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在《外语界》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多篇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主、参编国家级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部及统编教材数部,主持多个省级及校级教改课题和项目。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英语》主讲、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交流—英语演讲与辩论》主讲,湖南省一流课程”英语口语与演讲”课程负责人、湖南大学品牌课程、重点通识课程负责人。曾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决赛优秀指导老师,湖南大学“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等荣誉。
肖维青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中方博士生导师,《普通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指南》主要执笔人之一,2010-2011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入选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9-2020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上海高校课程思政特色改革领航团队负责人。教授《高级英汉互译》《影视翻译》等课程,获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部属高校正高组优秀奖、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竞赛课程思政专项一等奖。在人民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等出版中文学术专著3部、英文专著1部,主编教材4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8项。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System和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编委,多家SSCI及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外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自主学习、 教师发展。已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颗20多项,正在进行1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在SSCI及C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和主编各类教材30多部,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湖北省十佳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魅力导师”“华中卓越学者”等荣誉称号。
耿菲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主参编《新目标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4》(202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教材。曾获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湖北赛区综合组特等奖。所在团队荣获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岚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美文学尤其是英国戏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当代苏格兰戏剧研究”)。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理事等。近年来,对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关注较多。
朱海燕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副院长。主持区级“宁夏高级翻译与外宣能力建设小高地”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校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省级科研和教改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完成译著1部、参编学术著作1部、主编教材2部。省级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指导教师获得省级比赛1项,指导学生获得区级外语学科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多项。荣获宁夏中阿博览会翻译工作优秀工作者、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
陈科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后;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溪学者”领军人才、翻译教育研究所所长。任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秘书长、国家社科同行评议专家、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等。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译著和国家级教材等多部。主持国家哲社课题、教育部课题等30余项。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张殿恩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外语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发表包括SSCI一区、《外语界》等论文40余篇,专著二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主持了校级课题、局委办、省部级课题和国家社科课题,兼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级编审,《中国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审稿专家,BETS、人人讲英语、商务英语和PETS 等高级口语考官。
陈真真
北京大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访问学者,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移动学习、信息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等,在《外语界》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主编教材4部。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学名师等奖项。
李楠
副教授、文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主任,负责公共英语教学与管理。讲授综合英语、交流技能、英语演讲、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成员,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各类英语比赛并获系列荣誉。参与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教材4部。
穆婕
讲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在读,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英语专业课程群负责人。曾获得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北京邮电大学第十五届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主讲综合英语、思辨英语阅读与写作、英美文化概况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英国研究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成员,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比赛并获奖。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多篇,参编教材2部。
汪晨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本科教学课程为综合英语。2009年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类教学竞赛一等奖。2013年获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暨江西省高校第五届“外教社杯”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特等奖,综合课组一等奖。2016年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暨江西省高校第八届“外教社杯”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特等奖,综合课组一等奖。2016年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综合组特等奖。2019年获“第十届全国外语院校大学外语教学协作会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
梁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副教授,2015年参加第四届军队院校外语教学观摩大赛,荣获西北赛区冠军及全军总决赛冠军;2017年代表国内高校外语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19年参加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获得陕西赛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组)冠军,及全国总决赛(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组)冠军。2015年荣立全军个人三等功一次,2019年荣立全军个人二等功一次。
我们欢迎贵校教师继续踊跃参与本次论坛,同声相气,相与争鸣,成为这个时代外语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共同推动者!
供稿:论坛组委会
编辑:马莉
责编:苏云
综合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 梁国杰
在线课程 | 人文社科研究方法——质化、量化、混合研究方法,报名马上学!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3.52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与
跨文化传播学研习者关注本公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